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学生社团之间的羊群博弈研究*

2016-06-23刘骁儒王晓方

高等理科教育 2016年2期
关键词:纳什均衡羊群效应学生社团

刘骁儒 王 睿 王晓方

(兰州大学 经济学院,甘肃 兰州 730000)

高校学生社团之间的羊群博弈研究*

刘骁儒王睿王晓方

(兰州大学经济学院,甘肃兰州730000)

摘要实证数据分析和模型构建一直是高校学生社团研究领域的薄弱之处。文章通过对高校学生社团的会员招收(融资)和活动举办(投资)进行研究,针对社团的融资活动,提出了羊群指数概念并进行比较;针对社团的投资活动,依照校园文化市场现状建立起了简单的博弈模型并进行讨论,证明了羊群效应的必然存在性。文章依此提出了有限的羊群效应有利于校园文化市场的发展的观点,并从社团本身和学校社团管理部门两个视角提出了解决方案。

关键词学生社团;羊群效应;校园文化市场;纳什均衡

一、研究背景

“羊群效应”即“从众效应”,指个人的观念或行为由于或真或假的群体压力,而向与多数人相一致的方向发展的现象。它一方面表现为对特定的或临时的情境中的优势观念和行为方式的采纳,即跟随大流;另一方面表现为对长期性的优势地位和行为方式的习惯,即不打破原有纳什均衡。羊群效应广泛地存在于各种竞争市场之中,包括高校校园文化市场。由于在这个市场中利益与竞争的存在,羊群效应也同样存在。羊群效应最初之所以产生,是因为当事人认为跟随对方的决策能够给其带来比其本身自由选择更多的收益。换句话说,是由于在这场博弈之中,跟随是一个占优策略,人们会选择跟随,并产生羊群效应[1-2]。

高校学生社团是高校校园文化市场中的重要载体。《辞海》给予社团的定义是法人的一种,是经过法律手续成立的集体从事经济活动或社会公共事务的社会组织[3]。中青联在[2005]5号《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团工作的意见》中同样给出了高校学生社团的定义:大学生社团是由高校学生依据兴趣爱好自愿组成,按照章程自主开展活动的组织[4]。笔者认为,高校学生社团是大学生之间自发形成的一种互益性组织。并以此概念为基础,进行随后的得益分析。

当今校园文化市场的繁荣、学生社团的发展已经越来越受到教育界的关注,大量关于学生社团的理论研究井喷式发展,却罕有对实证材料的数据分析和模型构建[5-7]。本文依据高校学生社团的实证调研的数据和羊群效应产生的必然性进行研究,建立博弈模型,提出了有限的羊群效应有利于校园文化市场的发展的观点,并从社团自身和社团管理部门两个角度对如何规避羊群效应提出了建议。

二、研究设计

一般而言,每年新生入学时,社团会举办新生纳新活动。对社团而言,在低于社团容纳上限前提下①纳新人数越多,在之后的一年时间里,人数基数也就越大,越有利于社团的发展。新生纳新时,由于对各个社团的信息了解不充分,新生们很难对社团进行自我选择,从而会盲目地加入报名人数最多的社团,并因此产生了羊群效应。

(一)社团纳新时的羊群效应

在新生纳新时,由于信息的不对称,个体无法从有限的、已经公开的社团信息中做出合理的决定,从众就成为了其理性行为——虽然这种理性含有被迫的意味。因此新生们会选择盲目地加入社团,而这时候已经被许多人选择的社团就成为了羊群效应的首选目标。所以,羊群行为经常是以个体的理性开端的,通过羊群效应的放大和传染,使跟风者们渐渐表现出非理性倾向,进而出现整体的非理性。当某个社团成为非理性的对象时,社团就会极容易出现“非理性繁荣”②。

(二)羊群效应现状

通过社团联合会,取得甘肃省12所高校学生社团2013—2015年的社团纳新数据和社团留存人数数据,通过数据分析可以看出,大部分大一学生加入社团后会选择在大二退出社团,低年级学生是社团参与的主体。假设大二学年以后继续留在社团、参加或组织社团活动被认为是理性选择,否则被视为是从众效应③,则:

将这些高校过去3年数据带入公式进行计算,该指数均超过80%。因此,笔者认为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有超过80%的大一学生在选择加入社团时存在从众心理。因此,在社团纳新之时,羊群效应是难以避免的。由于社团的长期存在,社团与学生的博弈绝不可能是一次博弈,因此社团应当选择增强自身水平,给新生们更多的回馈受益,使得新生们觉得加入这个社团是他们的理性选择,这样才能通过新生对老生的追随作用在未来吸引更多的新生加入。只有这样,通过弱化羊群效应,才能增加社团的美誉度,并在后来吸引更多的新生加入到社团之中。

三、研究结果

羊群效应最初指的是投资者的跟随行为。当一个高校的校园被看做是一个校园文化市场时,那么这个市场的消费者就是在校师生,且以学生力量为主。学生社团作为在这个市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便可以看做是市场的生产者、投资者。那么社团与社团之间也就应当存在着羊群效应。

(一)校园文化市场假设

在校园文化市场中羊群效应的具体表现为,如果出现好的投资渠道(即好的社团活动形式等),社团会存在着跟风投资(模仿举办活动行为)。由于社团是一个互益性组织,它的产品必然是为了互益性而存在的。纵然社团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其目的更多的是为了互益性,因此笔者认为这个市场中的产品可以被看做是同质的。因此在这个市场中,就存在着收集者和追随者④。社团有大小之分,因此社团之间的竞争可以被看做是大型企业和小型企业在这个市场中的博弈。笔者引入博弈模型进行分析,旨在得出羊群效应产生的根本原因。

根据Froot Scharfstein和Stein的观点,笔者认为在校园文化市场中,投资者——社团负责人们往往会具有高度的同质性[8]。即使社团的业务性质会大相径庭,社团的组织形式、组织目标等却依旧万变不离其宗,因此他们通常会关注同样的市场信息,采用相似的分析模型及对策。在这种情况下,社团负责人们可能对盈利预警等相同的外部信息做出相似的反应,因此同等规模的社团在投资活动中则必然会表现为羊群行为。社团在做一项投资活动的时候最关注的,就是给社团本身带来的收益,有形收益主要指赞助物资和资金,无形收益则主要体现在社团的知名度、美誉度上。而无论如何,社团的产品就是各种社团活动,社团的市场则为学生受众群体[9]。

(二)社团与社团之间的静态博弈

在现实情况当中,所获得的利益是一个不确定数值。由于信息不完全而产生的羊群效应里,投资者获得准确、及时和有效的信息就意味着可以获得高额收益,社团会争相收集信息。但是在现实的校园文化市场中,信息的获得和确认需要支付经济成本,虽然这个成本由于校园文化市场的特性会很小。

假设现在有两个社团——α社团与β社团都投资于校园文化市场,投资后产出的产品是同质的。该市场每次投资都会有10个单位收益的产出,然而,每次收集信息都要首先付出S(search)个单位收益的成本费用。当然这个费用一定不会很大,至少不会使得社团的收益为负,否则博弈就会进行不下去,也就不会存在。如果α社团先依据正确的信息投资,可以得到B(big)个单位的利益,β社团此时跟进进行投资,可以获得10-B个单位的收益;此时B>10-B。如果双方都去主动收集信息,则双方都需要付出搜集成本,且投资时间相同,这样α社团就可以得到G(great)个单位的收益,而β社团就能得到10-G个单位的收益;此时G与10-G的大小取决于α、β社团的规模⑤。如果β社团先进行信息的收集,则α社团可以获得N(not-bad)个单位的收益,而β社团可以获得10-N个单位的收益;此时10-N>N。如果双方都放弃收集信息,产生效用自然为零。自然,由于获得的收益随着占有的先机的减少而减少,可以得:10>B>G>N>0,即10>10-N>10-G>10-B>0。

由此产生以下得益矩阵:

项目β社团收集β社团跟随α社团收集G,10-GB,10-Bα社团跟随N,10-N0,0

由已知条件:B>G>N,10-N>10-G>10-B,根据易得,在忽略收集成本时,该博弈模型的纳什均衡会在(α社团收集、β社团收集上),并能保持长期稳定性。因此,双方都会愿意去积极地收集信息。

扣去S个单位的收集成本后得到以下最终得益矩阵:

项目β社团收集β社团跟随α社团收集G-S,10-G-SB-S,10-Bα社团跟随N,10-N-S0,0

因此现在S的大小成为了影响该博弈均衡的关键因素。下面进行逐一分析:

由于收集成本只是很小的一部分,因此B-S恒>0,10-N-S恒>0。由已知条件:10>B>G>N>0得:B-S>G-S,10-N-S>10-G-S。先看α社团:当G-S≥N时,收集是α社团的占优策略;当G-S

因此,当G-S≥N且10-G-S≥10-B时,纳什均衡就会在(收集,收集)上,并保持长期稳定。当G-S≥N且10-G-S<10-B时,由于A社团收集是占优策略,α社团会选择收集,又由于10-G-S<10-B,β社团会因此选择跟随。当10-G-S≥10-B且G-S

(三)社团与社团之间的动态博弈

由于收集成本其实一般都会很小,更多的是一种发现与灵光一现的创意,因此,在这个博弈模型中,无论对于α社团还是β社团而言,收集都是占优策略,因此两个社团会选择收集信息并去投资。问题在于,如果一方先收集到了信息并进行投资,那么另一方的反应会是什么。

假设α社团先收集到必要信息进行投资,由于市场信息是公开的,在α社团投资之后β社团很快就能够发现α社团的信息并进行一个如下选择:追随或是不追随。根据假设可以构建一个简单地完全信息动态模型如下:

由于10-B>0,因此β社团必然会选择追随。这时假设α社团也会面临一个选择:打击或是不打击。假设打击需要付出X的成本,却可以给对方带来P倍于X成本的损失,从而达到震慑效应。由于追随已经发生,因此打击并不能给α社团带来额外的收益,那么构建博弈模型如下:

由博弈模型可知,打击可以带来一定量的威慑作用。然而,用逆推归纳法可知,只有打击程度巨大,使得10-B-PX<0时,β社团才会选择不追随,否则依旧会追随投资;而对于α社团而言,B-X恒

因此可以得出,在实际情况之中,双方都会选择收集,并在对方先收集到的时候选择跟随。因此,羊群效应产生。

不过在实际情况中,如果α、β社团有一方规模更大、人才更多、资源更为雄厚,那么大社团更有资本坐享其成,因为它在追随的时候可以拥有后发优势,只需要把握好自己所固有的资源就可以获得较大的收益,而小社团更需要创新,更需要不断收集市场信息并进行投资决策才能获得收益,从而生存下去。这也正是为什么小社团更容易发现好的创意、而大社团更容易改进好的创意并将其发扬光大的原因。但无论如何,由于跟随投资得益的存在,羊群效应会成为在这个校园文化市场中社团投资时必然产生的结果。

(四)羊群效应的必然存在性

还有另一种说法:羊群效应是一种最为保险的决策。即当一个社团寻找到一个高收益的项目并投资后,由于另一个社团更为关心的是该社团的名声的情况,不论信号如何,它都会采取和前一个社团一样的投资策略。因为如果决策正确,他的名声就得到增加;如果错误,则表明要么两人都是愚蠢的,要么两个人都是聪明的,但得到了同样的错误的信号——无论如何,由于法不责众,这样做并不会损害其名声。但如果采取不同的决策,学生们就会认为至少有一个社团是愚蠢的,因此会产生相应的风险。因此这个社团会一直运用羊群策略,而不管它和前一个社团之间的信号差异。这正是社团活动趋同化的重要原因。由于社团的性质不同,它在举行较为类似的活动时必然加入它的特色内涵,但活动形式依旧会进行模仿。比如一个吉他爱好社团和一个篮球竞技社团同样做支教活动,偏重点肯定不同,但活动形式会相互模仿,较为类似。

在信息不完全和不确定的市场环境下,假设每个社团都拥有某个投资产品的私有信息,这些信息可能是社团自己开会时研究的结果或是通过私下渠道所获得;另一方面,即使与该投资产品,即针对学生设计的活动形式等有关的公开信息已经完全披露,社团负责人们还是不能确定这些信息的质量。在这种市场环境下,社团负责人们无法直接获得别人的私有信息,便只能通过观察别的社团的买卖行为来推测其私有信息时,依旧会产生羊群效应。

四、结论和建议

(一)羊群效应的利弊

羊群效应的产生对社团发展而言,既能起到促进作用,也可能产生负作用,以下从羊群效应的利弊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1.羊群效应的缺陷

由于跟随投资得益的存在,羊群效应会成为在这个校园文化市场中社团投资时必然产生的结果。由于羊群效应的无法避免,导致社团的盲目跟风,削弱社团的进入壁垒。在投资者们大量进入后,创新者的边际效用必然会迅速递减。虽然边际效用最终必然会逐渐趋近于零,但如果该速度过快,生产者剩余的降低将极有可能使得社团倾向于去模仿,从而原博弈均衡被打破,丧失了创新的动力也容易产生过度的竞争而导致校园文化市场体系崩溃。这样必然有害于整个校园文化市场的繁荣。

2.羊群效应的激励作用

之前在构建博弈模型中对校园文化市场中投资获益进行了固定值的假设,然而在现实中,由于大多数社团也羞于直接完全照搬前任的模式,他们选择了对前任模式进行选择和甄别,挑出适合自己的部分进行创新加以利用,即会发生小范围的改进。因此由于该差异化的存在,社团的最终收益必然相加会大于原来假定的固定值。因此,差异化的模仿所体现出的羊群效应的特性可以激发市场的活力,使得校园文化市场的投资收益增加。同时,这种模仿还可以让社团快速学习、模仿更为正确的、合适的投资方向和投资模式,促进社团的发展。

3.研究羊群效应有其现实意义

因此,羊群效应的控制成为了社团管理部门需要研究的重点。如何控制好羊群效应的程度,使得羊群效应既能激发出足够的生产者剩余和社会效益、社会活力,又不致破坏市场、恶性循环,是社团管理部门负责人的重要责任。

(二)社团自身对羊群效应的规避

1.社团纳新之时

在消费过程中,学生加入某一社团的示范作用也会对其他学生的加入产生不小的刺激作用。在推销社团的过程中,通过展示以往的社团活动,提前宣传、联系部分新生在社团纳新时加入社团,通过数据积累,可以产生以下3种效果:(1)可以通过羊群效应消除新生的疑虑,强化新生加入社团的安全感。(2)可以使新生们产生紧迫感,即别人都已争相加入这个社团了,难道你还有不加入的理由吗?(3)可以带动其他新生的购买行为,从而形成连锁反应。这样,社团在纳新之时就占据了先机。

羊群效应会给社团带来收益的同时,也会给社团带来风险,因此对羊群效应的控制是必需的。如果社团使学生受到有很多人加入的影响,而忽视了对社团及其特色活动等本身的了解,导致了其盲目的购买,就很容易使得学生在冷静之后产生后悔心理,并表现为不再参加社团活动、退出社团等,给社团本身的发展及其影响力带来负面影响。因此,一定要准确地选好中心客户,以便说服其他人跟随购买。这些中心客户的主要特征会表现为认同社团的理念,喜欢社团的活动,能够在社团活动中收益。同时,增加具体实例,用这些案例向新生们介绍社团,而不能仅凭口头说说。在向新生介绍社团时,可以进行诱导,但在自我营销和宣传时切忌进行夸张、杜撰。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让新生们真实地了解社团的具体信息,在受到羊群效应而加入社团的同时,有效地避免了事后的后悔心理。

2.社团投资之时

研究指出,学生的从众本能、学生间的沟通传染、出于对声誉和薪金的需求、信息的不确定性、信息成本过高都有可能是导致校园文化市场中羊群行为产生的原因。如果社团选择收集,那么前期投入的不仅仅是金钱等,还会有社团负责人们的大量精力等。因此,一旦他们中的大多数持有一种保本不亏,或维持在一个正常的收益率上就可以的态度,他们就会丧失创新的动力。这一点在学校的职能部门中体现得更为明显。相比较之下,由于社团负责人多了一份共同的愿景,在改革创新方面具有更强的优势,因此,对于社团负责人而言,要想在这片较为混乱的校园文化市场中获得超过平均水平的收益率,就必须保持一种独立和创新的精神,充分了解活动内涵,活动的风险及收益,不轻信道听途说的传闻。应当在市场极端不稳定、信息极端不确定时进行详细分析,选定合适的投资渠道,再果断进行完善和投资。社团负责人们需要独立思考,慎重行动,减少风险;同时勇于创新,抢占先机。虽然跟随成本较低,收益更容易得到保证,但收益永远不会太大。

(三)学校社团监管部门对羊群效应的规避

从监管部门来看,羊群行为对于市场稳定具有消极的作用,全市场范围的羊群行为还将引发深层次的动荡。在当代背景之下,校园文化市场应当尽可能地减少这种非理性的行为产生。因此,学校的监管至关重要。而监管最有效的方式,就是通过一定的机构设置,改变其原有的纳什均衡,达到引导社团自主、多元发展的目的。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加大培训力度,创新培训形式

学校应当组织各个社团负责人进行培训,既要理清投资理念,开展理性投资教育;又要培养大家的创新意识。更关键的是,需要创新培训形式,不局限于课堂教育,而是把各种培训内容融入活动中去,组织大家共同学习活动组织理论,组织大家共同组织校园活动,培育社团负责人所需要的素质。然而,一种素质的养成是知行结合、不断锻炼的过程,切不可操之过急。因此,学校要有长期投资的意识,逐渐完善培训体系,加大对校内社团负责人培训支持力度。

2.规范制度,增加信息透明度

学生对社团的需求是比较稳固的,即培养学生所需要、所想要的素质。这种需求虽然会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却是较为缓慢的。因此,及时总结校园文化市场中的重点需求,根据社团性质和社团优势,确立发展方向。规范社团的各种制度,既保证让学生们能够了解到各个社团的特色,也保证各个社团能够有足够的基础去发掘新的创意。小的社团一般偏向于蓝海战略,而大的社团偏向于及时跟进,但如果保证了差异化的确立并逐渐改进,才能增加整体效益。同时,对信息的整理应当进行规范化处理。学校管理部门可以不断收集整理各个社团的社团档案,并在许可的范围内进行信息披露,如赞助渠道、各个学院学生偏好及信息等,将会对社团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11]。

3.降低各种信息成本、交易成本以及组织方面的约束

社团虽然相对于其他学生组织而言资源较为缺乏,且社团之间的竞争也较为激烈,但社团最大的优势就在于比其他学生组织更为灵活,且社团负责人们更为主动。因此,社团联合会应当规范管理,在注重监察的同时逐渐放手社团的行政权,促进社团之间的合作,规范社团之间的竞争,共同增大校园文化市场大蛋糕[12]。

4.修正管理人员的报酬结构

社团的各项决策是社团的管理人员做出并执行的。根据社团的决策结果,社团负责人可以得到相应的收益,如名声、素质的培养等。在衡量业绩时,如果能够衡量多方面的能力,如考虑创新性、对赢利者设置额外奖赏等,将有助于控制基于声誉产生的羊群行为。因此,社团应当改善报酬机制,适当地修正报酬结构,鼓励发现与创新,将鼓励社团投资风格的多元化,降低整体的风险,避免同类活动一窝蜂地出现。同时,如果学校的社团管理部门可以对追随现象进行一定量的限制,那么由于限制的存在,追随现象必然可以一定程度地减少,从而促进社团的整体良性发展。

总之,羊群效应是校园文化市场中一种难以完全跟随的现象,而适度的羊群效应也将会有利于整体效益的提高。因此,对羊群效应的态度应当是积极的,在一定程度上对其进行控制,使得校园文化市场能够产生良性的竞争和跟随,才是校园社团的管理者应有的态度。

注释:

①如同企业有一个产量上限一样,每一个社团都会有一个容纳上限,一旦超过这个上限社团将产生混乱,难以维持。由于难以精确计算,因此假定大型社团由于其人才、规模等固有优势,对社员的容纳上限和实际容纳量远大于小型社团,因此在后发投资时能够获得不菲的收益.

②社团的非理性繁荣:即社团过于庞大而难以掌控、以致于社团外强中干的一种状态.

③一般而言,多数大二以后继续留在社团的注册会员会选择担任社团负责人职务,而选择退出社团的注册会员也会继续参加部分社团活动。本文假设只有大二时继续留在社团中的学生在大一加入社团时才是理性选择.

④社团投资一项活动,必然要先收集相关信息,并进行投资。在相关信息收集之后才有社团模仿.

⑤对于大社团而言,由于人才充足,资金雄厚,因此在获得市场信息后可以强势地抢占市场,获得相对更多的收益.

参考文献:

[1]李旭,周德群,邓云.个体投资者羊群效应之成因[J].统计与决策,2006(6):115-116.

[2]张玉明,刘凤娟.“羊群效应”的内在原因及防范[J].湖南社会科学,2005(3):77-79.

[3]夏征农,陈志立.辞海[M].6版.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9:325-326.

[4]共青团中央,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团工作的意见[A/OL].(2005-01-13)[2015-10-25].http://www.ccyl.org.cn/document/zqlf/200703/t20070321_14553.

htm.

[5]丁秋怡.大学生社团建设现状与对策研究[D].重庆:重庆师范大学,2011:2-15.

[6]郭银亚.高校学生社团建设的策略研究[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12:2-16.

[7]许海鸥.高校学生社团建设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2013:2-10.

[8]FROOT K A,SCHARFSTEIN D S,STEIN J C.A framework for risk management[J].Journal of Applied Corporate Finance,1994,7(3):22-32.

[9]刘德宇.高校校园文化发展论[M].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4:136-172.

[10]牙韩高,谢仁敏.纳什均衡与社团管理困境:基于博弈论的高校学生社团管理分析[J].当代青年研究,2007(6):47-51.

[11]辛立章.高校学生社团管理模式的新探索:基于桂林理工大学的研究[J].传承,2012(6):84-85.

[12]陈欣,卜振兴.我国高等教育机构效率评价研究:基于数据包络模型[J].高等理科教育,2014,115(3):13-19.

(责任编辑李世萍)

The Herd Game between Campus Clubs

LIUXiao-ru,WANGRui,WANGXiao-fang

(School of Economics,Lanzhou University,Lanzhou,730000,China)

Abstract:The empirical data and model construction are always weak in the research area of students' clubs in universities.This paper aims at studying the recruit of club members(financing) and holding activities(investing).As for the clubs' financing activities,this paper proposes the sheep-flock index and make a comparison;as for the clubs' investing activities,it proves the inevitability of sheep-flock effect based on the simple game model and make a discussion according to the quo of campus cultural market.Lastly,this paper proposes the viewpoint that the limited sheep-flock effect is beneficial for the cultural market development in universities and gives two schemes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clubs themselves and administrative department in universities.

Key words:campus clubs;sheep-flock effect;campus cultural market;Nash equilibrium

*收稿日期2015-09-25

作者简介刘骁儒(1994-)男,河南驻马店人,本科生,主要从事高校学生社团财务制度、项目管理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资助项目教育部高教司“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项目编号:201510730033).

猜你喜欢

纳什均衡羊群效应学生社团
去产能政策的激励相容安排与系统风险防范
股市羊群效应发生机理浅议
基于纳什均衡的充电桩建设博弈分析
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社团良性发展的几点认识
新媒体在高职艺术类社团中的应用研究
借鉴“羊群效应”提高班级管理水平的研究
囚徒困境、契约和惩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