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创新创业课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实践
2016-06-18王永杰陈光阎开印雷叙川
王永杰++陈光++阎开印++雷叙川
摘 要:创新创业类课程对于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提高创新能力,掌握创新方法,使用创新工具,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该类课程通过创造性地组织实施教学环节,将体验教学、影视教学、案例教学、研讨教学、模拟教学等多种方法运用到教学实践中,使学生提高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实现课程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创新;创新创业课程;创新型人才;教学目标
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15-0003-02
在高校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摆在当前就业工作的首位”,是“继续深化高等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近年来,西南交通大学在教育教学改革中,通过开设系列“创新创业类课程”,加强学生创新能力和创业就业能力的培养,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创新创业课程的设置和内容
创新创业类课程的性质决定了创新和创业是课程的题中应有之义、精神实质和目标追求,以创新精神为核心的素质教育功能、以创新机理为核心的方法论功能、以自我谋职能力为核心的拓展事业功能和以实践能力为核心的工作执行功能是创新创业课程的基本功能。对大学生特别是理工科学生来讲,创新能力包括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新方法、创新工具等五个方面;创业能力除了包括创新能力外,还包括策划能力、组织能力、领导能力、管理能力和公关能力。实践证明,创新创业课程的设置对培养本科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有着特殊的作用。
在学校教务处等部门的支持下,西南交通大学按照课程的内在逻辑设计了9门创新创业教育系列课程,主要包括“知识经济与创新”“发明创造与技巧”“创新方法与应用(TRIZ)”和“创业学”等,已初步构建起了较为完整的课程体系。在实践中,提倡一至二年级选修“知识经济与创新”和“发明创造与技巧”,三至四年级选修“创新方法与应用(TRIZ)”和“创业学”。自2000年开设创新创业系列课程以来,已有万名本科生选修,其中“知识经济与创新”是学校2008版本科培养方案通识教育模块中的限选课之一。“知识经济与创新”课程从科技创新史和经济增长方式的变化入手,揭示社会历史形态更迭的动因,指出创新是经济发展、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也是知识经济发生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在此基础上,讲述创新的基本理论。“发明创造与技巧”课程集中讲授创新思维的特点与方式、创新方法的种类与应用技巧,并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和方法训练。“创新方法与应用(TRIZ)”课程在系统讲授TRIZ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应用计算机辅助创新(CAI)工具,将世界专利展现在同学们眼前,并对有关教学软件的使用进行讲解,培养学生专业创新技能,帮助他们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创业学”课程则从树立学生创业思想、培养学生创业技能、解决当前学生就业问题的实际出发,着重讲解创业学基本原理,并对整个企业生命周期管理进行案例式和模拟式讲解。总的来看,四门课程具有相互衔接、各有侧重的教学设计特点,已形成了“创新理论和观念——创造技能和方法——创造平台和工具——创业能力和就业能力”四部曲的课程体系,致力于学生创智、创新、创造、创业等“四创”能力的提高。
二、创新创业课程的教学改革
创新创业课程必须首先“创新”:应用创新方法和创新手段,实施创新型教学模式。基于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不断探索课堂教学模式,将体验教学、影视教学、案例教学、研讨教学、模拟教学等教学方法运用到教学中,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潜能。
(1)体验教学法。创新创业课程知识是扎根于具体的社会经济生活之中的。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将课程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和情感紧密联系起来,可以使之更容易地掌握知识和技能。在课程教学中,教师通过引导学生主动、自主、创造性地对教育情境进行体验,来认识和掌握相关的知识或技能,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效率和授课效果。
(2)影视教学法。围绕教学活动,教师除了使用公共邮箱、网站留言、飞信、QQ群辅助教学外,还在课堂教学中使用影视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联想能力、激活学生的形象思维、增强教学的形象性,有效地避免了传统教学模式的过于平面化甚至枯燥无味的现象。为此,教师精心选择适合学生观看的优秀影视作品,逐渐建立起课程教学的影视资料库。影视教学法的实施,极大地延伸了学生眼、耳、脑等器官的功能,使学生学习摆脱了枯燥的死记硬背,朝着多样性、综合性、趣味性方向发展,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案例教学法。没有案例,案例教学无从谈起;没有好的案例,成功的案例教学也不可能实现。在教研活动和教学准备工作中,教师非常注意从网络、报纸、电视、杂志、书籍以及各类专业的案例库中选择教学案例,并根据课程内容进行再开发再设计。比如,在“知识经济与创新”课中,教师根据“铱星为什么成为流星”的网上案例材料,对摩托罗拉公司的“铱星计划”的设计、市场前景、技术成熟度、经营决策等从不同角度进行考察,翔实讲解案例材料。同时还与有关单位(如高新区、科技管理部门、高新企业)联系,尽量保证案例的时效性。在“创新方法与应用(TRIZ)”课讲解“40个发明原理”时,教师结合2008年北京奥运会奖牌“金镶玉”来说明嵌套原理、预置防范原理、中介物原理、复合材料原理在其中的运用。案例教学使学生可以深入这些真实案例之中,如同进入现实情景,从而为学生提供了把所学知识与理论链接到实践的机会,使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的角色转变成积极的追问者与主动的思索者。
(4)研讨教学法。研讨教学法重在师生平等对话,针对某个问题,开展研讨,以不同的思维方式、问题视角来展示各自的思维成果。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发现规律,掌握知识。在实践中,教师将研讨教学法具体分为明确选题、探索思考、交流讲评、总结提高四个步骤。在明确选题阶段,教师主要讲清“如何从问题到选题”,明确问题的背景、问题的清楚表述及问题的解决构想等内容;第二个阶段,学生根据老师讲解的方法去查阅资料,梳理观点,产生想法,进行创造新学习和解决问题的尝试;第三个阶段,通过小组交流、班级讲评的形式,让学生将自己的所学所想讲出来,并对他人的观点予以评论,进行“研”与“讨”;最后是总结提高阶段,教师点评,完善问题解决思路。例如,在“创新方法与应用(TRIZ)”课讲解“物理矛盾”内容时,第一步先从理论上弄清物理矛盾的含义(对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或一个部件,同时提出相互矛盾的要求)、解答域及解决思路,给出问题“如何通过斑马线而使司机全程低速通过一条穿过校园的马路”。第二步,同学们经过思考探求,得到了三个备选方案:全部路段都画上斑马线,改造成波浪形(Z字形)曲折道路,在普通道路上画上扭曲的斑马线。第三步,同学们进行交流讲评:第一种方案虽然花费较少,但成效差;第二种方案代价昂贵,但相对牢靠;第三种方案将前两种方案相结合,花费不多,也相对安全。最后,教师进行总结完善,在普通道路上画上扭曲的斑马线看起来就像波浪路面上的斑马线一样,司机大脑中的条件反射精确地产生作用,达到价格上和效果上的最优结合,从而实现了物理矛盾的现实解决。研讨式教学法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注重方法的传授,注重学生主体性地位的发挥,有利于释放学生的思维潜能,让他们学会探索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5)模拟教学法。对创新人才的培养,除了注重理论教学之外,更要致力于提高学生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理论需要通过实践而真正被掌握,理论教学过程有待延伸到实践教学和社会实践中去,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知识。创新创业类课程的落足点在于“实践”。由于条件环境的局限,一方面,我们有意安排学生到高新区、企业参观,获取感性认识;另一方面,也更加注意运用模拟教学法来进行实践教学。理论教学提供了模拟教学活动的理论指导,而模拟教学则是对理论教学的应用。一般而言,我们将理论知识和我国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对学生进行模拟教学。比如,我们要求完成“创业学”课程学习的同学利用电子商务模拟创办企业(形式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一个小组)。首先是对创业企业具体所在地的创业宏微观环境、行业环境进行分析,寻找与识别商业机会。其次要求调查市场、竞争者,进行财务分析,完成计划摘要、产品(或服务)介绍、市场预测、市场营销计划、生产和运营计划、人员及组织结构、财务计划等等。如果创办高科技企业,还需进行创业融资和风险管理分析。最后是对选定的创业计划的执行。其中,教师作为模拟公司的顾问发挥指导作用,最终的考核重在过程的评定。模拟教学法通过创设各种情境,让学生进行模拟讨论或者假设案例的实施,在实践性教学环节中发挥了极大作用。学生在模拟的环境下,开展创新创业活动和经营管理活动,通过模拟与专题研讨达到应用理论、培养创新思维和提高管理技能的目的。
三、教学改革的实践效果
(1)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从课堂效果看,“创新创业类教育系列课程”选课学生众多,每学期可达700人;到课率较高,平均达80%;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参与程度可达50%。在我校本科教学工作评估工作中,创新创业系列课程得到了学校的肯定:“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提出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突出的明确要求。在教学计划中专设了‘创造学‘发明创造与技巧‘知识经济与创新等选修课程,规定了创新教学和实践学分,引导和激励学生创新”“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2)使学生掌握了基本的创造技能和方法。在创新创业系列课程中,特别是在“知识经济与创新”和“发明创造与技巧”课中,基于创新思维发展规律,教师重点讲述创造发明的技巧和方法,重点讲解类比与模型、机遇与灵感、想象与知觉、发散与收敛、系统科学方法以及技术创造过程的理论,详细探讨仿生创新法、移植创新法、组合创新法、缺点列举法和希望点列举法、变异创新法和智力激励法等方法,并引导学生在其他创造过程中予以学习和借鉴,使学生不仅掌握了创新的技能方法,而且提高了他们的创造力和创造成果的实现率。
(3)使学生熟悉了创造平台和工具。在“创新方法与应用(TRIZ)”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建成了拥有170台电脑的实验室平台系统。教师可以在实验室进行教学,在系统讲授TRIZ基本理论的基础上,依靠实验室平台建设,应用计算机辅助创新(CAI)工具,将世界各国专利与设计发明创新相结合,极大提高了学生使用创新工具的能力。
(4)提高了学生的创业就业能力。在“创业学”的教学中,教师通过对创业者素质特征、创业环境分析、创业计划的编制、创业融资、创业企业市场营销组织与管理、创建企业、创业企业的组织建设与人力资源管理、创业企业风险管理、创业企业经营中的法律问题的讲解,结合学生的模拟创业训练,培养学生的创业就业能力。近年来,我校本科生就业率都在95%以上,居全国高校前列。
参考文献:
[1]杨学军,张磊,吕卫东.创新型教学在自然辩证法课程中的实践[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9(01).
[2]戴育滨,张日新,张光辉.大学生创业者的内涵、分类与能力特征分析[J].科技创业月刊,2006(10).
[3]蒋笃运.浅谈知识经济时代的教育发展[J].自然辩证法研究,1999(02).
[4]何丽君,唐玉光.研讨式教学:高等学校教学的新走向[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05).
[5]郭汉民,李永春,田丹.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有机结合:试析研讨式五步教学[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