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5个孩子一个妈
2016-06-19星辰
◎文/星辰
205个孩子一个妈
◎文/星辰
205个孩子围绕着常梦叫“妈妈”,听起来似乎匪夷所思,但却真实的存在着。
“全国十大社会公益之星”、“身边好人,温暖中国”十大人物……这些耀眼的光环背后,我们读到的是这位“爱心妈妈”的坚持和不懈。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坚持不懈做好事。常梦坚持了30年,她用诚心挽救绝望的单亲母亲,她用爱心救助无望的残障孩子,她的爱洒满漫漫公益路上,身后留下的不仅是她坚实的脚印,更是她一串串感人的故事……
【常梦】北京市通州区关爱中心主任,中国社会工作协会社会公益委员会常务理事,“身边好人,温暖中国”十大人物、两届“全国十大社会公益之星”。
常梦与丈夫黄雁平。
单亲妈妈结缘公益
“我的经历让我坚持去做支持单亲家庭残障孩子的助残事业。虽然我的存在并不可能去改变整个社会,但我坚信,我的存在能够影响一部分人同样加入到这项公益事业中来。这就是我为什么可以坚持20多年做这项事业的根本原因。”
1984年,24岁的常梦带着美好的憧憬嫁给了第一任丈夫,一年后生下了可爱的儿子。1999年,维系了15年的婚姻解体,39岁的常梦变成了单亲母亲。
尽管常梦有着令人羡慕的中国人民大学学历和《慈善家》杂志兼职记者、中国著名四月影会会员、京城商界风云女杰的身份,然而,她的第一次婚姻却很不幸福。但她没有沉沦,而是在1986年成立了“心理热线”,帮助婚姻不幸的女性重塑心灵家园。这些年,常梦直接劝服过有自杀倾向的单亲母亲达65人次。
在获救的单亲母亲中,有一位来自甘肃武威的女教师伊继平。她重病期间丈夫提出离婚,弃她不管。被病痛折磨、生活无法自理的伊继平给全国妇联写信诉说自己的遭遇后,便拒绝接受治疗,拒绝进水进食。这封来信转交到了常梦手里,她赶到医院对伊继平说:“我不是来劝你的,你选择死,我无权干涉,我只是帮你在临死前实现三个心愿,毕竟你来到北京还没登过长城,还没上过天安门,没有吃过一次北京烤鸭,我都会陪你去。”这办法果然有用,1998年教师节,常梦帮助重疾缠身的伊继平实现了她看国旗、登长城、吃烤鸭的三个心愿。在常梦的帮助下,伊继平放弃了轻生的念头,重拾了对生活的信心。
在北京,常梦的关爱中心被国外媒体称赞为“中国原汁原味的人文工程”。
北京朝阳区一位对未来产生绝望的单亲妈妈,抱着两岁的儿子冲向火车。与火车相撞的一瞬间,母亲本能地将儿子抛到铁轨旁。儿子的右腿和右手手指摔成粉碎性骨折,妈妈当场死亡。常梦听说后,当天下午便拎着水果、牛奶赶往医院看望那位名叫文硕的孩子。常梦给他削苹果、喂牛奶,小文硕扑在常梦怀里哭着叫妈妈。当得知孩子被亲生父亲遗弃,常梦将小文硕带回了家。此后仅半年时间,常梦就收养了10多名1到5岁的残障孩子。
常梦的家是一套96平米的两居室,家里客厅阳台摆满了上下铺铁架床,逼仄空间拥挤不堪。2002年,常梦接管了通州关爱中心,这里成了孩子们的新家。陆陆续续有人将残障孩子送来这里。关爱中心的院子里,一字排开着25棵刚刚长成的通天杨,每进来一个孩子,常梦就会带着他(她)种一棵通天杨,并在树干挂上这个孩子姓名的牌子,希望他(她)和通天杨一道健康成长。
公益路上结伴而行
“公益工作虽然非常艰苦,但它是我自己的一种选择,我愿意去承担这样一份社会责任,所以,就没有什么可抱怨的,毕竟公益工作现在越来越被政府和社会所重视,相信明天会更好!”
维持关爱中心正常运转的各项费用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常梦将自己的6万元积蓄全部搭进去,仅仅两个月就花光了。无奈之下便开始厚着脸皮出去“化缘”。在寻求社会资助时,常梦结识了黄雁平。时任兰州一家大型企业驻京办事处主任的黄雁平与常梦同龄,婚姻失败,儿子随前妻生活。公益事业将两颗沧桑的心连在了一起。当他得知关爱中心面临种种困难,还有20多个孩子需要照顾时,便毅然辞去了月薪几千元的正式工作来到常梦的关爱中心。2002年冬天,常梦与黄雁平喜结连理,和40多个残障孩子组成了特殊的大家庭。
此后的七年里,黄雁平一直在默默支持常梦的工作。司机、厨师、锅炉工、工地大工、小工、现场指挥……他乐此不疲、从无怨言地扮演着各种不同的角色。
黄雁平自己平时舍不得乱花钱,但逢年过节却总要给孩子们买新衣服,买好吃的,开车拉着孩子们出去游玩,参加各种活动,孩子们亲切地叫他“黄爸爸”。
毛兰年幼时被大火烧伤,面积达98%,经过30多次大型手术,总算活了过来,但被家人抛弃,在北京积水潭医院的病床上一躺就是20多年。她渴望自由,渴望病房外面的精彩世界。常梦夫妇得知后,将她接到关爱中心当大女儿,亲自照料毛兰的生活起居。在毛兰身体机能基本恢复后,常梦通过媒体成立了“毛兰热线”,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2001年5月25日,毛兰荣膺“第四届全球热爱生命”奖章,被世界公益组织称为“阳光天使”。
2004年5月5日,毛兰病逝。临终前,她依偎在常梦的怀里轻喊着:“妈妈!妈妈……”
梦雁是一名孤儿,因先天性内脏残疾,出生不久被父母遗弃,一位好心老人收养了她,但因老人年岁渐大,抚养梦雁力不从心。常梦得知后与黄雁平一道将3岁的梦雁接到关爱中心。当时梦雁没有名字,常梦便从自己和丈夫的名字中各取一字,给孩子取名“梦雁”。夫妇俩还出资给她治病,让梦雁过上了正常孩子的生活。
2006年,关爱中心已聚集了180多名残障孩子。在通州区民政局注册的关爱中心是民办公益组织,经费靠自筹。随着收养孩子的增多,关爱中心经济陷入困境。2006年7月,常梦夫妇不得已将关爱中心迁往通州区宋庄镇军庄村的一所废弃小学里。
常梦把1999年离婚时分割的房产作抵押从银行贷款30万元,用于修缮和改造这所废弃的小学。在施工现场,黄雁平既当小工又当指挥,连续几天没有休息。7月29日,黄雁平因操劳过度引发心肌梗塞轰然倒下,生命定格在53岁。
献身公益无怨无悔
“让每一个残障孩子都能得到救助,都能有一技之长,都能生活得有质量有尊严。”
2008年春节前夕,常梦给孩子们买来新衣服和鞋子,打算让他(她)们过一个快乐开心的春节,但竟没有一个孩子去领取。“常妈妈,您每年过年都穿同一件褪色的羽绒服,您不换新衣服,我们也不穿。”孩子们说。常梦泪花闪烁,“常妈妈老了,穿什么都一样,你们是天使,得打扮得漂漂亮亮。”常梦边说边亲手给孩子们一一换上新衣新鞋。腊月二十九那天,很多监护人来关爱中心接孩子们回家,一些孩子执意不肯离开,要陪孤独的常妈妈过年。回家的孩子有的正月初四就回来了,给常梦带来红枣、鸡蛋、花生。
孩子们用自己的行为语言表达对常妈妈的爱,不仅让常梦深感欣慰,也让濮存昕感慨万千,“这些孩子真懂事,让人牵挂。常妈妈,孩子们一天天大了,不可能永远住在这里,有一天离开了关爱中心,他们该怎么办?”
濮存昕的提醒引发了常梦的深思:是呀,最大的孩子已经16岁了,到18岁成年就得离开,到那时他们靠什么谋生?关爱中心不能光管孩子们的吃吃喝喝,最终成为社会的累赘。常梦决定培养孩子们的一技之长。
2009年春天,常梦将房子低价拍卖,盖了4个车间,买来机器设备,请技师教孩子们织围巾、手套、袜子。她这样做不为盈利,只为培养孩子们的劳动技能。第一批产品出来后,残障孩子们兴奋得手舞足蹈,觉得自己不再是社会的累赘。
到2011年,关爱中心的残障孩子已多达205人。205个孩子一个妈,常梦要操心的事太多。这年10月,第一批18个成年孩子离开关爱中心。他(她)们的信息很快反馈回来了,18个孩子中只有6个找到了工作。这又让常梦产生了一个更大胆的举动——自己解决孩子们就业。
2014年初,常梦与合作单位共同出资,在十三陵水库附近兴建“常梦康复就业指导基地”。基地占地4000平米,哥特式建筑的房屋依偎在森林旁,构成了一个集餐饮、娱乐、住宿为一体的度假村。经营内容包括餐厅、工艺美术品商店、桑拿、森林小屋、垂钓、骑马、咖啡屋等20个服务项目,可安排100多个残障孩子就业。
2015年6月16日,工程验收交付使用。常梦站在基地门口,默默对天国里的丈夫念叨:“老黄,我没有辜负你的遗愿,基地建起来了,孩子们能就业了,未来有希望了!”
常梦的梦还有很多,她想让肢残的孩子就近学农,用“农疗”的方式进行假肢康复训练;她想让轻度智障及肢残孩子通过工厂的某一个重复劳动工序,进行手脑与手眼的协调训练;她想带孩子进行社会认知教育……
“北京市通州区关爱中心365天照片日记”记录着关爱中心的孩子们每一天每一年的成长与成熟,记录着“中国原汁原味的人文工程”开拓者常梦、黄雁平的平凡与伟大。现摘录2016年4月1日日记中的一段文字作为本文结尾:
“张浩是在北京市通州区关爱中心长期委托托养的孩子。平日里他喜欢画画和写字。今天是他40周岁的生日。常梦主任考虑到他患有自闭症和糖尿病,所以没有给他定蛋糕而是给买了两包可以食用的旺旺雪饼,还嘱咐王老师给他单独做碗长寿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