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小组合作“1+1”活动的有效性
2016-06-18黄飞
黄飞
在传统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一般都是以独立个体的方式来学习数学知识,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是比较少的,除了教师与少数学生成绩优异的学生互动频繁之外,其他的学生往往受到了忽视,导致学生积极性的下降。但是近年来实施的新课程改革,要求数学教学要更加注重对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力的培养,推出了“1+1”小组合作活动,也就是说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学习,有效地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以及实践能力,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一、精心设计教学问题,合力开展合作学习
教学问题需要经过精心的设计和研究,难易程度以及创意都是需要进行考虑的问题。如果说选择的数学题目过于简单,那么学生可以轻易地进行回答,也就无需进行讨论了;但是问题太难的话,学生根本就不知道从何下手,毫无思路可言,就更不用说讨论分析了。所以,教师提出的问题是需要经过深思熟虑的,与教学内容相贴合又能够引发学生的思考和分析。问题引导的方式对教学有着很大的影响,初中生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当遇到比较有意思的题目时,学生自然地就会产生很大的学习兴趣,进而引导学生开展合作学习。
比如,学生们一般都参与过商场购物,对商场当中的一些促销活动都是比较清楚的,可以针对这样的情况来提出问题:“A、B两个商场都在进行促销活动,A商场推出的活动是购买商品累计100元的情况下,再购买其他的商品就按照九折来收费,B商场推出的优惠政策就是购买50元的商品之后,再购买其他的商品一律按照九五折来收费,那么消费者如果购物的话选择哪家商场比较合适?”这是一个涉及到实际生活的问题,同时也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话题,因为在生活当中也同样会遇到这样的问题,所以说这样的问题会自然地引发学生的讨论分析。学生起初会持有不同的意见,有的认为A商场比较合适,有的则认为B商场比较实惠。当学生各持己见的时候就会为了自己的观点而进行争论,学生们会进行相关的讨论分析,通过科学的计算以及分析来最终确定哪个商场的优惠政策比较合适。在这样的问题引导下,学生会更加积极地进行合作探究学习,提高学习热情。
二、开展教学讨论活动,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要想开展小组合作“1+1”活动,首先要利用一定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融入到小组学习当中去。一般情况下,课堂讨论是一种比较有效的、进行合作探究的方式,学生在合作讨论的过程中也能够深入地挖掘自身的数学潜能,将自身的意见以及想法表达出来。要让学生能够敞开心扉进行合作交流,营造一种和谐自然的数学课堂氛围是很重要的。那么讨论是需要有问题作为引导的,所以说教师的问题引导也是非常重要的,通过精心的设计来提出相关的教学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不同的学生可能会产生不同的想法,理解和思考问题的角度也会不一样,因此自然地就会进行讨论分析。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开展一些讨论活动,让学生在小组学习的氛围下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传统教学当中学生遇到问题的时候,一般都是教师进行细致的分析,最终将结果以及解题思路等统一地告诉学生,根本就没有给学生留出思考的时间,所以说学生们一直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因此开展教学讨论活动是非常必要的,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安排课后实践作业,提高学生探究能力
开展小组合作教学,需要在方方面面做出改变,不论是教学方式还是课后作业的安排都要做出改革,改变传统的作业模式,安排与实践相关的作业内容,提高学生的实践探究能力。在传统教学当中,学生的作业就是做习题,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采取题海战术的方式已经不再适合学生的发展,需要采取更加新颖的作业形式才能够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小组合作教学的开展使得课余作业的形式有了更大的范围,教师可以为学生安排一些实践活动,让学生对实际生活当中的问题去进行研究,然后在小组内进行分析、讨论、探究,联系教材上的内容来合理地解决实际问题。
总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是非常有效的教学模式之一,能够帮助学生养成合作学习的意识,并且产生更强烈的学习兴趣,加上教师的适当引导,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作者单位:江苏靖江市新港城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