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后现代文化视域下网络创意配音视频文本研究

2016-06-20纪政雪子

新闻世界 2016年6期

纪政雪子

【摘要】“淮秀帮”是网络创意配音视频团队中的佼佼者。本文在后现代文化视域下以“淮秀帮”作品为研究对象,由点到面观照目前我国网络创意配音视频文本的特征,即创意:声画幽默表达;符号:与现实的互动;拼贴:打破事物疆界;置换:颠覆原始意义等特点。

【关键词】淮秀帮;后现代文化;视频文本

【基金项目】四川外国语大学2015年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网络搞笑视频中的“淮秀帮”现象研究》(SISUYY02)

“淮秀帮”是网络视频中知名的创意配音团队,其创造性的改编《新白娘子传奇》、《还珠格格》、《西游记》等经典电视剧,并自己编写剧本,通过创意剪辑、配音,以犀利的语言风格、亦正亦邪的搞笑方式广受青睐和好评。从2011年至今,“淮秀帮”每年大约发布30部左右的视频,其制作的水平、画质清晰度、配音相似度等硬性条件都在进步,内容覆盖面、话题选择、文本语言等软性条件同时也在提高。其团队成员也从最初“玩玩而已”少数人的“自娱自乐”,不断吸引、招募配音演员、策划、剪辑师等,其中不乏专业配音演员加入,扩大团队规模。人气、名气、才气与日俱增,当初的“纯恶搞”渐渐转型为带有话题性、内涵性的“创意文本”。

一、“淮秀帮”创意配音的视频文本分析

(一)声音叙事化

声音不仅是影视语言的构成元素,同时它还承担了其它责任。作为对影视事件、空间、心理、情绪、意境风格等方面的深入刻画、扩展时空的一个手段,声音发挥着表达和叙述的作用。[1]“淮秀帮”的视频作品以创意配音见长,同时声音也是构成文本连贯性的重要叙事手段,所以分析其特色的声音叙事是有必要的。

1、音色作为叙事标志

在视频中,每一位人物有自己的声音、自己的音色,这是他的某种“标志”。比如说出的话是同步的,契合人物的视觉表现。后期配音和从一种言语转换成另一种言语也都尽可能地遵循这些原则,这是一个人物(叙述者)或者暗含的叙述者讲述故事时最常见的处理方法。而“淮秀帮”惟妙惟肖的运用画面拼接和模仿多个演员特色声音之间的转换,使每一部视频作品完整的表现主题,营造一种仿真明星声音的听觉奇观。笔者粗略的统计了经常出现在视频中的角色,其声音的识别度高,如:周杰伦、周星驰、《西游记》中的师徒四人、许仙、白娘子、容嬷嬷、小燕子等等,通常一部大约6分钟左右的视频,其中的角色可以达到二三十种,当然对于声音和文本内容的呈现也有很多叙事手段。

同样的画面、声音,在“淮秀帮”的视频中,表现出的是围绕视频主题所设定的人物,这时候声音、画面没有改变,但是视频中的人物“身份”变了,在《小燕子紫薇考公记》里是“拼命想考上公务员”的“小人物”,在《涨工资体——群星总动员加薪何时有》中是“被老板虐待”的形象。这种一个声音用于两个主体的叙事,比比皆是。同一个声音,在不同的文本中被赋予不同的身份,展现不同的故事,但都是在推动故事的发展。

2、非线性叙事

线性叙事是人们常用来叙述事件发展的重要手段,然而在后现代主义者眼里,线性叙事是一种强制叙事,因为事物根本不存在这样一种线性的因果关系,这种关系是人类理性幻化的结果,是一种有目的的政治手段,因此线性叙事是应该坚决予以取消和否定的。[2]两种观点都有自己的理性论证,孰是孰非在这里不加评述,但是“淮秀帮”作为网络时代中后现代文化的产物,不露声色地满足了非线性叙事的观念。

“淮秀帮”的很多视频都具有非线性叙事的特质,现以视频《九月最强恐怖巨制〈开学传说〉》为例:

上图是非线性叙事文本的常态,树状或者伞状图示,可能y1/y2/y3还能够继续扩散延伸下去。在视频内容里,X(开学)是最开始引出话题的,由此展开生发出7个线索,分别是y1(作业)、y2(选课)、y3(军训)、y4(暑期档电视剧)、y5(食堂琐事)、y6(室友)、y7(摸底考试),这7个方面如果不碍于篇幅和时长限制,可能还会在每一个分主题下再生发出更细小的主题和事件,成为一个无穷线索的永无止境的叙事。

(二)画面符号化

福柯认为:“符号与其所指的关系形式,通过适合、仿效、特别是同感这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为了让符号成其为所是,符号在呈现为被自己所指称的物的同时,还必须呈现为认识的对象。”[3]福柯所说的“同感”,既是一个获得符号意义的过程,也是一个意义交换的过程,传播符号的意义既不是传播者一方的“所有物”,也不是先验地存在于符号中的“事实”,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之间进行符号交流,传播符号所生发的意象和由此产生的知识、思想和情感,就会有许多可能性。

比如,对于80后、90后来说,《新白娘子传奇》里的许仙和白娘子是儿时电视画面里的记忆,他们言说的是经久不衰的故事,但“淮秀帮”却“借用”其中的某段情节、某个画面来言说自己的故事。画面还是同一个画面,可是消费的意义随着不同受众接收信息、自我传播等,呈现出了不同的意义:童年观看过这部电视剧的人,他们更多生发出了一种怀念、怀旧的情感;没有看过这部电视剧的人,可能更多感受到的是一种搞笑、有才的想法。《新白娘子传奇》的片段画面,作为一种具体的物化形态,通过象征的手段掀开了当时那个年代人们的共同记忆,引起了共鸣。

(三)语言网络化

海德格尔说“语言是存在的家园”。[4]在网络上,语言不仅构成了人的存在,而且是一种可以真切体验到的存在,语言不仅是存在之家,而且构成了存在本身。[5]

人们通常用各种组合符号来传情达意、增添生活情趣、丰富艺术效果,但由于人们所处环境与使用媒介形式的不同,各种符号的组合方式也不同。对“淮秀帮”视频内容涉及到的表意组合进行梳理,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①混杂使用外国语言。比如“wuli”这个词,是由朝鲜语衍变过来的,意思是“我的”;“图样图森破”这个词,是由英语“too young too simple”衍变而来,意思是“很傻很天真”等;②网络新生词。比如“白富美”、“高富帅”、“屌丝”、“坑爹”、“吐槽”、“犀利”、“碉堡”等;③同音异义词。比如“土豪”、“人生赢家”、“毯星”、“奇葩”等。

这一新组合使作品形式上有较多变化,语言流动充满网络性、时代性。此外,这些特殊词汇与用法增添了某些幽默元素,加强了受众与创作者之间的认同,营造出了一种“熟悉”的语境,使受众在观看时更容易产生共鸣。

传统的文学语言是与日常语言相分离的,它通过对实用语进行阻挠、变形,使人们在欣赏文学作品时,不是跃过语词指向语词以外的他物,而是关注语词本身的各种特点,从而摆脱惯常化的制约,重新回到观察世界的原初感受之中。[6]而对于“淮秀帮”而言,语言是他们身份得以确认(引人注目)的表征之一,于是在创造新词的同时,对我们熟悉的用语进行戏谑化的变形,这种具有“范围性”的表达,也是网络社会中对于语言规则和编码规范行为的大胆、随意、自由的解构。这种极富个体性和随意性的语言编码行为,让人们体验到了某种藐视、突破和颠覆既有语言权威带来的快意,也使网络语言呈现了一种新意和生机,尽管它有时与粗俗的边界是模糊的。[7]

二、后现代呈现:网络创意配音中的“淮秀帮”

从以上的分析中不难看出,“淮秀帮”的视频文本充满了后现代网络文化特征。但从后现代主义的视角看,“淮秀帮”的作品是矛盾的,一方面它想抓住文化艺术的内涵,同时融合创意内容,避免落入后现代文化的窠臼;另一方面它又脱胎于网络这个充斥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平台,渐渐被商业和主流意识形态规训。当然,除了上述的总体特征外,以下将具体剖析几个“代表性”特征。

(一)创意:声画幽默表达

创意实际上是人类内在、深层的愿望与倾向,是人类共有的。富有新意的作品可以更为有力地吸引观众的审美注意,许多具有独创性和探索性的作品才有可能得到观众的认同。显然,一部好的视频作品在题材的新颖、主题的独创、风格的奇崛、语言的创新等方面的审美追求也是这部作品内在的吸引力、生命力。

“淮秀帮”运用创意模仿明星配音的形式,自己创作文本,通过剪辑技术制作出的短小搞笑视频受到追捧。声画的无缝对接,营造了一种明星在演绎另外一个贴近现实生活、贴近社会的故事,创意元素与传统元素并存,哪怕画面上的明星穿着古装、扮相与现实差别巨大,恰是这种创意——视觉反差、听觉享受的过程,契合了观众需求。

(二)符号:与现实的互动

苏珊·朗格认为“符号是思维的工具。”[8]符号是复杂的,它可以让人们思考超越事物即时的存在以外的东西,它是人们对事物进行概念化的工具。比方说,在“淮秀帮”的作品中,虽然笑声是欢乐的象征,但我们可以把“笑声”转化为一种符号,它可能在欢乐的指涉之外产生出许多不同的意义,如嘲弄性模仿、挖苦、享受等。对于人类而言,符号化的过程与吃饭、睡觉一样重要。[9]我们通过声音符号、画面符号等来理解适应“淮秀帮”的作品,通过作品了解他们,我们给事物或体验所赋予的意义要比它们实际的指涉更为重要。

“淮秀帮”从经典影视剧中获得灵感,通过拼贴、置换等方式展示给受众的是一个新的文本,创造了一个与现实社会相通的“虚拟世界”,而这个“虚拟世界”是以各种符号为“蓝图”,用视频来表达现实意义。作为人们感知和观看的符号(经典影视剧中的画面)起到了连接“过去的意义”和“现在新生成意义”的纽带,符号并不是仅仅用来再现事物和现象的,它们也不仅仅j是用来传播意义的,实际上,符号创造了我们所处的现实社会性世界。

(三)拼贴:打破事物疆界

拼贴能打破不同事物之间的疆界,将各种差异性因素组织在一个文本之内,让各种不和谐的元素统一在一个文本里,它们互相比照,形成一种强烈的反讽效果,从而消解原文本的完整性、庄严性。[10]“淮秀帮”声明自己的视频文本具有“创意性”,不可否认,新的文本内容确实如此,但是拼贴的手段运用也难以使其脱离恶搞文化的拉扯,所以笔者称其作品具有“矛盾性”。《甄嬛传》、《武媚娘传奇》等古装热播连续剧中的片段,被其拼贴成一些新的故事,如《爆笑坑爹双语大片》讲述的是《甄嬛传》将在美国播出的消息传开后所引起“剧中人物”的一系列反应;《民生励志传奇<薪闻联播>》讲的是武媚娘希望老板涨工资、加薪、讨薪等一系列事件,这部剧中除了运用了范冰冰饰演武媚娘的片段,还剪贴了《还珠格格》、《小时代》等影视剧中的片段,都是围绕着一个新的完整的叙述逻辑——“加薪”而展开的。“淮秀帮”引用的各种元素,打破了单一线性发展的相互关系,逼得我们非做双重注释或解读不可:一重是解读我们所看见的个别碎片与其原初“上下文”之间的关系;另一重是碎片与碎片是如何被重新组成一个整体,一个完全不同形态的统一。[11]

(四)置换:颠覆原始意义

利用数字化的音频、视频、图片制作技术打碎原有作品的七宝楼台,通过镜头剪辑、配音制作、夸张修辞等蒙太奇的编辑手法重新组合并赋予作品完全不同于原作品的表达主题,从而创作出耳目一新的艺术形象,并形成冲击人们的传统价值观念和事实认定的效果,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之为置换。[12]其实从2014年开始,“淮秀帮”的每部作品结尾都会配上改编过的“片尾曲”,采用的方式就是对大家耳熟能详的歌曲内容的置换,下面举个例子。

这首歌是出现在《淮秀帮教师节致青春〈萌师奇谭〉》的结尾。周杰伦《听妈妈的话》置换名为《听老师的话》副歌部分的歌词:

听老师的话/耳朵长茧疤

想快快长大/才能告别他

早恋的想法/决瞒不过他

写一份检查/好好反省吧

可以说置换的手法“淮秀帮”在其片尾曲中运用最多,也最为突出。从结构的角度讲,置换就是承认既有文本结构的合理性,它只是利用这种结构来表达自己对这个结构的不同理解,因为强调稳定性结构,所以置换常常不能面目全新地呈现事物的本质。从符号角度讲,置换打破了原作能指/所指之间的既定关系,置换常常利用旧的能指符号阐释新的所指意义。可能有人会觉得拼贴和置换的手法没有区别,本文认为它们之间是有区别的:拼贴强调的多是两种事物的合二为一,是一种合成或是组合关系;而置换强调的是在同一种模式或结构下,一种事物被另一种事物替换取代。但是两者产生的意义是相仿的,都是在别人的成果上“盗用”,形成自己的文本表达,也都是网络时代的叙事行为,也可以说这是大众对于执掌文化创造权力的精英的一种话语挑战。

结语

“淮秀帮”作为网络创意配音团体的代表者,最先通过其创意搞笑配音视频被人们所熟知。他们的视频作品幽默中不乏深意,本文认为对其的视频文本进行内容分析可以从另一个路径认识以“淮秀帮”为代表的网络创意配音团体,其作品也属于费斯克所说的大众文本——一种“生产者式的文本”。因而,我们要了解网络创意配音,须将它们放在一个开放、流动的空间里加以研究,因为网络本身也处于时刻变化的环境状态,同时我们还应在这种环境空间里,对文本与文本之外现实社会、不同文本之间以及文本内部的关系加以审视,才能对网络创意配音视频进行更好的理解。

注释:

[1]唐及超.电影改编中的叙事转换[D].郑州大学,2011.

[2][6]聂庆璞.网络叙事学[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4.5:106.、213.

[3]米歇尔·福柯.词与物[M].莫伟民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82:80-81.

[4](德)海德格尔.孙周兴编.海德格尔选集[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6:363.

[5]衡云云.论网络传播背景下的文学情感[D].西北师范大学,2012.

[7]周卫红.论网络语言的后现代文化内涵[J].晋阳学刊,2006(5):76-79.

[8]Langer,Susanne. Philosophy in a New Key. Cambridge, M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42:63.

[9](美)李特约翰(LittleJohn,S.W.).人类传播理论:第9版[M].史安斌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10:119.

[10]曾一果.恶搞:反叛与颠覆[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12.5:40.

[11]王先霈、王又平.文学批评术语词典[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9:679.

[12]蓝爱国.网络恶搞文化[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8.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