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及对策分析
2016-06-23夏兰
【摘要】中小企业在整个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地位是不可替代的。不论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中小企业都已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但同时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是不可忽视的一部分。众所周知,融资难这一问题是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难以逾越的鸿沟。针对这个问题,文章将从中小企业融资现状、融资难的原因及相关对策出发,结合数据、图表和相关案例做出相应的分析与解释。
【关键词】中小企业;融资问题;解决对策
一、中小企业的融资现状
2003年,我国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中规定:“中小企业是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设立的有利于满足社会需要、增加就业、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经营规模属于中小型的各种所有制和各种形式的企业。”据2015年最新数据显示,我国共有2200万多家企业,其中中小企业占比94%以上,加上近3000万的个体工商户,小微型企业就占到了中国企业数量的99%以上。中小企业在促进经济发展、创造GDP、促进出口贸易和创造就业岗位等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
由图1可知,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近年来,一些中小企业经济效益有所下滑,也让我们意识到了其经营状况中的不足。其目前最为严峻的问题在融资成本、融资渠道、融资体系这三方面。国家应该为此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以此来解决中小企业遇到的各种问题。
(一)融资成本高
中小企业自身的经营规模、资本结构、信用等级、规避风险能力等都不及大型企业,从而使其在市场中遭受一些不公平的待遇。迄今为止,在金融市场中,我国还没有针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扶持政策。中小企业的信用程度低、经营风险高,商业银行为规避风险,不愿为中小企业提供贷款,即使提供贷款,其条件相对大型企业也要高很多。有的银行在为中小企业提供贷款的同时要求借款企业找到相应的担保机构为其进行担保。在这一过程企业需要支付保证金、手续费等,加大了其融资成本。一些中小企业在向银行贷款时,需要支付的贷款利率高于大型企业,贷款的额度却远远低于这些大型企业。
(二)融资渠道窄
企业融资通常分为内部融资和外部融资。内部融资来源于企业内部的利润、留存收益等,它几乎不需要成本,是众多企业融资的首选。但对中小企业而言,由于其规模小、经营状况不好,其自身的利润不能满足企业经营运作的需求,此时就不得不转向外部融资。在金融市场中,我国很多政策都是根据大型企业的发展现状制定的,从而中小企业受到了冷落,导致其不能享受到相关优惠政策。缺乏政府支持的中小企业在融资问题方面存在很大的问题,融资方式单一、融资渠道窄是中小企业目前面临的最大难题。就我国当前中小企业的现状而言,其規模远远不及大型企业,所以银行在一定程度上对中小企业持有“歧视”态度。
(三)融资体系不完善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不断提升,民间拥有越来越多的资本。大多数中小企业因为金融体系的种种阻碍,很难从资本市场取得贷款,进而转向民间融资。此时民间融资又因缺乏科学的管理而存在很大的风险,民间借贷纠纷案件层出不穷。另外,银行贷款体系也存在很大的问题,相关的制度都是针对国有大型企业制定的,而对那些严重缺乏资金的中小企业却没有相关的制度和政策的支持。
成都华阳一家服装公司就遇到了这样的问题。在它兼并了一家小的服装厂之后,急需一套性能高的服务器和储蓄设备,但是这套设备没有50万是不可能拿下来的。于是老板准备向银行贷款,但是腿都跑细了也没有结果。在华阳,像这样的服装企业多达上千家,这样规模小的企业大多都不受重视,而在银行看来,这样的企业还没有进入银行信贷部的视野。多数人认为,现在的民营企业受重视的只是那些为数不多的大型企业。由此可以看出,银行等金融体系对一些正处于发展初期且规模不大的企业持有“歧视”态度,存在金融体系存在不完善等严重问题。
二、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中小企业自身原因剖析
1.自身认识不足。我国中小企业大多数都是由私人创办的,企业各方面的管理都是由创始人决定,缺乏严谨性、制度性和规范性。不能客观评价企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一味按照个人观点进行管理是将企业推向破产的主要原因。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中国经济逐步发展起来,各种各样的中小型企业如雨后笋般拔地而起。但它们中大多只维持了几年的生命,之后便慢慢地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
“巨人”曾经是中国家喻户晓的企业,年轻的史玉柱将它推向了辉煌时期。但在1994年8月,巨人提出“巨人集团第二次创业总体构想”,明确自己的目标为:跳出电脑产业,走产业多元化的扩张之路。一年之后,多元化的各种弊端开始显露。1996年下半年,巨人集团出现十分严重的资金危机。从巨人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中小企业至今仍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很多企业将多元化发展作为自身壮大的必经之路,盲目扩张、过度追求发展速度的同时却忽略了一些至关重要的问题:仔细分析即将进入行业的发展前景是否符合自身的经营状况,考虑该行业可能带来的风险。中小企业风险意识不足,盲目乐观便是其存活期不长的终极败因。
2.企业的不断倒闭使放贷风险加大。据有关权威部门统计,近30%的中小企业在2年之内就退出市场,近60%的中小企业在4~5年内消失。今年以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通过对公开报道的不完全梳理发现,珠三角地区共有76个企业关门,其中东莞就占有27家。如此高的停业比例,使各大金融机构不得不对中小企业持“慎贷”态度。
3.中小企业经营管理不规范。我国目前的中小企业仍存在家族式管理的特点。领导者任人唯亲的思想使企业的管理、信息决策掌握在少数人手中,致使公司不能客观分析自身存在的问题,容易使有才能的人对公司产生不满情绪,导致人才的流失。绿丹兰的凋谢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企业管理人员应保持高度警惕,不要让历史重演。
20世纪90年代,绿丹兰诞生于中国广州,主要从事化妆品的研究与开发。1995年,绿丹兰达到全盛时期,集团总资产36.6亿元,商标价值12亿人民币。但这一切都已成为过去,仅仅六七年时间,绿丹兰便走向了终点。从它的崛起到辉煌再到最后的衰败,其速度之快,让人为之震惊。它的真正败因就是家族式的管理模式。大部分重要的职位都由领导者的家族人员把持,即使他们没有能力胜任,但仍然守着这些职位,使一些有用之士无用武之地,从而大量的能人志士离开了绿丹兰。另外,家族式的管理使内部体系混乱,潜伏着大量的危机。
4.缺乏抵押物。中小企业,特别是科技型的中小企业,在融资方面存在很大的问题。顾名思义,科技型企业就是以科技人才为核心,从事科学技术产品研究的企业。它所研究、开发、生产、销售的都是一些科技成果和技术方面的服务。目前,我国大多数科技型企业只拥有少量的自有资金,其余都是通过直接融资获得的资金。企业发展离不开资金的支持,而对大多数企业而言,银行贷款是他们想到的第一方案。但是,科技型企业拥有的大多是知识产权和技术等无形资产,严重缺乏抵押物。正是因为这样,企业将因无法取得银行贷款而出现资金紧缺的状况。因此,资金的缺乏成为了科技型企业发展道路上的绊脚石。
(二)担保机构与金融机构服务不完善
1.担保机构。担保机构作为银行等金融机构与中小企业的纽带,在其融资过程中起到一个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我国目前的担保机构存在很严重的问题:首先,我国没有一部真正规范担保机构的法律,导致政府及相关部门对其疏于监管。多数担保机构存在资金缺乏的问题,这也是其对外提供服务能力十分有限的重要原因。为取得丰厚的回报,有的甚至和企业联手做出一些偷税、漏税等违法事件,严重损害了机构的声誉;其次,担保机构的进入门槛缺乏严格的限制。进入前的信用评级、资金状况都没有严格的法律规定,使得其他机构或企业不能较好地进行辨认。
2.金融机构。中小企业规模小、管理制度不完善,很多商业银行为规避风险而不愿为其提供贷款服务。虽然近几年来我国提出了一系列扶持中小企业的政策,但真正取得银行贷款的比例依旧很小。商业银行的贷款程序相对大型企业和中小型企业几乎一样,且目前的贷款程序存在繁琐、死板、严重规范化等问题,这些问题和中小企业贷款资金少、需要时间紧相冲突。据很多中小企业反映,银行贷款通常需要几个月的时间,效率低下,直接导致企业不能及时获得资金而错过最佳的赚钱时期。另外,银行等金融机构大多是以盈利为目的的商业性机构,面对中小企业这样的客户,它们需要承担的是更大的风险和不能保证的收益。因此,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它们大多数都希望将资金带给有保障的大型企业而非这样的中小企业。
(三)国家相关政策不健全
1.国家颁布的一些针对中小企业的法律制度不健全,通常只是一概而论,缺乏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中小企业促进法》中第二章第十四条中规定:“中国人民银行应当加强对中小金融机构的支持力度,鼓励商业银行调整信贷结构,加大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但对中国人民银行如何加强支持力度、如何调整信贷结构及对中国人民银行实施行动之后的影响和相关的政策支持都没有明确规定,这些法律形同虚设。
2.针对中小企业的税收政策有待改进。中小企业的经营规模不能与大型企业相提并论,高税收对于正在发展初期、经营状况不理想的中小企业而言无疑是雪上加霜。我国目前的中小企业税收政策没有结合其自身实际情况来考虑,税收优惠政策的不灵活、适用范围窄,直接导致大多数中小企业享受不到这方面的优惠,阻碍了中小企的进一步发展。
三、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相关对策
(一)加强企业自身建设
正视企业自身存在的不足、提高企业自身建设是解决所有融资问题的关键。首先,应鼓励中小企业在技术上的不断创新,积极参与新项目的研究,让企业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努力跟上社会的步伐;其次,加强自身经营管理,转变家族式管理模式,让真正有能力的人接手相应职位。并且对管理人员进行定期管理培训,引进现代管理知识,提高企业的經营管理能力。
(二)完善担保机构和银行等金融机构体系
1.完善担保机构体系。尽快颁布《中小企业担保法》,明确担保机构的准入、监管、退出机制,使监管部门做到真正意义上的有规可循。同时,创新监管手法,使担保机构信息透明。另外,担保机构自身资金问题也是相当重要的。担保机构经营的是信用产品,其自身的资金状况就是信用的基础,因此增强担保机构自身资金规模至关重要。
2.完善金融机构体系。首先,增强银行贷款制度的灵活性,针对不同情况的企业使用不同的政策,改变以前一概而论的方式;其次,提高银行的运作效率,删减一些不必要的程序,提高办事速度;最后,制定一些关于中小型企业的鼓励政策,适当降低其贷款条件,并且贷款方案要根据企业自身条件而定。比如对于科技型企业,可以用企业的知识产权或者技术方面的证书作为抵押物进行贷款而不一定是实物资产。
(三)国家政策具体化
1.完善《中小企业促进法》、《关于促进总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等法律,细化其中的条例。比如《中小企业促进法》中规定地方政府应根据实际情况为中小企业提供财政支持。在这条规定中,就应明确规定应该通过哪些渠道提供支持、支持的下限是什么、没有达到标准会受到怎样的处罚。只有具体说明相关要求,中小企业才能真正享受到政府的支持。
2.税收方面应给予中小企业相应的减免政策。我国中小企业中的大多数正处于起步或成长阶段,利润微薄,经营状况有待提高。面对这样的企业,国家应制定相关的法律,适当减免其营业税、增值税、企业所得税等,减轻企业的负担。对于成长型的企业应鼓励技术创新,对其研究费用进行税前加计扣除、符合条件的固定资产加速折旧等激励政策。
参考文献
[1]谷蕾.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14.
[2]赵爱玲.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
[3]李子彬.中国中小企业2014蓝皮书[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14.
[4]黄日经.中小企业老板不可不知的22个经典败局[M].北京: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2007.
[5]姬会英.当前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及对策探析[J].特区经济,2011,(2).
作者简介:夏兰(1994-),女,四川宜宾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财务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