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虚实结合解答诗歌

2016-06-21汤爱琴

现代语文 2016年5期
关键词:想象效果

◎汤爱琴



虚实结合解答诗歌

◎汤爱琴

虚实结合是诗歌鉴赏中一种常见的表现手法,回顾近五年各地高考题,诗歌中虚实结合的考查较为频繁。如2010江苏卷王昌龄《送魏二》、2010广东卷黄庭坚《望江东》、2011安徽卷欧阳修《琅琊溪》、2013天津卷辛弃疾《鹧鸪天•送廓之秋试》、2014新课标卷韦庄《含山店梦觉作》郭震《宿渔家》、2015江苏卷刘禹锡《秋日题窦员外崇德里新居》以及安徽卷杜甫《月圆》等诗歌题中均有涉及。

从学生平常对这一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来看,普遍存在虚实手法辨析不清以及表达效果分析不透彻等问题,那么古典诗词中的虚实有怎样的内涵?虚和实之间又有何种关系?它们的运用表现怎样的艺术效果?笔者想就这些问题做个肤浅的探讨,以求教于方家。

一、虚实的内涵

诗词中的“实”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诗词中的“虚”是指作者想象或虚拟的那些虚象、虚境和空灵的境界。

因此,把握古典诗词虚实结合手法,关键是要读出诗词中的虚象、虚境,领悟出空灵的境界。

古诗词中常见的虚境有哪些呢?仔细研读古诗词,我们会发现它们营造的虚境主要有以下五类。

(一)梦幻之境。例如苏轼《江城子》中“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短短22个字是记梦,因思成梦,平居生活,和睦恩爱,亦喜亦悲,真情郁勃、句句沉痛、凄婉哀伤。又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从“我欲因之梦吴越”起,到“仙之人兮列如麻”止,用26个诗句,营造了一个变幻莫测、缤纷多彩、光怪陆离、辉煌灿烂的梦幻神仙世界。再如李煜《望江南》也写了梦境,即后边三句“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梦帝王生活,梦繁华生活,梦春风得意。

(二)未来之境。例如柳永《雨霖铃》中“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设想别后所见的景物;李商隐《夜雨寄北》中“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憧憬未来的夫妻团聚;王昌龄《送魏二》的后两句“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虚构不久的将来朋友夜泊潇湘梦中听猿啼的景象。这些写的都是未来之境,属于虚写。

(三)已逝之境。例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五句侧重展示了三国时期青年将领周瑜的英发雄姿,以及从容指挥吴军大败曹军的壮志豪情和赫赫战功,写的是已逝之境,属于虚写。又如韦庄的七律《忆昔》前六句由“昔年”领起,紧扣“忆”字,描绘昔日的繁荣景象,写长安豪门贵族一年四季追欢逐乐的奢侈生活,王孙公子肆无忌惮,富家女子无忧无愁,写的是忆昔之境,也属虚写。

(四)对方之境。例如杜甫《月夜》诗:“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鬓湿,清辉玉臂寒。何日倚虚幌,双照泪痕干。”想象妻子夜深不寐、忧心忡忡,“独看”、“月”而“忆长安”的情景,妙处在于诗人不写战乱中自己如何思亲,却说妻子如何担心自己的处境,从对方写起,属于虚写。此外,思乡怀人诗中多有此种写法,比如李白《春思》、高适《除夜》、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欧阳修《踏莎行》、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周邦彦《苏幕遮》等等。

(五)想象之境。其实以上四类虚境都运用了想象,这里的想象是排除了以上四类之外的一般意义上的想象,举例来看,李白《望庐山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遥望瀑布从云端飞流直下,临空而落,联想到一条银河从天而降,想落天外,惊人魂魄。叶绍翁《游园不值》“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高适《塞上听吹笛》“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等句子也属于这种想象之境。

二、虚实的关系

那么,虚景和实景有何关系呢?它们的运用表现怎样的艺术效果?

虚实对比:虚景和实景的关系,有时是互相对立形成强烈的对比,从而突出中心的。例如《扬州慢》中“春风十里”是虚景,写昔日扬州城十里长街的繁荣景象;“荠麦青青”是实景,写诗人今日所见的凄凉情景。两幅图景一虚一实,对比鲜明,寄寓了诗人对于昔盛今衰的感慨。又如上文提到的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虚写指挥赤壁之战的周瑜,雄姿英发,年轻有为;实写词人自己早生白发,光阴虚掷,功业少成。虚实对比之间,突出苏轼屡遭贬谪的苍凉心境。再如陈陶《陇西行》,“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深闺梦里人。”这是一首典型的边塞诗,“无定河边骨”是实写,“深闺梦里人”是虚写,闺中少妇在梦中相依相伴的恋人成了那无定河边堆积的白骨,虚实相生,形成强烈的对比效果,反映了长期的边塞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和灾难。

虚实衬托:虚景和实景的关系,有时则是互相补充的,或者以虚衬实,或者以实衬虚,从而突出中心的。

(一)以实衬虚。这种类型并不多见,但不可忽视,可以看两例。例一看叶绍翁的《游园不值》,“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园外的“一枝红杏”是眼前之景,是实写;园内的“春色满园”是想象之景,是虚写。以实写虚,写出了一派生机盎然的春色,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例二看2011安徽卷欧阳修的《琅琊溪》,“空山雪消溪水涨,游客渡溪横古槎。不知溪源来远近,但见流出山中花。”三四两句写因见有山中落花从水上流出,想象溪源必在山中,以实衬虚,暗示美景更在深山幽境。回顾一下高考原题:9.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对诗中三、四两句进行解析。参考答案:实写山花随溪水流出的景象,虚写山中的春意、溪流之远、溪流之曲折。虚实结合,激发了读者的想象,丰富了画面的内涵。这里的虚实结合,其实就是以实衬虚。

(二)以虚衬实。这种类型是虚实结合手法的主要表现形式,例子比比皆是,高考卷中也反复考查过。

例一看2013天津卷辛弃疾《鹧鸪天·送廓之秋试》,这是辛弃疾送别友人廓之参加秋试的一首词,其突出的手法是虚实结合。“白苎新袍入嫩凉”是实写,点名送别的季节;“春蚕食叶响回廊。禹门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是虚写,想象廓之在考场“沙沙”写字的情景、此次秋试名登桂榜的结果以及下一年参加春闱的结果。下片中“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实中有虚;“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是虚写,想象金榜题名后轻松愉快的心情。整首词虚实相生,以虚写实,表达对应考者的良好祝愿。

例二看2015安徽卷杜甫《月圆》,“孤月当楼满,寒江动夜扉。委波金不定,照席绮逾依。未缺空山静,高悬列宿稀。故园松桂发,万里共清辉。”三四两联诗人由眼前的月亮想到千里之外的家乡松树当茂,桂花正香,联想到与远隔天涯的亲人们共沐美好月光。高考考题9:本诗最后两句情感真挚,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进行赏析。题干中明确说从虚实结合的角度进行赏析,实是眼前月景,虚是联想家乡亲人,虚实结合,以虚写实,表达作者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此外,高考题2010广东卷黄庭坚《望江东》、2014新课标卷《含山店梦觉作》、2015江苏卷刘禹锡《秋日题窦员外崇德里新居》中考查的虚实结合实际上都属于以虚衬实的类型。

三、虚实的效果

从学生的实际掌握情况看,虚实结合手法的难点在于对它的表达效果的把握,在这个点上容易答错或答偏,如何解决这个难点呢?从上文虚和实的两种关系看,虚实对比的效果主要是抓住虚和实的对比点,这一点相对易于把握。另外,虚实衬托的效果集中在一个“衬”字上,难点在于以哪一个衬托哪一个,是用实来衬虚,还是用虚来衬实,辨别了这一点,也就读懂了诗歌的内涵。

例如学生做陈陶的《陇西行》和韦庄的《含山店梦觉作》两首诗的阅读时,提出一个疑问:两首诗都写到了梦境,为什么表达效果有差别?前者是虚实对比而后者却是以虚衬实?

陈陶《陇西行》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深闺梦里人。

韦庄《含山店梦觉作》

曾为流离惯别家,等闲挥袂客天涯。灯前一觉江南梦,惆怅起来山月斜。

在《陇西行》后两句中,“骨”和“人”形成对比:边疆与家乡的对比,现实与梦境的对比,残酷与温馨的对比,本是同一人,却处处有对比。所以说,对比点突出,写温馨的梦境是为了和残酷的现实形成对照,虚实对比之间反映了边塞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这里的“虚”和“实”并无轻重之分,重心在二者对比之间揭示的内涵。

而《含山店梦觉作》中也写到了梦,即“江南梦”,从“惆怅”二字看,这该是美梦好梦,诗人将离家的苦闷转入到梦境,以寄寓自己现实中的困惑和失意之情。所以说,写美好的“江南梦”显然是为了衬托眼前“客天涯”的“惆怅”之情,属于以虚衬实。这里的“虚”和“实”有轻重之分,重心在以“虚”衬托出来的“实”上。

在实际的答案组织中,我们常用的术语是“虚实结合”、“虚实相生”这一类的词语,未必精确到“虚实对比”、“虚实衬托”之类的字眼,但只有辨析知晓了它们之间的区别,做到心中有数,对艺术效果的分析和表达才会准确。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结出如下结论,虚实结合是古诗词营造意象、意境时常用的一种结构特征和艺术手法,指用现实的景物、人事与想象或虚拟的景物、人事交织在一起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优秀作品创设的种种虚境,拓展了诗歌意象意境的新天地,诗中的虚境又与实境相互补充、相互作用,或相互对比,或相互映衬,从而丰富诗歌的形象,强化感情的宣泄,升华作品的主旨,增强感染力和震撼力,给人以齿颊留香、诗情悠长的审美情趣和效果。

(汤爱琴 江苏省江都中学语文组 225200)

猜你喜欢

想象效果
按摩效果确有理论依据
快乐的想象
细观察 多想象 善表达
迅速制造慢门虚化效果
超乎想象的雨
这些并不是想象,有些人正在为拥抱付费
先想想再想象——看谁想得妙
抓住“瞬间性”效果
那时我们如何想象未来
模拟百种唇妆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