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家校阅读共同体的实践之路

2016-06-18郭敏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2016年6期
关键词:读书家庭家长

郭敏

“全民阅读”的呼声越来越高,政府、学校、社区、家庭……越来越多的力量也参与到了阅读的推广中。从教多年,笔者发现社会对于阅读的重视度越来越高,人们清醒地认识到阅读对于学生发展的重要性。于是各校都不遗余力地打造书香校园,试图带领学生打开阅读之门,以摆脱以往一年只读几本教科书的窘况。

可是,在校的课堂教学时间毕竟有限,而各学科也都还承担着本体性的教学任务。因此,如果家庭阅读开展得充分,对学生来说,将带来更为长足的发展。可通过家访,我们却发现,家长对孩子的阅读指导存在着“眼高手低”的情况。他们本身都肯定阅读的价值,期望孩子能多读书;但在家庭中,却甚少为孩子的阅读做出努力。于是,在家庭之中,我们常听到孩子的抱怨——你们成天玩手机,我为什么要看书?

面临此种情况,笔者带领学生在学校开展课外阅读之余,也尝试着推动家庭阅读,以期构建教师、孩子和家长的阅读共同体。

一、给家长的一封信——播种

亲爱的家长朋友:

开学至今,我欣喜地发现孩子们变了:从之前的叽叽喳喳闹个不停到现在能静下心来读书写字;从之前一看到文字书就愁眉紧锁到现在捧起书来乐不可支;从之前说话断断续续到现在课堂发言妙语连珠……

你看,这就是阅读的妙处啊!它能带给我们丰富的知识,开阔的视野;它能带给我们隽永的乐趣,学习的动力;它能带给我们平和的心态,文雅的气质。对孩子有这么多帮助的事,你一定也愿意做吧!

那请让我来问问你:你的家中有适合孩子阅读的书籍吗?它们有没有摆放在孩子伸手可及的地方?在孩子阅读时,你也在阅读吗?

……

推心置腹的一封信,向家长言明了阅读的重要性,也在家庭中播下了阅读的种子,它埋在肥沃的土壤之中慢慢生根。

二、相约星期五——发芽

购置一些好书,备上一个书柜,其实阅读的硬环境很容易打造。对于家长来说,难的是,如何参与到孩子的阅读过程中去。缺乏阅读教学技巧的他们,不知道该怎样为孩子讲好一个故事,不知道该怎样陪孩子读好一本书。所以,在家长的配合下,我们每周开展一期“相约星期五”的活动。

在活动过程中,教师会模拟家庭阅读的环境,带领学生朗读、讨论,示范阅读中的亲子沟通,传授阅读技巧。例如,在读故事时适时地卖关子和追问;结束阅读后进行回忆和讨论,仿照文本进行再创作、续编故事等。

这样,家长们对于如何在家庭中开展亲子阅读就有了直观的感受,他们会更加清晰地了解自己在孩子阅读过程中发挥的作用。

三、追踪反馈——成长

正如同学生的学习过程需要不断地鼓励、表扬,及时引导一样,家庭阅读也是如此。教师的阅读行为并不是唯一准确的,阅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也不尽然相同。各个家庭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地产生出新的智慧或者新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进行长线的追踪反馈。

依然是以活动作为载体,我们定期举办阅读交流会,交流家庭阅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且利用集体的智慧加以解决。

“我们家孩子读书的时候,老是注意力不集中,一会儿要上厕所,一会儿要吃东西。”甲家长头疼地抱怨。

“我们一开始也这样,后来我们专门给他读《淘气包马小跳》这样幽默的书,他就很愿意投入。渐渐地,其他书也愿意读啦!”乙家长回应。

“读书的时候,他总要我读,自己懒得很,不肯主动读,只要听。”又有家长犯愁。

“你用合作的办法试试看,和孩子一人读一段,每天都大力表扬他。然后你读得越来越少,孩子读得越来越多。直到有一天,他可以自己读。”有家长支招。

……

在阅读交流会上,类似的对话时常出现。我们在读书中,彼此解疑,拉近距离。而作为教师,我不仅夸奖孩子的阅读进步,更肯定家长的付出:每天信息反馈孩子的阅读积分情况;每周录音“家庭故事会”,为2到3个学生家庭提供阅读展示平台;每月举行一次“我为你鼓掌”的阅读颁奖会;每学期举办一次“星星剧社”演出活动。

一次又一次的活动、一句又一句的鼓励,阅读的力量在家长们、孩子们的心中生根、发芽、成长。我相信,总有一天,它会长成一棵参天大树。

(作者单位:江苏常州市新北区三井实验小学)

猜你喜欢

读书家庭家长
我爱读书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我心中的好家长
家庭“煮”夫
恋练有词
家长请吃药Ⅱ
我们一起读书吧
寻找最美家庭
读书为了什么
寻找最美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