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封装外壳镀层抗盐雾性能研究

2016-06-21张磊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16年17期

摘要:目前封装外壳提高抗盐雾性能的主要方法是采用镍金复合镀层,该方法成本高、工艺复杂、抗盐雾性能一般。文章从提高镀镍层致密度方面进行研究,通过提高镀镍层厚度、采用多层镍结构、对镀镍层进行镀后处理三种措施,改善外壳镀覆工艺和外壳抗盐雾性能。

关键词:抗盐雾性能;镀层致密度;多层镍;镀后热处理;封装外壳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TN305 文章编号:1009-2374(2016)17-0060-02 DOI:10.13535/j.cnki.11-4406/n.2016.17.028

作为器件保护体的封装外壳,其主要功能之一就是防护性能。随着航天设备及武器装备长期可靠性要求的提高,对封装外壳的防护性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封装外壳的防护性能主要受外壳基体材料和表面镀覆层影响,其中表面镀层是主要原因。由于外壳同时必须具备特殊的功能性要求,如焊接和键合,因而其表面镀层种类有严格限制,一些常用的防护性镀层,如镀铬层、亮镍镀层、中磷镍镀层等,均不能用于封装外壳生产,并且其镀层厚度也有严格限制。

目前最常用的封装外壳表面镀层为纯镍+纯金镀层。本文主要针对这种镀层结构进行镀层防护性能的研究。

1 机理分析

封装外壳表面镀层一般采用镀镍后镀金的镀层结构,镀层防护性能(以抗盐雾性能表征)主要受镀层(尤其是镀镍层)的致密度影响,镀镍层致密度又与镀镍层厚度、镀镍种类、镀后处理等因素有关。本文主要从这三个方面进行研究工作,以期达到提高封装外壳抗盐雾性能的目的。

2 实验方案

2.1 试验1:镀镍层厚度与孔隙率试验

方案:

取10*20*1mm的4J42合金片材,每种1片,共4片,按(1±0.2μm)、(2±0.2μm)、(3±0.2μm)、(14±0.2μm),4种不同镍层厚度样品制作,然后进行孔隙率试验,对比镍层厚度的影响。

试剂与设备:

第一,镀镍溶液采用普通硫酸盐镀镍溶液,配方及电镀参数见表1。

第二,孔隙率试验采用GB5935规定的贴滤纸法,试液成分见表2:

2.2 试验2:多层镍试验

方案:

取某类型外壳,每个实验4只,共8只,进行如下

实验:

第一,采用普通硫酸盐镀镍溶液,镀层厚度2μm

左右。

第二,先采用普通硫酸盐镀镍溶液,镀层厚度1μm左右,再采用某商品化镀镍液续镀,镀层厚度1μm左右,总厚度与1#样品接近。

第三,通过进行24h盐雾试验验证其防护性能。

试剂与设备:

第一,镀镍溶液1:采用普通硫酸盐镀镍溶液,配方及电镀参数见表1。

第二,镀镍溶液2:采用上村化学THRUNIC-C型高均匀性镀镍液。

第三,扫描电子显微镜:S-4800。

第四,24h盐雾:中心实验室设备。

2.3 试验3:镀后热处理试验

方案:

取10*20*1mm的4J42合金片材,每种1片,共7片,分别进行镀后不热处理、(200℃,10分钟)热处理、(300℃,10分钟)热处理、(400℃,10分钟)热处理、(500℃,10分钟)热处理、(600℃,10分钟)热处理、(800℃,10分钟)热处理7组实验,进行孔隙率试验和24h盐雾试验,研究镀后处理对镀层防护性能的影响。

试剂与设备:

第一,镀镍采用普通硫酸盐镀镍溶液,配方及电镀参数见表1。

第二,孔隙率试验采用GB5935规定的贴滤纸法,试液成分见表2。

第三,24h盐雾:中心实验室设备。

3 结果与讨论

3.1 镀层厚度对孔隙率的影响

镀镍层厚度试验样品4个,样品镀层厚度数据见表3,样品孔隙率试验结果见图1。

理论上,镀镍层厚度越大,镀层中形成通孔的几率就越小,即镀层孔隙率越小。镀镍层属于一种多孔镀层,一般对于普通镀镍层来说,厚度25μm以上方可达到基本无孔。

从实验结果来看,镀镍层厚度越大,孔隙率越低,与理论相符。其中样品3、4孔隙较少,基本可满足标准要求。可推知,要基本满足镀层防护性要求,镀镍层厚度至少应在3μm以上。

3.2 多层镍试验

图2为普通硫酸镍与上村镍扫描电镜对比,图3为多层镍剖面照片,图4为多层镍样品与单层镍样品通过24h抗盐雾试验后的对比。

不同类型的镍层,其微观结构不同,从图2可看出,本文采用的两种镍层,其镀层中孔隙的取向不同,组合使用,可有效减少通孔的数量,增加腐蚀路径长度,进而可以减少腐蚀点数量,延缓腐蚀点形成时间。

从图4的抗盐雾试验结果看,多层镍样品相对单层镍样品,其抗盐雾性能确实有较大提升。

3.3 镀后处理试验

样品镀镍后,进行6种不同温度(200℃~800℃)热处理,加上无热处理样品,同时进行孔隙率试验,结果如图5所示:

从图5可看出,400℃热处理以后,孔隙率逐渐减少,500℃以上热处理以后孔隙率降低明显,800℃热处理样品孔隙率较无处理样品有显著降低。

综上所述,镀后处理对镀层致密度有显著影响,综合孔隙率试验和盐雾试验结果,500℃以上的热处理可有效提高镀层致密度。

4 结语

本文通过理论分析与试验验证,得出了3种提高镀层抗盐雾性能的方法:提高镍层厚度(须建立在镀层均匀性提高的基础上)、采用多层镍、镀镍后进行热处理。在实际应用中,这三种方法均可以使封装外壳在镀层满足国标要求的同时,满足24h抗盐雾性能要求,可根据产品实际情况采取合适的方法。

本文仅对这三种方法分别进行了试验分析工作,并未将其结合在一起进行试验。从理论上分析,这三种方法的结合使用可期达到更好的防护效果,进而能满足48h抗盐雾要求。这方面的研究工作正在进行中。

参考文献

[1] 张允诚,等.电镀手册(第三版)[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7.

[2]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有色金属的耐腐蚀性及其应用[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5.

[3] 安茂忠,屠振密.锌-镍合金镀层耐蚀性的研究[J].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1989,30(5).

[4] 王绍明.模拟大气环境加速腐蚀试验的研究[J].装备环境工程,2004,2(4).

作者简介:张磊(1981-),男,河北石家庄人,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十三研究所工程师,硕士,研究方向:电子电镀。

(责任编辑:王 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