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康复治疗技术专业运动学课程教学改革初探
2016-06-21廖广婧林楚华黎健东葛敏恩刘华德
廖广婧 林楚华 黎健东 葛敏恩 刘华德
1.广东省肇庆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医院,广东 肇庆 526000;2.广东省肇庆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广东 肇庆 526020
高职院校康复治疗技术专业运动学课程教学改革初探
廖广婧1林楚华2*黎健东1葛敏恩1刘华德1
1.广东省肇庆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医院,广东肇庆526000;2.广东省肇庆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广东肇庆526020
【摘要】本文从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入手,探索了高职院校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教学改革措施,认为《运动学》的课程设置是本专业改革的重点,并从构建以运动学为核心的课程体系、优化课程设计、应用教学技术、加强实践教学、完善考核制度、配备教学资料等,探讨运动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路和措施。
【关键词】高职院校;康复治疗技术;运动学课程;教学改革
在高职院校中,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是提高学生对康复治疗技术所必备基础知识和专业特长的掌握程度,使学生成为拥有现代康复医学知识和实践技能的高级应用型康复技术人才。我国约有100所高职高专院校设置了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缓解了我国康复治疗师缺乏的现状,促进了医疗市场的全面发展,但是高校培养的康复治疗技术人才的质量较差,难以与世界水平持平[1]。在实际教学中,专业基础课程的设置不够合理,直接影响后面技术课程的学习效果,造成学生从业水平能力的缺乏。为了培养合格的高技能专业人才,符合高等卫生职业教育的要求,促进康复教育事业的发展,我院对康复治疗技术专业运动学课程进行改革探索,以推动高职康复教育的顺利发展。
1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截止到2010年,开设康复治疗专科专业的高校有67所,计划招生总人数超过2000人,约为本科康复治疗学教育的2倍,从而看出,国内市场对康复治疗类高职人才的潜在需求量巨大[2]。但是,由于我国高职院校的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办学经验较浅,软硬件设施较差,发展比较缓慢,对人才市场的供应不足。因此,急需进行教学改革,使之与国际标准接轨,并按照我国市场的实际需求,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康复治疗人才(PT/OT)教育,实现我国PT/OT教育的现代化[3]。在康复治疗专业的教学中,《运动学》是专业治疗技术学和运动治疗技术学的重要基础课程,是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关键课程,所以《运动学》的课程设置是本专业改革的重点[4]。
2运动学课程设计思路
2.1构建以运动学为核心的课程体系高职教育的目的是培养高素质的专业技能型人才,满足市场的需求,促进社会的发展,因此,在培养康复治疗技术人才时,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按康复岗位的实际要求进行课程设置。我校在进行课程体系设计时以执业考试大纲为参照标准,并在实际的市场调研分析后,结合学校专业建设指导委员的指导意见,确定《运动学》为高职康复治疗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并按照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合理构建以运动学为核心的学科课程体系[5]。
2.2优化运动学课程设计教学内容的改革是课程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高职教育可以依据“学以致用”的原则,优化精选课程内容,增强实际应用教学,尤其在确定教学内容时,应注重知识点的交叉联系,形成一个教学系统群。《运动学》的主要内容来源于人体学的相关教材,一般分为正常人体运动学、生物力学、运动生理学、运动障碍学、运动生化学、运动心理六大块内容,它与体育专业的课程要求不同,教学侧重点也不一样,即《运动学》是强调运动训练与康复治疗的联系,所以课程改革应以此为教学导向[6]。为了杜绝与体育专业的教学类同,部分内容必须调整教学重点,突出专业技能教育的特点,课程设计如表1。
表1 运动学实训的具体项目和简要内容
3运动学课程改革措施
3.1应用教学技术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学习课程内容,先进的教学技术是必不可少的,它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加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运动学》是康复治疗的首门课程,老师可以用康复知识为联系纽带,培养学生重视残疾人功能康复的思维。由经验丰富、兼顾康复与医学的老师采用学导法、讲解法、讨论教学法等进行课程教学,采用情景式、案例式、讨论式等进行一体化互动方法,提高学生的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主性,使学生深入了解运动障碍产生的原因及对策,贯彻高职教育的“实用为主”的原则。同时,立体教学手段在教学中应用也是必不可少的:①利用网络课程资源教学,可以开阔学生视野,增加运动学信息量,与其它院校互动教学;②三维人体构造平台能促进学生了解人体构造和运动技能,利用软件制图可以直观清晰的模拟运动功能的实现方式;③利用智能手机微课堂与学生互动,及时了解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并为学生提供信息查询。
3.2加强实践教学实践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满足相应的岗位要求,是高职教育必须重视的教学环节。《运动学》的实践安排能让学生掌握运动功能障碍出现的原因,树立科学的运动训练方式。为此,必须增加老师的实践教学时间,改善实践条件,提高实践地位,可以按照理论与实践的课时比2∶1设置,加强理论教学与实践应用结合,注重运动功能学习。根据康复治疗师的工作岗位要求和专业后期技能内容的安排,加强学生运动学基础、表面触诊解剖、关节运动特点和运动分析等方面的集中实践教学,在真实的岗位中进行实际操作,让学生自主选择知识的学习、兴趣的培养和工作的分流,成为市场满意的专业康复治疗师。
3.3完善考核制度根据本课程的特点,制定全面的考核方式,内容包括期末成绩(50%)、平时成绩(25%,主要由作业、测验、回答问题组成)、实践能力(25%)。其中,理论内容采取闭卷考试,实践能力采用案例分析考核。理论考核以教师提供的重点知识为主,而在实践考核环节,重点考核骨骼肌功能、表面触诊解剖、关节运动特点、姿势控制与步态基础等方面,注重学生实践运动的分析报告。
3.4配备教学资料为了更好地切合实际需求和加强学生的个人能力培养,我校编写了《运动学》参考书及习题册,帮助教学实践体系的完善,增加教学的真实性、可靠性,确保课程教学的成功进行,方便学生在课后总结、学习。
4总结
进入新世纪后,我国的医疗服务体系和康复医学事业不断发展,但一些服务单位急需的高层次、高素质的康复治疗人才却得不到满足。在高职院校的教学任务中,专业基础课程在教学任务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教学改革的立足点及出发点,因此,康复治疗技术的教学改革应以专业基础课程设置为方向,培养专业技能强、职业素质高、专业基础夯实的技能型人才。
为了改革我校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我校对高职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进行了调查,调查人员经过专业的培训后,并设计了调研问卷,问卷内容由专家论证确定,在分析问卷数据和总结就业情况的基础上,优化了专业的课程内容、学时、实践基地的建设及教师队伍的建设,确定了以运动学课程为重点的人才培养方案改革,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在课程改革后,学生的理论课考试成绩(80.1±8.5,n=81)与改革前的平均成绩(74.3±8.2,n=79)(题目随机出自于同一试题库)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在问题调查环节,75.5%的学生认为课改后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均有很大提升,尤其是对各种运动学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普遍得到提升,11.5%的学生认为自己的能力略有提升,而其它的学生(13.0%)感觉相关知识未得到改善。
总之,高职院校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运动学课程需要不断改革和探索,以实现培养高技能康复人才的目的。我校在改革和优化高职院校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运动学课程设置的基础上,对高技能康复人才的培养作了有益探索。
参考文献
[1]张黎明,吕尤焱,金建明,等.高职院校康复治疗技术专业运动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5,30(9):941-943.
[2]唐栋.对我国体育职业院校可持续发展的思考[J]. 中国成人教育, 2011,1 (17): 105-106.
[3]薛晶晶,肖灵君,燕铁斌,等.中山大学康复治疗专业本科毕业生基本就业状况调查与分析[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4,29(10):953-956.
[4]商敏,王玉凤,杨凤梅,等.系统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认知功能、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34 (23):6551-6553.
[5]欧阳辉,宋秀豹,王玉苹,等.综合康复治疗对轻中度膝骨关节炎骨髓水肿的疗效[J].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2015,36(2):182-185.
[6]李莹莹,张备,李策,等.规范三级康复治疗对脑出血患者功能独立性的影响[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14,33(4):303-307.
基金项目:肇庆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创新强校课题。
通讯作者:林楚华,女,研究生学历,Email:358218655@qq.com
【中图分类号】R49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6)09-0145-02
(收稿日期:2016.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