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940年代《边疆研究》季刊一期而终原因试析

2016-06-22尹斯洋

关键词:创刊号文化研究

尹斯洋

(天津师范大学 历史化学院,天津 300387)

1940年代《边疆研究》季刊一期而终原因试析

尹斯洋

(天津师范大学 历史化学院,天津 300387)

摘要:《边疆研究》是中国边疆文化促进会主办的研究边疆文化及民族问题的学术性季刊,旨在“对边疆文化研究有所促进”。此刊强调对边疆地区予以高度的重视,主张尽早收复失地。然而,如此有意义的《边疆研究》只出一期便终刊,实在令人叹息值得探究。

关键词:《边疆研究》;1940年代;边疆文化促进会;抗日战争

我国对于边疆问题向来漠视。盖以其地处荒原,人居化外,离合背向,无关大局也。由于传统华夷思想的存在,以及边疆特殊的地理、气候、经济条件,“国人对于边疆一贯的抱着漠视的态度”。①自清一代以来,边疆危机重重,领土丧失严重,一批有识之士逐渐反思长期以来对边疆问题的漠视,开始关注边之领土,转而研究与关注边疆要闻,致力于边疆建设与开发的团体由此兴起。民国年间国人边疆意识的增强,使面向全国的边疆学术团体、机构和刊物如雨后春笋般呈现。在边疆研究社团方面,国民政府在内地时有:中国边政学会(设有边政公论社) 、中国边疆学会、边事研究社、中国边疆文化促进会、中国边疆学术讨论研究会、中国边疆建设协会、中国边疆问题研究会。此外还有《边政公论》、《边疆研究论丛》、《边事研究》、《边疆研究》、《益世报》“边疆”副刊、《边政月刊》、《边疆服务》、《边疆通讯》、《边声》等边疆研究刊物”。②这些边疆学术团体、机构和刊物的出现,皆引发国人对边疆的重视与关怀。

中国边疆文化促进会于1940年9月18日在重庆创办《边疆研究》,时值抗战军兴之季,边疆建设实乃当务之急。在其发刊词中发出呐喊,创刊号甚言,我国国难,以边疆始,亦必以边疆终,甚是危机,痛彻心扉,发人深省。正是在这样的危急国难当头,《边疆研究》应时而生。

何谓边疆也?《边疆研究》工作者定以“中华民族文化之缘边”为边疆之界说,时际民族危亡之日,整个中华民族之群不再有“他”、“我”之分,不容有边与内之隔阂,皆为中华民族一奶同胞之心,盼求融合。加之外人对藏、蒙、新及东北之述,觉研究工作之伟大可观,乃边疆促进会者之边疆研究工作之要固也。

“边疆促进会于民国28年下季从事编译工作”,观之边疆文化促进会一年来工作既有计划,又有成就,一切切实可行。马健东君给边疆文化促进会来函称:“贵会为各方罗致人才,搜集资料,积极促进边疆文化起见,并征聘特约研究员多名,亟见,贵会热心研究边疆文化之意,不胜企仰”。③足见边促会对边疆问题之重视。至1940年,该会存图书总数235种,870册。西北部分210种,393册;西南部分136种,362册;东北部分107种,207册,东南海疆部分136种,170册。共计824种,2002册。边疆文物照片共计658张。研究人员计60余人,所认课题90余题,提交论文430篇。观以上各数据,可知边促会资料充足,工作人员亦不缺。如此有兴办之条件,一切皆可顺利办行,又如此有意义之刊物,既经世致用之亦救国济民发人深思矣,若数期刊出必引国人重视边患问题,对边疆文化研究必有所助,亦能激起国人爱国之民族情,本可贡献于世造福于人,不想竟一期而终,再无刊行,实乃中华民族之遗憾。笔者深深憾惜之余,欲探其终刊之缘由,故根据唯一一期的创刊号中,以史实出发有根据的利用历史想象力,分析其一期而终之缘由,待与方家商榷之。

一边疆促进会自身之缘由

(一)经费

该会自成立以来,即依照预定之工作计划,逐步进行。“惟因经费关系,未能将各组工作同时并进”。由此可知边促会经费并不充裕。经费问题由来已久,在当时,报社因经费紧张并不鲜见。1929年《中外评论》发刊词称:“本刊想独立发行,因困于经济,以致虽筹划多时,迟迟未能实现,今承中央日报的好意,答应代为印刷,并随着该报附送”。《中外评论》于1929年1月在南京创刊,初为旬刊,是《中央日报》副刊。所幸《中外评论》依附于《中央日报》才得以解决。赵尺子君给边促会来函称:“《塞风》小报无固定经费,愿卖文以所得维持之”。④尺子君心善,以卖文所得赚取经费,而一刊之出版所需经费,非一人之为可筹得,实乃步履维艰。因经费问题停刊之报刊在当时并不鲜见,1948年6月《中国边疆》月刊因经费问题停刊。顾颉刚在《自述》中提到:“由于币值日跌,捐来的款无济于事,各会员又为生活压的喘不出气,无心研究。”⑤

创刊初始阶段工作范围较小,费用程度较低,故经费数目虽小,尚不感觉经费压力。后来,随着工作进展及物价高涨,印刷排版及报刊校对编辑等等各方面在经费上出现较大困难。同时代成立的边疆团体如边疆服务部,正当抗日战争艰难进行之时创立,边疆服务初期,其经费主要来源于几个方面:政府补助、社会团体的经济合作、社会募捐、各服务部生产事工和医疗事工收入。有一定业务收入, 故经费能够自筹一部分。⑥可以说经费是边疆服务运动得以开展的前提与基础。然边疆促进会之《边疆研究》无《中外评论》之幸运,无刊可依,亦无找到代印之家,无人帮衬,又无边疆服务部背后强大的政府补助作依托,经费问题无法解决,造成很大困难,故无法继续出刊,实乃一期而终之主要缘由。

(二)研究困难

1.研究分散。《边疆研究》刊会工作人员充足,同时聘请当时名彦名家为特约研究员,自1940年1月起即入于实际研究之阶段。研究状况如下,研究题目之抉择:“本会所拟研究之题目,于研究工作实施开始后,即分别钞发各研究员,令其分别按照兴趣之所近,及资料之方便,选择确定”。⑦然研究员依此方案进行抉择,研究题目者,共60余人,结果研究领域分散,“专门注意蒙古问题者太少,恐难交卷”。⑧各问题步调不一致,不能协力完成同一课题。边疆问题涉及很多东西,比如中外关系,历史地理,民族关系,从研究者组成来看,各研究员各做各自感兴趣的领域,并没有系统的构架,框架结构还没出来。同样,这亦是边疆问题没能发展为边疆学的原因。

2.交通不便。该刊有些约稿人员则自身分散于边远地区。据康人苏君来函称:“又处乡僻,尊嘱来会自行检借一节,不无困难”。地处穷乡僻壤交通不便,又“惟此间距江北遥远,交通困难”。⑨因此他希望边促会能寄来稿件。赵尺子君亦感叹:“手书敬悉,时已二月中旬,想边疆副刊业已问世,嘱撰[边讯]用航快亦须廿日,早已成明日黄花,有何用处?”⑩由于交通不便,手稿到达亦须20日,早已失时效性,再无用处,的确,“若照顾时间性,殊大难也”。

(三)关于《边疆研究》之审稿问题

每一个杂志社对来稿要求亦不相同,民国以来各杂志审稿各不同。

那么边促会创办的《边疆研究》,究竟是怎样收稿与审稿的呢?究竟是来稿不拒,还是严格谨慎呢?

(四)关于特约研究员

田曙岚君也因忙于自己工作而暂不参加此次论文征集。

民国时期大批学人不远千里,来到边疆地区,深入实地调查研究,绝非易事,在边疆地区时常盘桓数月至一年半载,身体和文化皆出现困扰和障碍,在这样艰苦条件下,仍坚守阵地,提供大量关于边疆考察的调查报告,真挚可敬。

二社会背景因素

(一)1940年代中国社会状况

九一八事件爆发,东北三省沦陷,日本与中国之间的矛盾进一步激化。学生和民主人士呼吁停止内战,抗日御侮,抗日救亡运动兴起。从1936年5月起,日本陆续增兵华北,不断制造事端,频繁进行军事演习,华北局势日益严峻。1937年,驻华日军悍然发动“七·七事变”,日本开始全面侵华,抗日战争爆发。宛平城的枪声掀开了全民抗日的序幕。“七七事变”的第二天,中共中央通电全国,号召中国军民团结起来,共同抵抗日本侵略者。全国各族各界人民热烈响应,抗日救亡运动空前高涨。

1940年春,中国境内并存的政权有几个:迁都陪都重庆的国民政府;中共领导的抗日民主政权;伪满洲国;汪伪南京国民政府。1937年,随着抗日战事的进一步发展,国民政府从长远角度出发,11月19日,国民政府发布《国民政府移驻重庆宣言》:国民政府“为适应战况,统筹全局,长期抗战起见,1937年11月19日移驻重庆。建立重庆国民政府。八一三事变后,上海沦陷,首都南京危如累卵。国民政府决定迁都重庆以继续抗战,并最终于1940年9月正式定重庆为“陪都”。 1937年 7月全国抗日战争开始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实现第二次合作,形成了全国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国共产党把西北苏区的工农民主政权改为抗日民主政权,把红军和红军游击队改编为八路军和新四军,开赴抗日前线。1931年“9.18”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了整个中国东北地区,沦为日本的殖民地。1932年3月9日,在日本军队的撺掇下,末代皇帝溥仪,从天津秘密潜逃至东北,在长春成立了傀儡政权——伪满洲国。1940年1月8日,日本内阁批准成立汪伪政权的计划,1940年3月30日,汪精卫汉奸集团宣布“迁都运动完成”,在南京建立傀儡政权。汪伪政府在南京创办“中央电讯社”。国内政治局势可谓十分险恶。《边疆研究》正是在这样背景下创办并维持发展,不免深受局势动荡影响,起步与维持之艰难不免受时局局限与制约。

(二)日军空袭重庆

(三)有无查封之可能

三结语

注释:

①钱穆:《我国的边疆与国防》,兴中月刊,1937年第2期。

②林恩显:《边政通论》,台北:华泰书局,1989年,17-18页。

③马健东君函,《边疆研究》创刊号,1940 年1总刊期。

④赵尺子君函,《边疆研究》创刊号,1940 年1总刊期。

⑤顾颉刚,《顾颉刚自述》,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

⑥四川省档案馆藏四川省民政厅档案:中华基督教会边疆服务部及计划川西区工作报告、暑期服务团筹备经过,1全宗号54,卷号2。

⑦中国边疆文化促进会:《一年来工作报告》,《边疆研究》创刊号,1940 年1总刊期。

⑧赵尺子君函,《边疆研究》创刊号,1940 年1总刊期。

⑨康人苏君函,《边疆研究》创刊号,1940 年1总刊期。

⑩赵尺子君函,《边疆研究》创刊号,1940 年1总刊期。

Reasons for the Suspension of Publication of the QuarterlyFrontierResearchin 1940s

YIN Siyang

(College of History and Culture, Tianjin Normal University, Tianjin 300387, China)

Abstract:Frontier Research was an academic quarterly for the study of frontier culture and ethnic issues sponsored by Chiness Frontier Culture Asso ciation, aiming at the promotion of frontier culture research. This journal emphasized great attention to the frontier and advocated the revendication. However, such a significant journal suspendid publication after a sole issue of publication. This event was really regretful and worth exploration.

Key words:Frontier Research; the 1940s; Frontier Culture Association; Anti-Japanese War

收稿日期:2015-11-12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民国时期西北边疆地区现代教育的推进与民族文化互动研究”(11BMZ050)。

作者简介:尹斯洋(1991- ),女,硕士,研究方向:中国近现代史。

中图分类号:K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181(2016)02-0058-05

猜你喜欢

创刊号文化研究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青年》杂志创刊号封面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谁远谁近?
总第100期杂志“晒创刊号”活动得奖石友藏品展示
1978-1990,中国大学生文学刊物索引之《初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