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奇斗艳艺博会
2016-06-22傅尔得
傅尔得
核心提示:让全城为之出动的艺博会,已成为一种城市的生活形态。但是,我们真的需要那么多大同小异的场合吗?
4月初,我的朋友圈被香港巴塞尔艺术博览会(Art Basel HK)刷屏。5月初,我的微信朋友圈又被“艺术北京博览会(Art Beijing)”的信息刷了个满屏,不用到现场,基本上能从主办者、画廊主、媒体朋友以及各路前去参观的人马,在他们朋友圈所发的布展、现场、聚会等图片及评论中,得知博览会的大致一二。
作为画廊参与的艺术品交易盛会,艺术博览会的概念早在15世纪便已诞生。但是,到了20世纪,因艺博会对参展作品创作年份的严格限制,展品大多以古董、古典大师的作品以及经典画作为主。直到1967年,“科隆艺术市集(Kunstmarkt)”才作为世界上第一个现代艺术博览会诞生。在1970年,巴塞尔就和科隆艺术市集、布鲁塞尔,一并成为当时世界最重要的3个当代艺博会了。
在艺博会呈指数增长的当下,1970年由3位画廊主创办于瑞士小城巴塞尔的博览会,在激烈的竞争中,保住了自身的影响力,逐渐成了行业巨头,并将触角伸向欧洲之外的地方。2002年,迈阿密海滩巴塞尔艺术展(Art Basel Miami Beach)成立,2011年,巴塞尔收购了香港国际艺术展(ART HK),并在2013年正式将其命名为香港巴塞尔艺博会,将其包装成目前亚洲最重量级的艺术博览会。
同样将触角伸向海外的,还有在最近10年迅速蹿起,并成为全球顶尖艺术博览会之一的弗瑞兹艺博会。2003年,由英国知名艺术杂志《Frieze》发起的伦敦弗瑞兹艺博会(Frieze London),将展场搭在了伦敦摄政公园(Regents Park)的帐篷下,而田园式的风格一向为英国人所热爱。
成立至今已扎根于纽约曼哈顿中城22年的军械库艺术博览会(The Armory Show),以纽约作为主场,相比起来更有主场优势,是连巴塞尔艺博会都嫉妒的事情。也正因为军械库艺博会处在全球最活跃的艺术及交易中心纽约,成就了它纽约最老牌艺术博览会的名号,从而被巴塞尔艺术博览会视为一个劲敌。
有竞争力的博览会,离不开参展的画廊。作为艺博会主要客户的画廊,限于地域和人力,平时获得的资源有限,而博览会因为聚拢了庞大的藏家、艺术家、媒体等资源,而得到画廊的青睐。一般来讲,大多画廊在其每年参加的几个博览会上,都能完成其当年销售业绩的三分之一到四分之三。
但是,画廊进入博览会,也是需要被审核的,不同的博览会,审核标准不一。因为无法通过审核,巴塞尔艺博会成了无数画廊的噩梦。毕竟,要从1000多个全球资质优良的画廊中,选出300个左右的参展者,是一个很残酷的现实。
虽然手续繁琐,参展费至少也要5万-8万美元,但是要知道,2014年巴塞尔艺博会,安迪·沃霍尔的《可怕的假发》自画像,就卖出了3400万美元的价格。面对如此阔绰的藏家,哪个豪情壮志的画廊不想挤进巴塞尔呢?如果画廊选择完全不去博览会,后果也会很惨。一是无法获得进入艺术圈的“认证资格”,二是画廊的艺术家会感觉发展前景暗淡而择枝另栖。
虽然博览会往往只有三到六天的时间,但其活动却丰富到让人咂舌。拿伦敦的弗瑞兹艺博会来讲,一天之内,伦敦的各种开幕酒会达50多个。大藏家们作为被讨好的对象,接到的邀请函如雪花般纷纷飞扬。画廊、杂志、拍卖公司、大品牌赞助商的晚宴、party多到让人应接不暇。而银行也不放弃这个能接触到优质客户的好机会,往往也会在这几天包下重要场地宴请藏家。银行作为艺博会的赞助商由来已久,瑞士银行就一直是巴塞尔的赞助者,而德意志银行则是弗瑞兹的赞助者。
社交、喝酒、八卦、明争暗斗等,已经成了博览会参与者在短短几天内的生活形态。但是,让全城为之出动的艺博会,更是一种城市的生活形态。
艺博会期间,该城市的画廊、艺术空间会配合性地进行展览,甚至连重要美术馆都会将年度最强档的展览,放在艺博会期间。而迈阿密这个文化沙漠之城,也因为巴塞尔的进驻,开始打上了某种意义上的“文化之城”的标签。
一年走过几个主要的艺术博览会,会发现内容其实大同小异。但是,每隔几天,我都会听到一个新的艺术博览会的开幕。在博览会呈爆炸式成长的今天,我们真的需要那么多大同小异的场合吗?但似乎又并不值得担心。毕竟,艺博会的生死,还是由其商业成功与否决定的。(支点杂志2016年6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