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出驱动假设”视阈下的高职英语教学及实践探索
2016-06-20杨晓菲
杨晓菲
摘 要:本文从“输出驱动假设”的界定、“输出驱动假设”广泛应用于高职英语教学实践过程的必要性和途径三个方面深入探讨了高职英语教学实践的未来发展方向,并结合具体事例,说明输出型英语教学比输入型教学更具有实用性和有效性,应该加以重视,以期为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改革提供依据。
关键词:“输出驱动假设”;高职英语;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
一、“输出驱动假设”的界定
“输出驱动假设”由三个子假设构成:第一,从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看,语言输出要比单纯输入更有助于外语技能的掌握;第二,职场对于外语专业人才的需求,要求提高学生的语言输出能力,具备综合的语言运用能力;第三,从学习外语的角度考虑,语言的输出更能够体现一种综合的教学方法,能够满足社会发展需求。因此,在高职英语教学的过程中,要考虑实践环节,变语言输入为语言输出,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水平。[1]
二、“输出驱动假设”广泛应用于英语教学实践过程的必要性
1.符合学生心理发展特点
高职院校在培养学生时,以提高学生的综合水平、应用能力为主要目标,尤其是对于语言学习来讲。高职学生具有一定的学习自制力和求知欲,希望自己的大学学习不再类似于高中的应试教育,而是能够真正地提高自己的水平。学生从高中考入大学之后,心理必然会发生变化,这种变化不仅仅在日常的生活中表现出来,也会对学习产生影响。因此,基于这样的心理发展特点,教师必须及时了解学生的变化,并且意识到学生对学习的期待值也随着心理状况的变化而有所提高,学生希望能够在大学中学到更多的知识。而初、高中时的输入型英语教学已经不能适应学生的心理发展需要,长期以来的实践也证明,输入型英语教育是一种单一的教育方式,这种单一型的知识传授过程更抑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因此,将“输出驱动假设”广泛应用于高职英语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掌握语言知识,并把新知识纳入自己的认知结构,发挥主观能动性,符合高职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从学生的心理需要出发,使学生能够更加主动地学习新知识,从而将输入型英语教育转为输出型,使学生能够在高职教育中掌握综合性的知识和能力。
2.满足学生就业需求
学生的就业需要,也是社会对人才的基本需求,教育最终要指向就业,要通过教育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综合工作能力。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大学生的要求逐渐提高,要求大学生能够自觉地融入社会环境,能凭借自己的努力为自己争取一个稳定的、有提升空间的就业岗位。这其中就包括大学生的英语能力。而在就业压力日渐增大的背景下,英语能力强,才能帮助大学生顺利找到工作,并尽快融入新工作。在这一点上,“输出驱动假设”的应用,能满足高职学生的就业需求。
3.符合高职院校培养目标
高职院校更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旨在造就综合能力突出的应用型人才。因此,着力将“输出驱动假设”广泛应用于高职英语的教学实践是符合高职院校培养目标的。对英语学习来讲,只会记单词、听课、做作业的学生是不具备英语输出能力的,只是在输入式教育的背景下,具有了一部分英语能力,不能算作人才。高职教育将学生的实践能力放在培养首位,要培养大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让大学生在学校教育过程中,有更多的机会去实践。尤其是英语教学中,要严格遵循学校的培养目标,让学生能够注重本身英语能力的培养,学校也要为大学生提供更多提升英语能力的机会。因此,培养大学生的英语输出能力,增加实践机会,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更符合高职院校培养目标。
三、“输出驱动假设”广泛应用于英语教学实践过程的途径
1.转变师生的教学思想
教学是一个双边性的活动,既包括教,也包括学,是在师生共同努力下完成的教育任务,师生双方对英语教学的重视程度决定了教学效果,需要师生将传统的输入型教学转变为输出型教学,强调“输出驱动假设”在提高英语能力方面的作用。因此,要转变师生双方的教与学思想,教师才能真正地将“输出驱动假设”应用于高职英语教学过程,并以此有效地指导实践。教师的课堂主体意识根深蒂固,更倾向于在单位时间内,尽可能地将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教师讲、学生听,进而造成了如今重输入、轻输出的局面,对于高职院校英语专业的发展起到了阻碍作用。[2]因此,教师和学生都要转变思想,教师以提高学生的英语能力为出发点,变输入为输出,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从根本上解决英语教学难题。教师重视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培养,学生有目的地学习英语,为日后工作打好基础,并且将更多的机会交给学生,让学生能够参与教学实践。
2.设置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
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有利于教学的开展,师生融入教学情境,能够激发出学生更多的兴趣和欲望,从而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使师生间的教学关系更友好、和谐,促进教学、实践活动的开展。例如,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将学生带入“伦敦街道”,模拟各种现实情境,既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还能在情境中真实地提高语言的输出能力。再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模拟英语面试场景,调动课堂上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使其主动参与模拟训练,由教师担任招聘单位领导,每一名学生都要参加“招聘”。教师了解学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与学生进行英语对话,引导学生“输出”英语,在课堂上全方位地展示自己的英语能力和水平。
3.健全英语教学评价机制
完善的评价机制,应该是多方面的,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保证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但是一些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评价机制过于单一,除简单的口语考试和笔试,再无其他评价方式。评价要求不高,在评价后没有及时反馈,使学生认为只要考试结束,就算完成了这个阶段的英语学习,学习要求不高,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健全的英语教学评价机制不仅要包括对学生的全面评价,还要适当加入教师评价内容,看教师是否按照培养目标授课,教师是否在规定时间内高质量完成教学,教师是否做到了因材施教等。因此,要改变现状,健全英语教学评价机制,创新评价方法,多渠道促进教学活动的开展。[3]
综上所述,高职英语教学目前还是以输入型教育为主,教师在课堂上占据主体地位,学生被动学习,能够参与教学的机会不多。长此以往,学生便失去了学习英语的主动性,将高职教育变成了“应试教育”,这是当今高职教育中必须要解决的问题。“输出驱动假设”有必要广泛地应用于高职英语教学实践的过程之中,但要进一步扩大影响,还需要师生双方的不懈能力,从而真正将大学生培养成专业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吕 岩.“输出驱动假设”视域下的高职英语教学研究与实践[J]. 河北工程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4):78-80.
[2]闫增丽,张丽梅.“输出驱动-输入促成假设”下的外语教学实践探索——一项提高英语语言输出质量的实证研究[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5,(4):74-76.
[3]李 雁.输出驱动假设理论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