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突破古诗词鉴赏课的桎梏——散文化创写

2016-06-21李呈君

现代语文 2016年5期
关键词:散文化想象力古诗词

◎李呈君



突破古诗词鉴赏课的桎梏——散文化创写

◎李呈君

中国古典诗词,可谓声律有致、风骨神秀、意象庞杂、意境深邃,读来字字珠玑,思来蕴藉无穷。对于高中学生而言,学好古诗词不仅可以有效提高诗歌鉴赏的水平,直接服务于语文考试的需要,而且是传承中华传统文化,陶冶身心,提升人文素养的有效途径。

一、散文化创写的必要性及其意义

纵观当下的高中古诗词教学课堂,特别是高三毕业班的古诗词教学课堂,教者往往出于考试的需要,按照一定的解题套路,让学生接受大量的练习,使诗歌教学容易走入浅表化的诵读背诵和程式化的简单解读的误区中。这对学生从真正意义上理解诗歌,理解诗人,以及能力和水平的提高是不利的。这样的现状无疑对高中语文诗词教与学的改进和提高提出了要求,催使着教者不断审视古诗词的教学状态,并发现存在的误区,探寻更为有效的途径来解决古诗词教学中问题。

笔者曾尝试用散文化的方式改写诗歌,以期望在“写”的基础上改变静听模式,让学生的想象翩跹起来、思维灵动起来。并由此期盼学生能由单一知识层次的接受,上升到情感层次的熏陶和共鸣,来提高学生对诗词鉴赏的审美能力。

二、如何有效推进古诗词散文化创写

所谓诗词的散文化改写,就是在充分把握诗词的内容,了解诗词情感基调的基础之上,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用充实丰盈,极具描写性和表现力的的语言,对诗歌中含蓄凝练的的形象进行再加工,把作者的情愫用形式自由、手法多样,工笔细描的散文笔法宣泄出来。这使诗歌优美的意境得到最充分最饱满的展示,从而得到情感层次的熏陶和共鸣。

(一)范例式引导。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明白散文化的好处在于突破了歌词格律体例的限制,让含蓄凝练变成具体充盈。例如作家张晓风《不朽的失眠》,这篇散文是将落魄文人张继的《枫桥夜泊》散文化。原诗中的落月、乌啼、漫天风霜、江畔红枫、点点渔火以及夜半的惊世钟声这些意象,经过作者的想象描写把它构思成一幅完整的画面。这一画面描写充分,渲染出一种水乡秋夜的幽寂清冷而又不乏深永庄严的氛围。在此环境氛围烘托的基础上,给主人公加上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将羁旅者落第后孤孑清寥的内心感受充分展现出来。

(二)散文化不等同于简单的翻译,必须要在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的基础之上,去补充诗歌中的“空白”。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呢?

1.追问填白法。其实古诗词创作有时候就像绘画,画江不画水,只画鱼龙潜跃;画山不画石,只画烟缭雾绕。而古诗词又能“咫尺之内,而瞻万里之遥”,极富包孕性,这样可以给欣赏者留下想象的空间。诗歌中往往也会留白,比如《春江花月夜》中“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在这个江阔月圆之夜,为什么还有一叶扁舟飘荡在江面?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要去哪里?他为什么没有回家团圆?此时他的内心又怀有着一种怎样的情感?教师需引领学生于有尽之文字中体会无尽之意。同时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思维去追问,去联想,想象的思维一旦调动起来,学生的阅读鉴赏的兴趣也就培养起来了。

2.多手段辅助法。诗词本身是文字的叙写,于无声无色处自有其斑斓世界。而学生现有的阅历认知和古诗词的复杂深邃有一定的差距,为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激发他们对诗词学习的兴趣,可以用声音和图画方式来辅助理解诗词。比如,让学生为自己喜欢的诗歌选配一支曲子,或有绘画之一技之长的学生将诗词入画,有了形象性视听内容的辅助和支撑,诗词激趣,引发想象力就容易很多。如学习《登高》,可用铅笔素描展示一幅天高旷远、秋风萧飒、诗人心憔鬓衰的诗意图;学习《蜀道难》蜀山横亘、天梯勾连、岩峦九折的场景,自可入画。至于配乐衬诗,可以给闺怨诗配以凄切哀怨之曲,给边塞诗配以气韵沉雄之调,给山水田园诗配以闲适清雅之歌,都可以有效拓展学生想象空间,提高学生想象能力,激发学习兴趣。

3.教师创设情境,熏陶引领法。想要学生的情感世界借助想象力腾飞起来,必先有教者思维开阔,想象纵横,情感氤氲,这样才能更好地濡染学生。比如讲授《将进酒》,如何渲染李白式的雄强自信、豪气通天?教师可以来一段想象式的引语渲染课堂氛围。

情境创设:李白青履儒衫,行走于咸阳市间,衣袂飘飘,风动美须髯,展眉望见酒肆杏林间,抡袖畅饮,青花瓷碗一字排,古朴坛罐满地展,好友两三,长啸笑傲,客人望而却步,日落月升,酒家因之暂眠,直至醉眼惺忪,对影唯诸人。大呼快哉,唤酒家取笔展砚,笔为如椽之笔,砚以酒缸为砚,提笔,长毫饱满,墨气氤氲气凝神定,对白墙一气而呵成,名曰《将进酒》。

三、诗词鉴赏应遵循“读-写-读”的程序

“读”,就是初探诗词,把握作者、创作背景、诗歌具体内容和写作技法等知识层面的内容。

“写”,是充分发挥学生想象力,运用形象思维再现诗词意蕴的过程。这也是从审美的角度看诗歌,将诗歌诗意化、散文化的过程,这一过程恰恰是目前诗歌理解最容易忽略的过程。但这是从人文性的角度提升学生审美体验的最重要的一环。从审美批评的角度看诗词,以诗意的方式来诠释诗词,才能将诗词鉴赏课回归到诗词课本身。

第二个“读”,因为在“写”的基础上,形象思维得到了激发,诗词的意境得到了领略,人文气息得以产生,学生建立了情感价值的审美评判。教师在这个时候再回过头来指导读,就不会仅仅停留在知识层面,而是会引得学生在情感上产生共鸣,此时再去赏析诗词具体的内容、技法、风格、情感,学生就会有相对深刻而又真切的体验。

这样的“读-写-读”的环节,强调在循环往复的运动中不断提升学生自身的人文素养,并相继培养学生更为优越的品鉴能力和写作能力。

总之,在古典诗词的斑斓境界里徜徉,犹如身入胜境,在无数瑰丽璀灿的珠宝中观赏遨游,美不胜收。带领学生体会古典语言文字的优美和表现力,须从一首小诗、一阕小词开始。通过尝试古典诗词散文化的创写,可以有效突破古诗词鉴赏的桎梏,让传统在这里升华,传统文化在这里重生,审美品鉴在这里生成,让诗意走进每个学生的生活。

(李呈君 江苏省泰州市罗塘高级中学 225500)

猜你喜欢

散文化想象力古诗词
踏青古诗词
下水作文大家谈
我爱古诗词
看见你的想象力
格律诗词中散文化句式小议
打开新的想象力
我和古诗词
趣读古诗词
探究新形势下散文化在新闻采写中的应用
新闻散文化写作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