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送戏下乡创新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2016-06-18汪玉柱
汪玉柱
【摘 要】送戏下乡作为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对于繁荣基层文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针对送戏下乡存在的问题,来论述创新送戏下乡的对策。
【关键词】送戏下乡;公共文化服务;惠民工程
中图分类号:G2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5-0238-02
“送戏下乡”文化惠民工程是开展农村文化活动的重要内容和主要形式,是新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同时也是加快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现公民文化权益的重要举措,因而受到了广大农民群众和社会各界的认同与支持。它对于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传播先进科学文化知识,构建乡风文明的新农村具有重要意义。根据中央两办2013年发布的《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见》,我省开始施行送戏下乡工程。从2013年至今,这三年来,送戏下乡活动不仅丰富了基层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而且也有力的促进了新农村的建设与和谐社会的发展。
一、送戏下乡的地位与作用
(一)送戏下乡的地位。送戏下乡是开展农村文化活动的主要形式和重要内容,是基层文化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它既是一项文化惠民政策,也是丰富农村人民群众文化生活和繁荣基层文艺的需要,对于繁荣基层文化与发挥已建农村文化礼堂的功能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二)送戏下乡的作用。送戏下乡工程对于丰富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传播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宣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培育基层群众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整体科学文化素质,抵制愚昧落后封建迷信和腐朽思想的蔓延,促进和谐社会建设,构建新农村的乡风文明具有重要意义。对于活跃农村文化市场,满足群众多方面多层次的文化需要具有重要意义。
(三)送戏下乡的施行形式。送戏下乡是省市县各级政府明确规定的公益性文化活动,由当地文化局负责组织实施,采取政府购买文化服务的形式,把健康向上、雅俗共赏、群众喜闻乐见的节目,送给基层群众免费观看,所属地财政每年都会安排“送戏下乡”专项奖励资金,根据省、市、县三级艺术团体送戏下乡演出成本的不同,确定相应对等的补助标准。
二、送戏下乡存在的问题
送戏下乡作为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对于繁荣基层文化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就目前来说,送戏下乡这项惠民活动却存在有众多问题。
(一)节目形式缺乏创新。送戏下乡活动由来已久,像以前的送戏曲下乡,就是政府文化主管和执行部门把文化节目排练好,送到乡里村里,供基层群众观赏,这些节目在形式上无非就是戏剧、歌曲、舞蹈等形式,群众看久了觉得毫无新意,产生审美疲劳。而且演出主体一般都是县里选好的固定演员,基层群众只有看的份,台上台下缺少互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舞台艺术的呆板和缺乏活力。随着现代传媒技术的发展和基层群众欣赏水平的提高,老套的节目形式远不能满足基层群众的文化需求。
(二)政府花钱购买服务的对象单一。就目前来说,政府花钱购买文化服务存在着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政府花钱购买服务的力度不够,认识上往往停留在简单完成任务的阶段,具体购买谁的服务和服务质量怎么样,深究和监管的力度不够;另一方面,提供文化服务的艺术团体要么自身能力不够,要么自身发展和经营不够完善,距离提供高质量的文化服务存在一定距离,一般也都是招标任务拿到手之后,简单执行或偷工减料,需要文化部门的监管,其自身也需要文化部门的帮助和扶持。
(三)文化服务供需不对称。在现代这个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基层群众的文化需求也体现出全方位和多层次的倾向。然而,文化部门提供的文化服务仍然是按老一套来,不考虑基层群众的文化需求和文化口味。换句话说,基层群众需要的文化艺术,不一定在政府的文化菜单中,这就需要创新,根据群众审美口味,寻找适合基层群众的艺术。
(四)特殊群体服务不到位。特殊群体是指在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智力、体力等方面带有缺陷的人群,主要包括三大类:孤寡老人、残疾人、外来农民工及其子女。他们边缘化的社会地位和现实处境,决定了他们更想得到社会的尊重和服务。文化馆作为社会公共文化服务的提供主体,服务特殊人群是其职责所在,然而,送戏下乡对于特殊群体不仅开展的数量少,而且质量也不高,在有的县区甚至根本没有提到过针对特殊群体的文化服务,而是把其当成送戏下乡的一个附属活动捎带过去。另外,针对特殊群体的公共文化服务,并没有专门的资金投入,在每年的资金预算里,也没有把它作为独立开展活动的部分计算,只是作为群文活动的附属部分归结到公共文化资金里面,这就导致了对特殊群体的服务现状与公共文化服务的标准化和均等化的要求不符。
三、送戏下乡的对策研究
要解决送戏下乡存在的这些问题,最根本的就是创新,这和十五届五中全会的要求,高扬文化创新的主旋律不谋而合,临近2015年底,青田县全年完成送戏下乡192场,平均每个乡镇6场,超额完成全年送戏下乡150场的任务。这一数字显示了我县送戏下乡活动开展的成效,这和创新送戏下乡密切相关。
(一)创新节目形式。历年送戏下乡活动的节目,都是由县文化馆将排练好的节目送到乡镇上去,不论乡镇喜好与否,演出结束就算完成任务,其间缺少上和下、送和需的互动。与以往历年送戏形式不同,2015年采取上、下结合,送、需结合的形式,让各乡镇当地的群众参与编排和演出节目,让群众成为送戏下乡演出的主角,尤其是让那些在外打工或在外经商的家属参与进来,不仅提高了节目的可看度和吸引力,让基层群众对自己参与的节目有更多的期待,而且还能吸引住以往不看送戏晚会的外出务工者和经商者回家观看自己家人的演出,让送戏下乡真正成为百姓自己的舞台。
(二)政府花钱购买服务。为了扶植民间艺术团体,促进群众文化共建,青田县特向温溪海鸟艺术团、青田县格瑞斯舞蹈培训中心、青田县木兰协会等数家艺术团体购买文化服务,这些民间艺术团体不但业务精而且花费少,通过让他们来承办中、小型的晚会演出活动,既提高了他们的艺术水平,同时也节省了政府的人力物力资源,政府把这些节约出的文化成本用到其他形式的培训或展览等群众文化活动上来。据悉,2015年,青田县花钱购买服务多达数十万元,大大促进了民间艺术团体的繁荣。
(三)开展文化定制新服务。“文化定制”服务是群众需要什么节目,就为他们送去什么节目。这种“定制式”服务,以村民的需求为基础,依托文化部门定制力量为基层群众量体裁衣,体现了基层群众特殊的个性化需求,这种自下而上的“民主化”文化诉求,不再是基层的需求来适应政府的文化服务清单,而是服务部门需要从基层群众的文化需求出发,限制性的制作节目送到基层群众面前,真正体现“我的文化我做主”,让文化需求的主动权掌握在基层被服务对象的手里。2015年,青田县根据基层群众的文化定制需求,仅仅送戏到敬老院、军营、学校和企业晚会就有35场,其中包括送文化进格瑞斯集团、意尔康公司、青山钢铁集团等企业定制的晚会。
(四)开展针对特殊人群的服务。文化馆是社会性事业机构,做好对特殊群体的公共文化服务,既是文化馆职责所在,也是响应国家实现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的必然要求。2015年,青田县文化馆针对特殊群体所开展的送戏活动多达25场,分别是“喜迎新佳节,娱乐夕阳红”送文化进养老院;4个乡镇举办慰问演出,给残疾和孤寡老人送去精神食粮;赴仁庄镇等乡镇文化礼堂,与留守的孤寡老人和儿童同台演出;赴瓯南、鹤城等街道老人协会,与其举办联欢活动;组织开展了“第二届中小学生书法展”活动。这些针对特殊人群服务举措的施行,既是社会和谐与公平的需要,也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其精神文化需求。
“送戏下乡”文化惠民工程关系到百姓福祉,既需要加大力度,又需要提高创新,只有这样,才能把上级层面对于送戏下乡的真正目的贯彻到位,才能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才能加快实现基层文化的发展与繁荣。
参考文献:
[1]赵颖.丽水水公共文化服务走进新时代——文化订制[N].浙江日报理论版.2014(7).
[2]马咏梅.农村文化创新的思考[J].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6).
[3]黄文才.新农村文化创新与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分析[J].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