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朗读指导刷新阅读教学

2016-06-18胡海鹏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16年27期
关键词:感情想象情感

胡海鹏

朗读被认为是贯串于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最重要的、也是最基本的语文教学方法。

阅读教学中应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已经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但是 ,我们经常会发现有的教师在学生朗读课文前,提出一些要求,严格说来,这不是朗读指导,而是朗读要求。学生之所以读不出感情,常常不是因为不知道应该读出什么样的感情,而是不了解怎样才能读出这种感情。教师应在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的基础上,在朗读技巧上给予具体的指导。

朗读可以激发人的情感美。声情并茂的朗读有助于文中蕴涵感情的抒发与宣泄,使静态的无声的语言文字化为动态的有声的具体情景,从而激发读者与听者的情感美。可以说,好的朗读可以使读者、听者、作者的情感交融在一起,化为一种难以言传的情感力量,拨动人的心弦,撼动人的灵魂。《沁园春·雪》,这首词字里行间都显露着毛主席的豪情壮志,诵读时需精神饱满,昂首挺胸,目光直视前方,就可以表现出大气和气势来。我们朗读时领略到雄浑壮美的北国风光,激发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诗人对历代帝王的评说,更让我们看到以毛泽东为首的当代革命家,有超越历代英雄的豪迈气概和自信,诗人向世人展示了博大的情怀和远大的政治抱负。从古数到今,谁有那“欲与天公试比高的”的雄心壮志?谁有那“说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伟大抱负?

朗读可以丰富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美文佳作都具有极佳的意境美,而这美常常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正所谓“可意会而不可言传”,这意境美是需要借助联想和想象实现的。朗读,将语言文字创设的意境美展示出来,而造成人们身临其境感觉的就是借助合乎情理的联想和想象。所以,我们说联想和想象是语言的翅膀,朗读,则是托起这双翅膀的空气。在朗读中根据具体的语境充分展开联想和想象,使他们展开双翅自由翱翔于语言的天空。读朱自清的《春》,朱自清先生在著名的散文《春》中描写春天,赞美春天,发出:“一年之计在于春”的感想,从而激发了对生活的热爱。基调是热情,愉快的。我们应该用明朗,甜美的噪音去读。最后的三小节,用娃娃,姑娘,青年来比喻春天,体现了人们对新的一年的憧憬和希望,情绪也随之转向高昂。音量,语速也应随之步步提高。我们能真切地感到草的软;看到花的艳;闻到花的香;触到风的柔;沐着雨得润。我们仿佛置身于一个天蓝、地绿、水清的生机盎然的世界里。

朗读有利于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朗读能把辨形释义、正音、识字有最机地结合起来,便能积累词汇,熟悉句型,洗练语言,规范口语。从而培养正确、流利、清晰、富于表情的说话习惯。熟读成诵,培养了语感,锻炼了记忆,积累了语言材料,学生渐渐地会把文章的节奏默化成自己的节奏,在不知不觉中把往日说话中的沙粒、石块用淘箩滤去。背过来的东西,成为自己的储备和财富,写文章时某些词汇、句式、表达方式就会涌上笔端,便能召之即来,呼之欲出。

朗读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同是一篇诗或文,干巴巴的读和声情并茂的朗读,其效果是截然不同的;朗读时,语气的轻重,语调的高低,语速的快慢,加上情感的起伏迂回,形成了或铿锵有力,或婉转缠绵,或回旋往复,或一泻千里的音乐之美。它最大限度的调动了学生的听觉、视觉、触觉,扣击他们的灵魂,拨动他们的心弦,使其产生强烈的共鸣,获得极美的艺术享受,并由此而逐渐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情趣。

朗读更是一种高尚的精神享受。文章是作者描写现实、反映生活、抒发感情的。文章是作者的物质载体,作者叙述一件事情,描写一个人物,说明一个问题,论述一个道理,都是被一定的道义和社会责任感所驱使,为一定的道德、理想、生存欲望所启动,因此在作者的匠心妙笔下,无不饱蘸着酣畅淋漓,强烈鲜明的爱憎情感。朗读作品是一种感化、熏陶,读好一篇文章会心旷神怡,情思横溢,如饮甘露,浑身好爽,给人以无穷的力量,特别是青少年时期,从朗读活动中得到的宝贵教益,对一个树立远大理想,坚定生活信念,振奋进取精神,激发斗争意志,都会产生巨大的作用。

教师让学生朗读时,要有准备、有目的的进行,或让学生边读边思考某些问题,或让学生边读边体会文情,也可以让学生进行有感情地练读,总之要体现朗读的目的性,这样学生在多种感官的参与下,才会读得生动,读得有意义,读得有收获。我们广大语文教师应清醒地认识到忽视朗读指导的危害,要痛改使语文哑声的错误,端正对朗读指导的思想,并把它全方位的、系统性的、有针对性的运用到我们的语文教学中去,才能扬长避短,提高我们语文教学水平和质量。

朗读指导是一门艺术,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不是轻而易举的事,需要我们一线工作者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总结,找出有效的方法和途径,全面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猜你喜欢

感情想象情感
最好的感情
快乐的想象
一生
情感
感情工作
台上
那时我们如何想象未来
不分对错
感情强烈的叹号
主题素材阅读之“情感”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