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阿城地区日本开拓团始末

2016-06-20马良

世纪桥 2016年5期
关键词:阿城

马良

摘要: 日本军国主义妄图侵占我国东北的野心由来已久。日本通过一系列对华战争,强占了中国东北全境,扶植伪满洲国,并制定了“日本满蒙开拓团”移民政策。这项政策是对中国东北破坏力最强、最恶毒的侵略政策,妄图把中国东北永久占领,地处哈尔滨东部的阿城地区亦是开拓团掠夺的重灾区。本文通过对有关阿城地区日本开拓团的史料和日文资料进行研究,勾勒出了阿城地区日本开拓团的由来和最后归宿。

关键词:日本侵华;日本开拓团;阿城

中图分类号:D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475(2016)05-0018-03

一、日本近代对中国的侵略及日本满蒙移民政策的由来

日本是岛国,自古资源贫乏,人口众多。日本明治维新以后,奉行军国主义,国力逐渐增强,对外扩张野心也愈发膨胀,晚清时期中国国力日衰,西方列强企图瓜分中国。

1874年日本借口“琉球渔民事件”派遣3 000余人的军队侵略台湾南部,清政府迫于西方列强的施压,于10月与日本签订《北京专约》,承认日本出兵是“保民义举”,并赔偿50万两白银。1879年4月,日本强行吞并琉球,使清政府永久丧失了对琉球国的藩属管辖,从此助长了其侵华亡华的野心。

此后,中日甲午战争中清政府北洋舰队全军覆没,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永久的丧失了对朝鲜的藩属管辖,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岛、澎湖及其附属岛屿,赔款2亿两白银。甲午战争对远东地区及环渤海地区的战略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日本从此迅速跻身帝国主义列强之列。

《马关条约》中约定割让辽东半岛给日本,但沙俄窥探辽东半岛久已,于是联合法、德两国逼迫日本撤出辽东半岛,清政府为此付出3 000万两白银赎回了辽东半岛。但不久沙俄借口“还辽有功”,取得了在中国东北修筑中东铁路及其南下支线的特权,并强行租借大连和旅顺港,当时国内举国上下对此愤恨不已。

1900年,“八国联军”以镇压义和团为借口侵略我国,联军占领北京。沙俄以保护中东铁路为由,趁机侵略我国东北全境。此后虽然清政府亦签订《辛丑条约》,并赔款4.5亿两白银,但沙俄拒不撤兵,妄图把中国东北据为己有。日本经过近十年的备战与发展,经济、军事实力大增。终在1904年,日军率先攻击俄军爆发日俄战争,以日本获胜告终。日本通过日俄战争,获取了辽东半岛,及长春以南的铁路所有权,并在旅顺大连地区设立“关东都督府”,此后设立关东军及铁道独立守备队,为全面侵华埋下伏笔并从此拉开其武装殖民的大幕。

日本在中国东北及辽东半岛获取铁路权、金融贸易权、驻军权、大量土地、军港,通过设立银行发行货币及设立商行,对我国的资源、矿产进行疯狂掠夺,这一系列活动是为永远榨取及奴役东北地区,而殖民是对中国东北实现永久占领的最重要手段。

1912年,日本关东都督福岛安正实地考察了金州大魏家屯后,决定筹建日本移民点。1913年,从日本山口县玖珂郡川下村和爱岩村移民17户,从新泻县移民1户,共计18户43人,并从爱岩村和川下村村名中各取其首字,定名为“爱川村”,这是日本最早有组织、有计划的试探性移民。但由于土地、资金的不足以及耕种环境不同、管理不善等原因,一些农户来而复返,近二十年的农业移民试点以失败告终,至“九一八”事变爆发前,仅有1 000余人定居。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日本迅速占领了中国东北全境,被誉为“日本满蒙开拓移民之父”的东宫铁男在其《在乡军人满蒙移民方案》中提出:建议由日本在乡军人(已退役但作为预备役的军人)作为移民管理者,即让当时退役在家的预备役官兵到满洲定居并发给土地和武器。当时这些退役军人是没有土地的,所以该政策使得这些退役军人的热情空前高涨,并认为满洲是其实现梦想的“王道乐土”。

1936年5月,日本关东军制定了《满蒙农业移民百万户移住计划》,大批贫困的日本农民涌入中国东北。至1945年日本投降前夕,据统计日本共组织了14批次,共派遣开拓团860多个,总人数为33万人的集团式武装开拓移民侵略我国东北。

日本满蒙移民政策的实质是巩固侵略统治,将大批日本人移居,以解决日本国内农业人口过剩和缓解经济发展滞后的现状,通过增加日本人在中国东北的数量,用日本移民维持殖民地统治,镇压反满抗日,威慑苏联,同时通过屯垦制度种植粮食和发展人口,就地解决军粮和补充军事兵源。

二、阿城地区土地被掠夺情况及中国居民悲惨的生活状况

(一)日本关东军是如何在阿城“征地”的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关东军入侵阿城。1932年春,日本关东军指使伪阿城县政府在阿什河沿岸“征收”了14 500晌耕地,补偿标准为:已耕种过的“熟地”每垧30元至70元,未耕种过的“生地”每垧15元。而当时土地的市场价格要比补偿高得多,优等耕地每垧价值200元,劣等耕地每垧价值130元。而事实上,农民们连理论上规定的补偿标准也拿不到。伪阿城县政府派出的评估员故意压低土地等级,本来是熟地,但却登记成生地,本来是优等地,给登记成劣等地,这样农民所能领到的补偿就更低了。[1]

耕地补偿款也并不是直接发到农民手里,而是让失地农民去“满铁株式会社”的子公司“东亚劝业株式会社”设在哈尔滨的办事处去领。从阿城到哈尔滨,上百里的路程,当时交通不便,土匪横行,辛辛苦苦领到的补偿款很可能被土匪抢走。东亚劝业会社的办事效率极低,失地农民背着行李在办事处门口排起长长的队伍,发放补偿款的工作人员还在不紧不慢的刁难农民,不是说手续不够,就是说公章不在,逼得农民来回几十趟。为了把补偿领到手,甚至要跟他们扯皮一两个月,来回的路费、餐费、住宿费再加上误工费用,可能比补偿还要多些,与其去领钱,还不如不领。[1]

强征土地的后期,支付的不再是满洲国币,而是无法流通的日本军票,征地变成了一场公开的抢劫。伪政府更是雇佣打手地痞,对不肯交地的农民进行恐吓殴打,采用“连坐”并罚,甚至被日本宪兵队抓去,折磨致死。有统计资料显示,满洲国这场“征地运动”共掠夺了东北同胞的2 000万公顷耕地,其中46%的部分实际上分文未付,而所谓的支付部分实际上大部分是无法流通的日本军票。

(二)阿城地区日本开拓团的土地侵占情况与分布

1934年至1943年,日本关东军将阿什河两岸和阿城县境内的松花江段南岸适宜种植水稻的肥沃良田,划定为日本移民“开拓”用地,以低价强行收买占用。最早进入阿城地区的日本开拓团是“天理教民团”,主要是日本各地信仰天理教的教民。1934年,“日本天理教青年会”进入阿什河西北、松花江南岸一带的“马场甸子”。侵占了10 000晌耕地构建天理村开拓团,并从哈东站一带修筑了直达天理村的窄轨小火车。[2]

1939年,收占阿什河东岸大小荒沟一带耕地1 000余晌,为“日本八纮开拓团”用地。同年又收占阿什河西岸双河村官旗屯1 300晌耕地,为“日本大谷开拓团”用地。1940年又将阿什河西岸八户张屯附近2 000晌耕地收占,为来自日本山形县的“高柴开拓团”用地。同年,又有日本山梨县开拓团60户,进占平山村四道河子屯。1943年,日本奈良、冈山2个开拓团,又进入天理村移民地。[2]

阿城四道河子一带还有个“丰村开拓团”,该地居民被日军用刺刀逼进“集团部落”里,1 000余晌耕地及3000晌的山川被日本开拓团侵占。另有“半拉子城铁道自警村”,移民及侵占土地情况不详,仅在《满洲农业移民入植图》中有所发现,与此相同规模的还有双城附近的“五家站铁道自警村”。 [3]

(三)所谓的“归屯并户”和“集团部落”

1932年至1942年10年时间,阿城地区共移入日本开拓团9个,704户,2 496人,侵占土地1.5万晌。对丧失土地的中国农民实行“归屯并户”和迁入“集团部落”,关东军派兵对不愿意搬家的农民以武力驱赶,随意杀人,焚毁房屋,中国居民必须迁入日军指定的居住地点。[2]

居住村落四周有堑壕和铁丝网,并设有伪警察,出入必须持“良民证”,居民实际并无人身自由,实行最残酷的“保甲连坐制”。这样一来也切断了抗日武装力量的生命补给线,东北抗联在这一时期,由于无法进行补给,处境艰苦、损失惨重。

阿城地区常见的“围子”地名便源于“归屯并户”。日军把一些山区农户强行集中到某地,四周挖壕,筑起小土墙,这种靠山的小“集团部落”被称为“围子”。据1981年地名普查统计,除去已更新地名的16处“围子”外,在现有地名中,还有“围子”30余处。这些“围子”主要集中在平山、小岭、交界几个镇,仅平山镇就有“围子”达14处之多。[2]

(四)所谓的“经济犯”和日本军警令人发指的罪行

一些丧失土地的农民被迫为日本开拓团耕种,年终岁尾所获粮食必须“出荷”,即全部交给日本人。农民辛苦耕种却吃不到一粒粮食,集团部落和乡镇中设“经济警察”,不但任何粮食、蔬菜、经济作物不允许交易交换,且一旦发现中国人吃大米、白面,即为“经济犯”,抓到宪兵队折磨致死甚至公开勒索赎金。

伪阿城县警务局指导官西村一,自伪满康德元年调来阿城后,每见“头颅胖大”的中国平民百姓,则以各种“理由”缉杀,烤吃其头,受害者甚多,城乡市民深为愤恨。后来西村一被调走,不知所踪。建国后阿城县公安局及县史志办专门针对此事进行了调查,有大量人证和卷宗笔录,证明确有其事。另有史料记载西村一在珠河供职期间亦有受害者,共计100余我同胞被残忍杀害并被其烤食头颅。[2] [4]

(五)日本开拓团的性质

“九一八事变”至日本投降前,日本满蒙开拓团移民政策,致使东北500多万农民失去了世代赖以生存的土地。有些人被迫背井离乡,到深山沟去开荒种田,一些无家可归的农民被驱赶至日军组建的12 000个被称为“集团部落”的集中营中忍饥挨饿,期间冻死饿死病死或被日本人残害致死的人数无法统计,日本开拓团成了日军最有力的帮凶。

随着日本在太平洋战争中节节败退,所有资源已经消耗殆尽,由于无法满足居民生活供给,“集团部落”中的中国居民,更是挨饿受冻,病死饿死的人数十分惊人,东北地区的农业人口在这一时期锐减了约五分之一。而日本开拓团民凭借着对中国农民的压榨豪夺,仍过着富足、衣食无忧的生活。这一系列有预谋有组织的活动,实则是日本军国主义妄图实施灭我种族的反人类罪行。

三、阿城地区日本开拓团的最终结局

(一)日本宣布投降之初开拓团民的情况

1945年8月9日,苏联红军出兵东北,对日本关东军进行了毁灭性的打击。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后,日伪的统治机构顷刻土崩瓦解。分驻在东北各地的日本军队和散居各地的日本人害怕遭受报复,一时间鸟兽四散。

此时由于连年的征战,曾经的日本开拓团只剩下了老弱病残和妇女儿童。因为深受日本武士道精神的影响,以及有传言说失去土地的中国人已经开始抢劫和报复,并用枪支和铁锹袭击了三江省的一个开拓团,团民都死了。随着苏军一步步的进逼,开拓团成员在绝望、断粮、疲劳和寒冷的侵袭下,许多人选择了自杀。母亲杀死孩子然后自杀,许多开拓团民在开拓团长的命令下胁迫妻子和孩子,采用了集体自焚、自爆、互相残杀等极端方式,结束了其罪恶。幸存下来的开拓团民想通过铁路回到日本,并开始自发向铁路沿线聚集。

(二)阿城地区开拓团在日本战败后的一些情况

由于国内公开出版物没有记载日本战败后阿城地区开拓团民的具体资料,以下内容均摘自回到日本的开拓团民在战后的公开言论和出版物:

“天理村开拓团”,1945年8月27日苏军进驻村里,控制了一部分村民,更为严重的是土匪袭击导致铁路无法正常运行,天理村开拓团50人被苏军和土匪杀死;“山梨县开拓团”60户全部集体自杀;“高柴开拓团”299人投呼兰河自杀。[5] [6]

“丰村开拓团”,1945年8月17日开拓团民141人集体自杀,石丸先生时年五岁,被母亲带到开拓团本部的建筑里,回忆说“大人们哭泣着,有人用线香点燃炸药,爆炸瞬间许多不认识的人倒在地上”。在目睹母亲和姐姐断气后,因爆炸昏迷了一周,该开拓团仅石丸一人生存,后被中国养父收养,至今石丸先生额头上伤痕依旧。[7]

“八纮开拓团”,1945年8月16日,八纮开拓团本部开了一天会议,会议持续至午夜才结束,中内女士(时年13岁)的父亲奥山正雄回到家,表情十分紧张,对家人说道,:“必须要离开了”,所有人被要求用背包装上食物和衣服,立刻前往的避难地点是关东军第200部队的所在地,驻守的军队已经败退,回日本遥遥无期。12月随家人迁入阿城日本难民收容所,一直居住至1946年8月。

当时气温低至零下30摄氏度,恶劣的环境,营养失调,恶疹、流感、伤寒在人群中开始蔓延。狭小的房间里的都是病人,连下脚的地方也没有。人死了,都无法火葬,只能把尸体堆砌起来,用推车运送尸体,死的人超过4 000多。到了春天飘着恶臭。他们把铁路的枕木偷来做取暖的燃料。收容所中失去父母的流浪儿很多,妇女们拼了命的防止苏联士兵侵犯他们的身体。原本家族里有14个人,父亲、母亲、两个姐姐和一个妹妹都死了,回国不久哥哥也死了。撤退时在混乱中父母的骨灰也被偷了,现在留下的只有父母的一张照片。[8]

(三)阿城地区的日本难民收容

日本战败后,劫后余生的阿城日本开拓团民开始四散奔逃,自发向铁路沿线聚集,逃出来的团民有些因饥饿劳累疾病死亡或走投无路自杀。许多的妇女和儿童流落在街头和荒野,大部分孤儿被中国当地百姓收养,还有些日本妇女嫁给了中国人。

在阿城地区附近设有哈尔滨日本难民收容所,和阿城日本难民收容所。以新香坊收容所为主,哈市范围内共325个收容所(收容日本难民20万人,死亡5000人),阿城日本难民收容所(收容9000,死亡2000人)。[7]

(四)葫芦岛日本难民大遣返

幸存下来的日本开拓团民乘坐运送日本难民的专列,最终到达了辽宁葫芦岛港。1946年5月7日至1946年12月25日,二战后最大的侨民遣返行动在中国东北拉开帷幕。在232天的时间里,经葫芦岛港遣返的日本侨俘共158批,总计1017549人(含日本俘虏16607人)。大部分日本难民是幸运的,但约有40万日军俘虏被苏军强行掳至远东西伯利亚做苦力,生还者了了。中华民族以德报怨,最终这些打着开拓幌子的日本武装侵略者回到了他们的祖国。

结论

从表面上,移民侵略并不像武装占领那样的野蛮和残暴,但却比武装侵略更为阴险和毒辣,在日本军国主义鼓动下的日本满蒙移民们,漂洋过海、不远万里,其最后的悲惨下场足以说明,任何企图靠武力征服的其他民族的妄想,终将会破灭。望此文能警示后人,勿忘国耻,自强不息。

参考资料:

[1]李开周.民国的征地与拆迁[J].天涯,2012,(6).

[2]阿城县志编纂委员会.阿城县志[M].哈尔滨:黑龙江 人民出版社,1988.

[3]东北烈士纪念馆.满洲农业移民入植图[Z].日本:日 本拓物省,1939.

[4]计新城,陆宏敏,李大宁.吃人头的活野兽——西村 一[J].世纪桥,2008,(15).

[5]Wikipedia.天理铁道[EB/OL].http://ja.wikipedia.org/ wiki/天理鉄道,2016-02-16.

[6]中国帰国者問題同友会.終戦前後の満洲における 惨劇 [A].1997-6

[7]中国残留日本孤儿.山梨県南アルプス市 (旧)豊 村(分村)開拓団慰霊碑[N].每日新闻,2007-8-25

[8]中内さん.子供たちに語り継ぐ戦争体験[N]新天地 満州が悲劇の地に,2005-08-08.

[责任编辑:褚永慧]

猜你喜欢

阿城
高人阿城
盛夏
戏子多秋
实抻面馆
游走的旗袍
与阿城有关的日子
特殊手段
剩饭
一厘米的秘密
一厘米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