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丰富教学方法,培养小学生想象能力

2016-06-18陈健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2016年6期
关键词:小数想象力想象

陈健

想象是促进思维活跃、展开智力活动的一种有效的行为表现。教师在教学中,需要下意识地为学生创造想象的机会,丰富课堂教学方法,积极培养、发展学生的想象力,以促进学生思考,活跃学生创新思维。

一、鼓励大胆猜想,培养学生想象力

猜想能够有效开发学生想象力。而小学生的主要思维方式就是想象思维方式、形象思维方式。教师教学中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制定教学方法,着重于开发学生想象思维潜能,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以推动学生更好地学习。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鼓励学生大胆猜想,以猜想的形式激活学生想象思维,培养学生想象能力。

例如:在教学“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时,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有关“三角形”的知识时,为了灵活学生思维,促使学生再度思考,为学生设计了一个问题:一个三角形,如果现在我用剪刀剪去一个角,你们大胆地猜想一下,最后剩余的部分会有多少个角呢?学生都开始争先恐后向教师展示自己的猜想。有学生猜想,剩余的部分会出现4个角,还有的猜想剩余的部分有3个角。学生们都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开始了大胆地猜想,也都很积极地向老师发表自己的观点。

在大部分学生都有了自己的猜想后,教师并没有立即给出学生真正的答案,而是引导学生动手操作,通过剪一剪、画一画的方式,去验证自己的猜想结果。让学生通过验证,体验到数学知识的生成过程,感受到数学的魅力所在,间接地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教师采用的这种猜想——验证的教学方式,不仅直接地培养了学生的想象思维能力,还在很大程度上激活了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引导类比思考,发展学生想象能力

思考是思维活动的前提,是想象的开始。只有有了思考,才有想象的可能。在这个想象思维占主导地位的小学阶段,引导学生学习思考就显得尤为重要。而大部分的知识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如果适时地进行类比学习思考,将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在具体教学中,应注重结合具体教材内容,引导学生类比思考学习,以更好地开发学生的想象力。

例如:在教学“小数加法和减法”时,教师为了便于学生理解小数的知识内容,让学生有发挥想象的方向,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类比思考:我们已经学过整数加法、减法的知识,你们试着思考一下2+1.2=这道计算题,你们可以小组共同探索、讨论。

小组内的成员各自有各自的想法,有的学生认为,如果去掉小数部分,那么这个式子就会是曾经学过的整数的加法运算2+1=3,如果加上小数,结果很可能就会是3.2;有的学生将2写成2.0,这样这个式子就可以变成2.0+1.2,他认为如果向整数加法计算那样,结果就是3.2,不同的就是多了一个小数的相加。教师在让学生类比思考之后,学生对这些知识有了自己的认识。之后,教师继续引导学生学习相关内容。

学生在教师的激励下不断思考、类比,受益匪浅。这种教学方式极大地促进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发展了学生的想象力。

三、培养思维品质,提高学生想象能力

好的数学思维品质能够推进学生想象能力的发展,而且两者有着相辅相成的关系。因此,教师可以从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品质入手,以更好地提高其想象能力。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一些较为开放的练习题,以促进学生多方面思考问题,实现思维的突破。

例如:在教学“表内乘法(一)”时,教师在引导学生认识乘法时,需要引导学生经历从加法演变为乘法的过程。为学生创设较为开放的练习,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开发学生想象潜能。首先教师为学生设计了一道较为简单的练习:3+3+3+3+3=( )×( ),学生很快就给出答案3×5=15。之后,教师在学生知识较为成熟的基础上,将问题深化,引导学生继续思考:3+3+3+3+3+4+5=( )×( )。学生在思考了一定的时间后,学生们就开始积极地发表自己的观点。有的学生想到了9=3+3+3,最后写成3×8=24的形式,而有的学生想到3+3=6,最后得出6+6+6+6=6×4=24。学生都很主动地去思考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寻找不一样的解决策略。学生在做这道练习时,从开始的只会模仿到最后的自主创新,学生的创新思维得以充分发展。这种教学方式,很好地促进了学生的想象能力的发展。

总之,小学生有着丰富的想象力。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做的就是引导学生将想象力应用到学习中。教师应该不断创新自己的教学方法,给学生创造想象、思考的机会,以更好地培养学生想象能力,构建高效课堂。

(作者单位:江苏盐城市环保科技城实验学校)

猜你喜欢

小数想象力想象
小数加减“四不忘”
快乐的想象
看见你的想象力
我国古代的小数
小数的认识
小数的认识
细观察 多想象 善表达
打开新的想象力
这些并不是想象,有些人正在为拥抱付费
那时我们如何想象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