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平板电脑进课堂的成败关键是什么

2016-06-23曹培杰

今日教育 2016年4期
关键词:平板电脑课堂

曹培杰

结构性创新是决定平板电脑进课堂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平板电脑教学不能停留于对传统教学方式的缝缝补补,它的未来是在发挥信息技术优势的基础上,创新教学理念、变革教学结构,通过教学模式的再造,创设一种富有活力、充满生机、灵活创新的个性化教育,使每一位学生都获得充分自主的发展。

几年前,上海市嘉定区实验小学大胆尝试,在一年级开设两个实验班,用iPad进行常态化教学。此举一出,引发社会热议,甚至有人批评这是在“作秀”,甚至是“炫富”。几年后,他们在平板电脑教学方面的探索已经取得良好效果,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今天,平板电脑进课堂从广泛质疑到逐渐接受,正在成为教育信息化的“新风口”。北京、上海、深圳、青岛、重庆等地的上百所学校都陆续开设了数字化学习实验班,探索平板电脑支持下的教学创新。在大面积开始平板电脑教学的同时,新的挑战接踵而至:“教学效果没有明显提升”“导致学生视力下降”“引发了新的教育不公平”……与传统教学相比,平板电脑教学的优势到底是什么?如何使平板电脑在课堂教学中取得实效,而非只是一个“花瓶”?这是一个亟待解决的热点问题。

平板电脑进课堂正成为一种趋势

近年来,美国中小学校兴起了“自带设备”(Bring Your Own Device,BYOD)运动,它是指学生把自己的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智能手机或其他移动设备带到学习环境的做法。调查表明,2014年美国学校BYOD的使用率比2013年增长30%以上,有56%的学区正在实施BYOD方案。英国有68%的小学和69%的中学正在使用平板电脑辅助教学,更有9%的学校,为每个学生都配有一台平板电脑。另外,新加坡、韩国、澳大利亚等国也在积极推动人手一台平板电脑的数字化教学。可以看出,平板电脑进课堂已经成为国际社会推动教育信息化的一种趋势。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教育信息化。2015年3月,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各行各业深度融合,促进传统行业和产业转型升级,互联网已经成为驱动当今社会变革的重要因素。在这股时代浪潮中,学校以及整个教育体系也置身其中。近年来,教育部正在大力推进“三通两平台”建设,即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建设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和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深入推进,平板电脑等新技术会以更快的速度进入课堂,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将成为教育的“主旋律”。

那么,我们到底该如何看待这种趋势呢?从教育的发展变迁看:过去,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群学生一位老师就是传统课堂的全部;现在,黑板变成了交互式电子白板,粉笔的大部分功能也被投影仪和实物展示台所取代,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教学中必不可少的要素。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平板电脑很有可能会成为继投影仪、电子白板之后学校建设的新“标配”。目前,这种趋势已经在经济发达地区显现出来,如广东的“粤教云”、上海的“云课堂”等重点项目都倡导平板电脑作为数字化课堂的首选。对于在网络时代成长起来的“数字原住民”来说,平板电脑就像身边的花草树木,是一种自然而然的存在。刷微博、聊微信,乃至最近流行的网上“淘课”,都已经成为他们最习以为常的生活方式。如果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够轻易接触网络,而我们的教学却长期脱离网络,长此以往,教学也就脱离了学生的真实生活。陶行知先生早就说过,“教育是为学生的未来生活做准备,除此没有别的任何目的”。当年轻一代的数字原住民已经习惯并擅长利用新技术去解决各种问题时,作为教育者的我们,完全没有理由不用学生最擅长的方式去开展教学。当新技术越来越多地进入人们生活时,也必然会越来越多地进入到学校,这种潮流不可逆转。

但是,我们必须要清醒地认识到,“新技术”不等于“新教育”,技术的简单堆砌甚至是一种粗暴的“逆教育”。在有些学校,平板电脑进入课堂之后更加强化了传统教育的弊端,原来的“人灌”变成了现在的“电灌”,人们所期望的教育变革并未发生。毫无疑问,信息技术是手段,发展教育是目的,关键是融合创新,促进传统教育与信息化教育的优势互补。我们必须要创新教育理念,加强信息化教学研究,为平板电脑进课堂提供正确的方向引领。

平板电脑进课堂面临哪些挑战

随着平板电脑越来越多地进入学校之后,新的挑战随之而来。据报道,很多家长认为在课堂上过多地使用平板电脑,会对学生的视力和注意力产生负面影响,学生的近视率会大幅提高。还有家长反映,平板电脑教学势必会导致学生使用平板电脑的时间明显增加,很多孩子出现了“提笔忘字”的现象,在当前考试还是在以书写为主的情况下,长期使用平板电脑会导致学生书写能力下降,进而影响考场发挥。这些问题都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反映了家长和教师对于平板电脑教学的广泛关注。但是,我们必须明确,相对于“用不用”来说,“如何用”平板电脑进行教学更加重要。比如,针对视力下降,有的学校就在每节课中间增加一套韵律操,避免学生长时间盯着屏幕产生眼睛疲劳,同时还有助于形成了良好的上网习惯;针对书写能力下降,有的学校采用增加书法选修课、适当保留适量的纸质作业等方法,同样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同时,还有不少家长担心,在平板电脑实验班里,学生可以在网上接触到各种各样的娱乐信息和网络游戏,孩子们很容易就会陷入其中无法自拔,久而久之还可能诱发网瘾。对此我们要客观认识,如果是正确上网的话,用平板电脑的时间、频率与网瘾没有直接联系。上网时间越长就越容易网络成瘾,这其实是一个常见误区。北京师范大学何克抗教授的研究团队曾对北京、深圳和广州的数字化实验班进行了跟踪研究,发现在利用网络进行学习的班级中,越是使用网络的时间长,就越不容易出现网络成瘾现象。因为,当学生认识到网络的学习功能后,对网络的猎奇心理就会显著降低。经常使用网络来开展多人合作的学习活动,还可以使学生较少体会寂寞和孤独,人格发展更加健康,也就更不容易沉溺于虚拟网络之中。今天的孩子一定不能生活在一个人为制造的“温室”中,这种方式教育出来的学生是无法经受风雨的,更无法抵抗网络的诱惑。我身边就有这样的例子,有个孩子在父母身边时表现得很听话、很乖巧,学习成绩一直都非常好,但考上大学脱离父母的监督后,就开始沉溺网络,天天逃课,很多科目都不及格,为此被这所名牌大学开除。所以,我们要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下,去体验面对网络诱惑的纠结,去面对意志力的松懈,甚至是经历挫折失败。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学会如何抗拒网络诱惑,学会如何控制自己意志,真正成为网络时代的主人。

此外,还有一个大家都非常关注的问题:平板电脑教学到底有哪些优势?能不能显著提升教学效果?很多学校在开展平板电脑教学探索后发现,与传统教学相比,平板电脑教学的教学效果上似乎并没有表现出明显的优势,甚至有的出现了学习成绩下滑的现象。为此,有人断言,教学效果将会成为平板电脑教学的“阿喀琉斯之踵”。这似乎可以得到一些印证:作为拥有最好教育信息化条件的美国,其学生表现并未达到预期。最新一次的国际学生评估项目(简称PISA)结果显示,在65个国家或地区中,美国学生的阅读素养仅略高于平均水平,科学素养处于中等水平,而数学素养甚至低于平均水平。自2000年首次参加PISA测试以来,美国学生在五轮评估中一直表现平平。虽然美国学校的教育信息化条件日新月异,但是近二十年来美国学生的成绩似乎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

目前,只有少数研究能够用实证数据证明平板电脑教学的效果更好。比如,香港大学一项研究显示,与不使用平板电脑的班级相比,使用平板电脑的班级促进了学生信息素养的提升,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效率,他们更加愿意进行协作和分享,并对学习产生了强烈的自我调控意识。上海嘉定区实验小学开设了平板电脑实验班,在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尝试新的教学方式,如数学课利用七巧板软件学习图形、语文课利用有声读物激发学习兴趣、英语课通过录音软件学习英语发音等。教学效果表明,实验班学生在注意能力、逻辑推理能力、语言理解能力等方面都表现出明显的优势,尤其在语言表达能力上表现更为突出。

这种争论可以看作是曾经轰动一时的“媒介无关论”与“媒介相关论”之争的延续。“媒介无关论”的代表人物理查德·克拉克认为,媒介在教学中的应用体现在传递信息上,在这种课堂上学生通过学习媒介呈现出来的信息进行学习,就如同他们学习教师呈现的信息一样。这就好比运输车把食品运送给超市一样,技术的作用是把内容传递给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传递的内容并不会因运输车而变好或变坏。但不容忽视的是,计算机作为一种新媒介,不仅是信息传递工具,更是一种认知工具,它对教育的影响远远超过任何一种传统媒介。

实际上,技术并非是影响教学效果的决定因素。优异的成绩,更可能源自个人的努力和教学的得当,这不是一个平板电脑所能决定的。而且,教学成绩虽然是衡量教学效果的重要标尺,但不是唯一标尺。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包括情感道德价值观、人际交往能力、创造性思维等同样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平板电脑进课堂必须注重结构性创新

早在20世纪80年代,当计算机刚刚出现不久时,美国苹果公司迫切希望了解这样一个问题:当使用电脑像使用书和纸一样方便时,教师和学生的教学活动会发生什么变化?但令人遗憾的是,与三十年前相比,现行的教育体制没有发生太大改变,学生在教学中仍然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在很多所谓的“数字化学习实验班”里,我们看到的场景仍然是“教师在台上口若悬河,学生在台下呆若木鸡”,唯一不同的是教师和学生的手中多了一台平板电脑。

随着平板电脑进入课堂,教学面临被技术“绑架”的风险。比如,有一节小学语文课《葡萄沟》,学生在平板电脑上一会儿欣赏葡萄沟的风光,一会儿听少数民族歌曲,一会儿查询葡萄干生产工艺,教师还设计了孩子画葡萄、品尝葡萄干的环节,忙活了半天,唯独忽略了学生对课文本身的理解感悟,整节课因技术应用的不合理而支离破碎,有意无意间语文课变成了活动课。还有,现在开发微课程资源很火,有的教师认为,自己精心设计微课程可以替代课堂教学。于是,课堂变成了微课程展播,自己则当起了“甩手掌柜”。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效果欠佳。用微课程来代替教师,代替充满活力的教与学的对话,无异于舍本逐末。

所以,平板电脑进课堂要想取得成功,必须要重新思考教育,关注教学系统的结构性创新。我们需要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对教学的各个要素和内容进行选择、集成和优化,形成优势互补的有机整体的动态创新过程,促进教学理念和教学结构的转型升级,而不是仅仅关注于新技术某个教学环节的应用。

一方面,成功的平板电脑教学需要新的教学理念。教学必须从讲授式的传统模式中跳出来,以学定教、变教为导,激活学生的主体意识,提高学生在教学中的参与度,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如果在平板电脑教学中,仍然是教师讲学生听,那技术就有可能变成传统教育的“帮凶”。在这个新旧交替的节点,传统教育观念与新型教学方式的摩擦越来越大,平板电脑教学出现的很多问题都折射出“旧思想”与“新方式”之间的矛盾。比如,有些学校在开展平板电脑教学时发现,互动反馈都可以在网上实现,师生、生生互动频率大大增加,每一个学生都可以获得展示的机会。有的学生就会在课堂上提出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这些问题让教师感到无所适从,权威形象也受到挑战。于是,过不了多久,平板电脑就变成了学生观看PPT的演示屏,教学又回到了老办法。作为一种新的教学形态,平板教学需要一大批具有创新理念的“新教师”,他们既懂教育,又懂技术,更为关键的是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从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变为“平等中的首席”,愿意使用新技术来拓展学生主动参与和自主学习的空间,真正使新技术服务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另一方面,成功的平板电脑教学需要新的教学结构。众所周知,我们今天普遍实施的班级授课制,与第一次工业大革命有着密切联系,它是为了满足工业社会的人才需求,强调通过整齐划一的教学流程来批量化生产人才,其特点是统一、标准、追求效率。而平板电脑教学倡导学生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开展自主学习、主动学习,教师的教学更加强调差异化和个性化。尤其是在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的支持下,教师可以跟踪学生的学习轨迹,分析和预测学生的学习偏好,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为每一个学生制定一种学习方案,真正实现因材施教。随着实践的不断深入,平板电脑教学迫切需要一种全新的教学结构。比如,打破40或45分钟的固定课时安排,跨越学科之间的界限,开展面向真实的主题教学,利用平板电脑开展更丰富的催生出更人性化的教学评价标准,甚至对学校的组织形式产生重要影响,这才是平板电脑教学蕴含的真正力量,也是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的根本体现。毋庸讳言,现在很多学校开展平板电脑教学仍然是“穿新鞋走老路”,还是用原来的思路来开展教学,这显然是不足取的。如果要想让平板电脑在教学中取得实效,就要从学习环境的创新、课程结构的重组、教学流程的再造、学习方式的变革、教学评价的重构等方面入手,从系统整体的角度来思考平板教学,而非仅仅关注于新技术应用的具体方法或策略。

所以,结构性创新才是决定平板电脑进课堂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平板电脑教学不能停留于对传统教学方式的缝缝补补,它的未来是在发挥信息技术优势的基础上,创新教学理念、变革教学结构,通过教学模式的再造,创设一种富有活力、充满生机、灵活创新的个性化教育,使每一位学生都获得充分自主的发展。

结语

目前来看,平板电脑教学的优势还没有完全发挥出来,也面临不少的困难和障碍。但正如澳大利亚未来学家埃利亚特所说,“未来不是我们要去的地方,而是我们要创造的地方”。通往未来之路不是找到的,而是走出来的。平板电脑进课堂的未来,需要汲取先进教育教学理论的智慧和经验,更需要脚踏实地的行动和富有创新的大胆实践。

作者系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助理研究员、博士

猜你喜欢

平板电脑课堂
电脑
电脑节来了
电脑能够自己思考吗?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平板对缝焊接视觉跟踪试验及异常数据分析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出彩的立体声及丰富的画面层次 华为|平板M6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强化学习及其在电脑围棋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