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福雷钢琴作品《船歌》Op.106
2016-06-23谢婉红
谢婉红
(贵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贵州 贵阳 551400)
简析福雷钢琴作品《船歌》Op.106
谢婉红
(贵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贵州 贵阳 551400)
【摘要】加布里埃尔·于尔班·福雷(Gabriel Urbain Faure1845—1924)是法国音乐界最具影响力的钢琴家、音乐教育家、管风琴家和作曲家。此曲创作于1915年福雷担任巴黎音乐学院院长时期,作品风格朴素,深刻,画面感强烈。
【关键词】福雷;船歌;演奏分析
一、福雷简介
出生于法国南部的比利牛斯山区的怕米叶(Pamiers),是一位跨越时代、跨越流派、具有独特魅力的音乐家。他的创作受法国绘画艺术和诗歌的影响,作品风格不仅忠诚于法国传统美学和古典主义美学观点,而且融合了浪漫主义的特点,同时,在作品中还出现了明显的印象主义倾向,但又没有完全的走向印象派,仅仅是形成了福雷极其自我的一种独特的风格,我们甚至很难严格地界定他属于哪个流派,并且他本人也认为自己并不拘泥于流派的归属。在他的创作晚期,随着自省的越来越深刻,福雷创作的音乐也显得更加朴素,作品偏重于智识性,写作手法简洁却给人感觉神秘, 充满迷惑。特别是《船歌》组曲中,越是靠后创作的船歌,手法越简练。
二、船歌简介
“船歌”(Barcarolle)来源于意大利语“barca”,译为“船”。属于民间声乐曲,源于水城威尼斯的贡多拉船夫在划船时所唱的民歌。随着各种器乐的繁荣发展,器乐从声乐艺术中不断地吸收营养,随后逐渐与声乐艺术脱离,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形式。
三、简析福雷《船歌》Op.106
此首降E大调《船歌》,作品号第106bis,创作于福雷在1915年任职于巴黎音乐学院院长时期。这是他风格完全成熟的时期,也是创作的顶峰时期。此曲风格朴素、深刻,画面感极强,主题写作手法高度凝练,印象主义音乐语汇也频繁出现,带有一种回忆与沉思的意味。此曲的曲式结构为复三部曲式,极具法国的民族特色,带有威尼斯船歌轻歌曼舞的特点。
第106号作品曲式结构图:
主题旋律的简洁朴素,是作者所有船歌所具有的特征,此首乐曲主题旋律由一个下行的音阶得来的(谱例1右手旋律)。
谱例1:
属于伴奏音型先现的引子开始于降E大调,6/8拍的节奏明快流畅。引子的节奏型基本贯穿于乐曲的整个呈示部,体现了福雷创作时节奏固有的特征。让人联想到船在水波中轻轻荡漾。在演奏时,左手突出低声部,音色应像大提琴拨弦一样,带有清晰、轻快之感,踏板可根据连音线换踏板。(谱例2)
谱例2:
乐曲的首部是带再现单二部曲式。整个乐段旋律质朴流畅,极具民族气息,又十分接近生活。给人的感觉像是在春天暖阳照耀下,午后湖面泛起的层层波光,路易·迪梅女士正在小船上静静享受着美好的午后阳光时进入梦乡,在梦中回忆起曾经的点点滴滴,画面温暖、祥和。乐段从降E大调开始,第二乐句等音转调(升d= 降E)转到了主调的增一度调E大调上平行展开(谱例3)。旋律通过八度加厚了声部层次感,随着音区高度的增加,音色也显得更加明亮。使人感受到女士愉悦的心情。演奏时应注意乐句的呼吸,右手通过贴键弹奏法连接每一个旋律音。踏板在根据左手连音线跟换的速度要快,不能影响到旋律的连贯性。
谱例3:
首部结束前的再现段(第28-41小节)通过离调与重复进行扩展。使人联想到女士内心开始回忆出一些纠结、难过的往事。伴奏织体也发生了变化,使主题基本在c小调的属持续上进行的。但调却从降E大调开始慢慢渗透到c小调中。可能是由于作者对主题每一次出现的形式不一样而导致这种结构失衡的现象。这种失衡的现象使乐曲开始展现出不安的情绪。演奏者演奏时应注意突出主旋律声部,以及左手低音进行。左手中声部的分解和弦应轻盈,好似水波轻轻推动小船前行。踏板可根据右手旋律进行更换。结尾部分的左手突出主持续音的同时,可一小节换一次踏板,给人制造出一丝朦胧光影之感。
乐曲的中部织体改变,且重音也不在强拍出现,主旋律隐藏在右手十六分音符的分解和弦中。十六分音符的快速跑动让人感受到女士内心不安、压抑的情绪逐渐增强。像是迷失了自己一样。在演奏时,十六分音符作为烘托乐曲气氛的因素,应通过手指贴键的弹奏方式使此句显得流动。第二乐句(第52-61小节)通过旋律音型化、伴奏旋律化来和第一乐句(第44-51小节)形成鲜明的对比。旋律从钢琴的高音区降到了中音区,并且逐渐下行,再加上高音区十六分音符的快速跑动,将紧张、不安和压抑的情绪推到顶点直到爆发。演奏的时候可根据两小节为一组更换踏板,并突出各组第一个音的声部进行。
此段中部在节奏方面蕴含了3/4拍的切分节奏感。虽然3/4拍的节奏没有表现在拍号里,但是主旋律却带有3/4拍切分节奏的韵律,并且融合进6/8拍的节奏中。这样的节奏感使节拍的重音显得不再突出,增加了音乐的流动性。(谱例4)
谱例4:
再现部(第62-77小节)被缩减成一气呵成的一句式乐段。虽为再现,但本部分在写作方法上与乐段A有了很大的改变,采用卡农式复调手法,伴奏织体穿梭在各个声部,增强了声部层次感。好似表达出女士对往事的释然。演奏时应注意声部层次,为了避免声部混淆,练习时可先分声部练,再双手合奏,突出高声部主题旋律,使音乐旋律更加清晰(谱例5)
谱例5:
对主题进行回顾,乐曲复调写法具有浓厚的传统性,可见福雷的复调功底深厚。从调式调性方面来看,开始于降E大调,但却结束在了c小调上。所以,这次主题的出现,作者不仅从主题呈示的方式,还从织体和调性方面以崭新的面貌出现。
乐曲进入尾声,感觉像是夕阳出现,女士从梦中醒来,一切又慢慢恢复平静一样。刚开始的尾声是对前面材料的顺承与小片段式的回顾。主旋律隐藏在十六分音符跑动中,并通过八度突出了旋律声部。随后巩固主调,运用了一个主持续的和声性写法,同时也不断地在回忆三声中部里面的3/4拍切分节奏素材,使得音乐前呼后应,表现出对早期创作风格的怀念。在演奏时,可适当增加一些弱音踏板,制造出声音逐渐消失的感觉。
四、结语
福雷继承法国钢琴音乐高贵、精致的传统创作方式,将一幅栩栩如生、优美恬静的画面用美妙悦耳的音符刻画进《船歌》写作中。完美的将他独有的音乐创作手法与法国民族音乐文化的特点相结合。
参考文献
[1]朗多米著.《西方音乐史》[M].1986版.
[2]张式谷,潘一飞著.《西方钢琴音乐概论》[M].上海音乐出版社.1999年5月版.
[3]赵晓生著.《钢琴演奏之道》[M].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999年7月版.
[4]袁瑾著.《福雷钢琴船歌的艺术特征及历史贡献》[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01年第4期.
[5]竺林著.《关于法国音乐家福雷的钢琴作品船歌的研究》[J].音乐生活.2007年10月版.
[6]梁宏亮著.《福雷钢琴组曲船歌的演奏诠释》[J].黄河之声.2013年第2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