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全面教学质量管理的上海中职学校学业水平测试问题

2016-06-21胥晓鹏徐欣王雪

现代教育科学 2016年5期
关键词:学业教学质量考试

胥晓鹏,徐欣,王雪

(上海市城市建设工程学校,上海 200232)



基于全面教学质量管理的上海中职学校学业水平测试问题

胥晓鹏,徐欣,王雪

(上海市城市建设工程学校,上海 200232)

[摘要]上海市学业水平测试是围绕提升文化基础课程教学质量为目标的标准化测验,它不仅考查学生的文化基础课程学业成绩,还间接反应各职业学校文化基础课程的教学管理水平。做好学业水平测试工作,要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准确把握学业水平测试的内涵,梳理分析当前的教学质量管理机制,围绕学业水平测试的要求,建立健全教学管理组织体系,强化教学质量管理细节,形成以制度规范为核心的有效应对措施,实施文化基础课程的全面教学质量管理,并激励教师树立教学质量意识,提升学校教学管理水平和学生培养质量。

[关键词]中职学校学业水平测试全面教学质量管理

[DOI]10.13980/j.cnki.xdjykx.2016.04.021

一、上海中职学业水平测试的背景回顾

中职学校的学业水平测试始于本世纪初。2001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明确提出在改革考试评价方面要“推动各地积极改革省级普通高中毕业会考”的要求[1],标志着全国第8次课改的启动。2004年,教育部确定广东、山东、海南、宁夏4省作为首批高中新课程改革实验省份,以后每年增加8至10个省份参与新课程改革,直至2007年全国所有省级行政区域均完成高中新课程改革[2]。2008年1月,教育部要求“各地加快建设在国家指导下由各省组织实施的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以学业水平考试制度取代高中会考制度[3]。

上海市于2005年参加新课程改革试验,并于2009年试点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根据实际情况逐年调整完善,于2014年确认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可以用于“高中毕业、高中课程管理与质量评价、高校招生录取”的各项工作中。

在第8次课改的大背景下,借鉴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成功经验,职业教育也开始了标准化教学改革。2006年,上海市教委颁布《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文化基础学科课程标准(试用稿)》,明确了文化基础课程应兼顾学生专业学习和终身发展的需要,发挥工具性和基础性的作用。但是,职业教育改革尚处于探索阶段,各学校对文化基础学科的教学存在巨大差异,不具备统一考试的条件。2010年,上海市开展了以“中高职贯通”培养模式的职业教育招生改革,对文化基础课程而言,要求突破原有文化基础课程标准的内容范围,参与试点的各学校都必须面对如何做好数学、英语等与高职衔接课程的整体课程方案设计的难题。

2014年,国务院颁布了《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选定上海市和浙江省作为率先实施高考改革的试点地区。上海市随即颁布了《上海市深化高等学校考试招生综合改革实施方案》,并出台了以下措施:一方面,加紧修订文化基础课程的课程标准,开展配套教材的编写和修订;另一方面,确立了10所学校作为学校水平测试的试点学校,并在组织试点学校2014级全体学生中开展学业水平预测试,从考试命题、试卷分析、成绩分析等方面促进文化基础课程教学评价机制的形成。

2015年9月,《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业水平评价实施办法》正式公布,《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文化基础学科课程标准(2015修订稿)》和配套教材也一并出版,要求对2015年入学的全体新生实施学业水平测试。

二、上海中职学业水平测试的内涵

(一)学业水平测试的主要内容

根据有关文件要求[4],学业水平测试的主要科目是语文、数学、英语和信息技术基础,由上海市考试院统一命题。其中语数外3门科目分设合格性考试和等级性考试,合格性考试为学生必考,等级性考试为学生选考;信息技术只设合格性考试,学生选考。合格性考试成绩为“合格”与“不合格”两档,等第性考试成绩根据学生总数比例划分为A(15%)、B(30%)、C(30%)、D(20%)、E(5%)五个等级。

(二)学业水平测试的定位

学业水平测试是国家承认的省级考试,它重在考查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掌握的文化基础课程中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与课程标准有着共同的内在价值取向,其目的在于检测文化基础课程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果,具有总结性和不可逆转性。因此,学业水平测试是终结性考试,而非诊断性考试或形成性考试。

根据学业水平测试的成绩认定,合格性考试属于标准参照性考试,而等级性考试属于常模参照性考试。前者是指以某种既定的标准为参照点的考试,在实施学生评价时,要把每一位学生的成绩与既定的评价标准进行比较,以表明其达到评价标准的程度;后者是一种以常模或其他考生的成绩作为参照点的考试,考试的成绩具有可比性,需要把某位考生的成绩与常模或其他考生的成绩进行比较,从而确定其在考生群体中的相对位置[5]。

(三)学业水平测试的功能

一是导向功能。首先,学业水平测试是政府把握和控制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标准和方向,对职业教育文化基础课程教学质量有效监控的有效手段,评价的导向与高考一样,具有社会导向功能;其次,学业水平测试的考试内容和方式,直接影响到职业学校文化基础课程的教学方向、教学路径、教学方法的选择,以及教学内容和授课教师的组配、教学要求的调整,使既定的教学目标由理论型转化为功能型,促使教学双方按照培养目标的要求设计活动计划,规范教与学的行为[6],具有教学导向功能;最后,学业水平测试分科目进行,引导学生在模块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回顾和总结,有利于学生系统、全面的整合所学学科模块,提高综合能力,构建知识网络,具有学习导向功能。

二是监控功能。首先,学业水平测试是监控中职学校教学质量的手段之一,通过设置考试标准,达到检验职业学校文化基础课程教学质量的目的,督促课程标准的全面落实,具有全面质量监控功能;其次,通过学业水平测试的成绩对各中职学校进行教学督导,判断各中职学校实施文化基础课程标准的教学质量,及时进行总结反思,改进教学过程,形成“以考促教”的过程性监控。

三是鉴定功能。首先,学业水平测试能够反映出对学生在各个基础学科上的表现水平,是个人文化素质基础的体现,也是对中职学生文化素质的全面鉴定;其次,学业水平测试是未来高素质技能人才必须跨越的门槛,高素质技能人才不仅专精于某项职业技术技能,而且必须具有深厚的文化素养,它能为学生毕业升学或就业选择提供一定的鉴定意见;最后,学业水平测试将全市中职学校纳入统一的考核标准中,学生成绩也是学校教学质量评估的重要依据,体现学校的教学水平。

四是选拔功能。学业水平测试明显是高职学校对中职学生的录取参考,考试选拔功能是学业水平测试的重要功能,同时,学业水平测试反映出学生文化素养的差异,能为社会不同用人单位开发和配置人力资源提供重要参考。

三、上海中职学业水平测试的应对策略

(一)构建围绕学业水平测试为核心的管理组织结构

1.分层负责的教学组织管理结构

如图1所示,根据学校现有的科室管理结构,学业水平测试的组织管理结构也分为三层,即决策层、管理层和执行层。决策层由校长组成,主要任务是对学业水平测试工作的校内政策制定和应对策略选择;管理层包括涉及学业水平测试各相关职能科室,根据科室日常工作的分配情况,负责学业水平测试的课程设计、课程督导、课程评估和课程咨询;执行层是指语、数、外、计算机四个教研室,其主要任务是课程实施、课程资源的再开发和课程数据的搜集反馈。

图1 学业水平测试组织管理结构图

2.学业水平测试业务科室为核心的教学业务结构

如图2所示,教学管理的关键是实施全面教学质量管理,管理结构的核心是学业水平测试的业务主管科室,教务科、学生科、教学督导室、教学系部应该根据自身科室职责围绕学业水平测试的要求做好相应的教学管理工作。

图2 学业水平测试教学业务结构图

3.循环改进的教学质量监控结构

如图3所示,全过程的教学监控是全面教学质量管理的基础,学业水平测试的教学监控结构包括教学计划、教学实施、教学评估、教学分析、教学调整五个阶段,每个阶段由一个或几个职能科室共同完成,教学监控是一个围绕教学质量提升而不断改进提高的循环过程。

图3 学业水平测试教学监控结构示意图

(二)实施以提升文化基础课程教学质量为核心的全面教学质量管理

1.明确清晰的教学质量目标

教学质量目标的确定是全面教学质量管理的前提,也是管理流程的起点。

首先,教学质量目标应当符合国家和社会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需求,根据职业教育的课程标准,体现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宗旨、办学特色、育人目标、发展目标等,形成一个完整的质量目标体系[7]。

其次,教学质量目标的制定必须经过集体研究、分岗讨论,校长、职能科室、教研室、任课教师和班主任具有明确的教学质量管理职责,通过制定各学科的教学质量目标与评价双向表,作为质量达成情况的记录,并考核相关部门和人员的教学工作质量。

再次,教学质量目标必须具有明确的质量检验标准,学校的近期、中期、长期目标分解必须细化体现在学校各学年的教学任务中,并作为学期工作计划的制定依据,能够落实到具体年级、具体学科、具体教师的教学业务工作中。

最后,教学质量目标与分层管理结构相一致,分层制定,逐层审批,分层管理,上一层次的目标指导下一层次的目标,下一层次的目标能够体现下一层次的目标,全部的教学活动和管理活动都围绕不同层次教学质量目标展开,并且能够进行有效的教学监控。

2.科学的教学质量管理制度

科学的教学质量管理制度是全面教学质量管理的保障,也是管理的工具。教学质量管理制度也是学校教学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对每一个教学环节必须制定出科学的质量管理制度保障。

首先,必须对学校教务管理、学生管理、教学管理、督导管理等科室工作全面进行质量设计并全部进行质量监控,紧扣学业水平测试工作,将影响测试质量的因素都纳入质量管理的范畴,管理重点是提升文化基础学科的教科研质量。

其次,全面教学质量管理制度必须把学校各级部门和人员纳入教学质量管理体系中,形成教学质量管理链和教学质量管理网,管理流程的节点和脉络清新,职责明确,强调全员参与和团队配合。

最后,全面教学管理制度的制订要与质量目标相一致,逐层明确职责、奖惩有度,不搞形式主义,不搞繁文缛节,能够切实有效地做好质量目标的考核。

3.及时的教学质量信息管理

基于标准的教学信息反馈是全面教学质量管理的必要条件。现代管理理论认为,管理的艺术在于驾驭信息。质量信息是质量管理决策的重要依据,是教学改进的宝贵资源,采集信息、分析信息、运用信息的能力是管理者能力与艺术的体现[8]。

教学信息管理的原则包括:(1)标准性,标准性的信息搜集是教学质量分析的前提,采集信息必须依据标准化流程或模式;(2)有效性,采集教学信息应当能够体现教学质量目标,能够比较质量达成的效果;(3)时效性,及时的教学信息采集才能保证教学反馈和改进;(4)循环性,教学质量管理是一个循环改进的过程,对于同一节点或同一质量目标的教学信息应当反复采集,不断跟踪质量达成情况。

教学信息管理的方法包括:(1)随机听课,采集教师教学信息,进行临床诊断分析,并提供具体改进处方;(2)问卷座谈,通过学生问卷全面采集各班教师教学得失,进行全面具体分析,解决突出的教学问题;(3)教学质量抽查,每学期文化基础课程应进行定期教学质量抽查,了解教学质量状况。

从根本上说,教学信息管理必须通过多种渠道来采集教学信息,从不同方面了解课堂教学实施情况,从教学有效性视角分析教学行为,以提升教学质量为目的反馈课堂教学方式方法,以此促进教学优化调控与教学质量达成。

4.教学质量的改进及问责

全面教学质量管理流程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质量改进。教学质量改进就是通过教学质量诊断和分析,及时给各级质量管理部门反馈教学建议,使其对质量目标、质量管理制度、质量管理流程各个环节做出调整与改进,从而使教学质量管理流程成为一个可以控制的、不断自我完善优化的系统。

全面教学质量管理同时也要求建立质量评价问责机制,依据教学管理目标与教学规范标准,通过对学校教学情况的系统检测与考核,评定教学质量的达成程度,并做出相应的价值判断及制定改进措施。通过评价获得质量情况后,需进一步作问责处理,即分析质量问题所在的环节与方面,从而找出责任部门与责任人,责成并帮助其寻找原因,提出调控措施,及时予以补救。

(三)形成以制度标准为核心的学业水平测试的应对措施

1.文化基础学科校本考纲编制——学业质量目标的细化分解

学业水平测试是考核中职学校文化基础课程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也是考核学科或教师个人教学绩效的重要指标。与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相比,其主要依据是新修订的课程标准,但是具体的应试考纲却没有编写出来,各中职学校对课程标准的执行能力和应试策略就成为在学业水平测试中取得好成绩的关键。

对应试学生而言,要加强对考纲的学习研读,加深了对学业水平测试的了解,明确中职阶段所应掌握的知识点与教学目标,增强应对学业水平测试的信心,才能提高通过考试的几率。

对教师个人而言,考纲的编写有利于教师清晰了解学科的知识结构与能力结构,准确知晓各年级知识点的主要内容及学习水平的共性与差异,从而构建面向学业水平测试的学科核心知识教学体系。

对教学管理而言,学科考纲的编制明晰了教学标准的模糊之处,能够明确课堂教学的主要知识点和教学目标,是日常教学的指导性文件,并以此作为学校质量管理与考评教学的依据;教研活动以考纲作为教研与备课的依据,确定教学进度与课时安排,增强应对学业水平测试的针对性,减少无效课堂行为的产生;在考纲编制过程中,教师通过研究课程标准、学科教材,基于历年学业水平测试的考试分析,能够进一步增加对学业水平测试的认知,提高自身的教学业务水平。

学科考纲的编制应当充分梳理各学科中职阶段的知识体系与能力目标,对课程标准与教材的内容具体加以解构,体现中职各年级每学期的教学核心内容,为学校、教师与学生提供一幅清晰的教学发展与质量管理蓝图。考纲中,也要将教学质量管理的要求罗列出来,还可以根据学校教学质量管理的要求,注明考核要求权重或检测形式等,使教师和学生对知识内容和教学要求了然于胸。

2.文化基础课程教学资源库的建设——课程教学的辅助保障

教学资源库是指经过严格选取和组织形成的有序化结构,以数字信号的形式在互联网上进行传输,并能创造出一定的教育价值,适合学习者发展的信息资源的集合[9]。文化基础课程的教学资源库必须为学业水平测试服务,以提升教师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质量为目的,贯穿于全部教学环节中。因此,它必须满足以下三个基本要求:

一是教学质量目标的表征与细化。教学质量目标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处在定位和导向的重要位置[10]。文化基础课程教学中路径依赖的弊端是过分注重教学方法与技术的应用,忽视教学目标的准确把握,即以“三段式”的目标表述反映在一切的教学情境中,但在相应知识内容或测试题目中的表征却模糊不清,流于形式。所以,教学资源库必须运用多种方式(如内容分析、教案解读、例题讲解、试题研究等),反复体现每个具体的教学质量目标,让教师和学生围绕教学质量目标开展教学工作。

二是课堂教学的设计与复现。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但是由于中职学生的文化基础比较差,缺乏必要的自学能力,课堂教学的效率始终不高。因此,文化基础课程的教学资源库应该能够方便学生课后学习,复现教师课堂教学过程,并能够分析和点评课堂教学进程,体现教学方式方法,使学生从不同视角加深对知识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三是教学质量的评估与反馈。教学质量评估与反馈也是教学资源库的一项重要内容,它能够满足对学生学习过程与结果的评价,也能够满足对教师教学活动与效果的检测。围绕课堂教学目标,以正式或非正式的方式检验教学质量的达成情况,记录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测验成绩,并根据学生的学业表现记录提供不同水平层次的课后练习,可增强学习的挑战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综上所述,文化基础课程教学资源库的基本构件为课程目标、教学视频、教学素材、教案和学案、试题库、课程学习活动记录等。它的编制不仅是学校全面教学质量管理的基本建设,也是学业水平测试的有效应对方式。

3.基于标准的学业水平质量分析——教学质量的改进依据

在全面教学质量管理的理念下,学业质量分析要求学校管理者和教师应该在研究的基础上寻找测试规律,并利用测试规律指导日常教学与管理实践,持续不断地对课程标准、考纲、试题、教材、教法、学情加以深入研究,宏观把握学业测试的发展与趋势,不断提高文化基础课程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学业质量分析包括对学业水平测试的分析及诊断、对学生测试过程中出现问题的诊断及建议,主要具体措施为:(1)对课程标准和考纲的分析。正确把握课程标准和考纲之间的联系,不仅是教学规律的内在要求,更是文化基础课程教学研究与质量管理的首要任务。课程标准是学业水平测试的命题依据,考纲是学校复习迎考的指针。认真学习、仔细研究两者之间的联系,才能够准确把握学业水平测试的重点、难点与热点,增强对命题方向的预测能力,减少教学的盲目性和无效性,有效地提高复习的效率和质量。(2)对历年试题的分析。学业水平预测试的试题已经有两套,这代表学业水平测试的命题思路和方向,也明确了试题体例。对学业水平测试试题的研究,就要从近几年试题的整体趋势中寻找命题的共性,从对相同考点试题的对比研究中寻找命题的变化,从各种试题的全面研究中寻找命题动态,从历年学生试题解答专项研究中寻求解题的规律。(3)学业质量分析表。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还要形成学业质量分析表。学业质量分析表是通过对某一学科知识目标的分解罗列,重点考察试题内容、题型与分值,将试题中的题目知识点与课程目标分解相匹配,构成试题知识考点的量化分析。学业质量分析表的编制有助于加强学校对中高考热门考点与重要考点的掌握,有利于教师把握考点的分布规律和教学要求。

4.编制科学规范的测验蓝图——实施学业评价的要件

测验蓝图,又称测验规范,它描述了学业测试的题型、应答方式、答题条件以及评分程序的类型[11],是实施学业水平测试的必要环节。对于学校而言,学业水平测试必然要求大量的校内测验,因此必须加强校内测验的命题工作,不断提升命题的针对性和计划性,使教学质量目标进一步得到落实,也提高教师对学业水平测试的把握。

测验蓝图实施的主要流程如图4所示,其中最为核心的环节是试题编制,试题的规范性是测试的重要保障。试题编制应注意以下基本要点:(1)试题情境类型的选择;(2)对学科内容领域的完整描述;(3)对教学标准中教学目标的完整描述;(4)教学标准中期望达到的认知要求高度;(5)试题考查教学标准构成的同质性;(6)题干类型的描述;(7)适合考查教学标准的样题体例;(8)适合描述试题材料的内容或形式;(9)描述内容的限制条件(如题目中允许出现变量数的数量等);(10)是否需要避免具体试题类型描述(如题干中是否有否定词等)。

图4测验蓝图实施的标准流程

此外,试题类型的规范选择也是编制的重点,要根据学科知识的特征合理进行测试的设计和规划。这里主要有4个要点:一是做好选择反应试题的编制,即对测试题目类型——单选题、多选题、匹配题、是非题及其他一些变异形式的设计;二是做好构建反应试题的编制,即对测试成果类型——短文写作、表格填空、研究报告、简短回答题、口头报告等测试形式的设计;三是做好表现任务试题的编制,即课程测试方式——开放性任务、学业成长记录、学科学习日记、调查报告和学科实验等的设计;四是合理规划革新性试题的比例,即从评估结构、应答活动、媒体使用、交互性、复杂程度、信度、评分方法等七个维度把握测试考核规范。

5.学业水平的档案记录——学业预测和分层教学的标准

全面教学质量管理要求建立学业水平档案记录,包括学生个人学业记录和班级学业记录。学生个人学业记录指学生在校期间各学习阶段、各学科学习情况的全面跟踪记录;班级学业记录是分学科、分阶段以班级为单位,具体到个人的有关学业水平的书面记录和分析材料[12]。学业水平档案是教师主动获得学生学业信息、分析影响学生学习因素的依据,便于班主任和任课教师从中发现问题,调整和改进自身的管理与教学工作。

学业水平档案以学科为统计单位,包括每个教学或学习阶段的全部成绩。个人学业记录以测试时间为记录顺序,记录单科成绩和总成绩的分数,并标记变化趋势;班级学业记录是班级每名学生考试成绩的汇总,同时根据考试的总成绩,标记学生学业成绩的排名变化趋势。这样,每位学生一学期的学业变化情况一目了然,便于班主任和学科任课教师掌握。

学生个人学业记录由学科任课教师指导,学生自主完成,并交由班主任保存;班级学业记录由班主任负责编制,各学科任课教师协同完成填写,并保存至相关教学管理科室。

学业水平档案的使用包括3个要点:一是要做好班级学业情况分析,班主任及时与各学科任课教师联系,针对班级学生学习状况进行讨论和研究,以确定进一步提高学习质量的策略与方法;二是要做好学生个性化的学业指导,班主任、学科任课教师和学生及家长一起交流讨论,共同寻找切实提高学生学习质量的方法;三是要依据学业水平档案,综合研判学生学业情况,及时提供学生学业考核建议,并有效实施分层教学。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Z].国发[2001]21号.

[2]教育部关于开展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的通知[Z].教基[2003]21号.

[3]张璟,马永丽.浅析我国高中数学学业水平考试实施现状[J]. 中国教育学刊,2014(9).

[4]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业水平评价实施办法(试行)[Z].沪教委职〔2015〕34号.

[5]王斌华.学生评价:夯实双基与培养能力[M].上海教育出版社,2010:79.

[6]岳伟,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与高考改革[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07(6).

[7]王永斌,蔡中宏,杨宗仁.构建校内教学质量保障评价体系的研究——教师教学绩效评价标准[J].高等理科教育,2004 (4).

[8]哈罗德·孔茨,海因茨·韦里克著.管理学(第10版)[M].张晓君等编译.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

[9]肖君等.教育资源库使用效益评估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12(3).

[10]蔡中宏,王永斌,许鹏奎.构建校内教学质量保障评价体系的研究——教师教学行为评价标准[J].理工高教研究,2004(5).

[11]美国教育研究协会等编著.教育与心理测试标准[M]. 燕尾琴,谢小庆译.沈阳:沈阳出版社,2003: 70.

[12]郑旺全.美国加强基础教育质量改革的尝试[J].课程·教材·教法,2006(1).

(责任编辑:袁海军)

On The Academic Level Test in Shanghai Vocational School Based on Total Teaching Quality Management

XU Xiaopeng,XU Xin,WANG Xue

(ShanghaiUrbanConstructionEngineeringSchool,Shanghai200232,China)

Abstract:The academic level test (ALT) in Shanghai is a standardized test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quality of vocational foundation courses. It not only examines students' academic performance, but also indirectly reflects the teaching management level of foundation courses in vocational school. To get achievement in ALT, according to actual situation of the school, it should grasp the accurate connotation of ALT, analyze the current teaching 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 around ALT requirements, and improve the teaching management level. It also needs to strengthen the management of teaching quality details form standard system as the core effective response measures and implement the total teaching quality management of foundation course. Meanwhile it’s necessary to encourage teachers to set up the awareness of teaching quality for improving teaching management level and students’ training quality.

Key words: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academic level test; total teaching quality management

[收稿日期]2015-12-23

[作者简介]胥晓鹏(1982—),男,江苏句容人,硕士,上海市城市建设工程学校教学部副主任、讲师;研究方向:职业技术教育。徐欣(1970-),女,上海市城市建设工程学校基础部讲师,研究方向:数学教育。王雪(1982-),女,文学硕士,上海市城市建设工程学校讲师,研究方向:语文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6)04-0108-06

猜你喜欢

学业教学质量考试
艰苦的学业
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关注学习过程 提升教学质量
提高教学质量,重在科学管理
音乐提升学生学业表现
树起学业担当之心
Japanes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obotto Take Entrance Examinations
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
你考试焦虑吗?
准备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