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国宗教改革与文艺复兴

2016-06-17张立伟

现代经济信息 2016年13期
关键词:宗教改革文艺复兴英国

张立伟

摘要:欧洲的宗教改革与文艺复兴,是使其由中世纪走向近代的两次重大历史事件,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关于两者的关系,内涵以及它们对历史的贡献,学界却有不同的看法。例如:1.有书将两者等同起来,将意大利和法国的文化活动称为文艺复兴,而对德国则以宗教改革代替和包括了文艺复兴。2. 经常笼统地把罗马教皇视为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敌人。有鉴于这一阶段历史的复杂性,本文以法国的宗教改革与文艺复兴为入手点,希望可以窥一斑而知全豹。

关键词: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英国

中图分类号:B92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13-000-01

关于欧洲文艺复兴的年代分期问题,从14 世纪初至17 世纪中叶,通常有一个提法是“文艺复兴四百年”[1]。从“经历过四个世纪”的历程来看,文艺复兴开始于14世纪,15世纪获得了发展,16世纪达到了兴盛,17世纪结束。根据时代先后次序分,14、15世纪基本上是意大利的城市共和国类型;而16、17世纪则是以英、法、西等君主专制国家类型为主。

作为新兴的资本主义国家,英国文艺复兴开始时间较晚。16世纪末和17 世纪初,英国文艺复兴进入兴盛。初期以研读意大利早期“文学三杰”的作品为主;都铎王朝人文主义活动的应用性明显,重视办教育;人文主义的某些活动,曾受到英王亨利八世的保护和支持;英国因为尖锐的社会矛盾,所以文艺作品中揭露“羊吃人”和反映贫富分化的内容深刻;戏剧大师莎士比亚驰名世界,英国出现了专门剧院,这在欧洲是首创。“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2]弗朗西斯·培根积极推动了科学的发展。哈维由于发现了血液循环而使生理学(人体生理学和动物生理学)确立为科学。英国莎士比亚等“三巨人”是文艺复兴晚期播名千古的翘楚。

16世纪以来, 马丁路德振臂一呼,引发了整个西欧的宗教改革浪潮,宣告了新时代的到来。英国宗教改革是这个时代交响乐中辉煌的一页,以其独特的韵律,表现出别具一格的特色。

英国宗教改革运动时间较长,领导权都掌握在国王收中。他们用教会至高无上的身份、严厉的法令文告,在全国上下推行宗教改革运动。通过宗教改革建立英国国教会,成为国家机构的一部分,教会也成为专制王权的象征。即是说教会与王权是合为一体了,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英国宗教改革是自上而下推行的,取决于王权的意志。英国宗教改革,不是为了单纯的弘扬信仰,而是建立在现实政治和维护民族利益的基础之上。在英国的宗教改革,不是为了弘扬信仰和纯洁教会,主要是出于现实政治和维护民族的利益。

英国宗教改革是英国各阶级力量和各派政治力量相互对比的必然结果。那个时代的英国除了教会封建主有能力可以与国王分庭抗礼,也只有得到全国支持、实力强大的王权才能有能力领导宗教改革运动并推行,从而使教会成为英国的民族教会,教权成为王权的一部分,这样借助王权达到维护英国和民族利益的目的。

除了统治阶级与教皇权威的抗争之外,还有一些民间的呼喊声,如弗朗西斯培根,经验科学的归纳法的创始人。他提出知识就是力量的口号,表达出科学的实用性,批判了古希腊一拉的知识是德性、知识是智慧的知识观。而当时的经院哲学所依照的正是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主义。培根把历史和现实中的哲学体系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以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诡辩哲学;第二类是更加丑恶和怪诞的经验哲学,这是指炼金术等神秘科学;第三类是与一种神学相混合的迷信哲学,这是指从柏拉图到中世纪创始六天注的神学世界观。”[3]

英国宗教改革运动同文艺复兴运动,从过去的历史中找寻进行改革的灵感和可利用、借鉴的内容。文艺复兴以复兴古希腊、罗马文明为旗帜,利用古典作品当中哲学和自然科学的唯物主义因素和文学艺术中的现实主义成分,实质上也是批判了古希腊、古罗马文明中的一些不合时宜的糟粕;而宗教改革则不同,它是从原始基督教早期思想、原始基督教教义以及因信得救,把“爱”作为信仰的核心内容和简化礼仪等作为宗教改革的武器。

纵观历史,它们对西欧的封建教会给予了沉重的打击,加快了封建制度的灭亡速度。文艺复兴主要是文化、思想上的复兴,人文学者大胆揭示了天主教会的腐败,批判了教士的丑陋行为,深入抨击了教会神学的各种反动思想观点,特别是禁欲主义及神权至上等压抑人性的观点,其实是对封建社会进行了全面的、深刻的批判。文艺复兴运动的推进从根本上摧毁了天主教会的神圣地位,从而解放了人的心灵,将人从封建神学的思想禁锢中解脱出来,推动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进步。文艺复兴运动倡导人性解放,人人平等,信仰自由、追求知识等主张,启发人民改变思想观念,推动社会改革步伐,最终使得封建制度完全被资本主义所取代。宗教改革成果主要是政治。经济方面,对后世的影响是直接的、剧烈的,但其中也有宗教的狂热和偏狭性。改革者批判了封建教皇制的弊端和教士的种种丑恶嘴脸,抨击了天主教的教义、礼仪等,同时也提出了自己的理论和主张,并在各地统治者的庇护下成立了新的教会。

让我们把目光转向西欧, 宗教改革和文艺复兴最重要的影像还不是新教会的建立,而是在文艺复兴运动后,引发了大量的土地、财产转移和整个西欧政治权力的重新调整。西方基督教世界从而分裂开来,德国的新教和一些民族君主统计快速增强,与此同时罗马教廷的领地、收入等不断减少,可以说封建制度的中心陷入了瓦解、崩溃的地步。宗教改革和文艺复兴运动也给广大群众的生活习惯和道德规范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使得但丁以来已经开始的观念得到了迅速普及和推广。一些先进地区的改革者吸收了人文主义思想中积极的成分,用以发展新教的教义,从而使其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所以新教几度被作为是革命的旗帜。

参考文献:

[1]刘明翰,等.欧洲文艺复兴史·总论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2]马克思,恩格斯.神圣家族[M].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

[3]赵敦华.第十二章 中世纪晚期的哲学思潮[M].基督教哲学1500年.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猜你喜欢

宗教改革文艺复兴英国
英国的环保
欧盟同意英国“脱欧”再次延期申请
英国圣诞节
浅谈古希腊艺术,基督教艺术与文艺复兴艺术间的关联
DIY小卡片“玩”转思想史教学难点——以人教版“宗教改革”一课为例
英国立法向酗酒“宣战”