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市售土榨花生油黄曲霉毒素监测结果及监管建议

2016-06-23田洪芸王爱竹周传静王文特

安徽农业科学 2016年11期
关键词:食品安全法小作坊

田洪芸,王爱竹,冯 炜,周传静,王文特

(山东省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山东济南 250101)

市售土榨花生油黄曲霉毒素监测结果及监管建议

田洪芸,王爱竹,冯 炜,周传静,王文特

(山东省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山东济南 250101)

摘要土榨花生油因其“纯天然”和“原生态”的特点,深受消费者的青睐。对110批次市售土榨花生油的黄曲霉毒素进行了监测分析,结果表明,黄曲霉毒素B1不合格率为19.1%,黄曲霉毒素B2、G1、G2也有一定比例的检出。建议相关部门加强对土榨油加工小作坊的监管,同时新闻媒体应加强对植物油知识的科学普及,正确引导人们消费。

关键词土榨花生油;小作坊;黄曲霉毒素;食品安全法

近年来,“纯天然”和“原生态”成为部分消费者对食品的追求,对于花生油产品的选择除了购买“土榨油”外,也有使用家用榨油机自制油的方式。近日,媒体曝光了广西梧州、广东肇庆、山东菏泽3地市场所出售的部分散装花生油存在黄曲霉毒素超标的情况,由于黄曲霉毒素具有较强的毒性,此次报道引起了消费者的广泛关注。为进一步了解土榨花生油黄曲霉毒素概况,笔者对市售土榨花生油监测结果进行分析,以便引导消费者正确选择,同时建议相关部门加强对土榨油的监管。

1土榨花生油及黄曲霉素概况

1.1土榨花生油土法压榨作为具有悠久历史的制油方法,是使用简单的压榨工具,利用物理原理将花生原料挤压出油。与工业化生产所得产品相比,土法压榨所得毛油由于未经精炼处理,其中的生物活性物质(维生素E、甾醇、磷脂等)、香气成分损失少,保留了花生油原有的醇香,但加工小作坊由于对原料质量把控不严格且原油未经过精炼处理,会导致产品中存在黄曲霉毒素以及其他有毒有害物质。

1.2黄曲霉素概况

1.2.1黄曲霉及其毒性。黄曲霉毒素最早被发现于1960年,是黄曲霉和寄生曲霉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世界范围内曾报道数起人类的黄曲霉毒素急性中毒、如非洲的霉木薯饼中毒,印度的霉玉米中毒等[1]。2004~2005年,肯尼亚暴发了迄今史上最大规模的黄曲霉毒素急性中毒事件,中毒千余人,死亡125人,中毒玉米中检出黄曲霉毒素B1的含量高达4 400 μg/kg,是罕见的黄曲霉毒素中毒事件[2]。

目前,已分离鉴定出12种以上黄曲霉毒素,常见的有B1、B2、G1、G2、M1、M2、B2a、G2a等。从化学结构上看,黄曲霉毒素是二氢呋喃氧杂奈邻酮的衍生物,均含有1个双呋喃环和1个氧杂奈邻酮(香豆素),前者是基本的毒素结构,而后者与致癌有关[3],其中以黄曲霉毒素B1代谢产量最大、毒性最强,其次是M1、G1、M2、B2和G2[4]。

1993年,黄曲霉毒素被世界卫生组织(WHO)的癌症研究机构划定为1类致癌物,是一种毒性极强的剧毒物质,具有很强的致畸、致突变、致癌作用[5]。黄曲霉毒素中毒的症状一般为发烧、呕吐、厌食、黄疸、腹水、下肢浮肿等症状,严重者出现暴发性肝功能衰竭、死亡。

1.2.2相关国家和组织的限量规定。黄曲霉毒素B1是影响人和动物健康的主要真菌毒素之一,也是全球食品安全控制中最主要的真菌毒素。目前,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制定了各类食品中黄曲霉毒素限量标准,其中黄曲霉毒素B1的限量范围为1~20 μg/kg,黄曲霉毒素总量(AFB1、B2、G1、G2)的限量范围为0~35 μg/kg[6]。GB2761—201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中规定了花生油中黄曲霉毒素B1的限量为20 μg/kg,但黄曲霉毒素B2、G1、G2无限量要求。

1.3花生油中黄曲霉毒素来源黄曲霉、寄生曲霉等产毒真菌广泛存在于土壤中,菌丝生长时产生毒素,孢子在空气中传播时,在合适的条件下侵染寄生体,也可以产生黄曲霉毒素。花生对黄曲霉素有较强的天然亲和力,黄曲霉的侵染和黄曲霉毒素的产生不仅发生在花生的种植过程(包括开花、盛花、饱果、成熟、收获)中,而且在原料收购、干燥、加工、仓储、运输过程中,若温度和湿度(霉菌适宜生长的温度为12~42 ℃,相对湿度为80%~85%)适宜,霉菌也会产生黄曲霉毒素[7]。花生中水分含量<8%时,产毒霉菌不易产生黄曲霉毒素,花生中黄曲霉毒素主要有B1、B2、G1、G2[8]。

2黄曲霉毒素监测情况

考虑到其他国家和组织对黄曲霉毒素的限量要求,此次监测项目涉及黄曲霉毒素B1、B2、G1、G2。按照GB/T18979—2003《食品中黄曲霉毒素的测定 免疫亲和层析净化高效液相色谱法和荧光光度法》进行检验。

2.1黄曲霉毒素B1监测结果110批次土榨花生油样品有21批次超GB2761—2011规定的限量(≤20 μg/kg)要求,不合格率为19.1%,监测数据分布情况见表1。

表1 不合格样品监测结果分布

由表1可知,检测结果在20~50 μg/kg的样品所占比例为61.90%,监测结果在100~200 μg/kg之间的样品有2批次,所占比例为9.52%,检出结果最高值为188.30 μg/kg,可能与使用了发霉原料有关。

2.2黄曲霉毒素B1、B2、G1、G2监测结果110批次样品中黄曲霉毒素B1、B2、G1、G2检测结果情况见表2。

表2 黄曲霉毒素B1、B2、G1、G2检测情况

由表2可知,黄曲霉毒素B1的检出值和检出率远高于黄曲霉毒素B2、G1、G2,其中黄曲霉毒素B2、G1、G2的检出率和检出数值范围均为递减趋势。

2.3合格样品分析此次监测的66批次合格样品中有7批次黄曲霉毒素(B1+B2+G1+G2)总量高于20 μg/kg,检出率为10.60%,样品信息及检验结果情况见表3。

表3 黄曲霉毒素(B1+B2+G1+G2)>20 μg/kg信息

由表3可知,黄曲霉毒素(B1+B2+G1+G2)总量>20 μg/kg的7批次样品中黄曲霉毒素B1的监测结果均接近国标限量20 μg/kg,最高检出值为31.62 μg/kg,超参考值1.58倍。且黄曲霉毒素的含量以B1最高,其他3种呈递减趋势。

花生油作为高风险食品一直是历次监督抽查的重点,国家食药总局公布的2015年食用植物油产品抽检结果中,黄曲霉毒素B1超标是花生油产品的主要安全隐患。此次监测的市售土榨花生油不合格率为19.1%,与获得生产许可企业生产的产品相比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3结论与建议

研究可知,花生油中黄曲霉毒素的含量为微克级(μg/kg),消费者正常饮食摄入量不会造成黄曲霉毒素急性中毒,但长期食用超国标限量的花生油存在慢性肝肾中毒、致癌的风险。因此,笔者提出以下相关建议:首先,媒体应注重全面、科学、客观报道,采用相应领域权威专家的专业观点,以正确解读国家相关标准法规,引导消费者理性认识和理解黄曲霉毒素的危害,避免公众过度恐慌,新闻媒体加强对食用植物油科普知识的宣传,正确引导消费,不要片面迷信“纯天然”和“原生态”制品。

其次,建议相关部门加强对土法压榨花生油作坊生产人员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和花生油加工专业知识的宣传,提高从业人员的质量意识和安全意识。小作坊有很大的流动性和不确定性,产品不稳定且不具备检验能力,生产人员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和花生油加工专业知识不足,地方政府应加强立法,加大对包括花生油在内的加工小作坊的监管。最后,科研人员应加大“从田间管理到加工过程”对黄曲霉毒素污染及控制手段的研究力度,为保证食品安全提供更加有效的科技支撑。

参考文献

[1] 陈宁庆.实用生物毒素学[M].北京:中国科技出版社,2001:251-275.

[2] 夏世钧,吴中亮.分子毒理学基础[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70-175.

[3] 于千千,苏丽春,王琼.食品营养与卫生[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1999:88.

[4] 刘选岭,姚冬生,胨敏峰.真菌提取液对黄曲霉毒索解毒作用的研究[J].广东药学院学报,1995,11(2):92-94.

[5] 李书国,陈辉,李雪梅,等.粮油食品中黄曲霉毒素检测方法综述[J].粮油食品科技,2009,17(2):62-65.

[6] VAN EGMOND H P,SCHOTHORST R C,JONKER M A.Regula-tions relating to mycotoxins in food:Perspectives in aglobal and European context[J].Anal Bioanal Chem,2007,389(1):147-157.

[7] 吴丹.黄曲霉毒素在粮食和食品中的危害及防治[J].粮食加工,2007,32(3):91-94.

[8] 王强.花生加工品质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3:321-357.

Monitoring Results of Aflatoxin in Commercially Available Soil Squeeze Peanut Oil and Regulatory Suggestions

TIAN Hong-yun, WANG Ai-zhu, FENG Wei et al

(Shandong Food and Drug Inspection Institute, Jinan, Shandong 250101)

AbstractSoil squeeze peanut oil was widely favored by consumers because of its "natural" and "ecological" characteristic. The aflatoxin of 110 batches of commercially available soil squeeze peanut oil was monitor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fraction defective of aflatoxin B1 was 19.1%, aflatoxin B2, G1, G2 also had checked out a certain proportion. So we suggested the relevant departments to strength the regulation of small workshops, at the same time, the news media should strengthen the science popularization of knowledge of vegetable oil, correctly guide consumption.

Key wordsSoil squeeze peanut oil; Small workshops; Aflatoxin; Food safety law

作者简介田洪芸(1986- ),女,山东新泰人,工程师,硕士,从事食品安全检测研究。

收稿日期2016-03-30

中图分类号TS 2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517-6611(2016)11-101-02

猜你喜欢

食品安全法小作坊
安徽:食品小作坊整治提升行动成效显著
安徽:启动食品小作坊整治提升行动
南乐县张果屯镇食品小作坊开展提档升级工作
新《食品安全法》第148条的法律思考
对进一步完善我国食品安全法的两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