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设情境, 激发学生学历史的兴趣

2016-06-18陈慧珍

考试周刊 2016年42期
关键词:创设情境初中历史学习兴趣

陈慧珍

摘 要: 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创设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文从五个方面进行了初步分析。

关键词: 创设情境 初中历史 学习兴趣

历史课讲述的是已经过去的、无法给学生精确验证的历史现象,进行历史教学时,创设相关的学习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身临其境地进入历史氛围之中,加深感性体验,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创设媒体情境,再现历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就媒体素材而言,历史教学具有其他学科不可比拟的丰富素材,无论历史图片、影视作品、考古成果,还是史料、遗迹,都是制作多媒体课件不可多得的好素材,只要应用得当,就能为历史教学增光添彩,提升历史课的凝聚力和感染力。针对不同教学内容,对媒体进行合理整合,发挥教学的整体效益,使抽象的历史转化为形声并茂、情趣感人的内容,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如学习《甲午中日战争》一课讲到黄海海战内容时,播放《甲午战争》录像片段,特别是邓世昌带着致远号战舰向着日本吉野号冲撞的场面,激昂的音乐令人心情亢奋,学生犹如置身当年的历史环境中,情绪跟着“致远号”一起,随着“向前—中弹—覆灭”发展,在思想上产生对抗敌战争壮烈场面颤悸、对爱国将领和勇士赞赏、对腐败无能的清政府愤恨和藐视等效应。电教媒体再现了历史,使学生淡漠的心理转变为有感而发,爱国主义教育顺理成章。虽然《甲午战争》录像展示了历史过程,使学生爱憎分明,但它没有回答“为什么邓世昌的舰追不上吉野号?为什么邓世昌的炮打不中吉野号”这一发人深省的问题。于是再用比较和对比的方法,激发学生的认识:有报国之志还不够,还要有报国之才,从而由情感上升到意识,由感知上升到理性。调动了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教育内容,引发学生的思考、探索。

二、利用引人入胜的故事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创设引人入胜的故事情境,指将教学内容通过各种手段,以“故事”形式展现给学生,促使学生运用多种感官理解和建构知识。具有趣味性及启发性的故事情境,是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方式。在讲《大变革的时代》这一课时,在导入环节,我在课堂上运用课本导言中的故事——“商鞅南门立木”和“商鞅将唆使太子犯法的两个师傅治罪”的故事。这两个故事表现了商鞅取信于民、坚决实行新法的决心,通过故事,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对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实现全面的教学目标,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众多非智力因素中,兴趣是学生接受教育的感情基础,是非智力因素中最活跃的一个,是入门的向导,是学生探求知识、促进思维发展的巨大动力。通过提出问题,设置悬念,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抓住学生的内心,激发学生的兴趣。如讲《开放与交流》的“玄奘西行”这一目时,我先问学生:“有没有看过《西游记》?”学生几乎齐声回答:“有。”《西游记》这一经典电视连续剧可是许多少年儿童追捧的剧目,对于初中生来说,谁不熟悉呢?这一问马上就把气氛调动起来。我紧接着问:“那同学们知道剧中的内容吗?”学生脸上都表现出不屑。看到这种情景我马上接着问:“现实历史中是不是真的有唐僧师徒西天取经的故事呢?”学生的脸上表现出愕然。孙悟空、猪八戒的形象在他们心中可是栩栩如生。我又接着问:“唐僧是不是经过九九八十一难才取回了真经?”学生都陷入思索,孙悟空降妖除魔的高大形象已经深印在他们心中。这时候我开始讲述玄奘西行的故事,并且强调贞观年间玄奘是独自西行的,他历经千难万险、九死一生,终于从印度取回佛经,这一经历与《西游记》中唐僧取经的经历相比毫不逊色,玄奘回国后还把西行途中的见闻口述下来,由他的弟子整理成《大唐西域记》一书。通过学生熟悉的神话故事与真实历史相比较,这样的导入方法一下子就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充分吸收他们的注意力,让他们迫切希望得到解答,上课认真听讲,同时还会产生浓浓的探索历史真谛的兴趣,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应用课本插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编历史教科书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插图多,直观性强,形象生动。讲好课文中的有关插图,对引发学生兴趣,增强学生的求知欲,加深学生记忆,提高教学质量有重要作用。但在教学中,由于插图很多,限于课时,教师不可能每图都讲,只能根据教材要求和讲课需要选择讲解。有些与课文内容密切相关的插图如果没有向学生讲解,就会使学生似懂非懂或一知半解。经过教师的讲解,既引发学生的兴趣,又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知识。如在学习《人类的形成与文明的曙光》中有副插图“白种人”、“黑种人”、“黄种人”,我们在讲这幅插图时,讲明人种的形成主要受自然环境的影响,人们长期在一定自然环境中生活,不同人种在肤色、发型、眼型、鼻型和身材等外形方面表现出一定的差异,人种外表的差异并不影响人的基本生理和智力的发展,人种没有优劣之分,并举例:“黑人之所以黑,是因为非洲地处赤道,日照时间长。如果不信,你在太阳下面暴晒多天,看你黑不黑。”在讲述这个插图的过程中,学生完全被吸引,达到引发学生兴趣的效果。

五、联系乡本,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对自己的家乡都非常熟悉,运用乡土历史导入,学生比较感兴趣,容易进入课堂角色。如讲《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中“商业繁荣和海外贸易兴盛”一目时,我先提问:“同学们能不能列举一下我们泉州著名的历史文物古迹?”学生马上踊跃地回答:“开元寺、清真寺、灵山圣墓……”听了学生踊跃的回答后,我马上加以引导:“哪同学们看过开元寺内保存的南宋古船吗?清真寺、灵山圣墓又见证了泉州的什么历史现实呢?”等等学生陷入思索的时候,我紧接着引导:“南宋古船、清真寺、灵山圣墓这些古迹共同见证了宋元时期泉州海外交通贸易的繁盛情况,当时泉州呈现了‘涨海声中万国商的繁荣景象。北宋政府在泉州设立市舶司专门管理海外贸易;南宋时期,泉州成为全国第一大港;南宋以后,泉州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通过这一介绍,马上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同时激发学生浓浓的家乡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过创设历史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这种情境中通过自主学习、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形成初步的认识,在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修正、丰富自己的认识,经历感知、积累、理解、认同的学习过程,不但学习知识,拓展思维,而且锻炼与人交往和实践的能力,同时孕育情感,提升认识,达到使学生从“我要学历史”转变到“我想学历史”的好效果。

猜你喜欢

创设情境初中历史学习兴趣
建构初中数学高效课堂之我见
浅谈初三语文阅读教学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探析初中历史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
高中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
精心设计:培养语文兴趣的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