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同课异构:多元开放视野下的“课例研修”

2016-06-23蒋剑秋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2016年5期
关键词:茉莉王老师研修

蒋剑秋

我校以课例研修模式为蓝本,进行研修内容的实用化改革,倡导老师们围绕同一内容的教学,通过研究和讨论之后,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共同审视一个课例的不同设计,感受不同的思想观点、操作方式,在思想碰撞中完成经验整合,为后继的教学研究积储能量,同时切实提高校本研修的质量。

一、 前期准备

要使研修活动取得实效,每次活动前要有明确的计划,确定好研修的主题。我们在活动前期作了如下安排和准备:

语文教研组拟定开展一次“同课异构”的课例研修活动,将集体备课、观课评课、反思交流等融合到同一个主题研讨当中。经过商议,决定将《爱如茉莉》这篇课文作为执教内容,五、六年级组长——储老师和王老师按照各自不同的教学设计来执教同一篇课文。五、六年级教研组的老师各自组成一个集体备课小组,由储老师和王老师领衔,进行备课和磨课。先由备课组成员针对教材各抒己见,献计献策;然后由执教者综合集体智慧,设计出具有个性的教学预案;再由执教老师用教学预案进行试教,备课组内老师参加听课议课,对预案再作修改和完善;最后进行校公开课研讨。

为了使后期活动中的观课议课更有针对性,更具实效,我们又对研修的大主题进行了分解,大家同意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观察研究:一是从课堂基调这个角度进行观察和研究,重点关注两位教师不同的教学思路和教学风格;二是从文本价值开发这个角度进行观察和研究,重点关注教材解读和内容选择;三是从教学策略运用这个角度进行观察和研究,重点关注教学活动。

二、 课堂描述及评议

4月29日下午,“同课异构”教研活动如期举行,语文教研组30位教师悉数参加,先由两位老师上课,其他老师听课。在两堂课过后,大家又围绕活动前商定的主题,进行了沙龙式的交流和研讨,从下面四方面撷取教学片段并作简要评议。

1. 淡雅的茉莉意境中,渗透着散文般质朴的情调。

王老师的教学流程简洁流畅,一如淡雅的茉莉,素洁怡人,整堂课有以下四大环节:一是复习导入,直接切入课文第9自然段;二是精读细品第9自然段,结合画面与文字,感受爸爸妈妈之间平平淡淡、却又真真切切的爱;三是将品读辐射至全文,在触手可及的生活细节中感悟爱的真谛;四是升华与拓展,在解读真爱的基础上,抒发自己对爱的感悟,完成多种形式的语言表达训练。备课时,大家以为第三个环节可能会难以调控,因为品读的范围遍及全文,这就给品读后交流的环节带来了难度。但试教下来发现,王老师的设计是匠心独运,第二环节中对第9自然段的品读,不仅引导学生感悟了真爱的温馨与甜蜜,更重要的是渗透了学法的指导:什么是细节?如何抓住细节来感受语言?正是有了这把“解读课文的钥匙”,学生在下一环节的阅读中才能更自主、更有效。交流时则围绕“我在哪里感受到了怎样的爱”这个主题展开,开放的形式不拘泥于课文的顺序和预案的束缚,随意随性地叙述更显轻松和谐。教师的语言点拨与引导看似浅显,实则意蕴丰富,这样的师生对话氛围与课文的语言风格紧紧契合,营造了一种“形散而神不散”的散文情调,将弥漫在课文中的纯净质朴的气息,无声地渗透到了课堂的每一个细节中,更渗透到了每一个学生的心中。

2. 清新的茉莉芬芳中,流淌着小诗般优雅的韵律。

储老师的课设计新颖,条理清晰,立意深远。课始就激发生疑:这也叫爱?激发阅读探究的兴趣;课中抓住重点词句读议,感悟真爱,让几个细节画面,在学生脑中清晰地定格,在动心动情的同时明白:这也叫爱。随后抓住“钻”“哦”两个字练习朗读,引导学生喃喃喟叹:“这也叫爱!”最后拓展延伸,寻找爱在生活中的其他注解,师生一起发自肺腑地低声吟

同课异构:多元开放视野下的“课例研修”唱:“这也叫爱……”随着对“爱”之理解的不断深入,完成了对语言的品读。更特别的是整堂课的所有环节都统整到同一个训练中——用凝练的、诗一般的语言归纳课文中表现爱的画面和细节,最终将学生对爱的理解化为一首清新优雅的小诗。课堂的节奏也正如小诗的韵律,质疑时上扬,品读时舒缓,慨叹时激昂,深思时悠长……课堂中师生的情感在茉莉芬芳的浸润中变得温婉细腻。

二、 文本价值的开发——言语智慧和人文素养同构共生

这篇叙事散文语言朴实无华,意蕴却耐人寻味。如何充分开掘文本的教学价值,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其言,得其意,悟其法”呢?两位教师从相同的理念出发,从不同的角度对文本进行了咀嚼品味,最终殊途同归,实现了言语智慧和人文素养同构共生。

1. 语言价值的开掘

例1:多角度触摸语言的质感

在王老师的课堂中,我们看到了她一而再,再而三地引领着学生走进语言的内核,触摸语言文字的质感——温度、亮度、深度、厚度,以达到语言内化和语感培养的目的。我们来看以下教学片段:

【片段一】

师:(出示:然而,爸爸没有吃我买的饺子,也没听我花尽心思编的谎话,便直奔医院。)在这句中,有一个多音字“奔”,在这里读什么?

生:读第四声bèn。

师:当它读第四声的时候,表示快速、有目的地跑去。透过这个词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说话练习】爸爸出差回来,顾不得( ),顾不得( ),也顾不得( ),就直奔医院。

师:从中你体会到了爸爸怎样的心情?

生:焦急万分、心急如焚……

师:这就是字词的温度、感情的深度啊!只一个字,就让我们感受到隐藏在焦心之后的爱意!

【片段二】

师:(出示:初升的阳光从窗外悄悄地探了进来,轻轻柔柔地笼罩着他们。一切都是那么静谧美好,一切都浸润在生命的芬芳与光泽里。)在这段话中,有一个字用得特别有温度、有情意,读读品品,能找出来吗?

生:“初升的阳光从窗外悄悄地探了进来”,这句中的“探”字用得很特别。

师:阳光,我们一般用哪个词来和它搭配?

生:照、射。

师:这里却用了一个“探”字,“探”这个动作,给你一种什么感觉?

生:是一种特别轻柔的感觉。

生:让人感到静悄悄的。

师:阳光本无感情,一个“探”字却让它这样温柔,这个字的妙处可见一斑。你还有什么体会?

生:这里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阳光像是来探望生病的妈妈的。

生:这样写,仿佛阳光也具有了人的感情,懂得轻轻地“探”进来,更衬托出病房的安静。

师:这就叫“一切景语皆情语”。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来表达感情,也就拥有了表达的艺术!读好这个“探”字,你就能读好这句话,试试看!(生读)

从以上的片段中我们看到,王老师捕获了语言文字训练的着力点,设法让文本语言“站立”起来,发挥文本语言的魅力、活力和张力,紧紧扣住“奔”和“探”进行体验和品读,学生最终将这两个字理解得立体透彻,实现了文本语言的价值。

例2:全方位提炼语言的形式

理解文本内容和体悟情感固然重要,但并不是教学的全部。在储老师的课堂上,我们看到了对语言表达形式的训练和实践。

【片段三】

师:真爱如诗。那么自然朴实,如盛开的茉莉散发的清香。此刻,真爱是手与手的紧握,是心与心的牵挂,是阳光都不忍打扰的温馨。再读读课文吧,你从文中还能感受到真爱是 。把你的感悟写在找到的细节旁边。

学生自主读文感悟,在文中细节处用“真爱是 ”,这样的句式概括和提炼文章内容,在交流过程中整理成如下小诗:

真爱/是一碗热气腾腾的饺子/是一个善意的谎言/是一次次的直奔医院的身影/是一夜夜温情脉脉的守护//真爱/是彻夜未眠的手脚麻木/是布满血丝的睡眼蒙眬/是为对方心甘情愿的付出/哦,爱如茉莉,简简单单/哦,爱如茉莉,真真切切。

师:其实,爱是一道多解的题目,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答案,请你抓住生活中的细节,写一句真爱的感言!

生:真爱是一句鼓励的话语/真爱是一次深情的问候/真爱是一杯热气腾腾的牛奶/真爱是一把悄悄倾斜的雨伞。

从以上片段不难看出,储老师注重引导学生对文本语言进行归纳和概括,一次次地提炼出诗一般凝练精美的语言,最终形成了一首首充满情韵、馨香飘逸的小诗。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自主的感悟和表达,不仅多次运用了文本的语言,完成了对语言的内化和积累,更重要的是经历了一个对文本语言发现、理解、迁移、实践的过程,储备了语言,在大脑中形成了一个良好的语言反应机制。这样的设计也充分发挥了文本语言的教学价值。

2. 人文价值的观照

例3:融合性解读——爱是一朵素雅的茉莉

这篇课文的人文价值非常明确,就是通过日常的细节来感受父母之间平淡却真挚的爱,懂得爱的真谛。作者将胸中之“意”,用笔下之“言”传递给读者,因而阅读的过程就是据言识意的过程。在教学中,王老师激活了学生的生活体验和知识储备,引导他们立足于语言的描述,设身处地地与作者对话。学生通过对“善意的谎言”“直奔医院”“紧握的双手”“布满血丝的眼睛”等细节的关注,充分领略了真爱是这样的简简单单、纯洁无瑕、真挚无私、感人肺腑。而这样的爱,不正如一朵芬芳美丽,又毫不张扬的素雅茉莉吗?学生的情感与作者的情感融合到了一起,产生了共识、共振、共鸣,获得了“整体震颤”。

例4:建构性解读——爱是一道多解的题

在储老师的课堂上,我们发现师生对文本的人文价值作出了建构型的解读——在尊重文本价值取向的基础上,又结合学生的生活积淀和学习需求,赋予了文本新的内涵。如上文所述,储老师在课堂练笔部分,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慧眼去寻找爱的其他注解,学生的体验自然真切:爱如空气,无处不在;爱如水晶,晶莹剔透;爱如烛光,温暖明亮……这样的解读更具生命力,它使文本不再孤立,成了学生生活的一部分,这样的解读才能长盛不衰,常教常新。

三、 教学策略的运用——交互共享与彰显个性相辅相成

例5:互动对话中无痕地渗透学法的指导

在这篇课文的学习中,学生要掌握的一个很重要的方法就是:结合具体的细节品味语言,感悟人物的内心。王老师的教学很好地达成了这个目标,她的教学策略清晰地反映在如下的板书中:

爱如茉莉

爱如茉莉,平平淡淡,真真切切;

爱如 , , 。

关注细节神态、动作、语言……

品味语言一个字、一个词、一句话……

我们看到,完成第一行板书的过程,实际上是基于文本,完成对文本价值感悟的过程;第二行板书,体现了学生超越文本,完成了个体对爱之内涵的解读;第三行板书,是教师在与学生的交流互动中对“细节”下的定义;第四行板书,是师生共同探究出的“品味语言”的方法,而后两行板书,更是完成了鲜明而清晰的学法指导。这样,我们就在课堂中看到学生不仅扎实地品读了语言,而且知道从哪些角度切入,以及怎样去品读语言,这种方法的习得尤为重要。

例6:个性表达中轻松地完成语言的悦纳

如果说王老师侧重于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那么储老师更侧重于指导学生在“最近发展区”上,实现对文本的创新和超越。如前面所述,储老师引领同学们多次进行了关于“真爱”的小诗的创作,“读——悟——写”的循序渐进的过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形式新颖的训练,不仅让学生理解了课文的语言,更悦纳了这种语言,在自由轻松的个性表达和多种形式的朗读训练中,学生尽情地用心灵去拥抱语言,感受和再现了文章的情思美感。

回顾并总结这次同课异构“课例研修”活动,我们认为这样的研修模式有如下优势:一是鼓励教师不同思路的教学设计和实践,产生多样的教学案例,研究的重点在于反思“异构”过程的教学经验,倡导教师个性独特、风格鲜明的多元化、差异性发展。二是对有价值的教学案例进行互动式的诊评,提供不同思路的教学设想,并通过比较、反思不同方式的长处与不足,从而提高教学能力。由于思维的非定型化,不同的教师在不同的思维模式和知识背景下,可以创造出多样化的教学课例。“同课异构”借助教师的集体研究,汇聚每个教师的智慧,共同解决问题,实现多元发展。

(作者单位:宜兴市桃溪小学)

猜你喜欢

茉莉王老师研修
中小学骨干教师“双减”项目式研修模式探索
奇妙的旅行
有趣的动物
水中的茉莉
茉莉雨
茉莉雨
不谋全书者不足以谋一课——“整本书阅读导读课”研修心得
“研训导一体化”教师研修方式的实践与探索
茉莉情
自主研修与我的专业成长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