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校长负责管理体制实施现状和完善策略
2016-06-21肖全胜
肖全胜
校长的管理水平直接影响着学校的办学质量,因此,小学校长必须明确自己所要承担的责任,加强学习,与时俱进,不断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一、校长负责管理体制的实施现状
1.政府及行政部门管理的缺失
通常,小学校长享受的是副科级待遇,然而受学校规模、预设级别的影响,校长享受的待遇也不尽相同。当前,大部分校长的任命都是通过上级组织委任的方式,公开招聘、考试等形式的任命比较少,这就容易出现校长的任用标准不一、管理水平低下等问题。另外,小学校长培训活动大多流于形式,调查显示,当前我国85.6%的校长都接受过岗位培训,但是培训效果较差,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上级行政部门以及校长对培训工作的不重视造成的。除此之外,学校的年度考核多是对校长个人行为与能力的考查,忽略了教学水平、办学特色等方面的考核,这就限制了校长在学校发展中作用的发挥。
2.校长职权泛化
在校长负责的管理体制下,理论上小学校长所承担的职责与享受的权利应该是平衡的,然而调查研究发现,有90%以上的校长认为自己的责任远大于权利,仅有8%左右的校长认为权责相当。小学校长要对学校各个方面的工作做出规划,并要组织教职工参与党组织的各项活动,校长的责任界定并不明确。部分校长为了应付上级行政部门的考核,大搞面子工程,对学校的教育质量问题关注得不多。另外,校长权利弱化,主要集中在校舍使用、学生管理等方面,在教师聘任与解雇工作中的权利较小。当前的校长责任管理体制还缺乏一定的监督机制,这就容易出现校长权力集中、独裁等问题,不利于调动广大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
3.党支部作用受限
当前,我国实施的校长负责制是将校长作为管理中心、党组织负责监督、教代会参与决策的民主制度,这对于学校的持续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实施的过程中,党组织很难发挥其在校长负责制中的监督作用。另外,部分校长兼任书记,导致学校的党支部无法发挥应有的监督作用,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致使校长负责制很难发挥其优势。除此之外,调查显示,当前的教代会民主参与程度比较低,大部分学校尽管设立了教代会,然而并无实质性作用,有50%以上的教职工认为教代会只是流于形式,这些都是当前小学校长负责制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校长负责管理体制的完善策略
1.加强政府与行政部门管理
要想提升我国小学校长负责管理体制的实效性,首先要改变原有的委任制度,实施开放的校长资格认证制度,为优秀教师提供一个晋升的途径,提高小学校长队伍的整体素质。校长聘期一般为3~5年,之后要再次进行公开招聘,促使校长不断学习,提升管理水平。另外,要对校长评价体系进行改革,除了对校长专业素质的考查外,还要对校长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对学校发展的规划能力进行考核,可以采用答辩加卷面的考核方式,考核内容以案例分析为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答辩环节中,可以邀请专家、教授以及有丰富经验的老校长对校长进行不同方面的考核。另外,还要对校长任职期间学校的教学质量、学生素质以及硬件设施的改善情况进行综合评估。
2.实现校长为核心的校本管理
校本管理是一种内控式的管理模式,设置有专门的校董事会,校长、教师、家长、学生都能够参与到学校管理中。校本管理的实现必须要有政府的充分支持,政府要将权力下放,主要包括人事权、课程编制权、财务支出权等,使学生、教职工、校长之间形成一种合作关系,共同探讨学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使各项权利都能够得到有效的发挥,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服务。
3.完善学校监督管理机制
校长负责制与校本管理都强调校长对学校管理的权利,而问责制强调的则是对校长责任的监督,它能够帮助校长及时改进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上级政府部门要加强对校长选拔的监督,制定详细的管理细则,并严格实施,坚持公正、公开的原则,充分发挥政府的监督作用。学校部门要建立完善的党组织委员会与教代会,真正发挥其监督作用,为学校的发展服务。
(作者单位:南师大附中仙林学校小学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