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搬”到“孕”,让知识生根开花

2016-06-19董文华

小学教学(数学版) 2016年5期
关键词:导学单符号知识点

◇董文华

从“搬”到“孕”,让知识生根开花

◇董文华

编者按:本期“讨论吧”的话题是:利用导学案教学时,如何应对学生的知识点“搬家”?(详见2016年第1期)刘玉梅老师提出的这个话题引发了一场热烈的讨论,热心读者纷纷建言献策:有的针对问题设计,有的针对情境创设,有的针对小组展示……如果这些策略对您有所触动,您不妨在自己的课堂上实践一番。讨论吧,不只是“坐而论道”;讨论吧,也可以走进课堂!

为了避免学生做教材知识的搬运工,教师要努力将静态的学习材料“打开”,少问“是什么”,多问“你是怎么想的”,即多关注思维的过程。具体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

1.弹性预设,在导学单的设计上动脑筋。导学单的设计要避开诸如“比的基本性质是什么”之类可以直接从教材上“拿”结论的问题。我在教学“搭配中的学问”一课时,在导学单上设计了两个问题:(1)如果1件上衣和1件下装算1种穿法,那么2件上衣和3件下装,你认为有几种不同的穿法?(2)用别人能看得懂的方式记录你的方法。

如果只问第一个问题,很多学生会直接给出一个数或用2×3的式子表示结果。“用别人能看得懂的方式记录你的方法”让学习展开的路径由“被动单渠道”转向“主动多渠道”,可以暴露学生原生态的思维起点,为“以学定教”提供可贵的分析材料。

2.放慢镜头,让内隐的认知活动外显化。例如“搭配中的学问”一课分享导学单时,我就搜集了不同层次的有代表性的方法。(如图1)

图1

课堂上一一呈现这些方法,并围绕下面的问题引导学生对比和思考:(1)你觉得哪些找全了?哪些没有找全?(2)在答案都是6种的方法中,你最喜欢谁的?为什么?(3)有人找着找着就乱了,有人一下子就找全了,你发现其中的秘密了吗?在纠错和分析中学生逐步明白“不多不少就是全”“没有按顺序搭配可能有重复或有遗漏”“先拿一件挨着配,配完了再拿另一件,有序搭配不容易出错”。原本只能意会的“无形”规律变为可听、可说、可看的“有形”规律。

3.启思导疑,让课堂学习增值。学生在解决基本的问题后,教师还要有针对性地对生成的资源进行“二度开发”,在知识易混处、思维纠结处、方法提升处设疑,启发学生向问题纵深处思考。如上面的课例中,我又追问了两个问题:(1)为什么都是连线,两个学生的结果却不一样呢?问题在哪里了?(如图2)(2)你能看懂图中的数字和符号吗?用它们表示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如图3)

图2

图3

学生在对文字列举、画图连线、符号表征等多种方法的对比和评价中,自然而然地体验到“用最少的文字、符号、图形,用最简单的方式把搭配的规律表示出来”的优势,经历了数学就是这样追求简洁和严谨的过程。这个发现、探究、豁然开朗的过程,让课堂变得十分饱满。

如此,学生的学习不再是简单的“搬运搭积木”,而是一个“生态式孕育”的过程:模糊的认知将变得更清晰,肤浅的理解将变得更深刻,零碎的知识点将变得结构化。

(作者单位:河南鹤壁市山城区实验小学)

猜你喜欢

导学单符号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学符号,比多少
“+”“-”符号的由来
变符号
浅谈语文教学中“导学单”的运用方法
例谈导学单对思维的引导作用
基于支架式教学理论的讨论型课堂模式研究
关于G20 的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