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等院校学风建设现状调查研究

2016-06-23谭洪波张俊婷赵永吉沈阳农业大学辽宁沈阳110866

关键词:学风大学生专业

谭洪波,张俊婷,赵永吉沈阳农业大学,辽宁 沈阳 110866



高等院校学风建设现状调查研究

谭洪波,张俊婷,赵永吉
沈阳农业大学,辽宁 沈阳 110866

摘要

关键词

学风建设历来是高校基础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学校永恒发展的关键因素和核心竞争力。学风建设不但能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高校大学生的外在表现,还能在其内部形成一种向上的精神动力。新时期高校学风建设面临着新的问题和挑战,研究高等学校学风建设的现状与对策,探索新途径新方法,对促进学风建设和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调查对象和问卷内容

(一)调查对象及方法

本次调研的对象主要是沈阳农业大学食品学院的部分全日制在校本科学生,根据各年级人数的差别,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确定调研对象,调查主要采取无记名问卷调查辅以访谈的形式,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89份,回收率为94.5%。对回收问卷中的数据结果进行统一编码,并采用excel软件进行定量分析,调查样本的基本情况如下表所示:

女否68.8年级2012级21.7 2013级29.1 2014级30.2 2015级19 94.7否样本基本情况(%)性别男31.2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41.3包装工程19食品质量与安全35.4粮食工程4.2中共党员是5.3学生干部是45 55

(二)调查内容

在借鉴了部分文献资料的前提下,编写了《高校学生学习状况问卷调查》。问卷的形式包含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及开放式问答题,其中单项选择23项,多项选择4项,开放式问答1项,问卷内容主要围绕大学生的学习状态、学习目标、学习态度、学习氛围,以及各类与学风建设密切相关的问题进行调查。调查选出的样本具有一定的代表性,问卷调查结果与访谈所了解的情况基本吻合,数据真实可信,反映了高校大学生学风方面的实际状态和想法,同时提出了改进学风状况的一些建议。

二、调查结果与存在问题分析

问卷的调研结果显示,我院绝大多数的学生学习态度较为积极,学习目标相对明确,学习氛围也相对较好。但也有一部分学生存在缺乏明确的努力方向、自我控制能力和抗压能力较差、不能够合理安排利用时间等不良状态。现将学风问题大致分为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讨论。

(一)学生自身方面

1.学习目标缺失,动力不足。调查结果显示,21.1%的学生不清楚或者没有学习目标,对待学业得过且过;15.3%的学生认为大学期间学习没那么重要,不挂科就行;5.3%的学生认为考上大学就不需要再学习了,甚至挂科也无所谓。一方面原因是这部分学生在高中阶段把考上大学作为人生的终极目标,考入大学后伴随着目标的实现,也丧失了对人生目标的追求,生活变得漫无目的;另一方面原因是部分学生读大学的目的仅仅在于拿到文凭就可以,对自己要求较低,缺乏竞争意识。

2.学习处于迷茫状态。13.2%的学生在学习上很迷茫,不知道该怎么做,甚至有3.2%的学生对学习产生了厌恶。经过分析发现,在对学习感到迷茫和厌恶的学生群体中,刚入学的大学一年级学生居多,刚刚高考后的他们在思想和行为上比较放松,对待学习呈现较为懒散、迷茫的状态,没有很好地适应大学生活及学习。

3.学习主动性不强。关于学生自觉上自习、预习和复习课业情况的调查显示,15.9%的学生基本上不去上自习;25.4%的学生表示从来不会在课前进行预习和复习。可以看出,一些学生学习对待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不高。进一步分析发现,在经常上自习的学生群体中,三年级的学生居多,大学三年级正处在决定是否考研、出国深造等的关键时期,较高的学习自觉性也可能与他们坚定的学习目标有关。

4.自我控制力差,时间浪费严重。46%的学生表示,学习上出现的困难主要是由于自控能力过差导致的;仅有4.8%的学生表示会专心学习,在学习期间不会做与学习无关的事情;14.8%的学生制定学习计划后总是来回更改,多数情况下不能完成;此外,分别有16.9%、10.1%和5.8%的学生在课余时间占用最多的事情是看电影、打游戏和逛街,这部分学生的比例不在少数。由于自我规划、控制能力或者环境因素的影响,他们对专业学习和个人发展没有给予足够重视,对时间分配得不合理,造成其学业的滞后,长此以往,形成习惯后便会对学习失去兴趣。

5.对待考试态度不端正。多达47.1%的学生认为,考前仅突击复习就可以;2.6%的学生在考试之前基本不复习;17.5%的学生有过考试作弊的行为或想法。显然一些学生对考试重视程度不够,且对考试作弊的看法存有偏差。

(二)教师教风方面

1.教学水平没有达到学生需求。18%的学生认为是教师的水平不高造成了自己的学业上的困难,调查发现,教师的讲课水平对于影响学生的课堂兴趣占到首位,为69.8%;排到第二位的是教师的讲课内容,占到43.4%。可以看出,教师对于学生的课堂兴趣占有极大的主导力量,教师实际教学水平与学生的期望还存在一定差距。

2.教学内容陈旧无趣。18%的学生认为在课堂上能学到真正有用的非常少;4.2%的学生认为所学专业毫无价值,不如自学。一方面,学生对专业的概念相对比较模糊,对专业的认同感逐渐丧失;另一方面,在开放性问答中,学生提出教师的课件存在内容冗杂繁多、内容过于陈旧、与课本不同步等问题,部分教师常年照本宣科,造成学生学东西纯粹是为了应付考试,在实际生活中毫无用处。

3.师生间缺乏良性沟通。有些教师把教学工作作为一种简单的谋生手段,把主要的精力和大量的时间都投入到自身的工作和生活当中,缺乏事业心和责任感,更缺乏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奉献精神。调查显示,69.8%的学生表示没有一个可以倾诉困惑的老师,教师课后缺乏与学生有效的互动交流,师生关系有待改善。

(三)学习环境方面

1.新型学习模式仍需探索。有75.7%的学生表示有学习伙伴更有利于自己的学习,超过半数以上的学生表示学院存在有利于自己学习的培养方式。一直以来,沈阳农业大学食品学院以“十一抓”、“大学生成长团队”、专业知识技能大赛为载体的学风建设,收到了良好成效和广泛好评,为高校学风建设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可借鉴材料。但还有部分学生表示还没有适用自己的学习模式,学院仍在不断健全和发展已有的创新模式,并在此基础之上开拓新的符合学生兴趣的培养方式。

2.疏于对资源的有效管理。部分学生沉迷于游戏、网络聊天,且通宵沉迷其中,有高达72%的学生表示自己曾玩电脑或者手机到深夜;14.8%的学生表示经常如此。此外,针对学生对图书馆资源的利用情况进行了调查,除与学业有关的书籍之外,41.8%的学生主要借阅的书籍类型是小说;借阅其他类型书籍的学生占13.2%,多数学生没有有效利用校内信息和资源,学院有责任在此方面加强引导和管理。

三、对策与建议

(一)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1.让思想政治教育成为学风建设的掌舵者。当前高校的教育群体大多为九零后大学生,在思想上呈现出新的风貌,新时代条件下也更容易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学生在学习态度方面所表现出来的种种问题,究其根源是思想上出现了偏差。学风建设强调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正确的学习方法,树立远大的学习目标,激发自主学习的欲望和能力,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品德修养,而这些方面恰恰需要高校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帮助学生健康、全面成长,树立正确的观念,明确学习的目标和意义,并将这些潜移默化地形成学生内在认知和自觉行动。

2.让新生入学教育成为学风建设的始发点。此次调查发现,对学习产生迷茫、厌恶学习的学生群体中,主要是刚入学的大一新生。新生初入高校时,在学习、生活方面的困惑较多,急需老师进行科学合理的指导。沈阳农业大学食品学院在新生入学后即组织入学教育专题讲座,由学院领导和专业学术带头人介绍各专业发展概括及课程安排,并介绍如何适应新环境,即全方位、多层次地开展专业理想教育和学习、生活方面指导。通过入学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尽快融入大学校园,让学生对自己的专业有了一定的认识,学习目标更加明确。

3.将专业文化教育与思想道德教育相融合。高校大学生健康、全面成长,离不开必需的专业知识教育,也离不开强有力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育的任务是帮助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引导学生明确自我发展方向,培育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专业教育的过程中如果没有进行道德教育,就像在是航海中走了很远却迷失了方向;在道德教育的过程中,如果没有专业教学,就像是只知道该往哪走而无力前行。无论是学生的专业教育还是思想政治教育,都不应该成为一个单一的表面课程,而应当将专业课程的内容和育人的思想有机地渗透为一体,学风建设是两者共同的责任。

(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与管理

1.加强教师队伍自身建设。在高校教育中,教风是影响学风重要的因素。学生的学风主要表现在专业学习上,教风建设过程是由教师来主导的,教师是学风建设的将领,学生是学风建设的主体。因此,从教师应严格要求自己,熟悉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设身处地为大学生着想,明确自己所肩负的责任,专业教师除了需具备扎实的专业功底,还需要不断学习,扩宽视野,做学生的表率,不断提高自我学习和自我素质。

2.规范教师队伍的管理模式。高校对大学教师实施一定的管理规章制度是十分必要的,不但要对教学失范行为进行约束,加强他们的自我反思,还要加大奖励制度以提高教师的教育积极性,切实引导教师真正扎根大学教学,奉献于教书育人工作中去。此外,有效建立学生对教师教学情况的评价制度,把学生对教师的评价纳入到教师绩效考核和师德考核中来,从而督促教师日常教学的自觉性,增强教师热心教育教学的责任感。

3.加强辅导员和班主任的沟通协作。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班主任一般由专业课老师担任,负责引导新生角色的转变、学业指导、专业教育与职业教育等工作。在实际工作中,辅导员相对有自己的系统,很少有机会与班主任讨论配合和协作的问题,因此建立良好的沟通协作机制,可以更加有效合理地安排教育和校园活动,从而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及时高效地促进学风建设。

(三)抓住新媒体时代机遇

1.利用新媒体拓宽学风建设渠道。学风建设的根本之一在于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而传统模式下的呆板教学已经不能适应学生的需求,网络新媒体类型多样、内容丰富,可以用其为学生搭建平台,从多角度扩宽学习应用的渠道[7]。例如形成以QQ群或者微信群、搭建公共微博、校内论坛等。同时,形成良好的网络氛围,不仅让辅导员加入学生网络社区,还要鼓励大学专业教师参与其中,传递网络学习的正能量,让学生们把兴趣和关注点转移到学术、技能提高等正确的轨道上来。

2.运用新媒体载体,开展校园文化活动。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可以促进学风建设,当代大学生普遍喜欢追求新鲜事物,新媒体自身的特点正好迎合了学生的心理动态。高校可以充分利用新媒体的优势,开展丰富多彩的网络文化活动,一方面,可以依托新媒体平台传播和宣传相对枯燥的学术活动,另一方面,可以利用校园网络强化学生的政治思想,并定期与学生进行网络交流,让新媒体发展成为高校深入了解学生想法和观念的思想阵地。

3.实行引导和严管相结合的监管方式。此次调查发现,一些学生由于自我管理和控制能力较差,对形式多样的网络媒体产生高度依赖,长时间沉迷于网络,甚至熬夜上网,严重影响了日常学习和生活状态,耽误学业。因此,在学风建设中,必须对网络使用进行有效合理的监管,制定上网规定,保障大学生新媒体使用成效,管理者自身也应当熟悉新媒体的特点和使用方法,熟悉当代大学生的使用习惯和发展趋势,以便更好地对学生加以引导和帮助,对于不能正确利用新媒体的学生加以教育和矫正。其次,还要加强日常工作,通过在对学生课堂、寝室的访谈,了解学生的状态,对那些上网成瘾的学生进行严格的管理,并联合家长加强内外监督。

[参 考 文 献]

[1]谷聪,徐建中.浅析高校学风建设的问题及对策[J].河北企业,2015(4).

[2]杨林婧.高等学校教风学风调查研究[D].湖北大学,2011.

[3]颉慧芳,耿德雷.影响高等农业院校学风建设因素分析[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

[4]李玮,侯国柱,贾怡童,费云瀚.新时代背景下研究生教育学风影响因素的分析——环境因素[J].电子制作,2014(1).

[5]李雪松.论学风建设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融合[J].思想理论教育,2010(21).

[6]张德.浅谈高校学风建设中教师的重要角色[J].大学时代(B版),2006(6).

[7]赵金萍,于目新,樊玉华,靳凯.新媒体在高校学风建设中的作用及对策探析[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5(2).

(责任编辑:武 亮)

高校学风现状在新时代下有着新的面貌,以沈阳农业大学食品学院为例,通过问卷调查结合访谈方式,分别从学生自身方面、教师教风方面、学习环境等方面分析当前学风建设存在的问题,并从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与管理、抓住新媒体时代机遇三个方面提出建议,以期为加强高校学风建设提供思路和依据。

高等学校;学风建设;问卷调查;对策

作者简介:谭洪波(1973-),男,辽宁建平人,沈阳农业大学食品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基金项目:本文系辽宁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高等学校学风建设的长效机制研究”(项目编号:W2014099)的研究成果。

收稿日期2016-03-11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猜你喜欢

学风大学生专业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辅导员视角下的“抓学风”
专业降噪很简单!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大学生之歌
陈嘉庚精神与“诚毅”学风的形成
关于改进高校学风的思考
大学学风建设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