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哈尔滨太平桥“圈河”烈士就义地初考

2016-06-20马良

黑龙江史志 2016年4期

[摘 要]笔者在东北地区党史研究的过程中发现,在历史材料中记载了一部分抗日烈士的牺牲地为哈尔滨太平桥圈河,本文对此进行了研究论证,并探讨了圈河烈士就义地的大致范围和圈河的历史变迁。

[关键词]太平桥圈河;烈士就义地;革命旧址

一、哈尔滨太平桥“圈河”的地理位置及名字由来

哈尔滨“圈河”是一个古老的地名,多数老哈尔滨人对此也并不知晓,说到“圈河”就得提起在哈尔滨市区里流淌着的,一条被人称为“马家沟”的臭水河。其实“马家沟”河在本世纪初以前是一条清水河,沿河两岸树木繁茂,养育了生活在此地的满汉先民。

“圈河”在位于现今道外区西至振江街,东至红旗大街北延长段,南至太平桥滨北铁路线,北至东北新街的合围地带,面积大致在1平方公里的范围。历史上哈尔滨地区多次遭遇较大的洪水,洪水的侵袭和江水倒灌,导致马家沟河在由南向北注入松花江时,在此地形成了几个大弯和低洼涝塘地带,被老百姓形象的称为“圈河”。

在哈尔滨开埠以前,此处人迹罕至,属于郊外荒野,但随着哈尔滨滨江地区和太平桥地区逐渐成为“闯关东”的落脚点,在人口逐渐增多的大环境下,死亡人数也开始增加,地处郊外的圈河开始有了墓地。

二、圈河地区成为墓地和屠杀抗日烈士刑场的始末

有关圈河设立墓地最早的记载是,1900年这里设立了“陆家义地”,义地即公共墓地。“陆家”是原太平区最早的拓荒者,自1744年便在太平桥、三棵树一带定居。太平区得名的由来——太平桥,也是陆家后裔陆廷祯发起募捐建立的横跨马家沟河的一座木桥。

随着此处被埋葬者逐渐增多,至1917年这里成为了市公署管辖的公共墓地——“圈河义地”。1923年和1932年两次特大洪水,导致松花江江堤决口,圈河地区一片汪洋。“圈河义地”此处埋葬的多为穷苦百姓和路边“死倒”,由于部分棺木没有深埋、有些尸体也只用草帘子包裹,洪水来袭时就漂在水上。圈河地区本就人迹罕至,从此圈河成为了令人毛骨悚然的“乱葬岗子”。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哈尔滨沦陷,1932年日本扶植了伪满洲国。此时日本出于经济考量和战略需要,开始在松花江上修建第二座跨江大桥——“滨江铁路公路大桥”,并扩建了哈尔滨港(现为哈尔滨港务局)。随着这些工程的开展,配套修建了两条主干铁路线,即滨北线和哈港专用线,“圈河”便被隔离成为一个三角地带。伪满时期铁路沿线都有日本满铁守备队把守,当时只有公益街一条路可通往此地。从此圈河更为人迹罕至,日伪当局便把这里变成了屠杀爱国抗日义士的刑场,笔者认为史料里提到的“太平桥圈河”,就是位于现在的公益街、临堤街的陶瓷市场一带。

笔者为此专门请教了东北烈士纪念馆老馆长,我省著名的抗联史专家温野老先生。根据老先生回忆和亲笔佐证材料证明,哈尔滨太平桥圈河烈士就义地位于哈尔滨市太平区公益街第五居民委所在地,区域从哈尔滨锹厂至蔬菜二部,面积约2万平方米,另注明哈尔滨锹厂现址是当时圈河地区的中心地带。温野老先生回忆,曾经在许多年前与哈尔滨市党史研究室研究员张福山等专家到现场实地考察过,这里在许多年前只是一片荒地。

1937年哈尔滨发生了著名的“四一五大检举”事件,1937年春由于傅景勋、韩守魁的叛变,日伪军警宪特以哈尔滨为中心,在滨绥、滨北各铁路沿线进行大逮捕。对东北地区的各级中共地下党组织、共产国际组织进行了七个多月的疯狂破坏,使482人被捕,85人被杀害。

吕大千,中共党员,哈尔滨宾县人,中共宾县党组织的创建人和领导人之一。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担任中共宾县特支宣传委员兼宾县中学党支部书记,积极组织学生参加抗日活动,1936年8月吕大千被任命为中共宾县特支副书记。1937年5月13日被捕,吕大千在狱中,受尽酷刑、坚贞不屈,没有泄露组织秘密。他在狱中写下气壮山河的壮丽诗篇:“时代转红轮,朝阳日日新,今年春草除,犹有来年春”,1937年7月21日在圈河英勇就义。

张宗伟,中共党员,山东牟平人,早年在俄罗斯务工,擅长俄语。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任中共满洲省委、哈尔滨特委交通站的交通员。期间奉命将自己的家作为交通站,掩护过杨一辰、魏抱一、周保中、李兆麟等省委负责人和抗联将领。1937年4月20日被捕。张宗伟在狱中受尽酷刑,矢志不渝,同年7月26日,在圈河英勇就义。

1937年4月17日,哈尔滨工业大学党支部负责人李庭魁、地下党员胡振铎、苏丕承、共青团员王益生、爱国学生张正伦被捕入狱,他们受尽严刑拷打,同年7月27日,在圈河英勇就义。有资料记载,这一天28人在圈河就义。

候小古,共青团员,辽宁海城人,哈尔滨口琴社演奏队队长。口琴社的爱国演出引起了日伪当局的注意,12位社员于1937年4月18日被捕,队长侯小古在狱中受尽折磨、宁死不屈,同年9月23日,候小古在圈河英勇就义。

烈士吕大千、侯小古、张宗伟以及哈尔滨工业大学党支部的一些学生党员,都在1937年的“四一五”事件中被伪满第四军管会军法处判处死刑,牺牲在太平桥圈河。烈士档案和解放后一些革命同志、家属的回忆文章中均一致记载他们牺牲在太平桥圈河或圈河刑场。

此外,笔者发现在一些书籍中,将牺牲在“六一三事件”中的王学尧、张敬文烈士的牺牲地,也写成圈河,笔者对此有异议。通过对馆藏王学尧烈士档案、馆藏文物“王学尧烈士领尸证”,及王学尧女儿王烈遗的回忆录,相互比较印证,查清了王学尧和张敬文烈士的牺牲地为“极乐寺东陆军射击场(刑场)”。通过对历史地图和现有资料的研究后,认为王学尧和张敬文烈士牺牲地为极乐寺东北方,毗邻文化公园,现为道外区大方里小区的一部分。

三、圈河烈士就义地的演变

“九一八”事变至“九三抗战胜利”,在东北沦陷的十四年中,牺牲在圈河的党员、团员、爱国义士其具体人数无法统计,大部分人没有留下姓名。这块土地见证了他们的英勇无畏,他们用血肉之躯,捍卫了民族的尊严。由于当时刑场周围也是公共墓地,一些烈士的遗体就被前来领尸的家属就近安葬在了圈河,所以圈河也是烈士们的安息之地。

1946年4月28日,哈尔滨回到人民的怀抱。1958年为了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公布了迁移全部市区内墓地的公告,限期全部中外墓地,一律迁至哈尔滨东郊皇山公墓。最后许多无主坟墓,在这次大整治活动中被平掉坟头或者就地深埋。笔者翻看了一些烈士档案,一些家属在回忆材料中提到,由于年代久远历史变迁,很多墓碑都遗失了,找不到烈士遗骨,造成无法迁葬,圈河也就成了一部分烈士永远的安息之地。

据哈尔滨烈士陵园资料显示,只有几名当年血洒圈河的烈士解放后骨灰被安葬在哈尔滨烈士陵园。例如车显辂烈士,烈士在圈河牺牲后,由于无人领尸,当地群众冒着生命危险将其遗体火化并偷偷埋葬骨灰,政府在解放后为其立碑,后迁葬至烈士陵园。

五十年代末至八十年代初,松花江石棉厂、哈尔滨碱厂、哈尔滨锹厂、哈尔滨市蔬菜公司第二经营部、哈尔滨市建材公司滨新货场先后在圈河故地开工建厂。面对眼前一人多高的荒草和脚下没膝深的涝洼塘,职工们发扬创业精神,人背肩扛车推,从几公里以外取土,以愚公移山的精神,在短短几年中,硬是搬运了60多万立方米的土石方,填平了20万平方米的涝洼塘。当年的老市长吕其恩到现场慰问大家,被职工群众吃苦耐劳、奉献拼搏的精神所感动。

场地平整后,各单位又热火朝天地投入了生产。石棉制品、水泥制品、锹镐、土产日杂等产品源源不断地运往各地的工厂、矿山和千家万户。保证产品按时出厂,为大庆油田的开发和建设,为居民住房和市政建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并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地带。后由于计划经济的局限,这些企业全部濒临破产倒闭。

1993年,这些企业中的哈尔滨蔬菜第二经营部开始率先招商引资,建设库房、展厅,成立“哈尔滨太平建筑陶瓷批发市场”并倡议其他几个企业也加入经营陶瓷市场,一起把产业规模化,做大做强。随后其他几个企业也逐步加入经营陶瓷市场的建设中。圈河故地,成为了黑龙江省内远近闻名的陶瓷大市场,这里再一次成为了太平区支柱产业的龙头。

现在位于陶瓷市场的东侧,也建起了因此而得名的“陶瓷小区”,大批居民居住于此。虽然陶瓷市场没有了昔日的车水马龙,但还在顽强地经营着。在此呼吁有关部门,随着旧城区的逐步改造,将来在此地可以开辟建立纪念广场和雕塑,树立抗日烈士就义地旧址石碑等予以见证历史。

结束语

随着今后敌伪档案的逐步解密,尘封的历史事实也将揭开。太平桥圈河见证了日本侵略者屠杀共产党人和爱国义士所犯下的滔天罪行,历史不会忘记他们,圈河也将会在今后的改革大潮中重新焕发出新的活力。

参考资料:

[1]东北烈士纪念馆资料.《侯小古烈士档案》

[2]东北烈士纪念馆资料.《张宗伟烈士档案》

[3]东北烈士纪念馆资料.《吕大千烈士档案》

[4]东北烈士纪念馆资料.《王学尧烈士档案》

[5]东北烈士纪念馆馆藏文物.王学尧烈士领尸证

[6]哈尔滨太平建筑陶瓷批发市场内部资料.

[7]太平区志编委会《哈尔滨市太平区志》,1992年10月第一版

[8]道外区志编委会《道外区志》,1995年4月第一版

[9]宋世生.《哈尔滨墓地建立的始末》,黑龙江史志.2011年22期

作者简介:马良(1982-),男,黑龙江哈尔滨人,东北烈士纪念馆馆员,管理学学士,研究方向:近现代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