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生评教多元途径的实现

2016-06-23王宁李静

中文信息 2016年4期
关键词:学生评教评价指标教学评价

王宁 李静

摘 要: 学生评教主要反映学习者对教师的认可与评价,其包括四个维度:评价参与主体、评价指标、评价客观性分析以及评价形式。双主体评价可以最大程度的保证评价的客观性;评价指标的设置保证评价的有效性;评价分析能够甄选出评价内容的客观性与主观性;评价方式的多元途径能够实现教学评价的综合科学性。多元化评价能够促进教学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教育导向性,是收集有效反馈信息的途径之一,但不能作为评价教学质量的唯一手段。

关键词:学生评教 评价指标 教学评价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6)04-0140-01课堂教学是教学活动的中心环节,课堂教学的质量好坏关系到整个教育生态链的完整性和可持续性[1]。因此,要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就必须对教学的参与主体教师进行有效的客观的评价,而评价指标的合理设置又是实现学生评教效果的基本前提。其中,学生评教是教学评价最重要的环节之一。以往的教学评价仅仅面面俱到地将评价指标列举出来,供学习者对授课教师进行评价。这些指标中,有些非常笼统,评价的意义也不明确,指标权重也没有进行科学地分析。由于评价者即学习者本身认知水平的差异性,因此学习者所能进行的评价多是能够凭感觉感知的客观现象,并且学生评教的标准应建立在学习者角度的易于操作的基础上。评价方式上,传统的习惯是的通过发放纸质问卷的方式进行,优点是问卷容易回收,材料丰富,但其不仅浪费资源,又不利于调查结果的统计分析。因此采取科学的方法确定学生评教的指标,并通过不同的途径实现学生评教的调查分析,是实现课堂主体有效评价的重要方式。

一、学生评教的主体

学生评教的传统认知即学生对授课教师的单向评价。评价的参与主体只有学生,这样的评价结果受到学生主观的影响比较大,容易出现偏差,而且教师被排除在评价体系之外,往往会受到部分教师的抵触,故不能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2]。纳入教师本身的自评及教师评学,结合评价结果加权分析学生评教的结果,构建由学生及教师构成的双主体学生评价体系,能够更加客观,公正地反映学生对教师教学效果的认知与认可。为改进教学,促进教师发展提供有效的客观支撑数据。

二、学生评教的评价指标设置

首先,教学评价指标应该简单,易理解。学习者观察后,能够很快得出准确的反馈信息,这样就能够减少评教过程中扰乱学习者评价的因素。由于学生认知水平的差异性及局限性,研究者不能仅仅站在自身的角度去分析问题,以研究者自身的认知水平来衡量学生的判断能力和标准。因此,评价指标的制定应在做好科学调查的基础上进行筛选、设置,并能够让学生根据教师的教学情况客观有效地做出自己的评价。其次,评价指标应独立设置,互不包含,互不重叠。设计者在设计评价指标的时候,要求同一层次的不同指标体系之间不能重叠,不能相互包含。否则,非独立的评价指标会增加评价指标的数目,造成权重不科学,认识模糊混乱,降低了学生评教的可行性和科学性。其三,重视评价指标的导向性。科学规范的评价指标决定评价教师的方向,对教学工作起导向作用。评价指标的设计要求能够反映当前的教育发展趋势,引导教育的发展方向。

本研究前期通过问卷的形式进行了评价指标的权重评估、筛选。问卷结果表明[3],风趣幽默的授课特点是教师最受欢迎的个人特质,而清晰的知识框架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特征,学习者更加接受理论实践相结合的案例教学法。

三、学生评教的主观性与客观性分析

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多来自于自身的主观感受,例如教师授课是否认真,是否风趣幽默等。但如何将这些指标进行量化分析,将学习者的主观感受转化为客观指标进行分析,是学生评教的重要环节之一。因此在指标设置的时候就要考虑到这个问题。客观题设置不恰当就会造成学习者评价的不确定性,进一步造成评价的偏差性,只有考虑学生评教本身的特点才能把握评价的客观准确。以客观的标准化量表为主要评价内容,针对的是群体而非教师个体,客观量表设计再完美也不能深入了解到学生对某课程的教学感受和学习体验。如何才能详细的了解学生的教学感受和学习体验,就必须结合学生针对课程所做出的主观性体验才能更好地分析这些反馈信息。

四、学生评教的多元途径实

学生评教除双元评价主体、客观科学的评价指标设置及主观客观评价内容分析三个维度之外,还包括途径评价方式的实现。通过指标的分析与筛选,可根据不同的调查途径制定相应的问卷。纸质问卷主要用来进行意见及建议等主观问题的收集,教务管理系统问卷主要是对具体教师的客观评价,网络问卷主要是对针对整体学期的评价。除客观问题评价问卷外,学习访谈也是采用的评价形式之一,通过访谈文字云图分析可以较为客观地反映学生的真实想法。综合运用不同的评价形式可以较为综合地反映学生对教学的真实评价。

学生评教体系主要从学生的角度反馈教师教学情况[4],其构成主要有四个维度评价参与主体、评价指标、评价客观性分析以及评价形式。多元化教学评价主要作用是能够为教学提供更加客观有效的反馈信息,以便促进教育教学的进一步发展。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则让学习者从单一的参与主体变为学习者-教师双参与主体,评价主体能够在民主与平等的原则下进行客观地评价,同时在评价过程中,教师关注学生发展的需要,学生也与教师一起共同承担自身发展的责任,更有利于教学的良性发展。评价指标的设置好坏一方面会影响参与主体的积极性,另一反面,重叠混乱难以理解的评价指标会造成评价的混乱及评价参与者的随意性,因此评价指标的设置是整个系统的关键环节。评价方式的多元途径能够实现教学评价的综合科学性。多元化评价能够促进教学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教育导向性,并自我修正,是收集科学的教学反馈信息的有效途径之一,但不能作为评价教学质量的唯一手段。

参考文献

[1]Sproule R. The underdetermination of instructor performance by data from the student evaluation of teaching[J]. Economics of Education Review, 2002, 21(3): 287-294.

[2]吕珩. 高校学生评教中教师主体缺位的思考[J].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12 (1): 127-131.

[3]王宁, 李静. 学生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指标设置与分析[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5, 7(22): 10-11.

[4]Morley D. Assessing the reliability of student evaluations of teaching: choosing the right coefficient[J]. Assessment & Evaluation in Higher Education, 2014, 39(2): 127-139.

猜你喜欢

学生评教评价指标教学评价
第三方物流企业绩效评价研究综述
基于UML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评价系统的分析与研究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评价指标的国际经验与启示
信息技术—Internet实用教程教学设计的思考与实践
对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认识和看法
网络环境下高职英语课程多维度评价方式研究
资源型企业财务竞争力评价研究
小学数学“反思型” 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高校学生评教有效性分析与策略研究
残疾大学生评教制度效果和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