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课堂上提问的技巧探析
2016-06-18李晓国
李晓国
摘 要:问题是思维的起点,合理的提问对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具有显著的作用。以初中政治课堂教学为实例,探析几种提问过程中的方法和技巧,以更大限度地发挥提问的功能,让提问为课堂目标的实现服务。
关键词:政治课堂;提问技巧;提问主体;吸引力
中图分类号:G632.4;G4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15-0019-01
一个优秀的教师不仅要会讲,还要会问。课堂上的发问可以有效建立与学生之间沟通的通道,使得教与学连成一体,这样更利于进一步优化教学效果。提问貌似简单,背后却暗藏玄机,好的提问效果必须要建立在良好的提问技巧之上。那么,政治教师在具体的课堂提问时要注意哪些技巧呢?
一、提问内容要具吸引力
为了保证提问的效果,教师的提问活动必须要紧扣教学内容。但在政治教材中,很多的知识内容都是经过整理筛选的理论性知识,相对来说比较枯燥无趣,如果教师在提问的时候照搬教材内容进行毫无新意的提问,这样就难以提起学生的兴趣。如果教师能够在围绕教学内容提问的基础上融入一些别开生面的有趣内容,这样会大大提高问题的趣味性,增强提问活动对学生的吸引力。例如,在给学生讲“做意志坚强的人”这一单元的内容时,一上课,教师就用手机给学生播放了一段歌曲《黄河大合唱》。音乐一出,班级里的学生立刻活跃了起来。虽然很多学生都听过这首歌,对它很熟悉,但对这首歌的历史、创作背景、作者等信息的了解却不是很多,于是,自然有学生提出很多与歌曲有关的问题,包括这首歌叫什么名字,什么时候创作的,作者是谁等……一旦学生有了想要了解的冲动,接下来的问题就好办了。教师借着学生的提问,开始给他们介绍起这首歌曲的作者冼星海以及他创作这首歌曲过程中经历的重重磨难,以及他最终克服挫折创作出这首名作的整个过程。这样一来,关于“坚强的意志品质”的主题就自然而然被揭示出来。以上这个案例就是通过一定情境的创设,引发学生自己发问,然后由教师进行回答,并在分析答案的过程中使学生逐步进入学习状态。这种别开生面的提问形式使得提问活动变得有趣起来,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提问要注意营造坡度
提问的一个很重要的作用是为了训练思维,而要想达到这个目的,问题就需要具备一定的坡度,且这个坡度不能过缓,也不能过陡,否则都难以发挥效用。例如,在讲到“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这部分内容时,就要围绕“民族”来进行一系列的提问。倘若教师直接提问“什么是民族”,这样的提问就显得过于浅显,任何学生只要翻书都能找到答案,显然就起不到训练思维的目的了。而如果教师换一种提问方法,如“你如何理解课本上给出的关于民族的定义”,这样的提问一下子就把问题的思路打开了。对于“如何理解”,每个学生都可能会有不同的答案,而通过这种没有规定统一答案的提问,学生的思维会得到充分训练。又如,在讲到“民族”和“种族”的关系时,如果教师直接提问“民族和种族之间有何区别和联系”,这个问题就不需要学生经过深层次的思考,因为这样的提问基本没什么思考性。但如果把民族和种族放到具体的环境下,这样来提问:“亚洲的很多国家,如中国、韩国都属于统一种族,但他们却属于不同的民族,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这样一问,思考的角度立刻变得丰富起来,学生会从语言、文化、生活习俗等各方面结合着自己对中国、韩国的一些实际了解的情况进行思考和回答,这样的提问方式比起之前的提问效果肯定要好得多。
三、提问主体要多样化
在传统的提问中,大多是由教师发问学生回答,这样提问主体的预先设定和不可变更,使得提问活动淹没了学生的主体位置,这显然与现代教育理念是相违背的。因此,在新的教育观念中,教师倡导在提问的环节中,努力做到提问主体的多样化,即由单一的教师主导提问逐渐向教师引导学生提问的方向发展。比起回答教师所提的问题,学生对于自己所提的问题当然会更加上心,更有积极性,这样一来,提问的效果也会有所提升。怎样才能让学生自己发问呢?教师可以通过构建情景、举例方式帮助学生形成发问意识。例如,在讲到“我们的人身权利”这一单元的内容时,由于本单元知识相对来说与实际生活联系的较为紧密,因而在讲本单元的内容时,教师从网上搜集了很多人身权利遭受侵犯的实际案例。当学生看到老师呈现的是真实案例时,兴趣自然会更高。而通过对大量案例的阅读,大多数学生的心理都会冒出这样一些问题:这些案例中被侵害的人身权利具体属于课本上所说的哪种权利,当遇到人身权利被侵害的时候有哪些措施可以帮助我们,如何尽量避免被侵害这些人身权利等。类似这样的提问在一定的案例情境中会经常浮现在学生的头脑中,从而让学生的提问变成十分自然的事情。当提问的主体发生了变更,提问的氛围常常也会变得更加热烈,对提问效果的提高会大有帮助。
四、结束语
总之,提问是课堂教学两大主体教师和学生互动的良好途径,是实现这两大主体沟通的有效手段,是实现教学一体化的重要举措。因此,作为教师,一定要重视提问环节,努力做到科学设计和有效实施,这样才能更大限度地发挥提问的功能,更好地让提问为课堂目标的实现服务。
参考文献:
[1]刘文川.思想品德课堂问题的设计策略[J].思想政治课教学,2013(01).
[2]张叶.构建和谐政治课堂的三种形式[J].广西教育,2015(30).
[3]孙寿玉.新课程背景下思想政治课堂有效提问的实践探索[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