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会学生质疑的思考

2016-06-24王文均

读与写·下旬刊 2016年6期
关键词:桂林山水课题词语

王文均

中图分类号:G625.5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6-0030-01

我国教育家陶行知说过:"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问得巧,就是艺术。可见,课堂提问不仅是一门学问,也是一种教与学的艺术。通过提问这条途径,师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信息可以相互交流和反馈。《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在教学中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科特点,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就能产生许多疑问,如果启发学生将自己的疑问提出来,引导大家共同探讨,求同存异,最终解决好问题,必将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教与学提问现状

受传统课堂教学的影响,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还存在一些满堂灌的现象,这不利于学生自身发展,其现状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课堂提问教师让尖子生撑门面。尖子生思维活跃,质疑释疑准确到位,深受教师喜爱,因而,许多教师让其撑门面。尤其是一些公开课上,有的教师为了达到最佳效果,私下强调全班同学课堂上必须积极举手发言。

其次,课堂提问教师代替学生满堂问。有些教师为了活跃课堂满堂提问,满堂回答,许多问题学生是不假思索就能回答的,比如"是不是""对不对""好不好"这类的问题。

最后,课堂提问教师随意性大。有的教师上课提问很随意,有的问题过于简单,而有的问题太复杂,违背了学生的学习规律。问题简单时,整个课堂像麻雀闹林,问题复杂时导致课堂冷场,造成学生不知所云或模棱两可,百思而不得其解的尴尬局面。

2.打破常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会学生质疑释疑

2.1 尊重学生,让学生有疑敢问。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要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就必须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要充分尊重学生,多表扬多鼓励,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只有尊重学生,学生在课堂上才敢于举手发问和回答问题。如果一个教师动不动就批评学生,对学生的不良问题不加以引导与表扬,而是冷眼相待,那么学生就不敢在他面前大胆发言。因此我们要尊重学生,使学生有疑敢问。所谓尊重学生就是无论学生提的问题如何,我们都得赞赏,有时可以巧妙地、委婉地引导出有价值的问题。比如我在上《渔夫的故事》一文时,有位同学问:"作者为什么要写《渔夫的故事》?"其他同学笑了起来,也许觉得这个问题幼稚可笑。我顺势回答到:"这位同学多会提问呀,作者为什么要写《渔夫的故事》呢?也就是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作者要表达的中心思想是什么?"这样既将有幼稚问题引导成有价值的,值得学生去探究的问题,又给提问者一个台阶下。

2.2 给足时间,让学生有疑乐问。传统的课堂教学是四十分钟一节课,教师在固定的时间里进行教学,虽然有些教师精心设计了四十分钟的教学内容,但由于课堂上出现一些变数,也无法顺利完成教学任务,不得不将这节课的内容顺延到下节课,这不利于学生学习。我们不妨打破常规,根据教学内容和课堂变数,灵活安排课堂教学时间,内容少,变数少时可以少于四十分钟,内容多,变数大时可以多于四十分钟,给足时间,让学生有疑乐问。记得在预习《桂林山水》这一课时,我让学生在预习全文的基础上质疑,学生兴趣盎然,问题颇多,那节课足足花了五十分钟。

2.3 授其方法,让学生有疑善问。"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我们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学习"就是要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让其将来脱离学校后也会学习。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强调了方法的重要性。课堂上教师要授其方法让学生有疑善问。

2.3.1从课题入手进行质疑。课题是文章的缩影,有的课题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比如《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有的交待了故事发生的时间,比如《中彩那天》;有的课题告诉了故事中的人物,比如《普罗米修斯》;有的课题揭示了文章的中心,比如《和我们一起享受春天》。导入新课,我们如果抓住课题让学生质疑,能激发学生学习。比如我在上《学会看病》这一课时,就是这样导入新课的:

师:"你们去医院看过病吗?"

(学生纷纷回答去过。)

师:"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呢?"

学生1:谁病啦?谁让谁学会看病?

学生2: 看病还需要学吗?为什么要学看病呢?

学生3:学会了吗?仅仅只是为了学会看病吗?

教师把几个主要问题板书出来,然后告诉学生:"课题中蕴含着这么多问题,你们想知道答案吗?请自由朗读课文,找到相应的句子作上记号。"孩子们兴奋地投入了学习。

2.3.2 抓住重点词语进行质疑

所谓重点词语就是在一句话、一段落或一文章中最能体现句段篇意思,表达句段篇情感,表现文章中心的词语,抓住了这些重点词语就抓住了句段篇的灵魂。课堂上,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进行质疑,然后引导学生共同探讨,直到释疑。例如《桂林山水》中漓江水的"静、清、绿",桂林山的"奇、秀、险";《鸟的天堂》中描写鸟儿活动的"应接不暇";《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一文中的"花团锦簇、姹紫嫣红"等等。

2.3.3 围绕文章的标点进行质疑

一些文章中特殊标点符号有着特殊含义和作用,常见的有省略号、破折号、引号。学生学习时不免会产生许多怀疑,如此处的省略号省去了什么呢?有什么作用?文章中的破折号表示什么意思?这段中的引号又有什么特殊含义?每当此时,教师应激发学生围绕这些特殊标点进行质疑,给他们一个"山穷水尽疑无路",然后联系上下文破疑,还学生一个"柳暗花明又一村"。

2.3.4 捕捉特殊句子进行质疑

有些特殊句子在文章中起十分重要的作用,中心句有概括段意或表明中心的作用,过渡句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前后照应句子可以使用文章前后连贯,结构更加完整。我们每上一堂课时,应该捕捉这些特殊语句,引导学生质疑。例如《桂林山水》中"桂林山水甲天下","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这两句,在文章中出现的位置不同,所起的作用也不一样,这时学生可以根据这两句话质疑。关于过渡句和前后照应句就举不胜举了。

总之,课堂提问不仅仅是教师教的艺术,更是学生因学而疑的艺术,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科学合理的方法,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积极的思维习惯,增强学生探索与创新能力,有事半功倍的效果,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目的。因此,只有掌握了课堂提问的方法与技巧,教会学生质疑释疑,才能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猜你喜欢

桂林山水课题词语
容易混淆的词语
桂林山水桂林人
秀甲天下之桂林山水
找词语
桂林山水里:那千年不灭的漓江渔火
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
第一次写课题
轻轻松松聊汉语——桂林山水甲天下
“十三五”医改的新课题
一枚词语一门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