APP下载

浅谈如何及时发现学生心理问题和有效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水平

2016-06-24丁胜宋春玲

世纪桥 2016年6期
关键词:发现心理问题提高

丁胜+宋春玲

摘要:作为一名辅导员,面对现如今学生的心理问题,特别是面对特殊群体的学生心理问题,如何做到有的放矢和着实有效;对于学生中常见的心理问题和情感问题,如何做到早发现,早上报、早跟踪、早关注,这是在工作中时刻都在思考和关注的问题,总结多年以来的学生工作经验,只有及时发现学生心理问题才会有效的采取措施予以解决。

关键词:发现;心理问题;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475(2016)06-0081-02

虽然我们目前正在执行三级预警机制,但是还应该细化和强化这三类人员的工作内容,保证校外有心理督导、校内有心理专家、系内有心理辅导员。只有保证这样的人员配置,并且充分的发挥作用,才会合理衔接和有效处理和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通过多年的积累和不断的尝试,笔者形成了一套发现和解决学生心理问题的方法和思路,并在工作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下面进行简单的总结:

一、发现心理问题有方法

深入学生中去,细化学生心理问题类型。若想第一时间发现心理问题并取得良好效果,可行而且有效的办法是细化对特殊学生问题和类型的分类,发现问题和苗头及时上报、跟踪和关注,尽量避免事件发展的不可控性。在工作中实行了特殊学情汇报工程,每2周汇报一次,将特殊学生群体的问题及时进行跟踪、关注,严重的第一时间上报学校。

特殊学情汇报表中可将学生问题分为三类:A类高危群体、B类需重点干预对象和需提高警惕的高危群体和C类情绪突然异常群体。

A类高危群体,包括13小类,分别是:突发事件、疑似严重心理疾病的、自杀史的、身体患有严重疾病的(特别是本人很痛苦、治疗时间很长的学生)、学习压力大、学业困难的、个人情感受挫的、性格内向的、个人人际关系严重失调的、家庭困难的、严重环境适应不良的、身边学生出现各种心理危机、网络成瘾、其他情绪的干扰等。

B类需重点干预对象和需提高警惕的高危群体,包括:有自杀想法和收集自杀相关资料的,不明原因给同学送礼、请客赔礼道歉、说一些告别的话。情绪突然异常的、学习突然异常的,朋友、家人突然死亡、自杀的。

C类情绪突然异常群体,包括:突然烦躁、突然从低落到平静、突然性格改变、学习成绩突然恶化的、严重睡眠障碍、有突然抓伤、划伤身体的、出现幻觉妄想的、有朋友出现突然死亡的、自杀的。

二、关爱学生心理问题有制度

学生的心理和情感问题千变万化,但是如果能够真正走进去的话,不仅会及时的预防问题的发生,还会促进和培养好学生行为习惯和人格的养成。要求工作中始终坚持“四进四同”方式,分别是进寝室、与学生同夜谈;进课堂,与学生同听课;进网络,与学生同心声;进心灵,与学生同脉搏。因为不走进学生就不会深入了解学生,就不会及时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因此就不会真正有效的解决问题。实践证明,通过“四进四同”的方式不仅可以加强与学生的深度交往,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而且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心声和问题,为及时解决学生心理问题提供了帮助。

此外,还要抓住一切可利用的机会开展各种形式的与学生互动的活动,比如,“420”—“师爱你” 、“520”—“我爱你” 、“620”— “都爱你”等等,营造“学生有需要找学校的文化”、让学生懂得寻求帮助。

三、解决学生心理问题有途径

面对学生在学业、思想、心理健康、网络成瘾、人际关系、家庭困难等各个方面的问题时,教师要在工作中始终秉持着树立以学生为主体,从辅导员的角色出发,人性化的处理和解决学生的问题。除常规地在发现学生实际心理问题后的依规处理之外、有效处理好特殊学生情况之后,还需时常以班会或者团体心理辅导的形式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一)心理游戏

学生不论内向还是外向,“健康的还是有缺陷的”他们都不拒绝游戏。游戏能唤起参与者感知自己主体地位的意识,“这种独立自尊的主体意识”吸引着他们忘我的投入,且游戏是抒发情感、表达心灵的一种重要依据。因此,根据目标将心理游戏引入到班会中,将游戏分为以下几种:

(二) 心理绘画

绘画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具有重要作用。绘画是学生认识和把握世界的一种方式,也是表达情绪情感的自然方式。艺术心理学认为,绘画天然就是表达自我的工具,是用语言的象征性工具表达自我潜意识的内容,可以作为一种心理投射的技术。同时,学生天然就喜欢绘画,因为绘画是出自儿童自身生理需求而产生的一种心理需求。他们有自己的内在逻辑和表达方式,蕴含着他们自己的思想与行动,使他们内心世界的自然流露。

在举行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月上,举办了心理绘画比赛。学生们通过绘画,将自己碰到的开心事和难过事都描绘出来,让学生更好地宣泄自己的情绪,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三) 心理感悟

根据积极心理学知识,只有联合情绪、认知、行为三点才能真正改变人的行为,因此,心理教育是否真正有效,不仅体现在学生是否在认知和情绪的冲突和改变,更重要的是在行为上表现。因此在每次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后,都要对照目标,让学生以语言分享和文字总结的形式将自己的收获展现出来,这样能加深认知和改变,因此在班会上设计一些“写写我的收获”等环节,可以当场巩固学生的认识。

当然,一个人的心理行为的表现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改变的,需要我们日日用工,而真正能够改变持久的是我们的习惯,因此在实践中如何促进学生良好心理品质的形成也是我们一直在思考和实践的内容。

参考文献:

[1]王啸天.高校辅导员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探讨[J]. 华章,2009,(1).

[2]李睿涵.绘画表达在高职生团体辅导中的应用[J].企 业文化,2015,(9).

[3]熊颖慧.浅谈大学生预警机制[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 [J].2009,(1).

[4]刘晗.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干预与识别[J].当代青年研 究,2012,(7).

[5]郭瑶.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文献综述[J].全国商 情理论研究,2011,(9).

[6]王斌.上海建桥学院危机干预研究报告[J].企业文 化,2015,(9).

[责任编辑:褚永慧]

猜你喜欢

发现心理问题提高
个案工作方法介入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研究
农村寄宿制学校留守学生心理问题的思考和建议
提高幼儿教育质量的策略研究
让作文互评提高能力
漫谈初中作文教学
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成因及对策研究
心理健康教育在班级活动中的有效实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