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发挥传记教学对学生人格教育的独特作用

2016-06-21王富云

现代语文 2016年5期
关键词:传记杜甫鲁迅

◎王富云



发挥传记教学对学生人格教育的独特作用

◎王富云

所谓语文人格教育,是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有意识、有计划地结合语文知识传授、语文能力培养,对学生实施人格教育的活动。文质兼美的语文教材比之其它教材有着得天独厚的人格教育因素,其中传记中所蕴含的人格教育因素又尤其丰富集中。《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中在谈到传记部分的课程目标时指出:“能把握基本事实,了解人物的人生轨迹,从中获得有益的人生启示,并形成有一定深度的思考和判断。”“获得人生启示”、“形成深度思考和判断”的课程目标告诉我们,人格教育,不仅是传记教学的可能,更是传记教学的必须。人教版《中外传记作品选读》配套的教师用书前言中更开宗明义地指出:“这门课的定位,是学生自学为主的阅读课,也是一门励志教育课,结合语文阅读训练进行励志教育,是本课程的目标。”其中把阅读和励志作为两大并提的目标。

现代的人格教育又包含了什么内容呢?1989年,在我国召开的“面向二十一世纪的教育”国际研讨会上,几百名中外专家提出了衡量二十一世纪人才素质结构的七条标准。其中涵括了现代人所必需的最重要的人格特质。大至全球观念、民族家国情怀,中至集体意识、协作精神,小至个人崇高品质、健康个性,例如坚毅果敢、诚实正直、积极进取、创新创造等等。人教版传记教材选收了10位古今中外杰出人物的传记,其中涵括政治家、革命家、军事家,以及科学家、文学家和科技界、商界的成功人士,涉及面很广。他们大都是中学生有所接触,又有兴趣更多了解的杰出人物。选文特别注重传主的思想、智慧和人格魅力,注重衡量他们的生平事迹和精神境界能否激励青年人健康成长。里面的主题涵括理想与抱负,逆境与奋进,亲情与友情,热忱与顽强,创新与发展,成才与奉献等等。因此本教材不失为一个很好的人格教育资源。

发挥传记教学对学生人格塑造的独特作用,就是要发挥传记强大的教育功能、激励功能和示范功能。

传记有着强大的教育功能。学生在阅读传记过程中,通过了解传主的人生历程,感受传主的精神情感世界,分析探究传主成功失败的原因,从中领悟到对自己有益的人生启示。而在此过程中,形成了对学生心理和精神的塑形作用。传记教材中萧红《鲁迅:深刻与伟大的另一面是平和》一文表现了亲情和友情的主题,使我们看到了为人夫的鲁迅如何尊重妻子,为人友的鲁迅如何扶持后辈,为人父的鲁迅如何慈爱宽厚。再如伟大的音乐家贝多芬、进化论创始人达尔文、现代著名作家沈从文,在他们的人生经历中大都遭受挫折和逆境,但他们都以不同的方式战胜困难,实现了自己最大的人生价值。阅读这些人的传记就是接受理想教育、意志教育、奋斗教育。传记教育功能的强大性,体现于它是一种生动形象的教育:通过感人的故事使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传主的人文素养、健康情感和优秀品质。

传记有着强大的激励功能。英国思想家培根说过:“用伟大的事迹激励我们,远胜一切的教育。”优秀的传记作品,不仅折射出传主熠熠生辉的品质和精神力量,也贯注着作者巨大的情感,它给学生带来的心灵震撼将发挥巨大的激励作用,尤其是传主们面对困境、遭到挫折时所迸发出来的巨大生命能量,不屈不挠的斗志,智慧的突围能力,常使人倍增信心和勇气,并转化为不竭的生活动力。罗曼·罗兰创作《巨人三传》的目的,就是要用历史上的英雄人物贝多芬、米开朗琪罗、托尔斯泰来扫除弥漫于欧罗巴污浊沉糜的空气,激励人们奋起。他在《贝多芬传》中借贝多芬之口说道:“我们的时代,需要有力的心灵把这些可怜的人群加以鞭策。”而贝多芬“扼住命运喉咙”的精神品格,确实也起到了鞭策世人,激励世人的作用。

传记还有着强大的示范功能。唐太宗云:“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传记文学与其他许多文学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它具备典型的真实性。这也就意味着传主所走过的路是一条实实在在的路,而传主常常又是大家巨子,所以他的人生范例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他的成败得失以及成败得失的原因,都可以成为后人的一种借镜。人的骨子里常有一种英雄崇拜的情结,尤其是青少年朋友,只要是他钟情的偶像,小至衣食住行,大至性格习惯,他都摸得一清二楚,并模仿追随不休。

在传记教学对学生的人格塑造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强大的教育功能、激励功能和示范功能,又有什么有效的操作途径和方法呢?

一、文本解读法。语言文字是情感和价值的载体,教师应充分地立足文本,用好文本。通过唤醒学生的生活经历和想像力,披文入情,以情动情,以情感情,最终形成人格教育。在语文教学中,任何脱离、架空文本的做法都将如找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例如在上《鲁迅:深刻与伟大的另一面是平和》一课时。由于本文是一篇回忆录:萧红以细腻的感觉捕捉鲁迅先生日常生活中零碎的细节,随意点染,但感情真挚而又深厚,文笔散漫而又抒情,展现出鲁迅先生丰富的性格特征。因此可以先提示学生找出能表现人物品质、思想感情的描写句,然后选择你最喜欢的三五则重点品味它。经过探讨与归纳,我们就知道在萧红眼里鲁迅作为人之夫、人之父、人之友以及在生活工作中是怎样的形象了:他是一个可亲可爱、可敬可学的真实鲁迅。而越真实的人物形象就越感人,越能实现它的人格影响力。

二、探究深入法。《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指出,选修课程的阅读教学,要引导学生在理解性阅读的基础上,“学习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发展学生想象能力,思辨能力和批判能力”。以《‘万方多难’中成就的‘诗圣’》为例。作者冯至倾注了炽热的情感叙写了杜甫在困守长安和流亡时期的生活经历,使我们知道了杜甫无论“慨世”还是“慨身”,杜甫个人的喜怒哀乐总是与人民的命运息息相通,杜甫无论遭遇多少挫折与艰难,始终不放弃对生活的承担与执著的意志,最终完成华丽的转身,成为人民的代言人。这样厚重的作品,还应该有层次地深入进去,开掘作品的文化内蕴和精神矿藏,用于提高我们的精神境界和人格品位。为此,我们可以结合教材课后的提示,给出《新唐书·杜甫传》或莫砺锋《杜甫传》中的相关情节进行比较阅读。进而发现:冯至先生不仅写出了人物的伟大,也写出了人物的局限性。例如杜甫旅舍高呼赌博,求官不择手段,写诗歌功颂德等等。经过探究,我们进而得出:这种真实性并无损于杜甫的伟大,反而写出了他转型型的痛苦与磨难,而他的人格也更具感染力了。

三、实践调查法。语文学科兼具人文性和工具性。坚持其工具性,就是要注重语文课程的实用价值和效能,强调在实践中学习语文的途径和规律。《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指出“应引导学生增强应用意识,注重在生活和其它学科的学习中学习语文,在广泛的实践中,提高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我们在传记教学中,为了实现阅读和励志的两大课程目标,可以展开多种多样的实践及讨论活动。例如可以结合相关音影视频,试写小传、访问名人、反思自己性格等。如杜甫、鲁迅、毛泽东、比尔·盖茨等人物都有很好的音影视频,可以提供给学生欣赏,也可以给周围的人——老师、同学、亲友——写一篇传记,也可以通过调查走访,给当地各条战线上的工作者写一篇传记,去品味他们不同的人生经历,以及蕴含的丰富的人格魅力。总之通过丰富多彩的有效载体,让学生在热情和兴趣的包围下,既学习了传记知识,又获得了人格提升,达到了“知、情、意”的和谐发展。

(王富云 福建宁化一中 365400)

猜你喜欢

传记杜甫鲁迅
鲁迅,好可爱一爹
从后现代主义传记戏剧到元传记:重读《戏谑》与《歇斯底里》中的荒诞性
传记书坊
杜甫改诗
读失败者的传记
杜甫与五柳鱼
鲁迅《自嘲》句
An analysis on the translation of the name of a Missionaries’newspaper
杜甫的维稳观
她曾经来到鲁迅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