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成长档案袋中教师评价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2016-06-22李欢叶存洪
李欢 叶存洪
一、问题提出
成长档案袋是“对儿童作品及相关资料的有意收集,以反映儿童的兴趣、态度,以及在特定领域中的努力、进步与成就”。(Gelfer,1998)在实践操作中,一般将教师评语、家长反馈、对幼儿的观察记录表和检核表、幼儿的绘画及手工作品等放入袋中,既可以长久保存与儿童成长相关的珍贵材料(如照片和优秀作品等),更重要的是纵向地记录可以描述幼儿发展与学习的过程,并能对幼儿的发展水平进行评估。在此基础上,根据幼儿不同的发展水平、兴趣爱好和个性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因此,教师的评价有助于加深教师对幼儿的认识,进一步提升保教水平。
那么,教师在撰写幼儿成长档案时是否真正做到了细致观察、客观描述?档案袋在家园沟通中是否发挥了应有的作用?针对这些问题,我们从江西省某省级优秀示范园中班收集了351份教师文本记录,234份家长文本记录,采用内容分析法,将所有的档案袋进行编码,以每个独立记录的文本段为研究对象,记录下教师的描述性词句、涉及的领域、有代表性的评价语言,然后建立编码系统,对每一个样本进行类属分析,最后输入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
二、研究结果
经过编码和统计发现,教师的文本记录有几个较为突出的特征。
(一)教师对幼儿个性品质的关注呈现一定倾向性
教师提及最多的个性品质分别是大胆(28次)、专注(25次)、安静(14次),描述的语言多为“希望你在今后能更加大胆地举手发言”“希望以后上课多专注”“希望在家可以多进行些安静的游戏”,提及勇敢(12次)、等待(7次)和倾听(6次),较少提及勤快、讲道理、幽默、活泼等品质,均为3次以下。从频次多少可以看出教师对幼儿行为表现及个性品质的期待。
(二)五大领域中最为关注艺术领域
通过对场景和事件进行类属分析,发现教师关注且描述最多的是艺术领域(55次),语言描述为“你跳舞的样子真像个小小舞蹈家”“你的画布局优美,创意十足”“你表演的时候动作优美、富有表情,真棒”。其次是健康领域(40次),多是提醒幼儿注意安全,加强运动,提高自理能力。在社会领域教师以鼓励幼儿多与同伴交往为主(38次)。教师关注最少的领域是语言与科学领域,分别只提到了2次和3次。
(三)教师解答家长的疑惑有效性偏低
家长对幼儿教育缺少科学认识,经常将教育中发现的问题向老师咨询,期待得到老师回复,如“这个问题我们一直不知道怎么解决,不知道老师有什么好提议?”经统计,由家长发起的提问频次为21次,教师正面回答的频次为6次,未正面回答的频次为15次。
三、分析与讨论
(一)教师期待的幼儿品质
教师较关注幼儿大胆、专注和安静的品质,最少提及讲道理和勤快,我们可以从社会环境以及幼儿园的制度环境中找到答案。
社会竞争日趋激烈,成人越来越认可除智力因素之外,非智力因素已经成为制约个人发展的重要因素,自信、自强更被视作实现人生价值的必备个性品质。幼儿园阶段,学习任务较轻,成人关注幼儿在社会交往中的行为表现,期待幼儿能够“大胆表现”。另一方面,独生子女政策使很多幼儿被剥夺与同伴交往的机会,多数时间被约束在家庭之中独自游戏或是与玩具为伴,出现不同程度“胆怯、怕生”,使成人更希望幼儿可以更自信。
教师强调幼儿“专注”和“安静”的原因有几点:其一,幼儿天性活泼好动,学习时专注力不够、注意力容易分散。为培养良好学习习惯,教师希望幼儿可以更加“专注”和“安静”。其二是幼儿园的制度设计决定了教师希望幼儿“乖巧、安静”。本幼儿园班级共有39名幼儿,配有2名教师和1名保育员,但鉴于客观情况,往往最多2名教师同时出现在班级中,还有约1/3时间是1名教师独立带班,这意味着1名教师要照顾15~39名幼儿,生师比达到15:1甚至是39:1。在这样的充满压力的环境下,只要有几名幼儿调皮淘气,教师将会感到“头疼不已”。班级中的男生有28人,女生为11人,相对而言男孩子在幼儿阶段精力比较旺盛,也让教师“不由自主”地期待他们能“更让人省心”。
(二)受教师关注的艺术领域
五大领域中,教师最关注艺术领域,语言和科学领域关注最少,看起来似乎与教师个人偏好有关,但仔细思考会发现有迹可循。
幼儿园一日生活中,幼儿的语言有时会让教师感觉“太有趣了”“真是很有创意”,但多数情况下教师并未悉心记录,只在头脑中留有片刻的印象,这种短时记忆在写档案袋时已遗忘殆尽。除语言领域外,科学领域对幼儿科学素养的描述和记录需要教师具备相当细致的观察力和较扎实的科学素养,现阶段的幼儿教师距离这一目标尚有差距,在记录档案袋时科学领域的内容教师会感觉“无话可说”或“无从分析”。
健康领域内容(包括安全、饮食、睡眠、户外活动等)与幼儿密切相关,家长格外重视,每位教师都不敢疏忽,在记录时会格外关注。另一方面,幼儿的同伴交往也是成人十分关切的内容,尤其是当幼儿之间发生冲突事件更易给教师留下深刻印象。这就解释了为何健康与社会领域能得到教师较多关注。
尽管健康、社会领域与幼儿息息相关,但在教师潜意识中,为了给幼儿的童年留下最美的回忆,他们更愿意呈现幼儿最独特的一面,因此较多从艺术领域选择幼儿的一幅作品或是一次幼儿的表演,既“有话可说”,又能够让家长看到自己的教育成果,两全其美。
(三)档案袋中的家长疑问
家长将教师视为专业教育人员,提出关于幼儿教育的诸多疑问。如“怎样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当孩子提出一些问题时如何回答”等,但教师回答家长提问的有效性较低。例如某家长写道:“前几天宝宝的爷爷去世了,宝宝很认真地问我们爷爷去哪里了?我们告诉她爷爷到天堂去了,宝宝又问,那我可不可以也坐飞机去天上找爷爷?”最后,家长提出疑问:“不知应如何向孩子解释关于生死的问题,孩子太小不想让她伤心,但是又没办法回答,希望老师能给予指导。”教师的回复是:“孩子还小,家长要多多引导噢!相信宝宝会慢慢了解生死是什么意思的。”再如某家长写道:“宝宝现在特别不爱出门,尤其是到了晚上,一出门就吵着要回家,又哭又闹,真是特别苦恼。该如何引导,望老师指点。”教师的回复是:“可能和从小的生活习惯有关。是不是小时候宝贝就很少出门,习惯呆在家里,也有可能是觉得逛街不好玩,家里有玩具更好玩呢?”从几个回复来看,教师均未正面回答家长的疑问。解答家长疑惑是幼儿教师重要工作职责,作为专业的教育人员,教师应当具备人文、自然科学的基础知识,以及儿童心理学、教育学的理论知识,指导家长以“幼儿能听懂的方式”开展教育,实现有效沟通互动。
良好的成长档案袋应客观、全面描述幼儿发展水平,记录幼儿生活与学习的表现,有效指导家长开展家庭教育,但多数幼儿教师学历层次不高、理论基础较为薄弱,当涉及到较为专业的教育问题时则难以应对,在撰写档案袋时这一点表现地较为突出,整体评价水平不高。这说明教师需要进一步增强理论学习,凸显专业性,才能进一步提升我国幼儿教育的整体质量。
注:本文系江西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利用幼儿成长档案袋提升教师评价能力的路径研究”(课题编号14YB172)的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单位:南昌师范学院教育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