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四个全面”思想的辩证意蕴
2016-06-24丁海丽
丁海丽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和全面从严治党”为内容的“四个全面”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深入挖掘“四个全面”思想的哲学意蕴,对于更深刻的理解四个全面思想的理论内涵具有丰富的理论价值,同时,是全体人民掌握强大的思想武器的重要手段,更是转化为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物质力量。
关键词:“四个全面”;矛盾观;发展观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475(2016)06-0038-02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基本问题,[1]确立了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和全面从严治党”为主要内容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初步形成了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新一届领导集体的治国理政方略,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如何从学理层面深入挖掘“四个全面”全面思想的哲学意蕴,对于我们深入理解新一届领导集体的治国理政思想,对于更有效地引导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本文拟从马克思主义的矛盾观出发探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辩证意蕴。
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出,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事物之间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矛盾具有两方面的特性,其一是普遍性,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旧的矛盾解决了,新的矛盾又产生了,事物始终在矛盾中运动。其二是特殊性。矛盾的特殊性是指,任何事物的矛盾以及在其发展过程中不同阶段的矛盾都各有其特点。在各种复杂的矛盾中既有贯彻事物始终、发挥根本性作用的根本矛盾,也有非根本矛盾;既有决定事物发展性质和方向的主要矛盾,也有居于从属地位的次要矛盾;既有矛盾的主要方面,也有矛盾的次要方面。矛盾特殊性提供给我们处理问题和事情的方法,要坚持“两点论”“重点论”和“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结合的方法等。马克思主义矛盾观为我们认识事物提供了一条重要的方法论,矛盾分析法,就是在承认矛盾的前提下,通过分析矛盾,找到矛盾症结,进而达到解决矛盾的方法。正是鉴于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承认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活学活用矛盾分析法,有能力把认识和化解矛盾作为打开工作局面的突破口。习近平总书记以其深厚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精深的辩证思维能力,在分析了我国社会矛盾的前提下,提出解决矛盾并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首先,“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提出的前提是对我国社会现实中存在的种种矛盾深刻洞悉。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我国发展面临一系列突出矛盾和挑战: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必须提高科技创新能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产业结构,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另外,老百姓非常关注的教育、就业、医疗、住房、生态环境、食品药品安全等问题日益突出,精准扶贫问题,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等等。正如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的,当前中国正面临“三个前所未有”,即挑战前所未有、矛盾和风险前所未有、人民群众对党和国家的期待前所未有,与此同时也要看到,我国经济正处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叠加的阶段”。[2](P. 57)如果不能妥善地处理好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文明等领域的矛盾,事关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历史进程能否顺利开展,事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得到保障、事关执政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正是基于对我国各领域矛盾的客观认识和分析,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四个全面”思想来化解中国社会种种矛盾。
第二,“四个全面”思想深刻凸显“两点论”思维方法。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在改革过程中,要从宏观上把握和处理好“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关系”。其一,处理好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摸着石头过河”和加强顶层设计是辩证统一关系,局部的阶段性改革开放是加强顶层设计的基础和前提,而局部的、阶段性的改革开放要以顶层设计为实践指南和方向,最后二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其二,改革开放前后两个三十年的关系,要从历史维度上深入理解,这是两个相互联系又有重大区别的时期,不能用改革开放后三十年否定改革开放前的三十年,也不能用改革开放前的三十年否定改革开放后的三十年,应该用历史的、辩证的观点来看待二者的关系,而不能割裂开来看。无论是改革开放前的三十年还是改革开放后的三十年,本质上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摸索。其三,经济建设与意识形态工作的关系,我国当前各项建设中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但绝不能放松意识形态工作,因为意识形态“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3](P. 105)此外,习近平还指出,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必须将“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协调好等等。
第三,“四个全面”思想内在蕴含“重点论”的辩证思维方法。习近平总书记在对“四个全面”进行总体布局时强调,我们既要注重总体谋划,又要注重牵住“牛鼻子”。[4]在谈及“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点方向时,习近平提出不要“眉毛胡子一把抓”,而是要运用辩证法中的“重点论”思想,实质上,“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提出既是直面我国社会发展中的种种矛盾,本身又是这一系列矛盾中的“重点矛盾”,是对重点论方法的灵活运用。在论述“四个全面”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时,习近平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到建党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全面深化改革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动力支撑,全面依法治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法治保障,全面从严治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依法治国的政治引领,其最终目标是实现中国梦。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全面从严治党是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的重中之重。全面从严治党,关键是“从严治吏”,要以作风建设为突破口,以县以上处级领导干部为重点,提出“三严三实”,既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又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在全面深化改革中,习近平指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中之重,其中,最重要的是解决和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使市场这只“无形的手”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使政府这只“有形的手”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引导和监督作用;针对当前我国社会中存在的诸多矛盾,习近平告诫各级领导干部说,一定要先抓住那些百姓最关心,同时也是最密切关系到百姓利益的矛盾解决;在全面依法治国中,要运用法律手段解决一批老百姓反映强烈的腐败问题,必须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的有效策略,加强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健康顺利发展提供强有力政治支撑。
最后,习近平总书记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统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必须从实际出发,我国当前最大的实际就是我国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没有变化,为此,我们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只有发展才能解决我国当前面临的种种社会矛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通过改革推动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更加适应,进而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另外,我们的改革必须处理好两大关系,即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之间的关系。全面深化改革不是某些重点领域、重点部门的突破,而是要从整体上推进我国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和生态文明几大领域的协同发展。这就要求我们要注重抓住根本矛盾、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注重抓住全面深化改革的“牛鼻子”。重要领域“牵一发而动全身,关系到改革大局,是改革的重中之重;关键环节‘一子落而满盘活,关系到改革成效,是改革的有力支点。”[5](P. 51)习近平总书记在论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时指出,没有农村的小康、没有农民的小康就不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尤其是精准扶贫思想的提出,更是凸显出照顾全局的前提下,突出重点。在论述生态文明时,习近平总书记说:“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6](P. 54)
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新一届领导集体,以马克思主义辩证思维方法为理论工具,直面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种种矛盾的前提下,提出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我党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各项工作的顶层设计,必将在实践上推动中国梦的早日实现。
参考文献:
[1]李洪峰.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新境界[N].光明网,2015-10-26.
[2]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人民出 版社,2014.
[3]习近平.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 人民出版社,2014.
[4]习近平.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方法论提高 解决我国改革发展基本问题本领[N].人民日报, 2015-01-25.
[5]习近平.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 人民出版社,2014.
[6]习近平.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 人民出版社,2014.
[责任编辑:秦 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