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水果出口的制约因素与升级途径
2016-06-23王维娜
王维娜
我国是世界著名的水果生产和消费大国,据商务部相关数据统计,2015年我国水果出口额为68.9亿美元,较上年增长11.5%;贸易顺差为10.2亿美元,较上年减少4.2%。目前,中国水果出口贸易在出口结构、市场占有率、国际竞争力等方面都面临着诸多的困难,基于此,本文就中国水果出口现状、面临的主要制约因素进行研究,进而提出升级我国水果出口的相关途径。
一、中国水果出口的现状分析
(一)我国水果出口金额呈现稳定增长的态势
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我国政府加大了对农贸商品出口政策的扶持力度,再加上全球贸易自由化的深度发展,以及国内市场经济体制的日臻完善,我国水果贸易在整个农贸交易中已经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其中,我国水果出口贸易的交易金额呈稳定增长态势。统计显示,2010- 2015年我国水果出口额从43.6亿美元增加到68.9亿美元,出口额六年内增长25.3亿美元,平均每年增长4.2亿美元。虽然2013年,我国水果出口额较上年减少2.4%,但从2014年开始又呈持续增长的趋势。总体言之,自我国加入WTO以后,水果贸易环境得到极大改善,水果产品国际市场的进出口税率降低,使我国在国际市场中扩大了成交量。虽在整个世界市场中所占的比例仍然较小,但整体呈稳定增长趋势。
(二)东盟是我国水果出口的主要贸易伙伴
自加入国际贸易组织以来,我国水果出口的主要地区为亚洲、欧洲以及南美洲,但自中国与东盟经济发展自由贸易协定签署以来,东盟市场得到极大的关注与开发。在东盟各国中,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泰国、菲律宾和越南已成为我国水果出口的主要贸易伙伴。据海关总署数据统计显示,2015 年我国出口到东盟国家的主要水果品种中,柑橘85万吨、苹果42.6万吨、葡萄11.9万吨、鲜桃(含油桃)2万吨、梅和李1.2万吨、芒果0.28万吨。除了苹果出口占其总量的39.6%,鲜桃出口占其总量的51%外,其他的出口量都占出口总量的70%左右。由此看出,目前我国水果贸易出口以就近的东盟为主,不再完全依赖于欧洲、南美洲等地区,开辟了新兴的出口市场。
(三)鲜、干水果及坚果是我国水果出口的主力军
我国地域辽阔,南北跨度大,具有热带、亚热带和温带等多类热量带再加上我国水果的种植面积较广,为我国水果出口提供大量且多样的新鲜水果和坚果。据海关数据统计,2015年鲜、干水果及坚果的出口总量是287万吨,出口总额是48.81亿美元。出口总量与去年相比增长5.5万吨,出口总额增长2.16万美元。中国水果出口的品种主要是苹果、梨、柑橘以及干果(核桃、松子等),其他水果的出口总额和出口总量变化起伏不大,甚至某些水果出口量略有下降。以苹果为例,2015年全年,我国鲜苹果的出口量已达到83.3万吨,出口总额为10.3亿美元。与2014年相比,出口量减少了4%,出口额与2014年基本持平。总体而言,我国水果出口结构以鲜、干水果及坚果为主,在世界市场中的占有较大占有率。
二、我国水果出口面临的制约性因素
(一)我国水果总体质量较低,知名品牌较少
近几年,我国出口东盟的水果,除苹果在东盟市场的竞争依然有较强的比较优势之外,其余的品种均呈现下滑的趋势。根据质监局统计数据,目前我国优质苹果果率在35%,而符合出口标准的高档水果低于5%,反观美国、日本和新西兰等国家,优质果率都达到70%,其中高档供出口的果率达50%。此外,由于我国政府和果农在树立水果品牌方面没有形成较强的品牌意识,我国水果出口只是简单的停留在“数量充足”和“价格低廉”的低级定位中,导致我国水果产业在国际市场中仍然没有形成自己的知名品牌。据互联网调查问卷显示,世界最好吃的10种苹果中,榜首是日本陆奥苹果,产地在日本青森,被英国评委会誉为苹果之王;榜上还有日本阳光富士、美国红地厘甜脆蛇果、日本千雪苹果、日本王林苹果,而我国作为苹果种植大国,却仅有新疆阿克苏苹果进入前10位。因为缺乏国际知名水果品牌导致我国水果在国际市场中的影响力落后于发达国家。
(二)我国水果出口地过于集中,增大了出口风险
我国水果出口省份主要集中于浙江、山东、广东和福建等地,由于出口地过于集中,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大了出口风险,一旦某一区域水果出口出现问题,将对我国水果出口产生巨大影响。以广东荔枝出口美国为例,广东的荔枝出口比较依赖美国的市场,而近年来,美国对进口水果提出越来越多的检验检疫要求,如不能有活体昆虫、果实与树叶不许超过10cm、农药残留低于一定标准等,以上这些都导致广东省荔枝出口额不断减少。同时,我国水果出口集中地区的多变天气往往给水果生产增加了很大风险,例如我国每年一般五、六月份是水果销售的旺季,但受阴雨低温等恶劣天气影响,影响后期市场的销售,陕西水果价格会有25%-30%的程度下跌,直接导致苹果库存率高达60%。2015年1-8月,我国苹果、鸭梨和香蕉等价格虽然受季节性影响呈先涨后跌的趋势,但整体幅度受影响较小,而时令性较强的水果如西瓜,在2015年1-5月先是上市量加大,西瓜涨幅超过10%,接着又整体持续快速的下跌,这对整个水果出口也产生较大影响。
(三)我国水果出口产品种类结构、市场结构不合理
我国水果的出口缺乏多样化,出口结构不合理,这对抢占世界水果市场造成了较大的影响。据中国商务部的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的水果及坚果出口总额为48.81亿美元,其中柑橘、苹果、梨的出口额分别占出口总额的23.4%、21.1%和7.9%。由此看出,苹果、梨、柑橘是我国水果出口的三大品种,其他水果的出口率远远低于这三种。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这三种水果的产量比较大且是水果自身的保质期较长。例如,秋季是我国大部分水果的成熟期,苹果和梨成熟后保鲜期较长,而香蕉和葡萄等水果成熟后保鲜期较短,与其类似的水果产品,一旦出口过程中遇到搁置或者被扣留,面临的风险和损失就会被放大。此外,2015年我国柑橘的水果出口市场共有35个,其中亚洲市场就占23个,由于出口地相对集中和固定,一旦这些国家和地区对我国采取歧视性的贸易政策或贸易保护,无形之中就加大了中国水果出口的难度和风险。
(四)我国水果的深加工缺少,水果储藏保鲜技术较差
由于研发人员和设施的缺乏,我国水果的深加工缺少。发达国家水果深加工后的损失率在5%以下,而我国水果加工设备起步晚,生产和管理模式粗放,损失率平均高达30%左右。同时,因为每年鲜果上市量大且时间集中,极容易因一时滞销而造成积压腐烂,加上深加工缺少致使水果腐烂率较高,并且影响出口规模。以苹果为例,目前我国苹果的加工能力不足苹果产量的6%。此外,我国在水果贮藏技术、商品化的处理技术方面仍落后于欧美、日韩的发达国家,无法像其他国家提供快速的运送服务。水果存储要求具备完善的冷链系统,从散热、制冷、冷链运输,到最终进入消费市场,每一个过程都需要良好衔接,而我国预冷技术的使用率仅仅是5%,且我国对于水果的冷链运输应用较少,水果的冷链贮藏和冷链运输技术应用比只占10%。同时我国水果的存储能力也仅占20%,而且大多只达到简易储存的水平,这些问题严重制约着我国水果产业的快速发展。
三、我国水果出口贸易发展的升级途径
(一)全方位提高水果技术水平,增加产品附加值
扩大我国水果出口,必须以技术为支撑,加大先进技术的引进和创新,以提升水果的质量,增加产品附加值。比如,在果品种植面积较大的区域建立科学研发基地,可以在水果种植期间利用土壤有害物质检测技术对田间的土壤进行有毒有害物质的实时监控和预防;在水果生长阶段,利用科学技术实行智能、技术化的管理来分析水果生长情况,如引进美国的近红外技术农产品分析仪,根据近红外光谱的分析信息来判断水果中的水分、蛋白质等含量;在水果储藏阶段,可以使用绿色、无害的辐射保鲜技术,采用2kGy的钴60辐照处理能防止水果上大部分霉菌的滋生;此外,政府和企业应投资建立高水平的储藏基地,以在加工阶段提升果品附加值。同时在建立生产基地的基础上,要利用规模效应积极开发水果的衍生品,比如水果罐头、浓缩果汁、果酱、果冻等高附加值的产品,以苹果为例,逐步实现以浓缩苹果汁为主,到果汁、果醋、果酒、果脯、果酱、果胶等深加工。
(二)推行“公司+基地+标准化”模式,规范企业质量安全管理
我国水果出口企业要大力推进“公司+基地+标准化”生产管理模式,在企业质量安全管理方面采取更规范的措施,严格把控农药残留,对出口水果加强检测工作,监测、预警和防控重大疫情,水果检疫从基础做起,还需加强企业与口岸局的合作。同时,应该积极开发出口水果质量安全示范区管理的新模式,在示范区建立起“1种形式+4个体系”的出口水果质量安全综合管理模式,即逐步在全国推行“公司+农业合作+基地+标准化”的新型农业生产加工组织形式,建立健全政府质量安全公共管理体系、企业质量安全监控体系、风险预警与应对体系、技术服务支撑体系4个体系,并且,应该积极开展出口水果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工作,探索管理新模式。
(三)加大与口岸合作力度,提高我国水果出口通关效率
加大与口岸合作力度,能大幅提高我国水果出口通关效率。例如,山西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结合当地出口水果实际情况,在积极调研的基础上,分别与山西水果出境的主要口岸如内蒙古满洲里、山东黄岛、黑龙江黑河、新疆霍尔果斯、珠海等地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签署快速检验通关合作备忘录,进而畅通山西水果向东西南北四个方向的出口渠道,其中以油桃出口为主的山西侯马局与新疆霍尔果斯局通过主动沟通协调,使企业用换证凭单传真件提前换单通关,促进油桃出口快速通关,使2015年山西侯马油桃出口量比上年提高大约50%。我国水果主要出口地也应该借鉴山西成功经验,在执法互认、信息互通的基础上,让水果出口主要口岸可以与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签署快速检验通关合作备忘录,能有效降低水果在口岸的通关时间和费用,方便企业快速通关,提升我国水果出口通关效率。
(四)建立与国际接轨的水果质量认证机制,提高我国水果国际认可度
在全球经济发展低迷、各国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状况下,我国水果出口遭到扣留频率越来越高,进口国以质量不达标为由,对我国水果实行搁置或退货,因此我国需要建立与国际接轨的水果质量认证机制。我国政府应修改现行、法规中与国际质量标准不一致的条款。实现我国水果产品质量的检验检疫标准在不违背我国法律的前提下,统一与国际标准接轨,在水果加工产生方面制定严格程序,尤其是要统一关于果品农药、毒害的检测标准和测量方法。国家应该鼓励水果企业提升水果的国际技术认证,比如ISO9000、ISO14000等质量认证,以及设立属于我国产品的认证标志。同时水果出口企业也应该依据国际要求提高自身,使我国水果出口在世界市场得到更加广泛的国际认证和许可。
(五)树立品牌意识,打造水果知名品牌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者对产品品牌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加深。因此,我国政府和水果出口企业应该共同努力,树立品牌意识,打造水果知名品牌。政府方面应该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与认定方法,鼓励出口企业创建自主品牌。完成水果品牌的国内认证,通过加强品牌宣传与推广,进一步开展国际认证。企业方面应该重视科技创新,加强研发投入,在提高产品附加值的同时,不断开发新产品,适应国际消费中高端需求。同时,在品牌宣传时可以邀请相关机构拍摄特殊水果专题片,在国外电视台播出,从我国主要出口水果的人文历史、产品特色、技术保障、政府监管、产品加工、产品美食等方面多层面多角度宣传推介特色产品,以及介绍水果从农田到餐桌的过程如何确保安全和特色风味。从而树立良好的中国水果出口企业的形象。
参考文献:
[1]陈军.中国水果产品的出口竞争力分析及对策研究[J].价格月刊, 2014(11):66-69.
[2] 王晓娜.加入WTO以来中国水果出口分析[J].世界农业, 2013(8):77-79.
[3] 颜小挺; 祁春节.碳排放下中泰水果贸易影响因素和贸易潜力的实证研究[J].东南亚纵横, 2015(2):50-54.
[4]聂继云.苹果品质和质量安全问题与对策[J].中国果树,2007(3):6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