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海洋大学中歌艺术学院本科艺术类专业教育情况调研报告
2016-06-21陈欣
陈 欣
广东海洋大学中歌艺术学院本科艺术类专业教育情况调研报告
陈 欣
一、中歌艺术学院本科艺术类专业教育基本情况
(一)专业设置情况
广东海洋大学中歌艺术学院由广东海洋大学和中国东方演艺集团(原中国国家歌舞团)于2003年联合创办,面向全国招生,现设有美术学、艺术设计、视觉传达、环境设计、服装与服饰设计、舞蹈编导、音乐学、表演、播音与主持艺术等9个艺术类专业,14个专业方向,在校本科生1950多人。
(二)毕业生就业情况
目前学院已有的10届毕业生就业率均达98%以上。2015年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9.2%,总体就业率达到99.46%,学院毕业生不仅就业率高,而且就业质量较好,根据2015届毕业生就业统计数据,有66名毕业生到艺术院校、市级以上政府机构、艺术团体、电视台、广播电台等单位工作,占毕业生总数17.3%,毕业生进入与本专业相符行业、岗位工作的比例为66.5%。
二、中歌艺术学院艺术类专业人才的基本理念
艺术类专业人才培养的基本理念是“夯实基础、强化能力、提升素养、激发创新”,培养目标是“以实践教学为核心,以海洋文化艺术为特色,实践与应用能力培养并举,培养能胜任艺术类专业工作的应用型艺术专业人才”。
艺术类专业实践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以综合性海洋大学、国家顶级演出团体为背景,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应用能力,促进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
实践基地建设的基本思路:立足于学科前沿和社会需求,突出海洋文化特色,凝练实践教学理念,精准实践教学定位,构建实践教学体系,通过加强实践队伍建设、改善实践教学平台、更新实践教学内容、改革实践教学方法、创新实践考核方法、完善实践教学管理等多个途径,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应用能力,最终实现创新型与应用型艺术人才的培养目标,从而构建一个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具体如下图所示。
三、中歌艺术学院提高本科艺术人才培养质量的举措
(一)以就业为导向,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学院在对就业市场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根据学校的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发挥综合性大学多学科、人文素质教育的优势,利用中国东方演艺集团的艺术实践资源,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专业应用能力强、艺术创新能力强、社会适应能力强”的应用型艺术人才,学生掌握比较完备的专项技能,具备一专多能的素质,能适应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参与艺术的生产与传播。
(二)遵循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办学思路,充分发挥聘用制的优势建设师资队伍
中歌艺术学院通过人事制度的改革和机制的创新,建立以聘用制为主体的人事制度,挖掘中国东方演艺集团的人才资源,建设高水平师资队伍。聘用国内广有影响的艺术家和国外留学归来的艺术人才到学院长期教学,聘用国外艺术家长期任教。要求每一专业配备国内具有影响力的艺术家、教授做学科带头人,核心课程配备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和舞台经验的专家担任专业骨干教师,建立基本老师信息库与流动教师信息库,实现专业教师队伍既能够满足教学要求,又对各专业发展有坚实的人才支撑的目标。学院目前来自艺术团体和文化产业第一线的教学人员占师资队伍总量50%以上,其中大部分具有副高以上职称。仅长期在学院教学的国家一级演员(编导)就有12人。中国东方演艺集团每年派出优秀演员和创作人员到学院教学,为学生提供高层次演出实践平台,并配备指导教师参与毕业实习与毕业论文工作。
(三)配套与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的设施设备
学院充分利用综合性大学的资源优势,逐年加大投入力度,不断完善教学设施设备,确保实践教学条件能够充分满足本专业教学、训练、创作、社会服务的办学功能。确保教学设施设备建设满足四个方面的需求:一是适应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二是充分利用综合性大学的资源优势,发挥“艺术类专业群资源聚集效应”的优势,集约利用实践教学资源;三是实现学生艺术创作与技术性操作训练相结合的需求;四是贴近、模拟相关产业、岗位的仿真工作环境。(学院实训室建设情况详见表1)
实训室基本情况表(表1)
(四)支持学生修读本校双学位、第二专业,培养具有多层知识结构的复合型人才
本校是省内为数不多符合开设双学位、双专业教育的高校,艺术类专业的学生在本专业基础上同时具备其他学科教育背景,是勇于奋进、积极上进的个人品质和独特的个人素质最直接体现,并可以有效拓宽就业渠道。为此,学院在新生入学教育阶段就向学生讲解这一有利于自身发展的政策优势,鼓励、支持有潜质和学有余力的学生做好修读相关专业的准备,并对修读双学位、第二专业的学生做出合理上课时间安排,确保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目前,学院正在修读经济学、法学、文学、管理学等学科、专业的双学位、第二专业的学生有160多名学生,占学院在校学生总数8.9%。
(五)促进校园艺术文化活动,参与当地文化建设
学院一方面策划和组织大型的校园艺术文化活动,配合学校每年举办“校园舞蹈大赛”、“校园歌手大赛”、“校园音乐周”、“校园主持人大赛”、“朗诵与小品比赛”、“艺术作品展”等文艺活动,成为广东海洋大学校园文化的中坚力量。
另一方面把服务社会、促进文化艺术繁荣和文化艺术产业发展作为己任,积极参与地方文化艺术活动,积极参加广东文化大省建设,近四年学院组织师生参加了一系列国家级、省级专业赛事,专场演出130多次。学生参加国家级、省部级以及各类大型比赛,获奖175人次。通过实训、创作、制作、操作、服务等一系列活动,学生综合理解和运用专业知识的技能得到锻炼,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发展,这为学生将来适应所学专业应用市场奠定基础,同时也实现“教学、科研创作、社会服务”的教育职能。
(六)以校外实习基地为平台,使实践教学与学生就业对接
学院艺术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充分考虑相关专业岗位的要求、标准,保证学生从校园教育向社会就业顺利过渡。学院不断巩固完善实践基地建设,确保每个专业有3-4个稳定的且有明显示范和辐射作用的校外实习基地(详见表2)。
学院校外实习基地一览表(表2)
10北京佳茵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北京 2010音乐、舞蹈、 30 11广州朗声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广东广州 2013音乐、舞蹈、 20 12深圳市夏天文化体育发展有限公司 广东深圳 2011音乐、舞蹈、 30 13广东英德华粤艺术学校广东清远 2013音乐、舞蹈、主持、 30 14湛江环宇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广东湛江 2007音乐、舞蹈 80 15西安正新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陕西西安 2010音乐、舞蹈 60 16 湛江第十二中学 广东湛江 2010音乐、舞蹈、 10 17 湛江市少林武术学校 广东湛江 2007音乐、舞蹈 50 18 湛江市湖光一中 广东湛江 2007音乐、舞蹈 20
通过校外实习基地实践教学平台,艺术设计专业可以把实践教学延伸到企业的设计室、施工现场、成品生产车间,学生毕业设计课题基本来自实习单位或岗位的工作任务,有较高的实用性,作品由于贴近市场,提高了商业转化率。
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与电台、电视台、舞台、剧组等校外实习基地的相关技术工作岗位相结合,让学生在仿真的工作环境中养成专业工作能力,部分学生在专业实习阶段就能够以播音员、主持人、演员的身份参与到电台、电视台、各类晚会、剧组的现场工作。
舞蹈编导、音乐学专业综合实践安排艺术团体、培训机构等实习基地,学生直接参加各种级别的演出活动,编排、创作的作品被演出单位采纳。
四、本科艺术类专业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一)师资队伍建设仍是约束学院本科艺术类专业教育进一步发展的主要瓶颈
1、专业带头人学术权威及成果不显著
学院拔尖的艺术教育人才不突出,缺乏可以领先于国内艺术类院校的学术骨干,教学科研成果不突出,使学院缺乏一个真正的招牌专业来奠定在国内或省内艺术院校的地位。
2、专业教师职称结构老龄化
学院55岁以上具有高级职称人数占整个高级职称的43.92%。高级职称教师比重大,教师学术梯队存在断层,大多数学科带头人年龄老化,制约了学院进一步加强教学质量和学术研究的步伐,难以推动艺术理论观念研究。
(二)生源质量参差不齐,部分报考本专业的学生有一定盲目性,学习目标不明确
对不同年级在校生问卷调查中显示(详见表1、表2),学院大部分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自己喜爱的专业,并且学习目的性明确,但也有部分学生出于能够升学而选择报考艺术专业,这说明有相当多的文化课差的考生,基于艺术类专业与文理科相比录取文化课成绩要求相对较低原因,而把报考艺术专业作为一条上大学的捷径。学院51%学生有经过入学前三年以上专业学习训练的,表明学生有一定的专业基础,但也有12%的学生入学前专业学习训练不足一年,进而导致入学后专业学习比较艰难。
(三)在培养模式上存在过于注重专业技能训练,而轻文化理论素质以及审美感受培养的倾向
各专业在理解、实施应用型人才培养办学定位过程中,过于注重技能性课程。在课程设置上,艺术理论和相关理论学习所占的分量太轻,基础理论、史论、作品赏析等理论性课程总学时仅占10%左右。艺术学科与校内其他的众多学科之间缺乏广泛的联系,艺术学科内的各专业之间也缺乏深度渗透,这种教育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虽然在较短的时间内艺术技能有较大的提高,但普遍存在着理论基础不扎实、知识面不宽阔、视野不开阔的不足。
五、进一步促进本科艺术类专业教育发展,提高艺术人才培养的相关建议
(一)构建艺术学科评估体系
目前我省各艺术院校人才培养模式、课程设置已呈高度类同的趋势,为避免各艺术院校因划一性评估体系指标的导向作用形成千校一面的局面,建议构建艺术学科评估体系,除强调教学设施、师资等教学基本条件外,还应全面考虑不同艺术院校办学类别、层次、资源禀赋,区位特点,淡化分值排名,以突出各院校办学的艺术学科特征与特色,使本科艺术类专业教育按照自身规律发展。
(二)拓宽专业教师来源渠道,降低人才引进的成本
建议调整艺术师资准入思路,打破户籍、人事关系、工作时间、方式的限制,形成进出相对自由、渠道畅通、形式多样的人才引进机制,吸引艺术相关行业部门实践经验丰富、创作成果突出的专业技术人才进入教学一线,对于艺术系列职称中的演员、编剧、导演、舞蹈编导、舞美技术员、设计师、灯光师、作曲、指挥等职称,在经教师岗位培训,取得教师任职资格后可按教育系列相应级别职称予以认定或套改。
(三)深化以选课制为主要内容的学分制改革,使学生知识、技能构成多样化
建议充分发挥综合大学的多学科教学资源,淡化专业,突出课程,在规定学生完成公共必修课、学科专业基础课的基础上,允许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跨专业、学科选修符合自身兴趣、能力倾向的专业课程,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的知识、技能构成多样化、差异化。
(作者单位:广东海洋大学中歌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