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本科层次朝鲜语专业中韩合作办学现状及对策研究
2016-06-23迟爽胡翠月大连外国语大学辽宁大连116044
迟爽,胡翠月大连外国语大学,辽宁 大连 116044
辽宁省本科层次朝鲜语专业中韩合作办学现状及对策研究
迟爽,胡翠月
大连外国语大学,辽宁 大连 116044
摘要
关键词
一、辽宁省本科层次朝鲜语专业中韩合作办学现状
辽宁省是我国的高等教育大省,近年来高等教育国际化态势良好。随着社会各个领域对朝鲜语国际化人才的需求日趋增加,也对中韩合作办学的层次和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笔者通过对辽宁省朝鲜语专业中韩合作办学问题的研究,探讨进一步发展的对策,以期为辽宁省高等教育以及中外合作办学的理论研究提供可能的支撑,对提升辽宁省外语专业的国际合作办学水平提供借鉴和参考。
(一)专业设置情况
中韩两国建交之初,我国只有6所大学开设了朝鲜语专业,在校学生仅300余人。[1][P253~258]随着两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合作不断深入发展,社会对朝鲜语人才的需求也逐年增加。目前,我国已有118所高校开设了朝鲜语专业,设立朝鲜语系的高校有27所,在校朝鲜语专业学生人数超过1万余人。辽宁省的朝鲜语专业发展也经历了从无到有的阶段。大连外国语大学于1993年最早开设了朝鲜语专业,至今已有22年的历史。目前,省内共有大连外国语大学、辽宁大学、大连民族大学、辽东学院4所本科院校开设了朝鲜语专业,全省共有本科生1400余名,专业教师50余人。
表1 辽宁省本科院校开设朝鲜语专业一览
(二)合作办学现状
1.合作院校地域分布。与辽宁省朝鲜语专业合作办学的韩国高校分布范围广泛,分别分布在首尔特别市、济州特别自治道、江原道地区、京畿道地区、全罗北道地区、忠清道地区、庆尚道地区七大行政区域。如表2所示,我省合作办学的韩方院校以首尔特别市和庆尚道地区居多。
表2 我省辽宁省中韩合作办学韩方院校地域分布及排名情况
2.主要合作办学模式。
表3 辽宁省朝鲜语专业与韩国高校合作办学模式
(1)“2+2”双学位模式
学生在国内用2年的时间学习语言和部分专业基础课程,达到韩方合作高校的语言和专业学习的基本要求后,再到韩国留学2年,完成专业课程的学习,取得中韩双方院校的学士学位。“2+2”双学位模式是适应当今高等教育发展要求和中韩教育交流与合作的重要形式之一,大连外国语大学与庆熙大学,大连民族大学与翰林大学的交流项目采用的就是此种模式。
(2)“3+1”单文凭互换模式
学生先在国内学习三年,然后去韩国对应的合作院校再进修一年,通过双方约定好的学分换算方式获取学分,毕业后取得中方高校授予的学士学位。韩国派出同样数量的学生来中国学习,时间也是一年。两所学校之间的教学资源可以达到共享,相互承认学分。三年的国内学习加上一年的国外进修,既夯实语言学习的理论基础,又在具体的语言文化环境中提高语言实践能力,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大连外国语大学与培才大学、辽宁大学与国民大学的合作项目以此种模式为主。
(3)“3+0.5+2”本硕连读模式
学生在国内学习3年后,第7学期开始在韩国合作院校学习语言,2年在韩国的大学学习相关的硕士课程,毕业后可获得中方大学的本科文凭和韩国大学的研究生文凭。大连外国语大学与釜山外国语大学的合作项目中就包含此种合作模式。
(4)短期文化交流模式
合作项目不定期向韩国派送学生,以语言研修和短期互派学生实践的方式,到韩国合作院校学习。旨在提高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开阔学生的眼界,使学生更深刻地感受韩国文化,为学生的进一步深造打下基础。大连民族大学与诚信女子大学的合作项目,辽东学院派遣学生去韩国语学堂研修皆属于此类模式。
从表3可以看出,辽宁省朝鲜语本科专业合作办学主要采用的是“2+2”“3+1”等双校园模式。这也是国内目前高校在合作办学中普遍采用的模式。双校园模式的特点是中韩双方充分保留各自的教学模式。辽宁省高校在课程设置、知识传授的深度和广度方面受到韩方高校的普遍认可,合作院校承认大部分课程和学分,这是双校园合作模式被广泛采用的部分原因和前提条件。在国内打下坚实的基础之后,尤其是语言基础,学生才能相对顺利地完成接下来的国外学习阶段的学业。
(三)合作办学学生就业去向
朝鲜语专业合作办学的毕业生一直有相当优越的就业环境和广阔的就业前景。从近几年辽宁省四所院校中韩合作办学联合培养的本科生就业形势的总体情况看,合作办学的学生就业呈现多元化趋势。如图1所示,辽宁省中韩合作办学学生的就业方向大部分为去韩国继续深造,并有不断上升趋势,由2011年的27%增加到2013年的37.4%。还有一部分学生选择进入外企和私企工作,如沈阳的LG公司、大韩航空等。近三年的就业比率分别为49.1%、62.7%及54.2%。少数学生选择考取专业对口的公务员,如辽宁省外办、辽宁省安全厅、沈阳海关等;极少数同学进入部队从事相关职业,如沈空、北海舰队等。由此可见,合作办学在极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知识水平,培养学生成为具有相关的跨文化交际知识及国际竞争力的复合型人才,受到韩方企业的青睐。
表4 2011-2013年度辽宁省朝鲜语专业合作办学学生就业去向
如上所述,辽宁省高校朝鲜语专业结合自身特色与学科优势,积极开展与韩国高校的合作办学项目,目前已取得了丰硕成果。通过中韩合作办学,增加了高等教育供给的多样性和选择性,同时借鉴了韩国有益的教学管理经验,为培养经济建设需要的复合型朝鲜语人才开辟了一个补充渠道。中韩两国院校的人员交流和往来,对两国教育资源的共建和共享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总体而言,辽宁省的中韩合作办学还处于起步阶段,也相应地面临很多问题。
二、辽宁省本科层次朝鲜语专业中韩合作办学存在的问题
(一)优质教育资源相对不足
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合理引进与有效利用,是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的核心问题,是提高中外合作办学水平和质量的关键。[2][P30~35]然而,从辽宁省的中韩合作办学情况来看,韩方高层次的教师和教学资源引进较少,部分韩方大学资质较低。由泰晤士报和IDP教育集团发布的2012~2013年世界大学排名中,进入排名前100名的高校韩国有三所,分别为韩国浦项科技大学(第50名)、韩国首尔国立大学(第59名)、韩国先进科技学院(第68名)。目前,这些韩国世界排名靠前的大学尚未与辽宁省高校建立合作办学关系。如表5所示,从2014年中央日报对韩国大学的综合排名看,辽宁省朝鲜语专业中韩合作院校在韩国排名前10名的院校中只占5%;前20名的合作院校只占17.9%。现有合作高校引进优质教育资源和智力资源的能力不足,势必对学生前往韩国留学的积极性产生一定影响,对中韩合作办学的长远发展也十分不利。
表5 2014年中央日报对韩国大学的综合排名
(二)课程体系缺乏深度融合,深层次合作项目较少
辽宁省中韩合作办学模式主要采取的是分段培养的嫁接式双校园模式,这种合作模式主要是以学生输出为主,国内阶段的课程设置在很大程度上依旧遵循着传统的课程设置理念和方式,偏重于言语技能的学习和专业知识的训练,忽视对韩国社会经济文化、知识背景的系统导入。韩国语精读、韩国语听力、韩语写作等课程占据了本科生低年级课程的80%。合作办学的培养方案与其他本科生没有任何区别,课程设置并没有充分考虑到赴韩留学生的特殊性,课程国际化水平相对较低。对于即将赴韩的交换生,我们只是将其安排到语言班进行短期强化学习,往往缺乏深入系统的专业方面教育。同时,合作过程中高水平、深层次的合作项目较少,如专家学者赴对方高校讲学、双方共同编撰专业教材、双方共同开展科研项目等。这就直接影响到合作办学培养方案的实施,制约合作办学宗旨和目标的实现。
(三)对合作办学的监督力度不够
目前,辽宁省教育主管部门的职能以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或项目设立时的行政审批及复核为主,对于合作办学过程中课程设置到教学管理,项目实施和跟踪反馈的各个环节缺少有效监督,对韩国教育机构所提供的各种课程和合作项目缺乏必要的质量审核。就省内情况来看,中外合作办学的质量监督和评估机制尚未建立,缺乏一套完整的中韩合作办学监管体系。怎样针对合作办学做好过程检查和评估,确保办学质量的不断提高,是辽宁省中韩合作办学实践亟需解决的问题。
三、辽宁省本科层次朝鲜语专业中韩合作办学的应对策略
(一)引进优质教育资源,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
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具有一定的相对性,其合理引进离不开省级教育主管部门的全局把握和引导。一方面,这里提到的“优质”不能简单理解成“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更主要的还是指各学校的“特色专业”和“优质课程”。[2][P125]另一方面,也不能一味强调“优质”,还要充分考虑引进的内容是否与自身的现实水平可以有效匹配,从而达到优势互补、互相促进的合作效果。引进优质高等教育资源是中韩合作办学的核心,辽宁省的中韩合作办学可以参照宁波诺丁汉大学、西交利物浦大学等中外合作办学典型模式,选择国际化程度较高的韩国高校到省内独立办学或合作办学,促进省内高校学习韩国优秀办学理念和教学方法,获取更多更新的先进教研成果。应结合区域高校的不同定位,从集聚国际优质资源的角度,有选择地开展与韩国高水平院校的教学、科研合作。[3][P10~15]密切结合国家、地方和区域经济发展对朝鲜语人才的需求以及学校学科建设的需要,为中韩合作办学项目实现良性循环和可持续性发展提供保障。
(二)丰富合作办学形式,体现多元化、国际化办学特色
大力推进省内高校与韩国大学之间的合作交流,就国际合作办学模式的多元化进一步探索,不断扩展中韩合作办学的范围与渠道。站在提高东北地区乃至全国朝鲜语人才国际竞争力的高度上,从合作办学的教学理念、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进行调整和改革,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材编写、教学方法和手段等方面都要体现出两个国家的办学特色。利用2012年起正式实施的中日韩“亚洲校园计划”这一平台,进一步加强教师交换和学者互访,吸引韩方知名学校、教育和科研机构以及企业,合作设立教育教学、实训、研究机构或项目。“亚洲校园计划”是中日韩三国开展教育合作的新模式,先在具有代表性的大学推行试点项目,试点项目涉及到中日韩共26所大学,其中包括中国8所,韩国8所,辽宁省的东北大学与韩国的首尔国立大学、浦项工科大学位列其中。“亚洲校园计划”使参加的学生获得更多提高自身能力的机会,对于中国和韩国的大学来说,可以争取更多的资源支持,促进人才培养的质量提高,促进了本地区的教育一体化进程,具有光明的发展前景。合作办学也可借鉴并尝试“国内学习国外实习”“学生自我选择国内外学习时间的自主选择模式”“国外合作院校的中国国际校园”等多种合作办学模式,突出辽宁省中韩高等教育“优势互补、相互促进”的办学特色。
(三)完善政策法规,建设中外合作办学质量监管机制
随着中外合作办学的蓬勃发展,国务院先后出台了《中外合作办学暂行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等相关法规,对中外合作办学予以规范和引导。辽宁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了中外合作办学发展战略,但尚未出台整体规划和统筹发展方案,缺乏相应的具体措施。第一,针对辽宁省实际的合作办学情况,省级教育主管部门应尽快制定相对详细的政策,采取各种积极措施,出台相应管理条例,不断完善中韩合作办学的管理制度。第二,政府应充分发挥宏观调控和监管的作用,设立专门的监管机构,定期对中韩合作办学的过程进行监督评估,以保证合作办学的质量,提高辽宁省的高等教育国际化程度。第三,当前辽宁省的中韩合作办学已经由规模的扩大发展转入到了提升质量的新阶段,质量保证是合作办学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所在,因此,必须建立政府、社会、高校三合一体的监管体制和质量保障机制。一方面,要完善政府的监督与评估机制,加强政府对合作办学的科学评价和监管力度;另一方面,加快建立非政府性质的社会中介组织评估体系。通过对办学的重要指标,如办学场地、经费投入、韩方教师资质情况、培养方案的具体执行情况、毕业生就业跟踪情况等定期进行量化评估,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完善社会监督机制。
同时,中方高校也要加强自身在中韩合作办学过程中的督导工作,对合作办学的教学形成规范化、制度化管理,建构可量化、可比较的质量评估指标体系和考核办法,定期开展有效、有序的自评工作,形成政府监管、社会监督、办学者自律相结合的合作办学管理机制,在更广泛的社会范围内不断提高公众对合作办学质量标准和保障体系的认同感、信任度和满意度。
(四)采取“先引进来,再走出去”的合作办学发展战略
在引进韩国优质课程、教学经验的同时,针对辽宁省高等教育中韩合作办学还应积极推行“走出去”的发展战略。目前,辽宁省各高校自身的办学水平得到了不断提升,向国外输出教育资源的主客观条件逐渐形成。在学科与专业建设方面,省内达到较好的质量的课程,在数量上已初具规模,把发展较成熟的学科和课程推向国外,无疑可以进一步盘活辽宁省的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第一,通过与韩国高校合作,建立一批在国际上有较大影响力的合作办学项目,一方面,帮助辽宁省高校更全面深入地了解韩国的教育机构、学者信息,合理选择合作伙伴;另一方面,也将提高辽宁省的各高校在韩国乃至国际上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进而将更多国外优秀教育资源和留学生吸引来华。第二,加大汉语的国际推广工作。目前,韩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汉语需求市场之一,汉语考试在韩国已被正式列为外语高考科目。通过辽宁在海外建立的孔子学院所提供的平台,在中韩合作办学实践方面,我们也积累了一些经验。加大与韩国高校校际学生交换的力度,开展多渠道的校际交流活动,增加交流学生的数量,建立稳定的来华留学渠道。加强辽宁省高等教育的对外宣传工作,整合省内各高校的现有资源,积极利用辽宁的地域特点和毗邻韩国的优势,营造“留学辽宁”的整体大环境,以整体形象向世界推介辽宁优质、特色的高等教育资源,提高辽宁高等教育的国际影响和国际竞争力。
四、结语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借鉴国际上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经验,促进我国教育改革发展,提升我国教育的国际地位影响力和竞争力,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对外开放的要求,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4][P1~7]中外合作办学无疑是促进辽宁省高等教育对外开放扩展和实现国际化水平提升的重要渠道,在引入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培养具有全球化视野的人才、加快教育改革开放进程、提升国际影响力与竞争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辽宁省中韩合作办学应充分发挥中韩教育交流合作的条件和优势,了解、吸取并实践国际上通行的办学模式、汲取发达国家在专业课程设置、师资培训、质量保证等方面的经验,培养具有国际视野、跨文化交流能力的朝鲜语专业高层次人才,为提升辽宁省区域高等教育的综合实力和国际影响力发挥更大的积极作用。
[参 考 文 献]
[1]智凌燕,刘兴全.中国民族高校与韩国高校国际合作发展研究[J].西南人文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0(2).
[2]林金辉.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研究[M].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7).
[3]周浩波.基于竞争力导向的区域高等教育国际化战略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3(10).
[4]应强.全球化背景下的我国现代大学制度改革[J].高等教育研究,2013(9).
(责任编辑:彭琳琳)
中外合作办学作为高等教育国际化背景下的一种跨国办学方式,对国外优质教育资源的引进,外向型人才的培养,高等教育国际化的促进都具有重要作用。结合辽宁省朝鲜语专业合作办学存在的问题,提出应立足于辽宁省的实际情况,与区域经济发展特点相结合,通过引进优质教育资源,丰富合作办学模式,完善办学的政策法规,采取“引进来,走出去”的合作发展战略,进一步提高合作办学水平。
韩鲜语专业;中韩合作办学;现状;对策
作者简介:迟 爽(1980-),女,吉林人,大连外国语大学教务处助理研究员,硕士,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胡翠月(1978-),女,辽宁丹东人,大连外国语大学韩语系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韩国语汇学、语法学。
基金项目:本文系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立项一般课题“辽宁省外语专业中外合作办学研究”(项目编号:JG13DB191);大连外国语大学2013年度科研基金项目“辽宁省高校外语专业中外合作办学研究”(项目编号:2013 XJQN21)的研究成果。
收稿日期2016-04-06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