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跨文化意识在英语启蒙教育中的意义
2016-06-18刘湘粤
【摘要】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英语课程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大部份英语基础差的大学生都是在基础教育阶段英语学习就出现问题,他们承受着学习外语的困扰与压力,却难以得到释怀;而这种扎根性的问题却严重阻碍了整个人才培养的发展计划的进度。本文从跨文化意识的角度,探究导致英语教育问题的根源,揭示英语启蒙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关键词】外语教育 基础教育 学习外语 扎根性问题 跨文化意识 英语启蒙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5-0106-02
一、英语启蒙教育的重要性
近年来有不少人反对过早对幼儿进行外语早教,然而,从二语习得和认知语言学等学术领域的研究中已经明确的事实是,0-12岁是儿童习得外语的黄金时期,而英语已经被设为我国义务教育的主要课程之一,这就意味着学习英语,对于我国国民是必要的,因此,做好英语启蒙教育不仅必要,而且很重要。
笔者对比分析香港小学所使用的英语教材,朗文英语小学教材:全套共6册,每册含有综合教程及辅助练习,还有听力,语法,阅读等专门训练语言技能的练习册。整套教材的设计思路清晰,教学目标明确,前后连接性强,多元素的语言技能的练习充分让学生掌握英语语言这门交流工具;每课的教学内容不是单纯的日常口语,而是生活中用于简单的情感交流的情景对话和小故事。香港学生与大陆学生英语水平最大的差距在于,香港学生到了高中阶段,只要接受过双语教学的学生,普遍能看懂全英文的原著小说,听懂英文电视台的节目。
从英语基础教育的教材对比来看,香港地区的英语教育,从一开始就明确了英语的角色定位,让学习者从小开始学会利用这一工具去获取国际信息。相比之下,国内的英语启蒙教育的理念仍然停留在语言知识的层面上,从幼儿园到小学三年级,反复练习日常最简单的问候语和基本的问句,目的就是为了积累日常生活的这几十个单词。而到了初高中阶段,学生在英语科目上的学习则主要花费在语法理解和阅读写作技巧的训练上。到了大学阶段,因为没有一个很扎实的长期的语言输入过程,只是得到语言表达技巧——非技能的训练,最终造成了“哑巴英语”的困局;另外,“虽然就整体而言,外语人才数量增加,质量有所提升,但高层次,高素质的精英人才或特色人才相对较少。”(戴炜栋,2009)
二、剖析“哑巴英语”
笔者在民办高校的教学中看到,许多非英语专业的学生虽然掌握了四六级词汇,但仍然难以用英语清楚表达自己的思想;当面对外国人的时候,根本无法进行跨文化交际。
另外,笔者曾探访过本地几家培训机构,了解到参加辅导的一些中小学英语后进生,发现:这类学生学习外语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与兴趣;在学习上,一般会死记硬背,记住老师上课时所讲的语言知识和句型及对话内容,但往往不能辨认及理解所背过的单词和句子。
由此来推想:大学生们的“哑巴英语”并非三两天而产生的,而是存在根源性的问题;虽然有不少科研项目推动着大学英语课程的发展,但外语的启蒙基础教育问题存在的根源。
三、文化是语言的“根源”
1.文化意识与跨文化意识
资料释义,意识就是对认识的认识。人们如果对事物认识不够或不成熟,往往无法对它进行观照。一个人有没有文化意识,要看他对文化的思想体系有多少认识。那么,一个人有没有跨文化意识,就要看他对非本族文化的思想体系有多少认识。目前,关于跨文化交际方面的学术研究,更多的是与英语教学相关联,而研究的对象中很少有低龄段的英语学习者。另外,关于跨文化主题方面的研究,主要针对跨文化意识对提高英语学习者理解力的层面上研究。
笔者认为,在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行为之前,人们必须先具有文化意识和跨文化意识,两种意识是相互并存的。近些年,在英语教育市场上流行的“双语”、“走出国门”、“浸泡式英语”等现象,从一定的意义上说,是一种跨文化的追求或跟风。在我们的英语教育中,人们强调学习英语,一定要学习并了解欧美文化,却忽视了对本族文化的教育及渗透;最终使我们的英语教育走歪了方向。杨耀邦(2007,2)提到,“光靠强调英语的学习只会把我国大学变成美英的学术殖民地,这不单有损国民的自尊心,更会因为盲目崇拜美英大学而丧失自己的原动力和创意。”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语言的根源。法国人承认英语是最流利的国际性语言的同时,亦会很自豪地说法语也是世界性高层语言。(杨耀邦,2007)因此,我们应该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意识,从启蒙教育开始明确外语教育的方向定位,才能真正把我国建成英语教育强国。
2.跨文化意识的深远意义
跨文化意识是学习外语的内在动机,也是外语学习兴趣的根源。基于学习动机与兴趣的众多研究当中,笔者从一项调查研究数据(丁永祥,2012)中发现,小学生学习英语的动机与兴趣集中于几个因素:一是英语是主要课程,二是长大希望出国学习;三是喜欢英语国家的文化;四是对学好英语一直很有信心。在调查项目数值的比较中,这四类的比分均在66%以上,而且在市区外国语小学各项所获取的数值超过70%。从中看到,选择前三项的学生,具有较强的跨文化潜在意识,毕竟学生还处于小学低年级阶段,他们也许还不能清楚计划着自己的未来,但已经开始对外国文化有所识别,从而对英语学习产生兴趣与动机,而兴趣会使学习者产生满足感,另外,学习英语的信心也会相互影响着学习者,稳定学习者的学习情感。为此,笔者重新理解跨文化意识的存在意义,认为跨文化意识不仅仅是为了解决对语言文化理解上的问题,它有着更深远的意义。
我们应该客观地去认识跨国文化,在本国文化意识的驱动下,建立跨文化意识是对学习者思维的一种开拓。杨耀邦(2007,2)提到,要学好外语,必须从学好现代汉语开始,先用汉语形成自己的专业知识体系和世界观(包括文化积淀,专业知识储备,思维方法和个人品德)。因此,有必要从启蒙教育开始,树立国民的文化意识,使其客观地认识并接受英语文化,使学习者能积极地使用英语语言去实现跨文化交际,并使英语语言这一工具在本族文化中不断专业化,同时促进本族文化不断国际化,这是我们外语教育的真正意义。笔者深信,文化意识和跨文化意识相互存在,英语启蒙教育对整个外语教育起着深远影响。
四、对英语启蒙教育的更新认识
随着科技的进步及教育的发展,教育理念不断更新,学习者从以往被动的接受知识,变成了可以独立自主学习的个体。“只要用心和有恒心,达到一定的英语水平并不难。”(杨耀邦,2007)可见,英语学习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习者的非智力因素,即学习者的情感因素(包括兴趣,情感,意志等)。综合上述论点,笔者首先提倡,跨文化意识的形成应该从英语启蒙教育就开始,它是英语学习兴趣的根本源动力;跨文化意识,能保证英语学习持续性。但我们必须明确一点,它必须立足于本族文化,与本族文化意识共同存在。
其次,那些把英语启蒙教育局限在语言知识的感观认知层面上的观点理论已经不能满足发展的需求了。有观点提出,通过早期的英语启蒙教育,可以使幼儿对英语知识的学习形成基本概念,并逐渐培养幼儿对学习英语知识的兴趣(张云,2014)。笔者认为,英语启蒙教育的突出意义在于,它能开发低龄学习者的智力因素(包括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和想象力等五大因素),提高学习者的学习能力和效率,有利于增强学习者的信心。从多元智能发展理论(Howard Gardner)可以证实,语言智能的开展是势在必得的。
最后,笔者务必要提出的一点就是:英语启蒙教育不能片面的去强化口语的学习。根据语言输入和输出理论,笔者认为,真正的英语启蒙应该先从听开始,而听的重心不是为了听“声”,而是在于学会辩“音”,并从小开始学会阅读英语小故事,让孩子开始形成跨文化意识,初步感受英语文化的优美之处,慢慢开始形成全球化思维。
参考文献:
[1]戴炜栋.立足国情,科学规划,推动我国外语教育的可持续发展[J].外语界,2009(5)
[2]邱建华.语音意识和阅读能力相关性实验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教育硕士学位论文2003,11
[3]丁永祥.小学生英语学习兴趣和动机的调查与分析[D].复旦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3
[4]杨耀邦.英语学习在中国大学应有的地位[J].北华大学学报,2007,2
[5]颜晓芳.学前儿童英语启蒙教育的误区[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4(4)
[6]张云.幼儿英语启蒙教育的重要性[J].天津市经理学院学报,2014,6
作者简介:
刘湘粤(1979年3月-),女,汉族,广东增城人,大学本科,讲师,研究方向:英语教育与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