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校艺术设计类专业如何对理论课程进行教学改革
2016-06-22卫夏蒙
【摘要】民办高校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一直在进行教学改革。艺术设计类专业中的专业课一直是教改的重点,而专业理论课程却很少被关注。专业理论课不改革,势必会影响教学改革整体的力度,也不符合民办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本文是笔者在民办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理论课授课两年所发现的一些问题和一些尝试解决的方法。
【关键词】艺术设计专业 理论课程 教学改革 民办高校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5-0019-02
一、导言
艺术设计本就是一个艺术与科学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专业。且民办高校本科培养学生的定位是高等专业技能型人才,因其学校的独特性、专业的独特性、生源的独特性,民办高校艺术设计类的理论课程在课程的设计上也应该符合其民办高校高等技能型人才的定位。传统的国立公办大学的课程设计定位与民办大学的课程设计定位是有所不同的,在此不多做赘述。现今的情况是,民办大学的教师大多来自公办高校,都是受到公办院校的传统授课方式教育毕业的,对民办高校的以高等技能型人才定位的授课方式并不甚了解,而且在教育界也并无统一的教育标准。因此,如何在以培养技能为主导的民办高校中来“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的上好专业理论课,教师们也一直不断地摸索着。
二、剖析类专业理论课程的特殊性
1. 授课目标不同,民办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强调培养技能型人才。
在2012年7月教育部颁布的《国家教育视野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中提出,将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产业转型升级和企业技术创新需要的发展型、复合型和创新型的技术技能人才”。民办高校的专业理论课学习既要区别于公办院校的本科教育,又要区别于社会上的一些技能培训中心。目前国内公办院校艺术类专业所开设的专业理论课的最终目标是:通过对以设计为中心的系统理论知识的学习,使学生具备较深厚的艺术理论基础,深入认识专业的属性特征和发展历史,掌握相关学科的理论。而民办高校的专业理论课却与之有很大的区别,民办高校的专业理论课是以引导实践为最终目标。因此,如何改革专业理论课,使授课的内容符合发展型、复合型和创新型的技术技能人才,是我们需要考虑的。
2.授课方式不同,民办高校理论课程强调“工学结合”,即理论应结合实际应用。
因民办高校的培养目标不同,培养方式也应该有所不同。2005年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指出了“高职教育要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在教学过程中要贯穿“教、学、作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国家有针对高职的艺术设计专业课的教材,却没有专门针对高职统一的理论课教材。所以在理论课的课程设计中应根据各个学校的培养计划和“工学结合”的理念来进行课程设计。以《人体工程学》这们课为例,在具体的课程设计上,可以将人体工程学的发展史这部分内容去掉,将节省出来的可是用于实际空间中家具尺寸的了解与感受上。
三、目前民办高校艺术设计类专业理论课程的现状分析
1.理论课程设计与就业脱轨
尽管民办与公办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不同,但目前民办高校理论课程的授课内容与授课方式还是以公办院校为参照,甚至有些课程直接使用公办高校的教材,照搬公办院校的授课内容。这就直接造成了理论课程的课程设计与“工学结合”的培养理念相背离,使课程内容与就业脱轨。
2.理论课程的听课率与知识的理解吸收较低
第一, 传统的理论课程授课方式是教师以课堂讲授法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授课;第二,民办高校的生源相对公办院校来说,是高考分数较低的学生,没有很强的学习积极性。所以,如果教师在上理论课时是以单一的课堂讲授的形式授课,教师与学生互动几乎没有,调动不起来课堂氛围,学生感觉教师讲课内容比较枯燥乏味,就会直接造成听课率比较低的情况,也进一步造成了知识的理解吸收率较低,起不到开设这门课程本身的目的。
3.无法解决学生对于理论课的学习倦怠问题
当学生无法对理论课提起兴趣,而教师强迫学生听课或者完成作业,学生就会对这门课程产生了抵触心理,进而造成学生对于的学习倦怠问题,这与听课率低这个问题是相辅相成的。从教育的角度来说,这是一个十分不好的现象,对一门课程产生了倦怠心理,很有可能会影响到对别的课程也产生这种心理。如果从大一开始就产生学习倦怠心理,而老师没有及时发现对课程进行改进,很有可能造成该学生在大学期间很难达到学校期望中的培养目标。
四、民办高校艺术设计类专业理论课教学改革的初步设想
1.加大理论课中的实践课时比例
为了避免学生学习倦怠的问题,教师应该尝试打破传统的课堂讲授法的教学模式,避免教师“满堂灌”现象的出现。可在课程中加大实践课时所占的比例,提倡“从做中学”,以更加丰富有趣的形式使学生学习到知识。教师在理论课教学中可以尝试使用“翻转课堂”这种教学模式,开发学生的主动能够学生学习能力,在课堂上以学生为主,教师起辅助引导的作用。
2.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增加互动环节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着意的增加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互动环节,使课堂变得轻松愉快,使学生在愉快的互动中学习到知识,从而有效的避免学习倦怠问题。我们以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一门比较特殊的理论课——《人体工程学》为例,《人体工程学》在授课中会讲授很多包含与数字相关的内容,而艺术类学生普遍对理科相关的知识不感兴趣。如何使学生们可以有效的学习这部分的知识,我校《人体工程学》的授课教师作了如下实验:首先挑选学生质量相等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大三的a班和b班,a班以传统的课堂讲授法进行知识的学习,教师讲解家居空间中家具的尺寸区间,学生抄记在笔记本上;b班以互动的方式进行知识的学习,教师带学生去大型的家具卖场去实地测量各种家具的尺寸,并将尺寸记录下来。在学期末考核的时候,b班比a班对这部分知识掌握的情况要好很多。
参考文献:
[1]卫夏蒙.如何在室内设计的课程教学中实现“翻转课堂”[J].亚太教育,2015,(36):94.
[2]王晓光.设计艺术专业史论课程教学改革探议[J].装饰,2006,(10):85.
作者简介:卫夏蒙(1988.07),女,汉族,山西永济人,助教,硕士研究生,单位:西京学院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研究方向:室内设计与室内外陈设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