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现状、问题与对策
——以大连高校MTI为例
2016-06-23大连海事大学辽宁大连
单 萍(大连海事大学,辽宁大连)
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现状、问题与对策
——以大连高校MTI为例
单 萍
(大连海事大学,辽宁大连)
摘 要:本文尝试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大连高校MTI教育的现状。本文运用管理学中的SWOT分析法,揭示MTI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MTI人才培养可持续发展的新思路:充分发挥学科优势,通过高校联盟的方式开通MTI通识课程绿色通道; 借鉴国外及港台地区成熟的办学经验, 开设翻译职业入门课程,使课堂教学与市场需求“无缝对接”; 实习基地实行例会制,及时反馈信息, 加强监管。只有人才培养的规模与质量并重,才能使MTI毕业生具有竞争优势,获得市场认可。
关键词:翻译硕士;专业学位;SWOT分析
1. 引言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全球化程度的不断加深,翻译企业迅速崛起, 旺盛的人才需求催生了翻译专业硕士学位(MTI)教育的设置。从2008年首批MTI研究生入学到如今206所高校设立了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点,我国的翻译硕士专业学位(MTI)建设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缓解了语言服务行业高端翻译人才匮乏的燃眉之急。MTI 教育的蓬勃发展“远远出乎当初倡议设置翻译学位的教育专家们的预期”(平洪,2011:31),然而,“目前中国内地的职业翻译教育仍然存在性质和定位不够清晰、人才培养目标不够明确,以及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师资队伍与培养目标不相吻合等现象”(穆雷,2012: 13)。近年来,国内学者针对 MTI 教育进行了理论和实践探索,其中仲伟合(2007,2008)探讨了MTI学科基础建设的方方面面,并以广外为例提出了翻译专业人才应在本科生、研究生、博士生不同层次各有侧重的培养模式。穆雷(2008,2011,2012,2013,2014)和文军(2009)从课程设置着手,讨论了翻译学硕士(MA)与翻译硕士专业学位(MTI)培养模式的差异,强调MTI职业化特色。苗菊等(2010)介绍了国际大学翻译学院联合会(CIUTI)的翻译教学理念,分析了翻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性。葛林等(2011)开展了首批十三所MTI高校问卷调查,呼吁设计更加合理的教学内容及教学方式,关注实践课程的开发建设,培养实践型教师队伍。然而,我国的翻译人才培养“一直没有建立起能够满足培养社会需要的高级翻译人才的教学体系”(柴明颎,2010: 54),究竟有哪些因素制约了翻译人才培养?如何保障培养方案的贯彻落实?本文以大连高校MTI为例,通过问卷调查来了解MTI教育的发展现状,尝试运用管理学中的SWOT分析法发现MTI发展中的问题,列出SWOT矩阵,以得出当前我国MTI教育的解决方案。
SWOT 分析法是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安德鲁斯(K.Andrens) 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战略分析框架,广泛应用于企业战略研究与竞争分析,成为战略管理和竞争情报的重要分析工具。S代表内部优势(Strengths),W代表内部劣势(Weak-nesses),O代表外部机会 (Opportunities),T 代表外部威胁(Threats)。SWOT 分析法列举出企业内部的竞争优势和劣势、外部的机会与威胁,构建矩阵将这些因素依次排列,并运用系统分析法进行匹配分析,从而得出企业未来的发展战略。
SWOT分析法不仅适用于企业发展战略,而且可以应用于翻译硕士专业学位(MTI)的学科建设中。在翻译硕士的培养战略中引入SWOT分析,可以将培养战略与翻译硕士培养的内部资源与外部环境有机结合,从而清楚地确定资源优势与劣势,了解所面临的机遇和威胁,对于制定翻译硕士培养的未来发展战略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2. 大连高校MTI翻译人才培养现状
作为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大连是东北地区的经济、商贸、金融、物流中心,同时也是我国最大的软件出口基地,大连软交会成为业界公认的“中国软件第一展”。根据2015年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发行的《中国城市外资吸引力研究报告》,世界500强企业落户大连的有110家,大连荣膺中国最具外资吸引力地市的榜首。完善的基础设施、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优越的招商引资政策为大连语言服务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空间和机遇。
目前大连市共有翻译硕士专业培养院校6所:大连外国语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大连海事大学、东北财经大学、辽宁师范大学和大连海洋大学。大连独特的地缘优势使不同类型高校实施差异化人才培养成为可能。笔者对这六所高校的培养模式进行了调研,发现各校的培养方案在毕业生定位上有明显差异,比如:文科院校强调“能够在外事、经贸、法律、文化、旅游等方面从事笔译工作”(大连外国语大学、辽宁师范大学);强调“培养具有国际经济、管理和法律基础等国际商务活动所必备的理论、技能及实践经验,善于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国际商务舞台上有效地开展跨语言、跨文化的商务交流与沟通”(东北财经大学);开设了经济学文献翻译、金融翻译、公共演讲、商务翻译、新闻翻译、旅游翻译、传媒翻译、英汉经贸翻译、国际政治与经济等课程。理工科院校突出科技翻译,结合大学在机械、海事、水产、计算机科学等专业的优势,培养科技方向的应用型人才,开设了科技翻译、机助翻译、语料库语言学、海事文献翻译、水产英语翻译等课程。上述高校的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体现了不同院校的办学特色,但都未能充分考虑到大连的区域优势,未提供本地化课程。
3. 问卷调查
为了解目前MTI教育的开展情况,笔者于2015年6月对上述6所大连高校110名MTI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主要关注MTI教育的报考动机、课程设置、授课方式、实习基地建设、师资满意度及学习体验。本文作者希望通过本次问卷调查做深入研究,并结合中国知网和《中国语言服务业发展报告2012》的数据,使用SWOT分析法对大连高校MTI的生存状况和战略发展的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做矩阵排列并科学分析,通过数据整合考察大连高校MTI教育的现状,找出这一新生事物发展初期存在的问题和研究解决方案,提出MTI教育未来发展的战略框架,提升MTI办学品质,实现MTI教育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学生的报考动机与MTI培养目标差距很大,前三个因素分别是:延缓就业压力(37%),提高英语能力(33%),获取名校学历(20%)。就业形势严峻,学生选择读研回避就业压力,名校学历仍然是就业敲门砖。“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是在参照欧美各国和港台地区多年来培养翻译专门人才的成功经验之后,为我国的翻译专门人才培养提出的一种新思路、新模式”(何其莘,2007)。开设MTI提供了外语专业新的就业增长点,而三分之一的学生认为MTI教育是为了“提高英语能力”,反映了学生对MTI的认识误区,“学外语等于学翻译,外语专业人才等于翻译专业人才”(仲伟合,2008)。
关于需改进的教学环节,选择“实践经验”、“授课方式 ”、“考核方式”的人数分别占53%、40%、7%。这说明翻译课教师普遍重理论而轻实践,“实践型教师严重匮乏,尤其是口译课教师数量奇缺,质量也不高”(孔令翠,2011)。MTI教指委拟定的指导性培养方案要求有一定数量的来自翻译实际部门的资深翻译工作者任兼职教师,各校虽然也聘请了几位知名翻译和一线工作者开设讲座,但专职任课教师多数没有翻译实战经验,缺乏参加专业培训的机会。
实习基地建设饱受诟病,学生普遍表示“不知道”,“都是自己联系实习单位”,只有大连外国语大学建立了外研社-大外翻译基地,受到学生认可。可见大部分院校实践环节并未落到实处,“重申报、轻建设”现象依然存在。MTI教育的定位是“应用型”,大连高校MTI教育有些名不副实。
本次调查中,对于“您对本校MTI教学有何建议?”这一问题,大多数学生(87%)提出教师需要“多指导点评翻译作品”、“进行实训和讲评”等意见。反映了任课教师自身实践经验欠缺,翻译教学脱离市场需求,依然“重理论、轻实践”,对MTI教学鲜明的专业化与职业化发展方向认识不足。
调查还反馈出学生对MTI教育师资水平较为满意,大部分学生选择“比较满意”(60%),部分学生选择“非常满意”(25%),少数学生选择“不满意”(15%)。这说明大连各高校MTI教师虽然实践能力有待加强,但专业基础扎实,敬业度高。
通过这次调查,我们发现大连高校MTI教育的现状与MTI翻译人才培养的目标差距很大,如何缩小差距,提升MTI的教育内涵和教学质量?问卷反馈的信息为我们运用SWOT分析法提供了依据。
4. 大连高校MTI教育的SWOT分析
4.1优势
翻译教学脱胎于外语教学,拥有悠久的办学历史,积累了一大批专业的教学科研人员和丰富的办学与管理经验,具有不可替代的资源优势。依托学科优势和办学特色,将各高校的专业特长与MTI教学相结合,开设语料库与翻译、机助翻译、跨文化交际与翻译等特色翻译课程,保证学科特色与MTI教学的精确定位,不仅有利于外语学科的发展,学习国外先进经验和科技成果,开展对外学术交流,转化科技成果,同时拓展了MTI学生的职业发展空间,更好地服务于当地经济建设,实为双赢之举。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MTI翻译人才培养方面,已有专家、学者开始研究国外及港台地区的成功办学经验。其中,王志伟(2012)调查了美国各高校应用型翻译人才培养体系,提出翻译人才培养应该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制订行业准入机制,突出办学特色。王斌华(2012)针对国外口译教学开展了大规模调研,讨论了国外口译教学的办学方式、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及对我国翻译教学的启示。贺显斌(2009)介绍了欧盟笔译硕士的背景和课程设置,强调了术语教学、信息技术及翻译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姚亚芝(2011)探讨了欧美高校本地化多元化的翻译人才培养模式。何瑞清(2011)对比了国外和台湾硕士笔译课程设置,指出了大陆地区MTI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陈善伟(2011)总结了香港各高校翻译教学的悠久历史、课程设置及办学特色。香港地区8所政府拨款的大学中有7所开设了翻译课程,分别侧重传媒翻译、法律翻译、科技翻译、机辅翻译、文学翻译等方向,毕业生就业率高,颇受市场欢迎。本着“拿来主义”原则,港台及国外成熟的办学模式为我们MTI翻译人才培养提供了重要参考。
4.2劣势
4.2.1MTI生源背景差异大, 英语基础参差不齐
《翻译硕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鼓励具有不同学科和专业背景的生源报考”,这种不拘一格的招生政策为MTI教育带来了生机和活力,生源专业多样化有助于培养双专业的复合型人才,有助于建立新型师生关系和学习伙伴关系,师生界限的模糊带来角色的转变。然而,一片繁荣的背后却是学缘结构差异导致的语言能力参差不齐,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功底主要在四六级(文军 穆雷,2009: 95)”,粗放的管理未关照到个体需求,没有适当的基础语言课跟进将难以保障后续的翻译专业课的学习质量,也因此影响到毕业生质量和就业,招生政策的改革呼唤相应的课程设置。
4.2.2办学定位缺乏鲜明的特色,与社会需求脱节
按照《培养方案》的要求,翻译专业人才应掌握“双语能力、口笔译技能及宽广的百科知识”,具有外语背景的翻译硕士专业学生仅仅熟悉语言文学是远远不够的,更需要对经济学、法律、哲学、传播学、农业科学等其它学科的发展态势、技术词汇、文体形式、语法结构、修辞手段等方面进行适度的把握和研究(葛林 罗选民,2011)。国外及港台地区翻译人才培养的成功之处在于具有鲜明的职业导向,课程设置特色突出,以社会需求为导向。而国内高校的MTI课程设置 “绝大多数都没有充分利用选修课来突显自己的特色,外语类院校、师范类院校、综合性大学以及理工类院校的培养目标与培养方案基本上如出一辙”(穆雷 王巍巍,2011)。大连地区也不例外。
4.2.3实训基地不足,实践机会匮乏
MTI教育政策的调整带来了七年的跨越式发展,国家教学指导委员会的意见精神已在逐步落实。但在推进办学模式转型的过程中,依旧暴露出诸多问题。根据问卷调查,其中最为突出的问题是教学实习基地的建设未得到足够重视。MTI指导委员会在2013年5月公布的《翻译硕士专业学位培养单位评估指标体系》中明确规定“有一个以上、能为学生提供翻译实践机会的、比较稳定的实习基地,实习基地有不低于一个学期的使用时间”,并且对实习基地提出了六项基本要求。目前绝大多数MTI院校名义上都有实践基地,但真正做到“建好”、“用好”的不多,有些院校仅止步于签约(平洪,2014)。大连高校MTI问卷调查更突显了问题的严重性。比起北京、上海、广州等经济发达、对外交流密切的城市,地方高校所处地理位置可供MTI学生实习的专门翻译单位相对较少,实习环节多半疏于管理,放任自流,课堂教学往往纸上谈兵,缺乏同翻译业界的亲密接触,脱离实际,教学实习基地这一必不可少的实践环节形同虚设,实习基地建设刻不容缓。
4.3机遇
4.3.1语言服务行业发展的空间和市场潜力巨大
相比欧美发达国家及港台地区成熟的翻译人才培养模式,大连高校的MTI教育起步较晚,发展有一定差距,但这差距正是上升空间,语言服务行业发展的空间和市场潜力巨大。根据[2013-2017]《中国语言服务行业发展前景预测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2010年我国语言服务行业的年产值为1250亿元,2011年为1576亿元,同比增长26%。根据外部环境所提供的发展机遇和行业自身近十年的发展走势,预计我国语言服务业年产值在“十二五”期间将会保持年均15%的速度增长,相当于国家GDP增速的2倍。到2015年,语言服务企业年产值将超过2600亿元。全球化推动语言服务产业规模不断扩大,“目前我国高层次、职业化、应用型翻译人才缺口十分巨大”(郭晓勇,2012),MTI的发展进入了快速上升通道。从世界研究生教育发展趋势和我国研究生教育发展的现实出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今后一个时期国家大力扶持和积极引导的发展重点,MTI也成为各高校外语学科未来发展的增长点。随着国家教育部一系列政策的出台,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教育培养已向专业学位培养和学术学位培养并重转型,实现研究生教育结构的历史性转型和战略性调整,“当前专业学位研究生报考人数增长迅速,发展前景良好”(平洪,2014)。
4.3.2世界性体育赛事带来难得的发展契机
2015年8月在南京举办的世界性赛事青奥会以及2022年即将在北京举办的冬奥会为语言服务上下游产业的发展带来巨大的商机。为奥林匹克大家庭提供良好的交流平台,创建一个高水平的国际语言环境,迅速、准确、真实地传播奥运会各项信息,推广中国语言文化,这些总体目标的实现离不开知识储备充足的高水平MTI毕业生的参与,也为MTI教育的发展带来难得的发展契机。APEC年会、G20年会、夏季达沃斯等峰会更为MTI毕业生提供了高端实践平台。
4.4威胁
4.4.1学术型与专业型翻译硕士界限不清,定位模糊
翻译硕士专业学位(MTI)与翻译学学术性学位(MA)是规格不同的两种学位类型,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各有侧重。传统语言学硕士翻译方向研究生的培养在教育理念上强调学术性,培养目标定位在高校教学和科研人员,要求系统掌握翻译研究方法和翻译理论,课程设置偏重理论性;而专业型翻译硕士的培养目标则是“高层次、应用型、专业性口笔译人才”,课程设置以实用文体翻译为主,包括三个方面:语言知识、百科知识和翻译技能训练(包括翻译职业技能),教学采用研讨式、案例教学方式,重视实践环节。由于MTI师资大多出身于英语专业,谙熟学术型人才培养模式,教学过程中往往将学术型外语人才的授课方式迁移到MTI翻译硕士教学中,“甚至有的学校MTI课程与MA的课程设置没有显著区别,沿袭学术型研究生的培养模式”(穆雷 王巍巍,2011),各高校翻译人才培养同质化,造成就业时的恶性竞争。和传统学术型硕士教育相比,专业型硕士教育的发展不仅需要目标、理念和原则上的转变,更需要从宏观到微观层面一系列设计与操作的全面改革,这对教育者提出了诸多全新课题和挑战(詹成,2013)。
4.4.2闭门造车,无视日新月异的语言服务新趋势
随着时代的发展,语言服务业正在进入信息化、产业化、职业化发展的新阶段,语言服务人才需求正在经历着结构性变化,日趋多元化和专业化。以2008年北京奥运会为例,这次奥运会设立了语言服务供应商为大会提供几十种语言服务,同时首次开发出“智能语言翻译服务系统”,整合语音识别、机器翻译、语音合成等技术,依托互联网,实现了多语种实时互译。三家语言服务机构和智能语言服务平台共同为奥运保驾护航,实现了真正意义的“沟通无障碍”。大连理工科院校在计算机应用方面拥有得天独厚的技术优势,大连海事大学在MTI课程设置中开设了机助翻译,但文科学生没有意识到自己知识结构的欠缺,只有个别学生将课堂所学翻译软件主动运用在毕业论文中。关注翻译技术、本地化行业和翻译管理等翻译行业的最新发展,并融合到翻译教育过程中,这是MTI教育者面临的新课题。
5. 基于SWOT分析法的大连高校MTI教育解决方案
通过以上对MTI教育发展环境的整体分析和问卷调查,根据SWOT分析法,将SWOT各要素排列组合,列出SWOT矩阵,以得出当前大连高校MTI教育发展应采取的总体发展战略。
大连高校MTI教育发展环境的SWOT分析矩阵表
从上表可以看出,大连MTI教育发展需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其基本思路是:发挥优势,克服弱点,利用机会,化解威胁。以下是具体实施策略:
5.1整合各高校优势资源,充分利用网络开放课程
根据葛林(2011)对13所知名高校的调查,有相当一部分教师缺乏金融、法律、科技、政治等专业知识,不能胜任专业翻译教学和翻译理论教学;这些高校中有翻译从业经验教师的比例也不到一半。要求教师在短时间内掌握百科知识并不现实,而创造条件让学生无障碍跨系、跨校选课则可以弥补师资及MTI学生的知识短板。地方高校可以仿照北京海淀区高校联盟的做法,将本地各高校的优势学科分类汇总,以高校联盟的方式整合本地资源,开通高校联盟MTI课程绿色通道,学生网上选课,学分互认。以大连地区MTI高校为例,大连理工大学、大连海事大学、大连海洋大学以理工科见长,而东北财经大学、辽宁师范大学、大连外国语大学则文科优势明显,各院校可以根据自己学校的特长及地方经济特色分别开设相关专业入门课程,如造船、机械、软件、旅游方面的职业入门课程。通过开放校园实现优势互补,打破院校藩篱,完善学生的知识储备,打造语言基础扎实又具备广博专业背景知识的跨学科复合型翻译人才。
师资培训是提高教师翻译能力、促进院校间交流合作的另一个重要捷径。《培养方案》明确指出:每位专任教师5年内应参加过1次以上、由全国翻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主持的师资培训,并获得培训证书。大连高校每年都派出MTI教师参加全国高校翻译专业师资培训班。大连海事大学制定了国际化人才培养方案,每年选派数名骨干教师到英语国家访学,或到北外、上外深造,开设沙龙讲座并编辑成书,分享学习心得。本人也是这一项目的受益者。在美国西北大学访学期间,不仅感悟了西方语言文化,也将游学中拍摄的旅游景点及公示语照片应用在MTI旅游翻译选修课上,使学生接触到原汁原味的旅游英语;我的同事则邀请了国外导师到我校外国语学院开设语言文化讲座,浓厚的学术氛围是教师成长的肥沃土壤。
充分利用大数据时代的网络资源可以深化MTI教学改革,使师生共同参与到自主学习的环节,共同进步。目前,MTI官网(www.mti100.com)提供了数十门国内MTI名师在线课,包括翻译概论(许钧)、翻译研究方法(穆雷)、笔译理论与技巧(何刚强)、翻译和翻译教学(李长栓)、英汉语比较与翻译(王克非)、中西文化比较(辜正坤)、同声传译(詹成)等MTI核心课程。这些翻译界名师的系列讲座既有研讨课形式,也不乏案例教学,展示了MTI实践型教学精髓。聆听大师授课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
“最近翻译教指委和中国译协将审核公布第一批通过资质认证的翻译行业兼职教师,供全国MTI培养院校选聘”(平洪,2014)。选聘资深译员进课堂即可以加强师资力量,又能提升翻译教学的实践性,这是国外翻译院校的通常做法。目前大连高校长期聘请本地各院校知名教授或资深专家任教,开门办学使学生享受到最优质资源。
5.2根据市场多元需求,开设翻译职业入门课程
MTI教学目标是建立在学生双语交际能力基础之上的职业翻译技能训练,职业化特色鲜明也是欧美及港台地区成熟的办学模式的最大亮点,他们的“核心课程设置以技能和实务课程为主,辅之以知识和理论课程”(王斌华 穆雷,2012)。调研中发现,大连各高校的课程设置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本地化课程设置空白,职业入门课欠缺,大部分院校开设的课程无法与当地经济对接,无法体现大连IT、造船、机车等优势行业特色,成为毕业生就业的最大障碍。在我校迎接欧盟评审的数十万字的质量体系文件翻译任务中,因时间紧任务重,笔者将翻译材料按模块分配到MTI师生团队中,在缺少平行文本比对、不熟悉术语知识和翻译技术的情况下,多人协作出现了诸多问题,如术语、翻译格式和译文风格不统一、译审不同步等,由此可见MTI课程设置的盲区, MTI课程设置应该涵盖职业实践的方方面面,如术语、机助翻译、本地化课程、信息技术、翻译项目管理、翻译资格认证等职业入门和知识通选课程,通过聘请资深译员或校内跨系选课的方式解决师资力量的不足,保证学校与职场的有效衔接,建立起以职业发展为导向的MTI课程体系。
针对非英语专业学生开设语言基础选修课程,比如高级英语,英语写作等。扎实的语言基本功才能保证MTI人才的健康发展。
5.3寻找校内实习机会、用好校外实训基地
各高校应主动为学生牵线搭桥,寻找校内外实习机会。大连外国语大学积极探索职业翻译培养模式,与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联合开展“双语工程项目”,成为继北京外国语大学、四川外国语大学、浙江师范大学、中国海洋大学之后全国第五所设立“外研社翻译基地”的高校。该基地为MTI师生搭建良好的实践平台,切实推动了校企合作,促进了产学研结合,为地方高校MTI实训基地建设起到了良好的示范效应。
国际海事组织IMO中心设在大连海事大学,每年招募MTI学生志愿者参与到国际海事新闻通稿及期刊的翻译工作中,学生们在这里实时跟踪最新海事信息,接触到翻译、校对、通稿等一系列翻译实践活动,并能得到海事专家及时迅速的反馈意见。通过参与导师的翻译项目还可以为学生找到毕业论文的灵感,发现翻译中的问题并找到解决方案;笔者也曾推荐自己的学生参与往届学生创办的微信公众号《经济学人》、《纽约时报》的翻译练笔,学生们在这些翻译实战中积累15万字的笔译作业,这种合作方式完善了翻译人才培养体系,建立起学界和业界的联系,培养了学生的岗位意识和实践能力,提高了就业“软”实力。
为了使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真正接轨,高校还要改变传统的封闭办学模式,通过开放校园的方式与市场需求“无缝对接”,培养面向市场、一专多能的实用性、应用型人才。作为东北经济的桥头堡,大连为MTI学生提供了国际化的实习基地。地方高校应主动与政府部门合作,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夏季达沃斯、亚欧部长会议、WTO小型部长会议、中国软交会、国际服装节、国际啤酒节等国际盛会的举办应该成为学生们走出校园、获取翻译实践经验的重要平台。
实践基地建设是培养职业译员素养的重要环节。对高校实习基地应加强监管,使教学实习活动制度化,并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估反馈机制。国外硕士博士培养实行例会制,即每周向导师和同学汇报自己的研究进展并开展问题讨论,及时调整研究方向。MTI实习基地建设可以借鉴西方的例会制,安排导师监管,师生评估和实习任务完成情况的每周例会,及时反馈和考评是发挥MTI实习基地作用的有力保障。
6. 结语
本文参照管理学中的SWOT分析法, 探讨了大连高校MTI教育的生态环境。伴随着翻译市场对人才的多元化需求, MTI人才培养模式还需不断探索和完善。为了MTI教育的可持续发展,MTI培养单位必须抓住机遇,与时俱进,扬长避短,坚持人才培养的规模与质量并重,使MTI毕业生在市场竞争中占有优势。
参考文献:
[1] 陈善伟.2011.香港地区翻译概况[R].中国翻译职业交流大会.北京.
[2] 柴明颎.2010.对专业翻译教学建构的思考——现状、问题和对策[J].中国翻译,(1):54-56.
[3] 郭晓勇.2012.中国语言服务行业发展前景预测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OL].http://www.qianzhan.com/report/detail/.5032f3a0834b466b.html, accessed 10/03/2015.
[4] 葛林 罗选民 董丽.2011.诺德翻译能力理论观照下的MTI培养模式研究——以十三所高校问卷调查为例.[J].中国翻译,(4):31-36,96.
[5] 贺显斌.2009.欧盟笔译硕士对中国翻译教学的启示[J].上海翻译,(2):45-48.
[6] 何瑞清.2011.对翻译硕士(MTI)笔译方向课程设置的思考——以国外和台湾笔译硕士课程为参照[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12):37-41.
[7] 何其莘 穆雷.2007.翻译和外语教学[J].中国翻译,(4):11-12.
[8] 孔令翠 王慧.2011.MTI热中的冷思考[J].外语界,(3):9-15,30.
[9] 苗菊 高乾.2010.构建MTI特色教育课程——技术写作的理念与内容[J].中国翻译,(2):35-38.
[10] 穆雷 王巍巍.2011.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特色培养模式[J].中国翻译,(2):29-32,95.
[11] 穆雷.2012.翻译的职业化与职业翻译教育[J].中国翻译, (4):13-14.
[12] 穆雷 仲伟合 王巍巍.2013.从职业化角度看专业翻译人才培养机制的完善[J].中国外语,(1):90-95.
[13] 穆雷.2014.论语言服务业高层次人才培养[J].外国语,(4): 15-17.
[14] 平洪.2011.把握机遇,积极探索,开创翻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新局面[J].中国翻译,(3):31-33.
[15] 平洪.2014.主动服务社会需求,全面提高MTI教育质量--全国翻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2014年年会综述[J].中国翻译,(3):57-59.
[16] 文军 穆雷.2009.翻译硕士(MTI)课程设置研究[J].外语教学,(4):92-95.
[17] 王志伟.2012.美国应用型翻译人才培养及其对我国MTI教育的启示[J].外语界,(4):52-60.
[18] 王斌华 穆雷.2012.国外专业口译教学的调研报告——兼谈对我国翻译专业办学的启示[J].外语界,(5):24-33.
[19] 姚亚芝.2011.本地化翻译人才的培养:以欧美高校的实践为例[J].语文学刊,(1):101-105.
[20] 仲伟合.2007.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点的建设[J].中国翻译,(4):9-10.
[21] 仲伟合 穆雷.2008.翻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中国外语,(6):4-8,14.
[22] 仲伟合.2008.翻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中国外语,(6):4-8,14.
[23] 詹成.2013.MTI会议传译方向学员的学习动机和体验——一项针对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的实证研究[J].外语界,(5):36-44.
翻译研究
A General Survey of MTI Education in China: Current Situation, Problems and Suggestions
—Taking MTI Education in the Universities in Dalian as a Case
Abstract:The present paper reports on a general survey of MTI education in the universities in Dalian,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a questionnaire. The SWOT analysis of the results reveals the problems in MTI education. The paper also puts forward suggestions on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MTI education, including 1) take advantage of key discipline and open a“green channel”for liberal education through University League; 2) borrow the mature experience from Hongkong, Taiwan and abroad, and open introduction course to translation career in accordance with market demands; 3) hold regular meetings to supervise and give immediate feedback to training base. It is emphasized that the combination of quality and quantity is the best way for MTI graduates to gain competitive edge in the job market.
Key Words:MTI; professional degree; SWOT analysis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891(2016)02-0002-06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4年度辽宁省高教学会“十二五”教改重点课题B(项目编号:WYZDB14054);大连海事大学2014年研究生校级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项目编号:003401140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单萍,副教授, 硕士;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
通讯地址:116026 大连市甘井子区凌海路1号 大连海事大学外国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