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

2016-06-23魏格坤

对外经贸实务 2016年6期
关键词:通关海关基础设施

魏格坤

当前,提升中国——东盟之间的贸易便利化水平成为了必然的选择,必须实施相应的措施才能够达到提升贸易效率和削减贸易成本的目的。中国和东盟如何从合作机制、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海关效率和物流标准等方面着手,降低成本,提高中国-东盟的贸易便利化水平,加强区域内部的自由贸易,已成为学界和贸易实务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中国——东盟贸易便利化现状

(一)中国-东盟多样化的双边合作机制呈现管理上不完善

随着中国-东盟区域经济合作的进一步深化,区域内部的互利合作得以不断加深,2015年双边贸易额突破5000亿美元,同比增长超10%。中国和东盟各国双边合作在中央政府参与的基础上,又加入了地方政府、民间组织和私营企业等经济力量,新生经济力量的加入不仅促进了中国与东盟双边贸易的发展,还为中国与东盟的区域合作提供了巨大的推动力。由于民间交流与合作需求强烈,私营企业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继而成为边境贸易的主力军,在区域内双边经济合作中的积极性最高。中国与东盟区域内双边经济合作虽然使每个国家的经济利益总量增加了,但区域内的双边合作机制缺少完善的管理机构,这也许会造成双方的贸易合作缺乏充足的稳定性和持续性,致使双方总是停留在低度合作的局面,对于贸易便利化的发展存在不利的影响。

(二)成员各国基础设施完善程度差异大

作为贸易便利化的重要指标,基础设施建设直接影响了口岸效率,对于促进双边贸易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各国如此大的差异对推进贸易便利化来说是一个瓶颈。尽管中国和东盟各国在公路、铁路、航空和水运等方面的基础设施实现了部分衔接,但由于区域内经济发展水平还存在差距,多数国家尤其是与中国接壤的老挝、缅甸、越南三个国家虽然具有构建通道的优势,却因为严重落后的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发展仍处于低等层次。从基础设施衔接情况来看,中国和东盟陆运的道路连接密度少,空运联通良好,水运衔接缺少均衡的进展,要实现互联互通还面临很多阻碍。在公路衔接方面,邻近的老挝、缅甸、柬埔寨三国与中国已经有连接通行的公路,但是由于这三个国家存在公路密度不足、车辆通行水平差等问题,连接的公路在中国境内多数是高等级路面,而到了缅甸等国境内大部分是低等级路面,导致车辆在通行的时候,由于路况变化太大,容易造成货物损失的后果。在铁路衔接方面,中国和东盟之间铁路的联通能力还很欠缺,只有越南和中国达成铁路互通,却由于双方有技术差异,导致铁路联通效果达不到期望值。东盟各国空运发展都较好,使得中国和东盟之间航空方面的互联互通效率较高,不过仍有上升的空间。在海运对接方面,中国与东盟的航线通道对接多集中于中国的上海、深圳、广州等东部经济发达地区与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海运相对发达的东盟国家,而具备极大通道地缘优势的中国西南沿海地区与越南、泰国、柬埔寨等国的海运合作相对少,海上通道对接发展不平衡。除此之外,一些国家在个别方面存在利益纷争,对中国-东盟之间的互联互通产生不利的影响。在“一带一路”的背景下,中国和东盟各国的基础设施大部分仍处于低度发展阶段,双方都缺少区域性的合作建设规划,只专心于本国的基础设施建设,各自发展,致使各个国家之间的陆路网络、空运路线和水运航线的衔接程度不够,无法组成一个足以覆盖整个区域的互联互通立体运输网络,这也增加了区域内贸易便利化发展的难度。

(三)区域内海关通关效率虽略有提升,但手续复杂且效率总体偏低

目前,中国与东盟之间零关税税目达到94%以上,大幅度削减了区域内部的关税贸易壁垒。区域内各国在过去的几年内均对贸易便利化的提升做了大量的工作,东盟各国进出口所需时间都有不同程度的减少,中国与东盟11个国家中多存在通关手续复杂、海关效率低下的问题。各个国家的海关在进出口所需文件和所需时间上差异较大,尽管各国均有进步,但通关效率仍有提高的空间(如表1所示)。以2015年为例,新加坡所需提交的仅有商业发票、提单以及出口许可证等3个文件;而中国海关必须提交银行证明、提货单、商业发票、海关进(出)口申报单、装箱单、销售合同、装船通知、技术标准/健康证明等在内的8个文件。就整体数据而言,进出口所需文件仍有简化的余地,只有加大简化通关手续的力度,继续提升通关效率,才能进一步提高中国-东盟贸易便利化的水平。

(四)区域内物流标准化程度低

中国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的创始国之一,也是最初的五个常任理事国。中国物流标准体系建设开始于2001年首次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该标准术语文件是中国物流领域的第一个规范性文件,为中国物流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基础性参照标准。中国物流标准体系在2012年添加了包含货架术语、分类及代码等在内的行业标准,整体愈加具体化,在实行之后,物流体系变得越来越完备。现在中国制定的物流标准总共达到667项,基本上每个方面都有所涉及,形成了包含基础性、公共类、专业类和行业类在内的四大类基础物流标准,从而组成了中国较为完善的物流标准体系。东盟十国在物流标准化水平方面存在差异,发展不均衡:新加坡侧重于建筑和食品安全领域、马来西亚侧重于电子产品、菲律宾侧重于橡胶制品和机械,这三个国家的物流标准化水平较高,物流标准化体系相对比较完整,国际标准釆标率较高;印度尼西亚侧重于经济作物类、泰国侧重于农业产品、越南侧重于农产品及经济作物、文莱主要侧重清真食品领域等,这四个国家的物流标准化水平相对较低一些,国际标准采标率也比较低,国家制定的物流标准规定较少,初步形成物流体系,但还不完善,物流标准化仍有许多欠缺之处。

二、中国——东盟贸易便利化存在障碍的原因

(一)地方贸易保护影响合作利益关系

中国-东盟各国文化呈现丰富的多样性,各成员国之间缺乏同等的价值观念。在东盟十国中,越南和老挝为社会主义体制国家,新加坡、泰国、缅甸、柬埔寨主要信奉佛教,菲律宾以天主教为主要宗教,文莱、马来西亚主要信奉伊斯兰教,印度尼西亚以伊斯兰教为主。不同的宗教信仰导致各国之间的价值观念产生差异,同时又影响了东盟政府的决策,再加上缺少区域性的协调机制,这就使得东盟不能充分理解“一带一路”对东盟的促进作用,各国更多的是维护自身的利益;加之中国与东盟部分国家经济结构相似,呈现出竞争性关系,最终导致双方经济利益上的冲突,同时,由于中国与部分东盟国家存在南海主权争端,对中国-东盟政治互信的发展造成了较大负面影响,成为影响中国-东盟政治互信的主要障碍,因而也给中国-东盟贸易便利化的进一步发展添加了障碍。除此之外,从东盟各国的角度思考,东盟各国彼此之间缺乏相互合作,区域内的统一标准的建立和保护机制建设的不完善,也造成中国与东盟的贸易合作,目前还没有建立统一、有效的管理机制,这严重影响到区域内经济合作的顺利推进。

(二)基础设施的投入能力不同,专业人才缺乏

尽管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与东盟的经济都有了长足的发展,但中国与东盟的经济水平还存在较多差异,发展程度也不一样,多数国家的收入还处于中等偏低水准,经济基础薄弱,大多数国家的基础设施的质量和完善程度均偏低,再加上各国专业人才的数量和质量等问题,也影响着基础设施的设计与建设的质量。自从自贸区建成后,中国和东盟之间的经济得到了飞速发展,同时,对人才的需求量也随之增长,但是现在人才增长速度严重落后于经济增长速度,各地区的人才总量发展不平衡,尤其是基础设施的专业技术人才素质有待提高。只有加快各类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才能提高基础设施的质量及完善度,从而促进中国-东盟贸易便利化的发展。

(三)成员国海关管制标准差异大,存在重复监管

区域内各国因为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差异,使得各成员国海关管理水平也有较大的不同。中国和老东盟六国(即泰国、文莱、菲律宾、新加坡、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较早采取电子通关技术,电子审单所占比重较高,提高了进出口商品通关的速度;而老挝、缅甸、越南和柬埔寨四国因为电子通关的时间较晚,仍有较多的审单工作交由人工处理,因此货物通关的速度相对比较缓慢。原产地证书签发、货物检验检疫、进出口申报与查验三大监管程序是区域内各国进出口贸易必备的监管工作,但上述三大监管工作在不同国家就有着不同的监管要求,导致各成员国的通关便利化程度不同。中国—东盟贸易的商品从出口国到进口国所做的重复性监管工作,主要体现在货物检验检疫环节和进出口申报与查验环节。在我国,这两项工作分别由口岸检验检疫部门和海关负责。另外,企业进出口货物时所要办理的每项业务都涉及到单证,不同的业务需要不同的单证,归纳起来,完成一项进出口业务需要的通关监管单证除了许可证、商业发票、装箱单等一般必要的单证外,如果是涉证货物,还需要提供出入境货物通关单或者其他许可证件等。有些成员国还需要企业提供以下单证:保险单、信用证(如选择信用证方式支付)、货物检验合格证明、样本和通知等。

(四)对物流标准的侧重不同,重视度不同

东盟十个国家因为经济发展程度和资源要素禀赋等方面存在差异,对物流标准的重视程度也就随之不一样,因此,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物流体系也各有不同。每个国家都以各自利益为主,都不希望本国更改物流标准和加大投入物流设施的建设,而是希望别国以本国物流标准为主要基础形成统一的标准体系,这样不仅可以减低本国商品在进出口贸易活动中的成本,而且可以避免为适应别国标准而投入成本改造本国物流的设施,最终增加本国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获取更大的经济利益。各国地理位置不同,资源要素禀赋不同,也就造成了标准体系的侧重领域不同的现状(如表2)。

三、推动中国——东盟贸易便利化发展思路

(一)加强政府间合作体系构建

正确地处理好双方的合作关系以及推动经济共同发展需要双方国家政府实施有效协调。包括提高政府对区域经济合作的服务效率,加强政府对区域经济合作的治理能力,还有联合区域合作的各国共同建立友好的合作体系,以此推动各国经济的发展。例如,“一带一路”背景下鼓励各国之间建立区域性直接的机制化联系,围绕互联互通建设展开密切的沟通,主要在于消除制约贸易便利化发展的机制障碍。中国可以与东盟国家建立若干管理委员会等机制,既包括区域内各国之间的协调,也包括地方各级政府之间的协调,要在协商中不断增进相互理解,提升管理机构建设的水平;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适时推动共同农业政策、共同能源政策、共同经济政策、共同环境政策等,建立多边贸易共同管理平台,充分借助“一带一路”建设,发展中国与东盟之间的贸易便利化。同时,国际论坛也是一个认识和掌握最全面以及最热门的贸易便利化发展方面信息的一个平台,中国和东盟各国可以从中学习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国家的成功经验,提高各国应对国际事务的能力,并从关税同盟方面想问题,以促进关税同盟国的社会福利水平得到提高,推动双方在贸易便利化方面取得更加紧密的合作。

(二)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和人才培养的投入

东盟各国通过加强铁路、公路等多种基础设施的合作,争取建立互联互通的运输条件,以此形成多方位的综合性交通系统来推动跨国运输的便利化。在发展“一带一路”的背景下,中国应该和东盟国家共同建立互联互通的交通基础设施,加强双方的合作,对建设能力不足的国家进行援建,从而推动中国-东盟贸易便利化的基础设施发展,例如,中国为了促进与东盟国家的跨境客运和货运的快速运输正在修建的泛亚高铁。同时,应加快国际性复合型经贸人才和专业性技术人才的培养,例如上海以APEC人力资源合作计划为基础,制订了符合中国实际情况的国际贸易人才培训发展计划,一方面结合相关部门的意见制订综合性全方面人才的教育管理规划;另一方面在人才知识和技能培训方面,应全面进行对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的学习,掌握国际市场最新的时事动态与发展变化。

(三) 营造高效便捷的海关环境,改革通关程序

中国与东盟各国应建立“一站式”海关,将原本繁琐的出入海关步骤改成只用一次报关即可完成进出口通关所需的程序,实现一步到位的快捷方式,例如,中国和东盟的海关机构,双方可以仿造新加坡海关便利的“一站式”电子海关,这样双方建立符合各国经济法律法规的快捷式通关系统,将大大缩短通关所需的时间。其次,对相关的海关企业进行有效的分类管理,大致将合作区域中的经济参与者概括为进口商、出口商和保税仓库经营者,并积极促进三方的经济合作,并在进出口合作中给贸易信誉度高的企业提供担保验放、预约通关、专门协调等便利的政策方针。还有,在信息资源方面,口岸通关的各个机构部门应成立统一的“电子口岸数据库”,将最新最全的通关信息分享到相关的通关部门,按照贸易程序构建网络化的数据同步共享系统,增加各部门之间的相互沟通,减少中间环节,为企业和社会快速报关、通关、检验检疫提供便捷的通道,以此实现贸易的便利化。

(四) 组建中国-东盟统一的物流标准体系

中国与东盟物流标准统一化建设涉及到11个国家,而且中国现如今正在与东盟各国共同建立自由贸易区,可想而知各国在彼此之间的相互协调以及经济合作方面将会遇到许多复杂的困难,因此,中国与东盟有必要建立一个具有区域性和权威性的管理机构,以此规范而统一的进行对物流标准体系建设的运营和管理。目前,东盟国家已经共同建立了由东盟各成员国的有关物流标准的组织机构或协会组成的东盟标准与质量协商委员会,这个组织的主要职能就是消除进出口贸易的非关税壁垒从而推动东盟各国之间经济合作,中国要想与东盟建立统一的物流标准协商管理机构,就应该推动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和这个基础比较完善的领导机构合作,通过多方合作推广中国与东盟物流标准的统一化。

参考文献:

[1]黎冬凌.中国东盟贸易便利化研究[D].广西大学,2014.

[2]姜雅飞.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贸易便利化问题的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3.

[3]China's Free Trade Negotiations: Economics, Security, and Diplomacy. [DB/OL]. Springer Link.

[4]杨素琳.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如何改进通关便利化[J].对外经济实务,2015,6:24-26.

[5]刘主光,艾雨婷.东盟国家贸易便利化措施研究[A].东南亚纵横,2015,6:3-8

[6]Doing Business:Going Beyond Efficiency[R]. World Bank Group,2010-2015.

猜你喜欢

通关海关基础设施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有望加速
开七窍的混沌大帝又活了:修辞通关①
公募基础设施REITs与股票的比较
通关英雄榜
清代海关银锭漫谈
一碗面的通关密码
关于未纳入海关统计的货物贸易收支统计研究
外贸企业海关合规重点提示
振动搅拌,基础设施耐久性的保障
通关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