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学谋划,持续发展,开创海城市城镇化建设新局面

2016-06-18孙苗苗

考试周刊 2016年42期
关键词:海城市城镇城镇化

孙苗苗

海城市在城镇化发展进程中始终坚持科学发展理念,正确理解和把握中央和省市关于推进城镇化战略部署的精神,紧密结合城市实际,制订并实施了“三化并举、产城一体、双向互动,以人为本、梯次推进、和谐发展”的城镇化发展规划,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转型。2014年海城市荣获中国十大全面小康示范县(市),在中国中小城市科学发展综合实力百强县(市)评比中继续稳居第十位,开创了我市城镇化建设新局面。

一、2014年海城市城镇化发展情况

(一)全市基本概况。

海城市是位于辽东半岛上的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隶属于鞍山市,北靠钢都鞍山和省会沈阳,南邻港口城市营口、大连,东接煤铁之城本溪及边境丹东,西与油田新城盘锦隔河相望。辖区总面积2732平方公里,下辖27个镇(区)街道,2013年以来成立五个开发园区,建成区面积36.4平方公里,户籍人口108万人,常住人口123万人。

(二)城镇化发展情况。

改革开放以来,海城市始终坚持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三化"并举,统筹城乡与科学发展理念,不断将城镇化工作深入推进,城镇化工作取得可喜成绩。截至2014年末,城镇化率达到67.2%。

1.城镇经济水平保持稳步发展

地区生产总值达到829.2亿元,比上年增长6.5%;公共财政预算收入41.8亿元,比上年增长2%;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600元(新统计口径预计值),同比增长10%。工业总产值达到1420亿元,农业总产值达到82.4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258.9亿元。

2.产业升级步伐加快

海城市积极推进新型工业化,坚持“围矿、围钢、围店”,依托市级产业园区,着力发展产业集群,促进产业升级,推动产业突围,加速传统工业向新型工业转型;推进农业生产单位的规模化、生产方式的设施化和机械化、终端产品的精深化、农业经营运作的市场化,促进农业的增产和农民的增收;加速向现代物流方向转变,不断扩宽服务业领域。

3.城镇建设全面启动

全市全年固定资产投资790.3亿元,比上年增长10.1%,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52.3亿元,全年新开工商品房面积152.2万平方米,竣工商品房面积89.1万平方米。城镇功能不断增强,新建城乡公路340公里和桥梁9座,投资6亿元建成全长31.4公里连通我市西部与三大园区重要产业的腾海大道主体,探索组建镇(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46家,帮助农民实现土地流转11万亩,新建标准南果梨园10个和良种繁育基地200亩,创建优质米生产基地5个、标准蔬菜园10个,农产品总产值实现81亿元。

4.城镇公共服务体系日趋完善

深入开展生态环境治理,实施东部矿区企业污染专项整治,整改和关停企业102家,完成城市水源地污染治理和镇(区)污水处理厂改造重建,全面提高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率,封山育林1万亩,绿化覆盖面积1371.06公顷,加强医疗卫生事业,投资1.58亿元扩建市中心医院,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城乡养老、医疗保险扩面2万人,全市参加社会保险63.6万人,提高城市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报销比例,特种病、慢性病报销比例提高了5个百分点,完善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现城乡全覆盖,应保尽保。

二、城镇化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城镇规模产业量小。

城镇化质量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息息相关,经济发展程度决定城镇人口的承载能力。2014年海城市一、二、三产业增加值结构比例为:5.5:49.4:45.1,二、三产业增加值之和是第一产业的17倍,而非农人口却只有农业人口的三分之一。从统计数据上看,二、三产业已成为我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是拉动经济增长主动力,本应是容纳劳动就业的主要经济载体,但我市规模企业数量有限,可提供岗位尚不充足,不能容纳更多农村剩余劳动力,导致我市城镇化发展滞后于二、三产业发展速度。

(二)资金缺乏,投入不足。

目前大多数镇(区)都是按照行政区划自成体系,很少从自然经济圈和城镇发展规律方面布局,各镇(区)难以筹集大量的资金用于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东西部镇(区)基础设施都比较薄弱。与城镇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城镇公用(如供水、供电、供暖、供天然气等)配套设施、文化娱乐(健身器材、活动中心等)配套设施不够健全,其主要原因仍然是建设资金短缺,制约了镇(区)开发建设步伐。

(三)技能不高,就业能力不强。

大部分农民工就业技能匮乏、综合素质低,很难在城市扎稳脚跟。应大力发展农民工的技能培训机构,实现农民工在城镇稳步就业、充分就业、体面就业,以适应经济时代发展步伐。

(四)生态资源日益破坏,造成资源短缺。

随着二产快速发展,也带来一些环境问题,如水体污染、空气污染及其他污染。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资源使用不当或技术水平落后,资源利用效率不高,甚至随意浪费,制约我市城镇化的发展,使城镇居民的身心健康受到损害,生活质量下降,人力资本的可持续发展因而受到影响。

三、深入推进城镇化发展的政策及改革措施建议

(一)科学规划,积极有序发展。

科学规划是建设好城镇的前提,合理布局,加强五个开发园区建设,发展我市区域特色镇(区),加速我市区域融合发展。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积极推进产业化经营;坚持工业强市,以各类工业园区为依托引进大项目、培植新产业,壮大自身实力;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大力发展农村服务业,拓宽农民增收的渠道。

(二)完善城镇基础设施,加快城镇现代化进程。

城镇道路交通、供排水、医疗卫生、城镇绿化等基础设施,是保障城镇整体功能正常运行的基本条件,是衡量城镇经济水平和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标志。为此,各镇(区)应加快市政公用设施建设,努力实现城市供水普及率、燃气普及率、提高绿化覆盖率、人均公共绿化面积、人均道路面积等指标。根据需要适当扩大道路和绿化空间,切实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把村镇建设推向新的水平。

(三)坚持工业立市,三产兴市,大力发展二三产业。

工业和贸易业、服务业是海城的支柱和优势,也是海城未来发展的关键和希望。要围绕五大经济节点,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和服务业多元化。大力发展二、三产业不仅是我市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还是转移我市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主要途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快城镇化建设,发挥城镇周边农村农产品和劳动力资源优势,重点发展农产品加工企业和劳动密集型企业,加速发展产业集聚区,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培育支柱产业,构建以二、三产业为主导的新型经济结构,全面发展我市经济。

(四)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构建和谐社会。

城镇建设应健全城镇功能,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加强生态环境保护,这是城镇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处理好人口适度增长与经济社会稳步发展的关系,在保障农民合法权益的前提下,妥善解决城镇建设用地。形成制度化、程序化、经常化的沟通交流和协调机制,加快推进城镇区域合作,形成对外合力和整体效应。加强各镇(区)间的协作,在资金、技术、人才和生产、服务、市场方面形成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格局,不断拓展我市城镇化建设的发展空间,构建和谐城镇,促进我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五)以体制改革为核心,全面推进城镇化发展进程。

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和完善农村土地流转机制,消除农业户籍和非农户籍,稳步推进义务教育、就业服务、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卫生、住房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务覆盖全部常住人口。鼓励农民将土地承包给大型企业规模种植,将农民从土地中解放出来投入到二、三产业中,不仅可以得到租金提高收入,而且有利于规模生产建立产业集群,进而规模重组形成合理产业布局,打造特色镇(区)经济,增强全市经济实力。

猜你喜欢

海城市城镇城镇化
2.5 MPa及以上城镇燃气管道与输气管道区别
文化边城镇远
海城市实现节水规划的途径及措施
城镇排水系统量化指标体系研究
城镇医保支出为何跑赢消费支出
坚持“三为主” 推进城镇化
海城市材料价格补充信息
海城市材料价格补充信息
海城市材料价格补充信息
城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