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樟木口岸边境贸易发展情况调查
2016-06-23刘玉皑赵鹏马宁潘红西藏民族大学民族研究院陕西咸阳712082
刘玉皑,赵鹏,马宁,潘红(西藏民族大学民族研究院陕西咸阳712082)
西藏樟木口岸边境贸易发展情况调查
刘玉皑,赵鹏,马宁,潘红
(西藏民族大学民族研究院陕西咸阳712082)
摘要:樟木口岸是目前中国面向南亚次大陆最大的一类边境口岸。伴随几十年来口岸的建设发展和中央对西藏经济扶持力度的持续加强,樟木口岸边境贸易发展迅速、规模不断扩大。以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及4·25地震后樟木重建为契机,克服樟木口岸边境贸易在贸易行为、交易结算、基础设施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一步促进樟木口岸发展,对樟木地方经济、西藏自治区经济发展及包括中国与尼泊尔在内的南亚国家的经济交往将会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西藏;樟木口岸;边境贸易
口岸,即一国供人员、货物和交通工具出入国境的港口、机场、车站、通道等。目前,西藏自治区已开通樟木、吉隆、亚东、普兰、日屋五个国家一类、二类陆路口岸。其中,樟木口岸为西藏自治区通向南亚地区唯一的国家一类陆路通商口岸,中尼两国之间的边境贸易主要通过该口岸进行。边境贸易,又称“边界贸易”,即相邻国家在两国接壤地区(一般是边界两侧各延伸15公里)所进行的贸易往来,包括边境小额贸易和边境地方贸易两种形式。边境小额贸易俗称“边民互市”,指两国边境居民在指定的地点进行规定金额、品种的生活必需品和生产资料的交换贸易;边境地方贸易指边境两国地方贸易机构或企业,在规定商品范围和经由口岸的条件下进行的商品交流,一般享受两国减免关税和简化海关手续等优待。[1]西藏与尼泊尔通过樟木进行的贸易往来历史悠久。樟木,在藏语中意为“邻近的口岸”,历史上便是西藏通往喜马拉雅山外的重要交通孔道之一。历史上,西藏通过樟木向尼泊尔输出羊毛、湖盐、牲畜等,换取尼泊尔的粮食、铁器、布匹等物品,来藏的尼泊尔商人还充当西藏与南亚其他国家经济交往的中介。
目前,学术界尚无专门研究樟木口岸边境贸易的成果。潘照东、李继学等人的文章简要介绍了西藏的口岸及边境贸易的发展历史和现状,肯定了口岸在边贸中的重要地位。[2]孙颖、扎西等人的文章分析了西藏口岸边境贸易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西藏边贸发展的若干建议。[3]普布顿珠在《中尼边贸发展趋势分析》一文中,专门分析了以樟木口岸为依托的中尼边贸当前发展水平,指出中尼边贸在互补性、边贸政策沟通、贸易壁垒、边贸结算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对中尼边贸及樟木口岸的发展提出了政策性建议。[4]史工会的《西藏边境民族对外贸易研究》从边境民族在对外贸易中的历史贡献与对外贸易对边境民族发展的作用和影响的角度,探讨了边境民族与西藏对外贸易的关系。该文是研究西藏边贸经济活动中少有的关注经济主体的学术文章。[5]总的来说,樟木口岸的研究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一、樟木口岸概况
樟木口岸位于喜马拉雅山中段南坡,行政隶属于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聂拉木县,距离拉萨736公里。樟木镇平均海拔2200米,全镇建在中尼盘山公路的两旁,总面积约70平方公里,下辖樟木、雪布岗、立新、帮四个行政村。全镇常住人口3000多人,其中有1000多人为中尼跨境族群夏尔巴人,常住人口大部分从事中尼边境贸易及与之相关的行业。樟木镇东南西三面与尼泊尔接壤,南向尼泊尔腹心地带,距加德满都仅有120公里。樟木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始于20世纪50年代。1955年,中国与尼泊尔建交。次年,两国签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尼泊尔王国保持友好关系以及关于中国西藏地方和尼泊尔之间的通商和交通协议》(简称《中尼协定》),商议恢复中国西藏与尼泊尔的贸易往来,并开辟樟木口岸。1962年樟木口岸正式对外开放,1965年,中尼公路开通后第二年,樟木口岸边境贸易开始走上常态化、规模化的发展道路。1983年,樟木口岸获批为国家一类陆路口岸。这使西藏自治区与尼泊尔之间的贸易往来愈加频繁,中尼贸易亦是近些年西藏边境贸易的主体构成部分,2014 年1-10月,樟木口岸的边贸进出口总值占西藏自治区进出口总值的99.8%。[6]中国与尼泊尔之间的人员、货物往来大约有近80%经由樟木口岸通行。由此可见,樟木口岸边境贸易在西藏自治区边贸经济及中尼边贸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中尼公路通过樟木友谊桥与我国贯通东西的318国道相连,形成了“尼泊尔——樟木——日喀则——拉萨——我国内陆各省”的贸易通道,樟木作为该通道上的咽喉,其边境贸易口岸的作用非常突出。
二、樟木口岸边境贸易发展现状
(一)口岸边境贸易发展迅速
历史上,樟木的边境贸易主要以边民互市的方式开展,也有少量的尼泊尔民间商人来藏从事边贸活动。有学者认为在17世纪中后期,樟木“(藏商)与尼泊尔的商贾来往已有相当规模”,[7]但从18世纪末期清政府颁布的“藏内善后章程二十九条”第二条“尼泊尔商人每年来藏三次”的规定来看,在当时并不便利的交通条件下,尼泊尔商人大多依赖中尼边境的夏尔巴背夫来运输商品,加之路途耽搁的时间,即便每年来往三次,边贸交易总量仍是十分有限的。而此种货物运输方式,直至今天仍然为樟木边民所沿袭。
20世纪60年代以后,中尼公路修通,通过樟木来往中尼的民间商人们用骡、马驮运货物,边境贸易规模开始有一定的增长。但当时的边贸总额仍是较低的,20世纪50年代初自亚东“自由港”输入西藏的英印商品大约是每年平均4万余驮,约合2400吨。①相比而言,同期自樟木输入西藏的尼泊尔货物总量必定低于此数。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我国与南亚国家贸易的迅速发展,樟木口岸边境贸易额大幅增长。
由于樟木口岸边贸为西藏边境进出口贸易的主要组成部分,可以通过西藏主要年份边境进出口贸易额的变化,了解樟木口岸边贸发展情况。
表1:西藏自治区主要年份边境进出口贸易总额统计数据(1953-2013)
从表1可知,以1978年为基数(樟木口岸正式开放于1966年,统计年鉴缺1966-1977年边境进出口贸易总额数据),至2013年,西藏边境进出口贸易总额翻了1982倍。其中,1985-1995年10年间增长仅为290%;1995-2005年10年间增长速度加快,为2060%;2005-2013年8年间增长1204%。
2006年以来,尼泊尔连续9年保持西藏第一大贸易伙伴的地位。据聂拉木海关统计,2014年樟木口岸对尼贸易总值超过100亿元人民币,占西藏外贸总值的90%以上。[8]同年,口岸边民互市贸易总值近8000万元人民币。4·25震前的樟木盘山公路上,挤满了排成长队的尼泊尔货运车辆和扛着货物的夏尔巴背夫,印证着中尼边贸的繁荣。樟木镇以商贸新兴的迪斯岗村,随处可见当地居民开的尼泊尔进口商品商店。目前,樟木口岸已发展成为对内辐射西藏及相邻省区,对外辐射尼泊尔及毗邻国家和地区的边贸中心口岸,也是中国通向南亚次大陆最大的陆路开放口岸。
(二)中尼边贸顺差明显
从表1可以看出,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西藏边境进出口贸易便开始由逆差转为顺差,且两者的差距迅速扩大,樟木口岸边贸的发展趋势亦是如此。
据有关资料,4·25震前每天由樟木口岸至尼泊尔塔托帕尼口岸来往的货车大约有40-60辆,其中所载九成以上的货物是由中方出口尼泊尔的。[9]据聂拉木商务局对口岸货运量的统计,仅2015年1-4月份监管进出口货物量就为3.42万吨,其中,进口0.10万吨,出口3.32万吨,中尼贸易保持中方明显的顺差。近些年来,樟木口岸边贸的进出口货物量及货值基本都是呈现增长态势的,只是进口贸易数额的增长率低于出口贸易数额的增长率。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尼泊尔国内政局动荡,严重影响其经济发展,2001-2002财年的GDP甚至下降了0.6%,出现负增长,后期国内经济有所恢复,但经济增长速度较为缓慢。此外,尼泊尔经济严重依赖外援,外国援助又因国际政局、地区安全等因素而出现波动,尼泊尔经济难以持续稳定发展。缺乏内在发展动力,使尼泊尔对进口依赖度高,绝大部分机电产品和日常工业消费品依赖进口,中国便是向尼泊尔输入此类产品的主要贸易合作伙伴。
根据调查,近些年通过樟木口岸销往尼泊尔的中国商品几乎已遍及尼泊尔加德满都、巴德岗、奇特旺、博卡拉、巴尔拉哈瓦、布德沃尔、兰毗尼、泰森、当辛等主要城市的超市和商铺,包括厨具和雨伞、肥皂盒、卫生纸、挂历等日用品,饼干、糖果和水果等各类食品以及手机等新兴电子产品。在尼泊尔,从樟木口岸出口的中国家电产品的市场占有率极高,手机类电子产品中以华为手机的品牌占有率最高。此外,樟木口岸出口尼泊尔的商品还有中国内地生产的服装、鞋类、布料及西藏本地产的药材、羊毛、大蒜等。
尼泊尔对中国的出口产品则主要为初级产品,如谷物和谷物加工产品,糖和糖类产品,水果蔬菜等;尼泊尔的烟酒、香水及瑞士生产的手表等奢侈用品也较受中方民众喜爱。虽然尼泊尔商品进口量小,但在樟木镇的商业圈中,尼泊尔进口商品质量好、价格低的特点已成为了公认的事实。
个案1:BS②是樟木的夏尔巴男青年,在尼泊尔上了13年的学,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4·25地震前,他在樟木经营一家商店,专卖尼泊尔进口原产智利的红酒。BS的酒主要供给个人,有很多老客户直接向他电话订货。一瓶750毫升的红酒成本价大概是30元人民币,加上人工运输费、关税之后,售价是220元人民币。销售的旺季为每年5月、8月和10月,尤以10月为最。BS称旺季的时候一天收入可达6000元人民币。
(三)口岸边贸伴生行业繁荣
1、报关业
随着樟木进出口贸易的发展,报关行业随之兴起。2006年樟木有了第一家报关公司,现在樟木有大小不等的8家报关公司。他们接受进出口货物经营者的委托,向海关申请中尼进出口货物报关,给长期从事商贸活动的个体商人和企业带来了较大的便利。
个案2:ADZ③曾经在樟木某报关公司打过1年工,那时他的工资仅有800元。工作两年后,他开办了自己的报关公司,也是樟木的第4家报关公司。目前他的公司共有5名员工,每位员工每月工资在15000元左右,而且还有高额奖金。4·25震前,公司平均一个月利润4-5万元,旺季时一天收入2-3万元。
2、货币兑换业
目前樟木口岸边贸结算仅有约六成采用商业银行的跨境人民币结算方式,其余则是以人民币、美元或卢比进行现金结算。其中,边民互市贸易大多以人民币结算,辅之以尼泊尔币结算。由此催生了口岸货币兑换行业的发展。即换即走,省去了很多去银行兑换货币的中间环节,因此,民间货币兑换得到很多边贸商人的接纳。4·25震前樟木镇共有8家登记在册的货币兑换公司,时间最长的已经营了20多年,最新成立的公司仅有5年历史。[10]据调查得知,从事该行业的有相当一部分人是来自拉萨、日喀则等地的外地藏族女性。
个案3:CY④是拉萨人,丈夫是樟木夏尔巴人。CY与丈夫一起从事人民币、尼泊尔币的货币兑换业。据CY说,樟木从事兑币生意的都是外来人,而且99%是女性。随着边境贸易的日益繁荣,到她那里兑换货币的人越来越多,生意也比较好。交易的高峰期是每年的七八月份,一个月的流动资金约在200万-300万人民币,兑换10000元人民币自己就能赚200元人民币左右。
3、仓储业
樟木的仓储业也是伴随边境贸易出现的,从内地和西藏向尼泊尔出口的货物和从尼泊尔进口的货物都需要在樟木中转存储,货物的流动性很强。樟木民众抓住了商机,利用地理位置优势修建了很多私营仓库,不仅利于货物的运输和存放,也在很大程度上调动了当地老百姓的创业积极性,促进了农牧民就业。在当地,很多民众依靠出租门面房和仓库赚取现金。樟木镇一个门面按面积的大小会有不同的收费标准,例如15-20平方米的门面房一个月租金在1500元-2000元左右。仓库租金的高低主要根据仓库的大小、仓库的交通便利情况及存放物品的价值高低来决定,一般来说,单层仓库一年收入约2-5万元,三层左右的仓库一年可收入10万元左右。仓库中存放的中尼边贸货物中,中国出口货物的存放量相对多一些。
个案4:BB⑤是樟木居委会的工作人员,在没当公务员以前从事货运工作。BB称自己的工资1年只有8000元左右,烟钱都不够,好在家中有四个门面房和一个仓库,房租就成了家里的主要收入来源。家中的仓库有160平方米,地段好,房租收入一年可达到14万多,这在当地只能算中等水平。
4、背夫业
背夫行业是樟木口岸历史悠久、特色鲜明的边贸伴生行业之一。在中尼国际公路和318国道修通之前,中尼边境群山连绵,两国之间的边境货运主要靠人背马驮,商人们依靠成本最小的人力背运货物的方式催生出了背夫行业,从事该行业的主要是樟木边境一带跨中尼两国的夏尔巴人,作为山地民族,他们熟悉当地的自然环境且善于负重攀登,背夫一般由年轻力壮者担当,男女皆可。
318国道樟木段贯通后,樟木镇的夏尔巴人开始做起了比当背夫更赚钱的商贸生意,从事背夫行业的人大幅减少。由于樟木边民享有一次过境免税携带价值8000元人民币物品的政策,因此,樟木的夏尔巴民众即便不做专职的背夫,也会时不时替商人带些货物出入境以增加收入。现在活跃在樟木口岸的专职背夫更多是尼泊尔境内的夏尔巴人,且有相当一部分背夫是女性。
个案5:CRDJ⑥年轻时做边贸生意,康巴商人将皮毛交给他并向他订购尼泊尔货物,他则前往尼泊尔卖出皮毛,从尼方商人处购入大米等货物并从尼泊尔雇佣二三名夏尔巴背夫将货物背到樟木,再将货物交给康巴商人,钱货两清。赚取的利润够他养活家庭,生活水平在当时算得上中等水平。
三、樟木口岸边境贸易存在的问题
(一)过度依赖边贸,产业结构不合理
产业结构是指各产业的构成及各产业之间的联系和比例关系,合理化产业结构是指各产业之间相互协调,有较强的产业结构转换能力和良好的适应性,能适应市场需求变化。根据2012年樟木口岸GDP统计数据,0.29亿元的生产总值中三大产业比重为6∶8∶86,第三产业占主要比重,成为樟木口岸经济发展的重心。[11]虽然按国际惯例,较高的第三产业比重显示一国或地区经济发展状况较好。但是从樟木第三产业的内部结构来看,GDP的贡献主要来自于交通运输、仓储、租赁及批发零售业,仅占我国第三产业划分范围中很小的一部分,技术含量较低,且基本上完全依赖于口岸边贸。这种较为单一的第三产业内部结构,很容易受到外部国际政治、经济环境甚至包括自然灾害的影响。4·25尼泊尔地震后,依赖口岸边贸的樟木经济几乎完全陷入瘫痪便是鲜明的例证。产业结构的不合理,更使樟木老百姓缺乏多样化的产业技能,从而在脱离边贸口岸市场环境后,出现职业发展障碍和生活困窘的情况。
(二)口岸边贸企业与边民互市规模较小
根据聂拉木县商务局的统计,目前,樟木口岸共有外贸公司五十余家,其中规模较大的有:西藏金珠外贸公司(国有企业)、西藏齐荣贸易公司、拉萨太阳商贸公司等,其他边贸企业规模都比较小,一般固定资产在百万元至一二千万元之间,企业员工数在5-20人之间。4·25地震前,樟木口岸最大的商贸交易中心是由浙江温州商人投资2000万元建成的温州商贸城,主要批发零售电器、床上用品和服装等商品,2007年、2008年生意最好时,每日接待两万名尼泊尔人,一年利润约为10亿元。除此之外,大部分边民互市的形式以中小型商铺批发零售为主。根据调查,樟木口岸的本地居民大都开有家庭式的商铺,年收入大部分在十几万元到几十万元之间。
个案1:BSDJ⑦在迪斯岗村开有一间商铺,主要出售从尼泊尔进口的瑞士手表,年营业额约为300多万元,利润在20-30万元。近些年来,为降低经营成本,BSDJ的进货方式多为雇佣边民从尼方带货入境。
个案2:PBQD⑧与自己的两个表妹在樟木迪斯岗村共同经营一间化妆品专卖店,自尼泊尔加德满都进货,每年七八月旅游旺季的月营业额在10万元以上,销售淡季的月营业额约为2-3万元,每年纯收入在十万元左右。
(三)存在一些不规范的商业行为
根据调查,樟木口岸的边贸活动中存在的不规范商业行为主要有以下几类:一是报关行业存在不规范行为。4·25震前樟木口岸的部分报关公司在给边贸企业办理进出口货物手续时,存在逃税漏税的行为。二是货币兑换的不规范。除了正式注册的货币兑换公司之外,樟木还有相当数量的“地下”货币兑换从业者,后者对樟木口岸正常的金融秩序造成了不利影响。三是出口假冒伪劣产品。在樟木口岸的中尼边贸交易中,一方面由于尼方部分商人“重价轻质”的购买心理,另一方面则由于中方部分商人诚信缺失,致使当前中国出口尼泊尔的货物出现侵权、假冒伪劣的情况,使中尼边贸的发展存在一定隐患。据拉萨海关官方网站公布的数据,自2014年6月11日至2015年4月21日,聂拉木海关关于口岸边贸活动侵犯知识产权的行政处罚共计81起。[12]
个案3:DW⑨在迪斯岗村经营一家中等规模的百货公司,他称,由于尼泊尔民众购买能力的限制,前来进货的尼泊尔人往往只强调进货价要低,并不太关注货物的质量。所以DW在从内地进货时,首先要考虑价格问题。
(四)未能全面实施跨境人民币结算
目前,西藏自治区各大银行已开通边境口岸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跨境人民币结算是指经国家允许指定的、有条件的企业在自愿的基础上以人民币作为跨境贸易和投资的结算货币,银行在政策规定的范围内,可以直接为企业提供跨境交易和投资的人民币结算及融资业务。跨境人民币结算可满足企业规避汇率风险、减少汇兑成本的需要。2012年樟木口岸约有60%的边贸业务采取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方式,占全区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的99.41%,以中尼边贸结算为主,出口结算约占99%以上,进口结算不足1%。[11]口岸边贸未能实现完全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主要原因在于:中尼两方商户认为银行结算方式程序繁复,不愿走银行结算渠道;尼方商户对人民币结算方式的接受程度较低。中方对尼的贸易顺差,导致尼方人民币储备缺乏,给樟木口岸的发展带来一些不利影响,使边境口岸的地下人民币与尼币交易获得生存土壤,不利于口岸及自治区正常的金融秩序和金融安全。传统的美元、卢比结算方式,使口岸边贸企业增加了汇率风险和财务成本,不利于边贸企业提高运营效率。
(五)边贸的发展空间受口岸自然地理条件的影响较大
樟木口岸所在的樟木镇,是一座沿着3.6公里长的盘山公路形成的小镇,盘山道一侧为悬崖,另一侧为绝壁。狭窄的空间使往来贸易的车辆常常拥堵在318国道,造成交通瘫痪,影响口岸货物进出口的效率。2008年,樟木修建了一座大型停车场,推动了口岸边贸的发展,贸易额从2008年的2亿美元增至2013年的20.44亿美元。但伴随边贸的迅速发展,樟木口岸空间不足的情况再次出现,4·25震前,樟木镇仍是一幅国道车辆拥挤、停车场货车爆满的景象。据调查,樟木镇的318国道在震前就已被重载货车压出了裂缝,路况不佳。而由边贸发展起来的迪斯岗村在坡型地貌的樟木镇也已是寸土寸金。可以说,无论是狭小的土地资源,还是频发灾害的地质结构,都是未来樟木口岸边贸发展的硬伤。
四、樟木口岸边境贸易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4·25地震后,中尼公路阻断,樟木口岸成为一座空城,中尼贸易停滞。2015年5月樟木口岸中尼贸易与上年同期相比下降了90%以上。受此影响,2015年西藏自治区边境贸易进出口总值仅为56.55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同期下降了59.2%。[8]直至2015年底,樟木口岸仍未恢复正常的边境贸易。
强烈的地震给樟木口岸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但震后重建也为樟木口岸边贸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其一,樟木重建之时正是我国“一带一路”战略实施阶段,2014年两会提出“重点建设吉隆口岸,稳步发展樟木口岸、普兰口岸,加快推进南亚陆路贸易大通道建设”,凸显西藏作为我国与南亚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沟通交流的重要陆路咽喉地位,而樟木口岸作为目前西藏境内的我国与南亚国家唯一的一类陆路口岸,加快其发展迫在眉睫。其二,国家和西藏自治区切实加大口岸建设力度。2014年,西藏落实资金4800多万元,支持口岸建设和出口产品基地建设。其三,4·25尼泊尔大地震对尼泊尔基础设施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尼泊尔国内产业基础落后,震后重建更需要来自中国的大量物资,亦是樟木口岸边贸的重要发展机遇。其四,震后樟木口岸各项基础设施的恢复或新建,对未来口岸边贸的发展将起到更好的支撑与促进作用。
当然,在上述国家政策支持、国际贸易需求和口岸自身建设发展的机遇之下,樟木口岸边贸的未来发展也存在着一些挑战:(1)尼泊尔政局与经济发展的限制。从尼泊尔国内局势来看,近几年来尚处于政局平稳时期,但印度的制裁影响了尼泊尔社会经济的发展,加上长期以来对进口的依赖,自身发展动力不足,4·25地震之后的尼泊尔陷入愈加艰难的发展时期。尼方对中方存在大量贸易需求,但自身经济实力的支撑又不足,若政局或经济方面再出现其他问题,对主要面向尼泊尔市场的樟木口岸边贸将产生不小影响。(2)来自其他口岸的竞争。目前西藏自治区陆路边境口岸中,除樟木口岸外,吉隆、亚东、普兰口岸亦从事对尼贸易,只是后者的贸易量较小,边贸主要形式为边民互市。吉隆口岸作为中尼边贸曾经最大的陆路口岸,其自然地理条件优于樟木口岸,目前已是自治区重点建设的中尼边贸口岸,表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4·25地震后,吉隆口岸已于2015年10月13日恢复通关,相较于仍处在重建中的樟木口岸,吉隆口岸已经获得了震后口岸贸易先机。此外,西藏自治区的航空口岸拉萨港、沿海各重要口岸也在承担着一定数量的中尼边贸业务。樟木口岸未来的发展必将面对来自这些口岸的竞争。
2015年,时值中尼建交60周年,习近平主席会见尼泊尔总统亚达夫时说,“中国和尼泊尔是唇齿相依的亲密友好邻邦,是大小国家和平共处、互利合作的典范。”重视挑战,抓住机遇,加强樟木口岸建设,促进中尼边贸发展,是建设南亚国际大通道、响应我国“一带一路”战略倡议,深化中国与南亚友好合作关系的重要举措。
[注释]
①当时亚东没有设海关,出入货物不征税。1驮约120斤。
②BS访谈,访谈人:潘虹。被访谈人:BS,男,26岁,夏尔巴人,樟木某尼泊尔红酒店老板。采访地点:日喀则桑珠孜樟木受灾群众安置点A区;时间:2015年7月26日。
③ADZ访谈,访谈人:乔永春、赵鹏。被访谈人:ADZ,男,夏尔巴人,樟木某报关公司老板。采访地点:日喀则桑珠孜樟木受灾群众安置点B区;时间:2015年8月3日。
④CY访谈,访谈人:次仁琼达。被访谈人:CY,女,32岁,藏族,拉萨人,樟木某货币兑换公司老板之一。采访地点:日喀则桑珠孜樟木受灾群众安置点C区;时间:2015年7月25日。
⑤BB访谈。访谈人:马宁。被访谈人:BB,男,50岁,樟木公务员。采访地点:日喀则桑珠孜樟木受灾群众安置点樟木居委会;时间:2015年8月2日。
⑥CRDJ访谈。访谈人:刘玉皑、尼卓嘎。被访谈人:CRDJ,男,96岁,夏尔巴边贸商人。采访地点:日喀则桑珠孜樟木受灾群众安置点C区;时间:2015年7月26日。
⑦BSDJ访谈。访谈人:刘玉皑、尼卓嘎。被采访人:BSDJ,男,34岁,夏尔巴人,樟木某进口手表店老板。采访地点:日喀则桑珠孜樟木受灾群众安置点C区;时间:2015年7月27日。
⑧PBQD访谈。访谈人:拉巴次仁、尼卓嘎、王晓航。被采访人:PBQD,女,24岁,夏尔巴人,樟木某进口化妆品店老板。采访地点:日喀则桑珠孜樟木受灾群众安置点C区;时间:2015年7月26日。
⑨DW访谈。访谈人:刘玉皑、尼卓嘎。被采访人:DW,男,38岁,夏尔巴人,樟木某百货公司老板。采访地点:日喀则桑珠孜樟木受灾群众安置点B区;时间:2015年8月2日。
[参考文献]
[1]李浩培等编.中华法学大辞典·国际法学卷[A].中国检察出版社,1996;罗肇鸿等编.资本主义大辞典[A].人民出版社,1995.
[2]李继学.浅析西藏的边境贸易[J].西藏研究,1987(1);潘照东.以边境贸易为先导,促进商品经济发展——西藏边境贸易初探[J].西藏研究,1993(2).
[3]孙颖等.西藏边境贸易发展对策研究[J].学术交流,2008 (10);扎西,普布次仁.西藏边境贸易的历史演进与现实情况分析[J].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9).
[4]普布顿珠.中尼边贸发展趋势分析[J].西藏金融,2010(8).
[5]史工会.西藏边境民族对外贸易研究[J].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
[6]常川:“跨越喜马拉雅的合作——我区边境贸易发展现状扫描”[N].西藏日报,2014-12-15.
[7]谢延杰,洛桑群觉.关于西藏边境贸易情况的历史追溯[J].西藏大学学报,1994(3).
[8]“受尼泊尔地震影响上半年西藏外贸下降逾三成”[EB/OL].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local/2015-02/07/c_1114291175.htm.
[9]“中尼边境口岸塔托帕尼(樟木口岸)进出口暂停”[EB/OL].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网:http://np.mofcom.gov.cn/article/jmxw/201408/20140800687069.shtml.
[10]乔永春.夏尔巴人的生计方式调查——以聂拉木县樟木镇为例[J].西藏民族大学学报,2015(5).
[11]“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对西藏边境口岸贸易发展影响研究”[N].西藏日报,2014-01-27.
[12]中华人民共和国拉萨海关网,http://www.customs.gov.cn/publish/portal182/tab63445/.
[责任编辑陈立明]
[校对赵海静]
中图分类号:F75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388(2016)02-0076-07
收稿日期:2016-02-22
作者简介:刘玉皑(1978-),女,甘肃永登人,现为西藏民族大学民族研究院讲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民族学。
基金项目:本文系西藏民族大学西藏2011协同创新中心项目“尼泊尔地震后樟木镇的生态文化重建研究”(项目号:XT15006)、2012年西藏自治区教育厅“民族学专业综合改革项目”、2014年西藏民族大学重点课程项目“民族学调查方法”的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