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研究性学习在高中诗歌教学中的应用

2016-06-21周春菊

广西教育·B版 2016年4期
关键词:诗歌教学研究性学习杜甫

周春菊

【摘 要】以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杜甫的诗歌为例,从四个方面探讨研究性学习与高中诗歌教学相结合。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 诗歌教学 杜甫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4B-0040-02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要,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第二十三条规定:开展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由此可见,研究性学习既是一种学习方式,也是一种教学理念。如何在语文的阅读教学中进行研究性学习,是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课题。为了拓宽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知识,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笔者所在学校将研究性学习与课内外阅读相结合,开展了一系列的专题研究。

被誉为“拉丁美洲的杜威”的巴西著名教育家保罗·弗莱雷认为,综合实践课程的开发(可理解为研究性学习)应当包括四个方面的要素:(1)重视全体成员的参与和与他人合作;(2)注重实际体验和生活需要;(3)培养批判意识,重视主动的、自主的探究活动及过程;(4)强调通过原生主题进行课程建构并使整个学习过程都贯穿着中心的主题。因此,本文结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杜甫作品的教学,从四个方面阐述高中语文诗歌教学与研究性学习相结合的范例。

一、课堂教学的教学设计“定位”

人教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选录的杜甫的诗歌有《蜀相》《登岳阳楼》《旅夜书怀》《阁夜》。《蜀相》在第一单元“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主题单元中自主赏析第三首,《登岳阳楼》和《旅夜书怀》都在第二单元“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的主题单元中的自主赏析第三首和推荐作品第二首,《阁夜》在第三单元“因声求气,吟咏诗韵”主题单元自主赏析第一首。从其所处的位置来看,杜甫的四首诗歌分布在诗歌主题的三个单元,对杜甫诗作的处理,笔者的设计思路是在课堂教学中通过研究性学习整合教材。

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在于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过程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积极建构知识的过程,强调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构建。可以说,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研究性学习”的理论支撑。

我们在教选修教材中的杜甫的诗作时,不是按照每个单元的设置分布按部就班去上课,而是重组教学内容,不平均用力,做到重点突出、主次分明,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最大的收益。然而,不管是必修还是选修,都是语文课,都应该有它自己应该完成的各项教学目标。其次,在完成教学目标的过程中,应充分体现研究性学习的理念和方法,体现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原则。所以,笔者设计的教学目标是背诵课文,整合选修教材中杜甫的诗歌,并找出其共同的特点。学习方法是抓住诗眼,通解语言,理解主旨,体会情感。学习难点是准确理解中国古典诗歌主旨和情感。学习内容是杜甫的以下几首诗歌:《旅夜书怀》《阁夜》《蜀相》《武侯庙》《登岳阳楼》《泊岳阳楼下》《陪裴使君登岳阳楼》《解闷十二首(其六)》。

二、强调学生主体与教师引领相结合,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

研究性学习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强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提高学习水平,增强发展性能力。教学过程的主体是学生,整个学习的展开过程是学生主动学习语文的过程。在课堂上,教师由主体变为主导,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杜甫诗作的整个学习的展开过程是学生主动学习语文的过程。

在语文课堂上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主要表现在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是学生主体地位得以体现的标示,没有“问题意识”,就谈不上主体性的发挥。胡适认为:“脑子里没有问题之日,就是你的知识生活寿终正寝之时。”学生学习,能提出问题,表明他有时间进行过独立的思考和分析,表明他对前人的学问和现成的知识有疑难,或产生怀疑,所以,产生问题的过程,就是体现主体性作用的过程,也是创造性发挥的过程。语文研究性学习需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而问题意识诞生于学生的阅读过程中。

三、重结果更重过程,在探究和体验中建构学生的认知结构

根据研究性学习的特点,笔者的研究性学习语文课堂主要实施的过程是:通读课文—发现问题—探究、合作学习—成果交流与展示—总结评价—课后延伸。发现问题,确定学习的目标;自主探索,筛选目标信息。学生根据发现的问题,查找相关资料,分小组交流、讨论,然后由学生主体发言,其余学生补充、反驳、完善,教师评价。

建构以问题意识为目标的研究性学习课堂时,教师并不是以知识的传授为目的,而是以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加深问题的深度、探求解决问题的办法为目的。研究性课堂教学具有两个显著的特点:一是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二是将研究性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目标落实在微观的教学实践中。

杜甫专题诗歌的教学,笔者针对学生的阅读疑问,进行筛选,再把问题交还给学生,让学生讨论。重结果更重过程,凸显了学生主体的实践活动性。笔者把学生们提出的感兴趣的问题整理成几个大问题:意象、意境、情感、手法。让各小组先商量愿意解决哪一道题,在讨论的过程中要求各小组长注意组织好本组的活动,安排好记录人、主要发言人。学生在读完杜甫的这几首诗歌之后,发现一个共同特点,都是律诗,前两联写景,后两联抒情,而所写的景物均是阔大的,而所抒发的情感均是凄冷的。问题就来了,杜甫诗是如何将阔大的景象与凄冷的情怀结合在一起的?作为爱国诗人杜甫诗作的“沉郁顿挫”究竟是如何得以体现的?

带着这样的问题,学生结合课内外资料,联系新旧知识,以小组为单位,人人参与,各抒己见,进行比较深入的讨论。这种课堂,学生的思维比较活跃,课堂气氛也非常融洽。

四、从课内走向课外,在“研究性学习”中发现与创新

叶圣陶先生说:“教是为了不教。”研究性学习最终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与实践能力。杜甫主题诗歌单元的学习,是为了让学生通过自己对杜甫的解读,找到一把解读诗歌的钥匙。正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稿)》指出的那样:“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杜甫诗歌专题的学习与研究性学习相结合,可以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语文,学会合作;学习明辨是非善恶;体验合作成功的喜悦,很好地实施了语文学习的三个维度目标。所以杜甫诗歌专题的课内讨论之后,课的结尾将课堂阅读自然延伸到课外,把教材当成资源利用,深化了教学效果。

需要指出的是,“诗无达诂”、“文无定论”,诗歌学习是一个审美的过程,而审美体验是具有模糊性的。诗歌学习可谓是“得意忘言”,“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或者说,诗歌的意境是很难用言语来表达的。因此学生的探究、体验未必能够迅速找到正确的答案,所以指导学生时必须有求真务实的勇气,要引导学生善于质疑、善于探究、善于求真务实。只有具备这种科学的学习态度,才能真正引导学生创新。

总之,语文教学中实施专题研究性阅读,应着重培养学生在专题研究性阅读方面的自觉性,让学生在阅读教学中亲自参加研究实践活动,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与研究习惯,在体验内化的基础上,逐步形成自觉指导研究的个人观念体系。语文教师在开展语文研究性学习时,应该让学生学会课程问题化、问题课程化、课题人本化,在“质疑、探索、发现”的学习过程中,除了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文化知识,还要引导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既为学生提供可资构建认知系统的平台,又为学生创造用以张扬健康自由个性、塑造高尚独立人格的空间,以学生自由、合作、全面、和谐的发展作为语文研究性学习的价值取向。

(责编 江月阳)

猜你喜欢

诗歌教学研究性学习杜甫
登高
小学语文诗歌教学探索
浅谈技校语文诗歌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灵活开展研究性学习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术科类课程研究性教学的探讨
开展研究性学习深化中职计算机教学改革探究
高中化学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应用探究
绝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