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U常规与优化治疗对心脏骤停后综合征脑复苏情况的影响
2016-06-19石鑫
石 鑫
(蒙阴县中医医院,山东 临沂 276200)
ICU常规与优化治疗对心脏骤停后综合征脑复苏情况的影响
石 鑫
(蒙阴县中医医院,山东 临沂 276200)
目的 探究ICU常规与优化治疗对心脏骤停后综合征脑复苏情况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5年7月~2016年7月收治的心脏骤停后综合征患者65例的临床资料,将其分为对照组30例、研究组35例。对照组予以ICU常规治疗,研究组予ICU优化治疗,观察两组临床指标及并发症。结果 研究组血氧饱和度、GEDVI和GC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心脏指数较对照组低(P<0.05),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5.71%低于对照组26.66%(P<0.05)。结论 PCAS患者采取ICU优化治疗能有效减少并发症情况,促进血氧饱和度和GEDVI水平提高,具有临床推广和应用价值。
ICU常规治疗;ICU优化治疗;心脏骤停后综合征;脑复苏
心脏骤停后综合征(PCAS)指的是心脏骤停发生后,对患者行有效心肺脑复苏措施之后其血压自主恢复,但仍具 有 数 小 时 昏 迷 时 间 , 并 伴 随 数 天 器 官 功 能 障 碍[1]。 目 前临床采取ICU常规与优化治疗,为明确其治疗PCAS患者效果,本研究现针对性选取收治的心脏骤停后综合征患者65例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选取2015年7月~2016年7月收治的心脏骤停后综合征患者65例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将其分为对照组30例、研究组35例。对照组男女比例16:14,年龄26~71岁,平均年龄(42.36±9.17)岁;发生原因:中毒3例,心源性心脏骤停15例,肺栓塞4例,失血性休克8例。研究组男女比例20:15,年龄27~72岁,平均年龄(42.48±9.21)岁;发生原因:中毒4例,心源性心脏骤停17例,肺栓塞5例,失血性休克9例。两组基线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予以ICU常规治疗,主要包括对患者生命体征进行严密监测,进行用药治疗和吸氧治疗等对症常规治疗。
研究组予以ICU优化治疗,具体为:①为患者制定6 h血流动力学目标,包括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液体复苏以及血红蛋白低于标准值时进行输血等;②对患者采取亚低温治疗,其目标在于使患者体温控制在33~35℃之间,进行12~24 h持续治疗;③患者若血糖较高时进行降糖处理,使血糖值保持在6~8 mol/L;④采用呼吸机对血氧饱和度不达标患者进行纠正。
1.3 观察和评定指标
观察两组临床指标,包括心脏指数、血氧饱和度、GEDVI(全新舒张末期容积指数)以及GCS评分,其中GCS(格拉斯哥昏迷指数)评分标准:3~15分,正常人昏迷指数为15分,分值越低表明昏迷程度越深;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并发症包括心律失常、肾功能衰竭、肺水肿、癫痫和肺炎等。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均以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 “±s” 表 示 , 采 用t检 验 , 计 数 资 料 采 用x2检 验 , 以例数(n)百分数(%)表示,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临床指标对比
研究组血氧饱和度、GEDVI和GC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心脏指数较对照组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指标对比(±s)
表1 两组临床指标对比(±s)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分组心脏指数(L/ min·m)血氧饱和度(%)GEDVI(mL/m2) GCS(分)对照组 5.55±1.38 79.01±6.49 743.22±185.80 4.33±2.37研究组 4.36±1.08a 88.42±5.78a 805.48±201.36a 8.31±3.79a
2.2 两组并发症对比
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5.71%显著低于对照组26.6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并发症对比 [n(%)]
3 讨 论
心脏骤停指的是心脏射血功能出现骤然终止,而且大动脉和心音的波动完全消失,发生此状况会引发患者脑部等重要器官出现严重缺血和缺氧,威胁患者生命健康[2]。相关研究发现,ICU优化治疗能够有效提高PCAS患者疗效,因此本研究现就其取得的效果作回顾性分析,旨在为之后治疗提供循证依据。
本次研究中,研究组血氧饱和度、GEDVI和GCS评分高于对照组,心脏指数较对照组低,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5.71%低于对照组26.6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其原因可能为ICU优化治疗通过对患者予以亚低温、维持血糖水平等治疗,有效降低患者大脑耗氧量,抑制其细胞凋亡,从而达到提高治疗效果和改善预后目的[3]。心脏骤停发病主要因素为心室纤维出现颤动,患者临床表现主要为心音、脉搏等体征出现消失、血压测量无法进行、意识丧失、瞳孔散大等,而PCAS患者主要是因为再灌注发生损伤,常规治疗易使患者出现神经病学方面缺陷[4]。ICU优化治疗中采取亚低温治疗是国际复苏联合会公认标准化方案中一部分,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循环代谢,从而减少氧自由基和大脑耗氧量,有效抑制细胞凋亡[5]。其次,ICU优化治疗中对患者进行辅助呼吸、血糖控制以及应用促进血管活性的药物等治疗方法,改善患者缺血组织的代谢,减少并发症发生情况,促进心功能提高,促进机体恢复健康[6]。ICU优化治疗期间予以患者有效心肺复苏方法措施,于再灌注发生损伤前达到血流功能恢复;而且发生再灌注时保证患者于低压、低温和低流状态,能够缓解氧供应突然增加引发的氧自由基大量生成,并且能够有效减少缺血器官代谢物的聚集,从而达到提高患者疗效和改善预后效果[7-8]。受例数限制和外界因素影响,该研究尚未对其治疗后生活质量情况作详细分析,有待进一步研究探讨。
综上所述,PCAS患者应用ICU优化治疗可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血氧饱和度和GEDVI水平,具有临床推广和应用价值。
[1] 梁名吉,汪秋艳.心脏骤停后综合征集束化治疗策略[J].现代仪器与医疗,2016,22(1):28-30.
[2] 李元塔.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对心肺复苏术后患者脑复苏的有效性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26(11):2501-2502.
[3] 张 东,赵淑杰,李 南,等.心搏骤停后综合征预后相关影响因素的分析[J].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2015,27(3):175.
[4] 张族勤,李 伟.亚低温治疗开始时机对心脏骤停复苏后昏迷患者预后的影响[J].中国当代医药,2015,22(34):52-54.
[5] 韩 毅,刘 涌.重症监护病房优化治疗对心脏骤停后综合征患者脑复苏的临床效果[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6,41(7):890-892.
[6] 王 黎,林锦乐,田 方,等.心脏骤停后综合征20例临床观察与分析[J].临床急诊杂志,2015,16(5):339-342.
[7] 刘剑君.ICU优化治疗对心脏骤停后综合征患者脑复苏的治疗效果探讨[J].中外医学研究,2014,12(10):43.
[8] 余栋栽,谭家香,关阳东,等.乌司他丁对改善心脏骤停后综合征全身炎症反应的有效性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5,10(15):142-143.
本文编辑:吴宏艳
R541.78
B
ISSN.2095-6681.2016.20.05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