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安全教育园本课程构建之初探
2016-06-23朱雪梅周娟
朱雪梅+周娟
摘要:安全教育是幼儿教育永恒的主题,形成一套具有安全教育特色、结构完整、可操作的课程实施方案,是幼儿园教育教学改革与探索的迫切需要。“幼儿园安全教育园本课程构建的实践研究”从现状调查入手,找准课程设置的基点;通过理性思考,规划课程研究思路和目标;通过积极行动,推进园本课程的家园共建。
关键词:幼儿园;安全教育;园本课程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6)06A-0046-03
安全教育是幼儿教育最重要的主题之一,也是我们要长期探索的教育问题。3~6岁幼儿的身心发展尚未成熟,自我防护意识薄弱,需要园所、教师和家长的特殊照顾。《幼儿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因此,在幼儿园教育工作中,幼儿的安全问题是保教工作的重中之重。从本园实际来看,虽然幼儿园一直重视安全工作,有一系列的安全管理制度和措施,并多次被评为市平安校园、和谐校园,但在教学实践中安全教育没有形成一个体系,没有与现行的主题教育课程相衔接和融合,形式较为单一,幼儿体验性、游戏性安全教育活动欠缺。因此,形成一套具有安全教育特色、结构完整、可操作的课程实施方案,是本园教育教学改革与探索的迫切需要。基于以上思考,我园将安全教育作为园本课程建设的切入口,通过课程建设将安全教育落实到幼儿各项日常活动中,培养幼儿良好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一、现状调查,找准课程设置的基点
为了解本园安全教育现状,明确课程构建的方向与重点,课题组采用自编的安全教育教师问卷、幼儿问卷、家长问卷进行调查。
我们分别抽取小、中、大班不同班级的幼儿、教师、幼儿家长进行有关安全教育内容与开展方面的现状调查,共发放问卷580份,回收547份,回收率为94.3℅,其中有效问卷530分,问卷有效率为91.3℅。
通过问卷调查,我们深入地了解了本园安全教育现状:缺少系统的、园本化的安全教育课程,安全教育缺乏科学规范的实施;安全教育形式不够活泼生动;安全教育内容有待完善丰富;教师与家长的安全教育知识与技能有待提高,需要更好地利用家园共育途径开展安全教育。
二、理性思考,规划课程研究思路和目标
(一)规划课程研究思路
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在专家的引领及教师的努力下,我园形成了安全教育园本构建思路框架(见下表)。
(二)明确课程构建目标
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是有目的、有计划的研究活动。为此,幼儿园确定了研究目标:①通过研究,形成一套目标明确,系统性、操作性强的园本课程和教材;②通过研究,培养幼儿良好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③通过研究,提高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形成家庭、社会、学校相结合的安全教育体系和具有安全意识的校园文化。
三、积极行动,推进园本课程的构建
(一)重视幼儿发展,营造安全教育环境
著名教育家内德勒、布罗菲和古德为幼儿园环境建设提出了11个目标,其中就提到,要达成积极的情绪氛围、能关注幼儿的健康和安全、促进幼儿自信心发展等目标。因而,对于幼儿的物质环境,我们应该精心创设,以期达到教育环境的生动、形象、直观,让幼儿既可以获得直观经验又能得到综合性教育。除了在幼儿园室外大环境和室内小环境上创造一个安全舒适的育人环境,我们还要在一日的各项活动中注重环境的创设,注意生活中安全的教育。
1.一日活动中的安全教育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明确提出了“一日活动皆课程”的理念,即幼儿在园一日生活的每一个环节,不管是集体活动、区域游戏活动,还是喝水、洗手等生活活动都是幼儿园课程的一部分。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曾说过:“全部的课程包括全部的生活,一切课程都是生活,一切生活都是课程。”幼儿一日生活蕴含着安全教育的契机,为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安全行为习惯,我园制定了《幼儿一日活动安全常规细则要求》,在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随机进行安全教育。
2.开展“安全主题教育月”活动
在研究中,我园还根据上级工作安排或园内实际情况,围绕安全教育制定并开展“安全主题教育月”活动,如日常生活安全教育月活动,体育运动安全月活动,幼儿自我保护安全教育月活动,消防安全教育月活动,幼儿交通安全教育月活动,防触电、防溺水教育月活动等等。每次开展的活动都有一个重点,如在“消防安全教育月主题活动”中,可以围绕消防教育主题策划一个幼儿进社区的活动内容——走进消防队、请专家做消防知识安全讲座、灭火器的使用及演练、安全主题墙创设等等一系列主题月活动,由课题相关负责人进行当月活动策划,组织开展活动,并做好相关活动记录和活动评价。
(二)指导教师实施,丰富安全教育园本课程
1.贴近生活,挖掘安全教育资源
(1)教学主题,挖掘资源
安全教育内容非常丰富,涉及面很广,但是我园使用的教材中健康、社会领域涉及安全教育的内容较少,缺少系统性,往往又与主题教学脱离。为此,我们课题组从所用教材的各个主题中挖掘安全教育内容,形成与主题相融合的安全教育系列课程。如中班教学主题“相亲相爱”的一节音乐活动“小乌鸦爱妈妈”,本节音乐活动目标是通过歌曲的练唱,理解歌词内容,从中培养孩子爱妈妈的情感。课题组老师在音乐活动后扩展延伸了一节自我保护安全教育活动“小乌鸦找食物”,教育幼儿不要随意相信陌生人的话,要相信自己有能力顺利完成任务。在开展主题教育的基础上,我们挖掘适合幼儿的、涉及安全的教育资源,组织开展安全教育活动,这样既体现了主题教育与安全教育的融合,又符合《幼儿教育指导纲要》提出的多领域相互渗透的原则。
(2)贴近生活,生成资源
首先,根据生活中的四季,针对春夏秋冬不同的季节特征,灵活地生成课程。如春天,万物复苏,孩子外出活动增多,可生成幼儿户外活动安全教育;夏天气温较高,冰凉美味的冷饮会成为孩子们的最爱,良好饮食行为和习惯培养需要我们关注;秋天气候干燥,要注意防火安全教育;冬天,冰雪天交通不便,可生成交通安全教育等等。endprint
其次,可以根据幼儿园自身条件开发安全教育课程。本园是全县规模最大的幼儿园,地处交通复杂、人流密集的十字路口旁。基于这个特殊的地理位置,我们陆续开展了过马路、认识红绿灯等交通安全系列活动。
同时,还可从地震、火灾等突发事件和幼儿的偶发行为入手,捕捉教育环境中的不安全因素,及时、随机地生成安全教育课程,帮助幼儿在真实环境中获得经验,促进幼儿安全意识的提高。
2.多种形式,开展安全教育活动
(1)组织趣味游戏,加强安全训练
《幼儿教育指导纲要》指出:“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游戏既是幼儿最感兴趣的活动,也是对于幼儿最有效的教育方式。我们只有充分认识到游戏的重要性,并有效地在游戏活动中渗透安全教育,才能让幼儿获得轻松、愉快的体验,并学到各项安全自护技能。如生活与健康课程“你知道怎么办吗?”,老师创设这样一些表演情景:“你一个人在家,有个陌生人敲门怎么办?”“如果你的手划破了怎么办?”……启发幼儿思考,得出各种自救自护的方法;同时组织幼儿讨论哪种方法更好,让幼儿懂得采用最有效的自我防护措施,培养幼儿勇敢、机智的品质。
(2)开展模拟演练,提升学习技能
我园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模拟演练活动,让幼儿在亲身体验中增强安全意识,并习得自我防护的技能。如开展“地震逃生”、“逃离火灾”等演练活动,通过模拟逃生的游戏,使幼儿了解安全自救逃生的方式方法,学会保护自己。
(3)进行随机教育,重视日常渗透
日常生活中的偶发事件也不容我们忽视,教师以偶发事件为契机,对幼儿进行随机教育,也是一种常见的教育形式。如:有些幼儿乘着老师不注意去水龙头处接冷水喝,教师就可以以“喝生水会生病”为主题开展生活与健康教育活动,让幼儿了解喝冷水的危害。这种随时随地的安全教育不仅提升了保教质量,而且能做到“润物细无声”。幼儿园里每一个环节都是教育的好时机,只要教师及园内其他工作人员会发现、勤思考,就能提升幼儿的安全意识。
(三)增强家长安全教育意识,实现课程构建家园同步
幼儿园内的安全教育仅是幼儿教育的一部分,家长在幼儿的教育中也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只有搭建好家园共育的桥梁,家长和老师密切配合,不断对幼儿进行安全强化教育,才能实现课程建构家园同步的研究目标。
1.丰富安全信息平台
幼儿园可在宣传栏开辟一块安全教育专栏,及时告知近期安全注意事项等,同时家长也可从班级博客、QQ群、微信等信息平台获取安全育儿常识,掌握安全教育的科学方法。
2.参与安全环境创设
邀请家长与孩子共同参与班级、园所的安全教育环境创设,让环境成为孩子无处不在的老师,启发孩子思考,引导幼儿在环境的浸润中学习。
3.参与园所安全管理
推选家委会代表,让家长代表融入到幼儿园工作的方方面面,如安全工作计划的制订、园所设施的安全检查、园内安全隐患的排查等等。
4.走进安全教育课堂
家长们身在各行各业,可充分利用家长资源,请家长做“助教”,尝试参与教育活动。如交警爸爸走进课堂,讲解交通安全、交通法规等知识,医生妈妈走进课堂,讲解安全饮食和身体保护等等,这种交流既激发了孩子对家长崇高职业的崇拜,培养了孩子爱家人的情感,也统合了各方教育资源,构建家园共育平台。
幼儿园园本课程的构建不是一朝一夕即可完成的,而是一个需要长期实践、思考、再实践、再思考的过程,是一个充满挑战和艰辛的过程,我园将在实践中不断努力、不断思考、不断前行!
责任编辑:丁伟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