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全国新课标作文之味
2016-06-18章裕林
章裕林
摘 要: 由各省自主命题走向全国统一命题已经是大势所趋,从2016年开始安徽参加全国新课标考试,作为占分比例较大的高考作文来说,提前熟悉全国新课标作文命题特点,对即将参加新高考的安徽考生来说显得至关重要。
关键词: 安徽 全国新课标 高考作文 风格
2016年全国有多个省份参加全国新课标高考,安徽高考不再自主命题,顺应大势加入了其中。就语文学科来讲,新课标高考试题和传统安徽高考试题虽然绝大部分考点都差不多,但还是有很大区别的,尤其是作文,在全卷中占分比率较大,命题形式和风格与传统安徽试题有很大的不同,处于高三一线的老师和学生应该尽早熟悉。
回顾安徽近几年自主命制的高考作文题目,命题风格与全国新课标相比,味道还是有差别的。比如2012年的“不用时请将梯子横放”,是一篇比较富有哲理的命题;2013年“为什么会能或者不能这样”则十分抽象,这类作文命题比较考验学生的文学功底和对语言的艺术雕琢能力。2014年的作文题目“改不改剧本的问题”,与现实生活虽然结合较为紧密,但“剧本”的概念对于许多考生尤其是农村考生来讲,还是稍显陌生。2015年安徽高考作文总体难度不大,客观地说,2015年材料作文的审题相比前几年,要容易得多,这可能是2016年安徽不再高考自主命题,所以作文向全国卷靠近。因为从材料中给出了关键性的一句话:原来,蝴蝶的翅膀本是无色的,只是因为具有特殊的微观结构,才会在光线的照射下呈现出缤纷的色彩。这句话就给考生指明了写作方向。总之,安徽往年的作文试题总体上更加关注学生的文学能力考查,命题一般较为抽象,有艺术感,文学色彩浓重,哲理思辨意味较强。
新课标作文相对安徽作文来讲,作文试题命制呈现新的特点。
首先,近几年二者都是选用新材料命题方式,但是材料风格迥异。全国新课标作文材料从形态上看是一个故事,从内蕴看蕴含的都是有关价值方面的问题,要让所有考生都能有所触动,有话可说。如2014年课标1卷的“学校传统比赛项目‘过独木桥的故事”和课标2卷的“不要给风景区的小动物喂食”及2015年的课标1卷“举报父亲开车时接电话”和课标2卷的“三名风采候选人你认为谁更有风采”,相对2012年“修船工的故事”与2013年“切割师的故事”来说,取材就显得更加生活化、情趣化,更倾向于贴近学生的生活特点,学生一般不会写偏,写离。这样学生就无需在作文材料理解上花费太多时间,只需在哪种立意更合适方面多做些琢磨。
其次,新课标材料聚焦社会热点话题。这是2015年全国新课标卷流露出的新特点。中国已进入汽车时代,近几年交通不文明事件不断发生,有的令人触目惊心,唏嘘咋舌,甚至引起社会民众的极大愤慨。国家旅游局和文明委多次发文提醒民众注意尊重法律尊重风俗,甚至发布了不文明游客黑名单。2015年社会中的这些不文明现象给了新课标1卷命题老师以灵感。一则反映较好的作文材料应运而生。
再次,新课标作文命题向来以追求文体自由,学生自由发挥著称,但2015年新课标1卷文体却发生了转变,照应了传统交流方式。多年以来,应用文写作已经淡出了高考视野,许多学生写不了请假条、申请书,写信这种传统交流方式因手机通讯方便的影响而被青少年们弃置不用,变成了电话、短信、微信等直接快捷的方式。相形之下,书信借助纸质媒体,文字是自己或对方亲手写成,内容温馨,风格独特,原创性、私密性、文学性更强。过去不限文体,体现高考的开放性;2015新课标1卷回归书信,体现新课标高考的人文色彩。
最后,全国新课标作文材料注重弘扬时代精神,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核心,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依法治国、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创新能力等四个方面的考查,形成“一点四面”在作文育人方面的合力,发挥高考作文试题独特的教育功能。比如全国1卷作文“女儿举报父亲开车打电话”,直接取材于近期媒体报道的新闻事件,在基本保持事件原生态面貌的同时,命题者在写作要求中提出了写信的文体要求,希望激发考生选择一个说理的对象,在有明确针对性的条件下,说真话、讲道理,表达伦理观、法制观,帮助和引导学生树立并践行正确的法制观念。又如全国2卷作文,利用材料创设风采人物评选的情境,要求考生从3名具有时代风采的模范人物中,选出自己更赞赏的一位。材料中的3个候选人的原型分别代表矢志创新的科学家群体、爱岗敬业的大国工匠群体和寻求个人爱好与社会价值结合的自由职业人群,呼应科技创新、迈向制造业强国、提高全民文化素养、建设美丽中国等当代人的梦想,渗透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以上是笔者对比近几年新课标卷作文试题研究的一些看法和心得,希望能给正处在高三一线拼搏的老师和学生一些帮助和启发,不妥之处还望指正。
参考文献:
[1]2016全国新课标考试说明.
[2]教研天地.2016.2.
[3]新课标高考作文试题研究.201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