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预习
2016-06-22苗培林
苗培林
摘 要:在小数教学中,教师不光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还要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预习作为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学生预习兴趣的激发,预习方法的指导,预习习惯养成等方面的教育,从而为高效数学课堂奠定基础。
关键词:小学数学 预习 高效教学
预习简单地说就是指学生事先自学将要讲授的新课。一直以来,在学生数学学习过程中,多数教师对学生课前预习重视程度不够,主观地认为预习是语文教学要做的事。其实不然,众所周知,“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在数学教学中也是这样,只有做好课前预习,学生才能对教师即将讲授的知识做到心中有数,有助于学生就学习难点部分提出自己在预习过程中的疑问,便于教师有针对性的展开教学。需要指出的是,在学生数学预习开展方面,要想使其真正有效,不流于形式,在学生课前预习的指导上,笔者认为,教师要注重激发学生预习的兴趣,加强预习方法的指导,注重对学生预习效果的检验,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唯有如此,才能真正为高效数学课堂奠定基础。
一、激发学生预习的兴趣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里的“好”“乐”就充分表明了兴趣的重要作用。对于小学数学教学来说,学生在预习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两点:一是思想上不够重视,二是从根本上缺乏预习的兴趣。因此,教师要注重学生预习兴趣的激发,或者事先设置悬念,或者引入比赛竞争等等,也只有当学生对预习内容感兴趣的时候,他们才会更投入,预习效果也更显著。
如在教学“千克与克的认识”这部分内容时,为了激发学生的预习兴趣,帮助学生做好新知学习的准备。在新课学习之前,笔者通过多媒体创设了一个这样的动画情境:一个卡通人物举着一包膨化食品,另一个卡通人物拿着一包花生,它们都分别说自己手中的物品重,画面的播放到此结束。然后,教师再问学生:“你们有什么办法帮助它们区分清楚谁手中的物品重些吗?下节课你们就会明白了,如果你想早知道,也可以偷偷地看书哟!”从动画设计到悬念引入,以及教师幽默的语言“偷偷看”无一不是为了激发学生的预习兴趣做铺垫。有了这些基础,学生的预习热情很快被唤醒,他们迫切地想快别人一步找到“秘诀”,在兴趣的驱动下展开预习,为新课的顺利开讲奠定了基础。
从上述教学课例可以看出,在数学预习任务的布置上,教师并不是以简单地说一句“请大家把千克与克的相关内容看一看”这种直白无趣的方式让学生去预习,而是在充分了解学生好奇心、好胜心、求知欲旺盛等特点的基础上创设情境,让学生主动去预习,这样的预习安排合理、有效,学生预习兴趣浓厚。
二、加强预习方法的指导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对于小学生来说,掌握了预习的方法相当于钓鱼有了“渔具”。因此,在学生预习的指导上,教师要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读、思、画、操作。只有在正确、有趣、合理的预习方法指导下,有了大量的预习时间,学生在预习时才会感到更从容。同样的,预习过程也会更加扎实有效。
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这部分内容时,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预习方法:边读边画,画出重点定义、公式,标出着重号,在自己不理解的地方打上问号或者就自己的疑点提出问题等。在这一课的预习上,教师鼓励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并且让学生完成以下任务:平行四边形具备哪些特点?能不能把平行四边形转化为已经学过的图形来计算?假如可以的话能转化为什么图形?自己动手剪一剪,试一试,推导一下。在具体的预习方法指导以及明确的预习步骤引导下,学生很顺利地完成了预习任务。这样一来,在课堂操作教学时就节省了许多时间。
教师主要引导学生掌握具体的预习策略,根据学习内容的特点尝试操作,记录下自己操作过程中的难点和疑点,使其成为指导教师有效教学的凭借与依据,这样的预习有质有效,学生乐在其中,学习效果显著。
三、注重对预习效果的检查
小学生年龄小,自制力弱,一开始可能对预习很有兴趣,但过了一段时间以后学生的预习热情就会降低许多。这种情形下就需要教师采取一系列的预习评价机制,对学生的预习效果进行检查落实,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学生的预习质量,为课堂教学奠定基础。
没有检查就没有落实。数学预习情况的检查,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一是教师检查。即教师明确预习任务之后,在上课之前以抽查或者全员检查的形式对学生的预习情况以提问或者练习的形式进行检查落实。一般来说概念类的预习以口头检查为主;对于计算类的检查以习题练习为主,通过习题练习检查不仅可以掌握学生的预习情况,而且可以看出学生在新知理解方面存在的问题,有助于教师对症下药,提高预习效果。二是家长检查,主要以家长检查学生预习过程为主,这种检查方式可以使学生意识到家长对自己的关注。三是学生互查,这种预习检查方式可以使学生之间互通有无,取长补短,从而达到提升全体学生预习效果的目的。
预习来不得一点粗心与马虎,要想使其真正有效,教师在预习方面既要注重任务驱动,指导预习,又要注重对学生预习过程的反馈、检查、验收,只有这样,才能有效避免学生华而不实预习现象的产生,并在预习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潜能,从而为学生良好预习习惯的养成奠定基础。
四、培养学生自主预习的习惯
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一天两天坚持预习学生也许很容易做到,但如果长时间坚持下来,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在这种情况下,预习习惯的养成就显得非常重要。只有当学生养成数学预习的习惯,觉得不预习不行或者不预习就会少了些什么的时候,预习才能真正成为学生数学学习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如在教学“角的初步认识”一课时,为了使预习的基本要求内化在学生头脑中,教师对于学生的预习提出了以下要求:
1.我把本章节内容看了_______遍。
2.我知道了_______。
3.我不明白的是_______。
4.我还想知道的是_______。
5.我的收获是_______;需要得到_______帮助。
在这样清晰明确的预习内容的引导下,学生按照要求完成任务,形成了每学新课都要问自己几个问题的习惯。
在学生预习习惯的培养方面,教师除了引导学生固定的预习任务之外,还要注重对学生预习的激励与表扬,在教师的激励与表扬中,学生可以由衷地感受到教师对自己预习过程的认可与肯定,从而化被动为主动,预习起来更加有活力。
学生预习习惯的养成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它不仅来自教师对学生预习方法过程策略的指导,使预习的过程深入学生内心,还在于教师能够及时对学生的行为给予表扬与激励。唯有如此,才能真正使学生感受到预习的价值,从而用心上好每一节课。
实践证明,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只有当学生真正掌握预习方法,养成预习习惯之后,他们在上课听讲时才会更专注,目的性也会更强,因此,教师要给予学生预习方面必要的点拨和指导,落实检查,让课堂预习成为学生获取新知的有效途径。
(作者单位:江苏省宝应县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张淑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